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联大诗人群体的新诗批评理论及其外来影响——以袁可嘉、王佐良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绍军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52-58,共7页
西南联大学生诗人袁可嘉提出"新诗现代化"、"新的综合传统"、"新诗戏剧化"的主张,同时学生诗人王佐良把诗友穆旦介绍给世界,他们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新诗创作实际,概括出自己的诗学理... 西南联大学生诗人袁可嘉提出"新诗现代化"、"新的综合传统"、"新诗戏剧化"的主张,同时学生诗人王佐良把诗友穆旦介绍给世界,他们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新诗创作实际,概括出自己的诗学理论,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的研究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主要是T.S.艾略特的"有机综合论"、"艺术转化论"等理论和W.H.奥登的机智、反讽等才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新诗研究 袁可嘉 王佐良 西方现代主义 诗学理论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以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贾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3期16-18,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高等工程教育在夹缝中谋发展,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是这一时期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院系,其办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实践教学,重视教科书的编著。由于条件受限,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在抗战期... 抗日战争时期,高等工程教育在夹缝中谋发展,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是这一时期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院系,其办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实践教学,重视教科书的编著。由于条件受限,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在抗战期间发展缓慢,但其办学模式对当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高等工程教育应培养以通识为基础的"专才",加强工程训练和实践教学,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高等工程教育 西南联合大学 工学院
下载PDF
西南联大校友访谈录——陈昌笃教授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萍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4,共5页
对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北京大学陈昌笃教授教育经历的访谈,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育的严格、西南联大自由开放等教育特点,以及1946年回迁平津复校的辗转历程。战时条件虽举步维艰,老一辈学者求学奋斗振兴国... 对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北京大学陈昌笃教授教育经历的访谈,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育的严格、西南联大自由开放等教育特点,以及1946年回迁平津复校的辗转历程。战时条件虽举步维艰,老一辈学者求学奋斗振兴国家之心始终不变,他们的受教育之路,也映射了民国以来我国教育的史实和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昌笃 西南联大 蓝田国师附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