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上三叠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宋立军 陈隽璐 +3 位作者 张英利 刘池洋 吴冲龙 张小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0-386,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是进行区域原盆恢复和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及华北克拉通西部破坏的关键。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锆石LA-ICP-MS测年方法,通过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U-Pb...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是进行区域原盆恢复和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及华北克拉通西部破坏的关键。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汭水河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锆石LA-ICP-MS测年方法,通过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变化,结合区域背景及古水流资料,系统地研究了盆地西南部延长组物源及其演化。研究认为,晚三叠世早期(231~225Ma),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沉积物源主要为盆地东北部阜平杂岩及盆地北部的海西期岩浆岩,部分搬运来的物质与来自秦祁造山带的剥蚀物质一起经宝鸡—武都裂陷槽流入松潘—甘孜地区;晚三叠世中期(225~218Ma),来自秦岭造山带的挤压开始增强,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地层中来自南缘秦岭造山带的物源开始增加,盆地西南部沉积物源开始与松潘—甘孜地区出现明显差别,宝鸡—武都裂陷槽开始关闭;至晚三叠世晚期(218~210Ma),秦岭与祁连造山带完成拼贴,宝鸡—武都裂陷槽最终完全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沉积物源 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几何结构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庆宇 熊仁伟 田勤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80,共15页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是陇县—宝鸡断裂带中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的一支,其几何特征与晚第四纪活动性对认识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的地震构造特征与构造变形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空间分辨率0.8m)和1∶50 000DE...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是陇县—宝鸡断裂带中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的一支,其几何特征与晚第四纪活动性对认识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的地震构造特征与构造变形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空间分辨率0.8m)和1∶50 000DEM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确定断裂的几何展布。陇县—岐山—马召断裂整体走向为300°~315°,西北起于草碧镇,向东南经千阳、岐山、扶风南部一线的黄土台塬,经哑柏镇抵于秦岭北马召镇,全长约130km。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整体表现出左旋走滑为主的运动特征,在部分段落具一定垂直运动分量。根据断裂的阶区、断裂交会和分离、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等特征将陇县—岐山—马召断裂分为三段,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草碧—田家沟段、底寺—古水段和绛帐—马召段。其中,草碧—田家沟段又可细分为左阶排列的两个次级段,即草碧—沙坳段与枣子沟—田家沟段。陇县—岐山—马召断裂在岐山县北与北山山前断裂交会,为草碧—田家沟段和底寺—古水段的一个分段标志,陇县—岐山—马召断裂与北山山前断裂交会后有3km行迹模糊。陇县—岐山—马召断裂在古水村与渭河断裂交会,为底寺—古水段和绛帐—马召段的分段标志,绛帐—马召段以与秦岭北缘断裂交会为标志分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县—宝鸡断裂带 陇县—岐山—马召断裂 几何结构 鄂尔多斯西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71
3
作者 杨华 刘自亮 +3 位作者 朱筱敏 邓秀芹 张忠义 齐亚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8,共9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通过对野外露头沉积特征、骨架颗粒、重矿物组合等分析,讨论了研究区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早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南部也有贡献。中、晚期沉积物源除来自西南方向和南部物源外,还...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通过对野外露头沉积特征、骨架颗粒、重矿物组合等分析,讨论了研究区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早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南部也有贡献。中、晚期沉积物源除来自西南方向和南部物源外,还受到来自盆地北东方向次要物源的影响。延长组长8之上与之下物源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延长组长8砂岩的岩屑以变质岩为主,少量沉积岩和火成岩;而延长组长6砂岩岩屑则以沉积岩为主,少量变质岩和火成岩,这表明长6沉积期盆地周缘、特别是盆地西缘抬升加剧,地层的剥蚀更强烈,致使大量较年轻的地层被剥蚀并加入源区母岩中。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为北西—南东向展布,西南区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北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深湖区发育浊积扇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物源方向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古生代早—中期物源分析 被引量:53
4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2 位作者 王亚红 金栓联 高永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8-63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物源主要为太古界的中—深变质、强烈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的复杂变质岩系及下元古界的一套变质火山岩—沉积岩系,在构造上具有稳定与活动的双重性。在不同物源影响区内,轻、重矿物组分特征也明显不同。镇原—庆阳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物源主要为太古界的中—深变质、强烈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的复杂变质岩系及下元古界的一套变质火山岩—沉积岩系,在构造上具有稳定与活动的双重性。在不同物源影响区内,轻、重矿物组分特征也明显不同。镇原—庆阳地区的石英主要是棕色变质成因岩石,长石以碱性长石为主,母岩区为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的太华群、秦岭群及宽坪群的变质石英砂岩、石英片岩、石英岩、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等。综合分析,区内有3个不同的物源区,岩屑组成及重矿物组合在南、北物源分布区中明显不同,而且从盒8期青铜峡—固原断裂以西地区开始隆升,西部物源逐渐补给,并伴有火山活动。在REE配分模式上,南或西南物源的与海原地区的差异较大,与陇西古陆的一致,而且此物源的影响区距源区近,砂体厚度大,物性较好,山西组长石溶孔特别发育,并存在次生溶蚀型孔隙发育带,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早二叠世 轻矿物 重矿物 REE配分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纪末抬升剥蚀事件及热年代学记录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建强 刘池洋 +3 位作者 赵红格 张东东 ZATTIN Massimiliano 彭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9-1212,共14页
三叠纪末期大型鄂尔多斯盆地遭受了中生代成盆以来首次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显著改造了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面貌,并控制了侏罗纪早期沉积格局和油藏分布,对盆地演化及矿产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地质及大量钻井资料揭示了该... 三叠纪末期大型鄂尔多斯盆地遭受了中生代成盆以来首次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显著改造了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面貌,并控制了侏罗纪早期沉积格局和油藏分布,对盆地演化及矿产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地质及大量钻井资料揭示了该期构造事件对盆地的剥蚀改造特征,盆地及周邻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记录并约束了此次构造抬升的时限与过程;综合周邻区域构造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末期的剥蚀具西南强、东北弱的特点,西南部大范围内延长组地层残缺不全,剥蚀量最大可达1000余米;前侏罗纪沉积古地貌总体呈西南高、北东低的特点;其抬升时间始于205~190Ma,西南部稍早于盆地腹部,抬升速率大于1℃/Myr,可持续至中侏罗世(约160Ma)。该期抬升剥蚀事件范围可涉及至盆地西南缘更广阔的区域,与同期秦岭造山带内出现的快速抬升冷却事件具有较好的时空耦合关系,是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响应和纪录。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三叠纪末期构造事件在华北克拉通的影响,对该区油气、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三叠纪末 抬升剥蚀 磷灰石裂变径迹 秦岭造山带 地质动力背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砂岩型铀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胡妍 胡永兴 +2 位作者 张翔 杨涛 欧扬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3-1165,共13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含铀砂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洛河组铀矿石主要为沥青铀矿(UO2),含铀砂岩可能来自古老沉积地体或克拉通/再...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下白垩统洛河组含铀砂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洛河组铀矿石主要为沥青铀矿(UO2),含铀砂岩可能来自古老沉积地体或克拉通/再旋回造山带的石英岩沉积物源区。含铀砂岩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且具明显的Eu负异常,一致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该区成矿围岩具有统一的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含铀砂岩的V/Cr、Ni/Co、U/Th、V/(V+Ni)比值特征说明,该区铀矿化主要发育于弱氧化—弱还原的过渡环境;其δEu和δCe值均随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反映U元素的富集成矿经历了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化的过程,砂体颜色由浅红色褪色蚀变为灰白色。含铀砂岩中Th、Sc、Co、Mo含量与U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认为Th、Sc、Co、Mo可作为研究区洛河组砂岩型铀矿富集的指示元素。研究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深部向上逸散的还原性油气流体作用关系密切,油气流体的侵入增加了砂体的还原容量,有利于含铀含氧水中铀离子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发生沉积富集,形成洛河组大面积的铀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氧化—还原作用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镇原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顺社 潘志远 +2 位作者 吕奇奇 何维领 文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574,共19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古生代山西组1段和下石盒子组8段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合周缘地层年龄结构和地质历史事件,进而追寻盆地沉积物物源,推断盆地与造山带的盆山耦合过程。研究表明105个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可分...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古生代山西组1段和下石盒子组8段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合周缘地层年龄结构和地质历史事件,进而追寻盆地沉积物物源,推断盆地与造山带的盆山耦合过程。研究表明105个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可分为4个年龄组段:(1)260~340 Ma,占总数的21.9%,推断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和西秦岭构造带;(2)370~470 Ma,占总数的24.8%,反映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西秦岭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3)1600~2000 Ma,占总数的32.4%,指示物源来自北秦岭造山带、北祁造山带和华北板块;(4)2300~2600 Ma,占总数的15.2%,物源分别来自华北板块基底结晶岩系、北祁连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和西秦岭构造带。研究区总体上具有来自北秦岭造山带、西秦岭造山带、北祁连造山带、兴蒙造山带及华北板块基底五个物源区,其中兴蒙造山带、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为主要物源区。古生代碎屑锆石年龄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奥陶纪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志留纪—泥盆纪转化为陆-陆碰撞造山带,石炭纪—二叠纪逐渐由造山带转化为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 物源区 盆山耦合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下-中侏罗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佩 刘池洋 +3 位作者 韩鹏 王建强 邓煜 王文青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2-907,共16页
改造盆地主要发育时期原始沉积边界的厘定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和区域构造意义。物源分析是厘定盆地原始沉积边界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邻区下-中侏罗统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谱的研究,为厘定盆地西南沉积... 改造盆地主要发育时期原始沉积边界的厘定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和区域构造意义。物源分析是厘定盆地原始沉积边界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邻区下-中侏罗统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谱的研究,为厘定盆地西南沉积边界提供了新的依据。盆地西南缘六盘山地区上流水和炭山剖面的下-中侏罗统延安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谱较为相似,而与靖远地区红会四矿剖面同期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相差较大。将这三区碎屑锆石的年龄谱与周邻构造单元结晶岩体的年龄对比表明,早-中侏罗世期间靖远地区沉积物来源于西南侧的祁连造山带,而六盘山地区沉积物来源于西北侧阿拉善地块和北侧的华北克拉通北缘。对物源、地层厚度、岩性、煤层特征等差异的综合研究认为,这两个地区在早-中侏罗世期间属不同沉积域,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沉积边界为海原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下-中侏罗统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沉积边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迪 冯乔 +2 位作者 刘震 卢朝进 夏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21-2544,共24页
由于构造位置的特殊性和勘探开发工作的局限性,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的物源分析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里78井、庄33井、演40井以及汭水河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 U-Pb... 由于构造位置的特殊性和勘探开发工作的局限性,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的物源分析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里78井、庄33井、演40井以及汭水河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 U-Pb方法对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4个样品都存在250~350 Ma、400~660 Ma、920~1200 Ma、1750~1950 Ma和2200~2600 Ma 5个基本相近的年龄区间,与之对应的峰值年龄主要集中在284~330 Ma、430~460 Ma、950~1000 Ma、1850~1915 Ma以及2250~2450Ma。通过与邻区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对比并结合重矿物资料,对研究区长6段物源的方向、母岩时代及岩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认为研究区物源具有多方向、多时期、多岩石类型的特点,主要来自于盆地西南缘、南缘分布的北秦岭西段、北祁连东段及西秦岭的加里东期岩浆岩、晋宁期岩体和位于盆地东北部的古元古代孔兹岩系,盆地西北缘阿拉善地块的华力西期岩浆岩、鄂尔多斯地块东南部的变质基底也提供了部分物源。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行原盆沉积环境的恢复和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定年 重矿物 物源分析 长6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浊积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郝松立 李兆雨 李文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4-432,共9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浊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次棱角状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上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的特征,发育粒序层理...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浊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次棱角状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上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的特征,发育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沟模、槽模、重荷模、滑塌变形等沉积构造;常见的鲍马序列层序组合有AB型、ABC型、ADE型、AE型。研究区浊积扇可分为上扇、中扇、下扇亚相及主沟道、辫状沟道等相应的沉积微相,上扇、中扇分布范围较广,是浊积扇的主体。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浊积岩体规模较小,长72—长71湖侵作用减弱,深湖线收缩,浊积岩逐渐发育,在华池—庆城一带连片展布;湖盆地形、物源供给及构造运动是影响浊积岩发育及分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长7段 浊积岩 沉积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地区长8段充注成藏模式南北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正中 许红涛 李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6期918-92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油层在区域上含油性差异显著,但勘探潜力巨大。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成藏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环西与彭阳地区油藏形成控制因素攻关研究和成藏模式系统对比,总结成藏模式,为明确该区油气勘探潜力,预测有利区带提... 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油层在区域上含油性差异显著,但勘探潜力巨大。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成藏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环西与彭阳地区油藏形成控制因素攻关研究和成藏模式系统对比,总结成藏模式,为明确该区油气勘探潜力,预测有利区带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试油资料、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与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分析等技术手段,从环西与彭阳地区延长组8段低渗透致密油的沉积储层、油藏特征差异着手,分析了南北充注成藏差异及石油富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区内南北油藏特点及成藏条件差异较大,南部彭阳烃源岩厚度较大、生排烃条件相对有利,加上整体物性较好,相比北部环西更有利于油气充注富集;但彭阳构造调整或破坏作用较强,使油气分布进一步复杂化。综合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研究建立了区内长8段成藏模式,南部彭阳地区为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北部环西靠西地区主要表现为侧向运移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砂岩型铀矿含矿目的层——洛河组砂岩的沉积物源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翔 胡永兴 +3 位作者 杨涛 胡妍 柳永刚 欧扬剑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53-167,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洛河组砂岩中见有较好的铀矿化现象,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文章针对盆地西南缘洛河组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及重矿物组合分析,并综合探讨了盆地西南缘洛河组沉积物源特征。研究表明:区内洛河组砂岩碎屑锆石U-P...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洛河组砂岩中见有较好的铀矿化现象,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文章针对盆地西南缘洛河组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及重矿物组合分析,并综合探讨了盆地西南缘洛河组沉积物源特征。研究表明:区内洛河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460~95 Ma、1133~982 Ma、2114~1483 Ma、2719~2230 Ma四个年龄区间,以锆石+赤褐铁矿+磷灰石为主的重矿物组合表示沉积物源可能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通过与周缘岩体年龄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区洛河组物源主体来源于盆地北侧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显生宙、古元古代以及新太古代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同时存在西北侧阿拉善地块与兴蒙造山带的小部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河组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 重矿物特征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南缘陕西崛山剖面马家沟组牙形刺兼论马家沟组顶界的穿时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霜 薛春玲 +3 位作者 陈中阳 汪卫国 席海雨 田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327,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出露广泛且分布连续,而有关马家沟组的时代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制约了盆地周缘地层划分和对比。陕西岐山地区崛山剖面的马家沟组上部识别出牙形刺6属10种,属于上奥陶统Belodina compressa带至Belodina co...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出露广泛且分布连续,而有关马家沟组的时代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制约了盆地周缘地层划分和对比。陕西岐山地区崛山剖面的马家沟组上部识别出牙形刺6属10种,属于上奥陶统Belodina compressa带至Belodina confluens带。因此,崛山剖面马家沟组上部的时代为晚奥陶世早—中期。通过对各地区马家沟组的时代对比,发现马家沟组的顶界穿时,范围下至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中上部,上达上奥陶统凯迪阶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穿时性 马家沟组 上奥陶统 崛山 鄂尔多斯西南缘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旱灾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慧慧 赵景波 孟万忠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2-137,共6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了该区清代(1644~1911年)旱灾等级、年际变化、周期及成因等问题。结果表明:在清代(1644~1911年)的268年里,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旱灾77次,平均3.48a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了该区清代(1644~1911年)旱灾等级、年际变化、周期及成因等问题。结果表明:在清代(1644~1911年)的268年里,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旱灾77次,平均3.48a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中度旱灾、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各发生4次、65次、5次和3次,主要为中度旱灾,其他等级旱灾发生较少。研究区旱灾可分5个阶段,其中1644-1729年、1780-1809年、1860-1911年为旱灾少发阶段,1730-1779年、1810-1859年为旱灾多发阶段。总体来看,从清代早期到晚期,旱灾发生频次呈现增加的趋势。该区清代旱灾有4a、10a左右的短周期,30a左右的中周期和63a左右的长周期。研究区清代处于干冷气候期,年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是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清代发生了3次干旱气候事件,分别在1757~1759年、1877~1878年和1908~1910年间,干旱气候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干旱灾害 旱灾等级 干旱事件 鄂尔多斯高原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中元古代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5
作者 高山林 刘士林 张仲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78,共15页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沿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出露。岩石发育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具有斑状结构—间隐结构,斑晶主要为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蚀变暗色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呈现富Na2O、Fe OT、Al2O3,贫Mg O、TiO2、K2O的特点,稀...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沿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出露。岩石发育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具有斑状结构—间隐结构,斑晶主要为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蚀变暗色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呈现富Na2O、Fe OT、Al2O3,贫Mg O、TiO2、K2O的特点,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6.50~7.01,(La/Yb)N为5.620.69~0.91。样品[n(87Sr)/n(86Sr)]i为~7.14,富集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Sr和Ti相对亏损,δEu=0.70587~0.70934,εNd(t)介于-6.9-4.8,TDM为2562~2730~Ma,Nb/Ta(6.60~8.25)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指示了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古老富集地幔参与了岩浆形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铁马河玄武安山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1740Ma),其形成与研究区中元古代早期陆内伸展作用引起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有关,是华北克拉通陆内裂谷发育过程在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 中元古代 地球化学特征 陆内伸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多元地学特征及其找铀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栋华 江民忠 +2 位作者 陈江源 韩鹏辉 王培建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4期293-301,共9页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铀成矿区(带)西南部,区内中、小比例尺航磁、重力等物探方法已覆盖,但大比例尺、高精度物探资料较少,尤其是航放仍是空白,加上由于中央古隆起的存在导致了主要找矿目的层埋深大,严重制约了该区找矿突破。通过对...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铀成矿区(带)西南部,区内中、小比例尺航磁、重力等物探方法已覆盖,但大比例尺、高精度物探资料较少,尤其是航放仍是空白,加上由于中央古隆起的存在导致了主要找矿目的层埋深大,严重制约了该区找矿突破。通过对最新实测的1∶5万高精度航放、航磁及收集的重力资料的分析,认为航磁梯度带、航放高场区、航放活性铀迁入区、局部重力高异常边缘复合区是与已知铀矿化有关的多元地学信息,航放异常是寻找铀矿化的直接标志。提出了在对航放数据进行地质单元编码统计、去除背景干扰后,利用活性铀迁入区(<0)缩小找矿范围,用古铀>2.00×10^-6、活性铀<-0.05×10^-6、铀归一>0.30×10^-6、铀增量>0.20×10^-6、sm9>0.30×10^-6套合区识别隐伏铀矿化的航放弱信息提取技术。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结合铀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找矿标志,圈定铀成矿远景区5片。对其中1片开展了地面查证,结果显示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铀含量最高达556×10^-6,岩石取样化学分析铀含量最高为0.018%(边界品位0.01%),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万高精度航放、航磁 多元地学特征 砂岩型铀矿 远景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霜雪灾害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晓华 赵景波 温震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8-504,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时空变化、周期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霜雪灾害57次,其中轻度10次,中度43次,重度4次。灾害变化可分为1644-1733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时空变化、周期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霜雪灾害57次,其中轻度10次,中度43次,重度4次。灾害变化可分为1644-1733年、1734-1783年、1784-1833年、1834-1863年及1864-1912年等5个阶段。时间上,灾害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初春;空间上,灾害主要分布在银川、中卫、平罗、永宁、盐池和定边,共6个地区。同时,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灾害存在着4个明显的发生周期,即3 a、6 a、27 a和58 a的周期。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霜雪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 清代霜雪灾害 灾害等级 时空变化 周期规律 寒冷气候事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辉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金海 畅莹磊 陈卓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324,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内部发育多条辉绿岩脉。辉绿岩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Zr、Hf等,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始岩浆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对辉绿岩的锆石进行U-P...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内部发育多条辉绿岩脉。辉绿岩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Zr、Hf等,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原始岩浆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结晶分异演化。对辉绿岩的锆石进行U-Pb LA-ICP-MS测年获得的^(206) Pb/^(238) U年龄为750~195 Ma。根据峰值年龄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把辉绿岩的形成年龄确定为224 Ma(晚三叠世)。辉绿岩反映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在晚三叠世处于类似大陆裂谷的伸展构造环境,晚三叠世西邻陇山地区发生的强烈碰撞后伸展作用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伸展构造环境。当时该地区岩石圈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为该地区后续的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晚三叠世及后期的岩浆活动提高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地温梯度并加快了该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可能对该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造成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晚三叠世 辉绿岩 大陆拉斑玄武岩 伸展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铜城一带碱性岩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19
作者 邓喜涛 《甘肃地质》 2021年第4期56-6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铜城一带的碱性岩地学界主要是对岩体的时空分布、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根据国内对含钾岩石的某些研究成果,通过对碱性岩资料的收集、分析,发现碱性岩具...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铜城一带的碱性岩地学界主要是对岩体的时空分布、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根据国内对含钾岩石的某些研究成果,通过对碱性岩资料的收集、分析,发现碱性岩具有较高的w(Al_(2)O_(3))(18.40%~20.00%)、w(K_(2)O)(9.69%~10.2%)和较低的w(SiO_(2))(45.42%~55.61%)、w(Na_(2)O)(0.38%~1.53%)、w(MgO)(0.27%~0.53%)等,岩石整体表现出富钾、铝、钙,贫硅、镁等的强碱性硅不饱和的特征。岩石的K_(2)O含量与《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中关于含钾岩石制取钾肥一般工业指标及中国富钾正长岩中K_(2)O含量相当,从理论上认为该碱性岩具有非水溶性钾矿资源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煤矿瓦斯地质条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范立民 申涛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3期18-2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彬长矿区开采侏罗系4号煤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带西部的彬长坳褶带内,矿区内瓦斯含量总体偏低,但褶皱地带及断层附近存在高瓦斯区域。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瓦斯含量主要受断层和褶曲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彬长矿区开采侏罗系4号煤层,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带西部的彬长坳褶带内,矿区内瓦斯含量总体偏低,但褶皱地带及断层附近存在高瓦斯区域。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瓦斯含量主要受断层和褶曲构造的控制,瓦斯涌出量基本与煤层底板标高为负相关,与煤层厚度为正相关,与煤层埋藏深度和上覆基岩厚度呈正相关,总体上彬长矿区瓦斯涌出量从矿区周边向中部有明显增大的趋势,瓦斯绝对涌出量将随着煤矿生产能力的增大而增大。矿区瓦斯资源总量约44.91亿m3,可开发量约12.94亿m3,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应尽早开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煤层气) 赋存规律 延安组 构造控气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