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廊”与“通道”:中国西南区域研究的人类学再构思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原 《民族学刊》 2014年第4期1-7,84-88,共12页
中国西南的人类学研究有着深厚的区域研究传统。改革开放之后,西南研究陆续出现了"区域模式"、"族群模式"和"跨境模式"三种研究范式。其中"区域模式"更贴近于社会历史现实,具有强烈的学科问题... 中国西南的人类学研究有着深厚的区域研究传统。改革开放之后,西南研究陆续出现了"区域模式"、"族群模式"和"跨境模式"三种研究范式。其中"区域模式"更贴近于社会历史现实,具有强烈的学科问题意识。至二十一世纪,基于历史上民族的源流考察与走势判断,兴起了诸如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滇黔驿道、进藏公路等"通道"研究。这种基于"走廊"学说和"通道"研究而展开的"区域模式",将交互性和流动性作为研究之重点,来深入地阐释形塑西南中国社会人文特质的关系结构,将有利于中国人类学获得更符合中国历史文化经验的世界图式,也有助于具体研究者获得真正的文化自觉和认知主体性。人类学的中国西南研究只有基于"区域性"的大视野来展开,在一种关系格局中来寻找西南研究的问题意识,才能摆脱"民族性"的现代叙事,并对"民族认同"这样的问题有所超越,最终回归到当地的社会历史现实和人文形态特质来深化对中国西南的认识把握,从而在学理上展开一些更为深入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区域研究 走廊学说 通道研究
下载PDF
构筑西南至华南东南沿海便捷通道 被引量:4
2
作者 鄢巨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17,30,共4页
通过对我国南部现状铁路路网的分析,结合“九五”、“十五”铁路建设情况以及未来国民经济和铁路客货运量增长趋势,阐述了构筑西南至华南东南沿海便捷铁路通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并提出了西南至华南东南沿海铁路主通道数量的建议,对... 通过对我国南部现状铁路路网的分析,结合“九五”、“十五”铁路建设情况以及未来国民经济和铁路客货运量增长趋势,阐述了构筑西南至华南东南沿海便捷铁路通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并提出了西南至华南东南沿海铁路主通道数量的建议,对主通道上各段落线路走向、运营长度、工程投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提出了通道方案推荐意见,同时对我国南部现状铁路路网进行了远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建设 路网规划 线路设计 运营长度 工程投资
下载PDF
第三亚欧大陆桥西南通道建设的影响及推进的建议 被引量:3
3
作者 任佳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09年第1期12-16,共5页
第三亚欧大陆桥西南通道的建设是落实把云南建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目标的重要一环。目前西南通道沿线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已逐步加入了泛亚铁路和亚洲公路网协议,为推进西南通道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从西南大... 第三亚欧大陆桥西南通道的建设是落实把云南建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目标的重要一环。目前西南通道沿线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已逐步加入了泛亚铁路和亚洲公路网协议,为推进西南通道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从西南大陆桥与泛亚铁路和亚洲公路网的关系入手,阐释了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的积极影响,以及对于中国继东向开放之后进一步向西开放、提升中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第三亚欧大陆桥西南通道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桥 西南通道建设 影响及建议
下载PDF
论西南民族走廊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雷丽 项正文 《红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我国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王朝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非常注重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当今我国56个民族中,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较多,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综合发... 我国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王朝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非常注重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当今我国56个民族中,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较多,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综合发展的重点。文章拟就民族走廊的概念及西南民族走廊空间结构和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性的分析,并西南民族走廊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启示作简要阐述,意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纽带的西南民族走廊,在西南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共同发展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走廊 交往交流交融 重要性 分析
下载PDF
流通的西南:走廊视域中云贵地区的文庙分布与儒学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大鸣 张恩迅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45,共11页
云贵地区的文庙分布及儒学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有密切联系。文章以民族走廊的理论视角为基础,以动态的、整体性的脉络把握西南的联通与流动,具体讨论藏彝走廊、南岭走廊与云贵高原板块的联系,尤其关注了珠江与云贵地区的联系... 云贵地区的文庙分布及儒学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有密切联系。文章以民族走廊的理论视角为基础,以动态的、整体性的脉络把握西南的联通与流动,具体讨论藏彝走廊、南岭走廊与云贵高原板块的联系,尤其关注了珠江与云贵地区的联系,以及沅江在东西南北文化联结中的作用。然后,以云贵走廊为线索,挖掘明清时期国家力量主导下的驿道开发、移民迁徙、改土归流、文庙建设、儒学传播等一系列举措,阐释中原文化、沿海文化与西南文化的互动过程。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云贵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促进了各民族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云贵 走廊 文庙 儒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中国西部廊道路网艺术综论
6
作者 程金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丝绸之路中国西部廊道路网指西北与西南相互联通自然形成的网状道路,包括“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段,“西南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青海道”和与之相关的“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同时关联“草原... 丝绸之路中国西部廊道路网指西北与西南相互联通自然形成的网状道路,包括“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段,“西南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青海道”和与之相关的“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同时关联“草原丝绸之路”,几乎辐射整个陆上丝绸之路东段,并与丝绸之路西段连通。经由西部廊道路网的交流交汇,构成跨地域、跨民族、多种艺术元素相融相通、相互影响、和而不同的艺术格局,推动了异域文化艺术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其共生交融性和共通性为中国艺术嬗变及东方艺术体系的生成发挥了特殊作用。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艺术元素和样式的交流交融,壮健了中国艺术的肌体而形成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其得力于中国在丝绸之路开通前已经具有的艺术积累和接受基础,得力于上古文化厚实的底蕴和独特内涵,也得力于兼收并蓄包容阔达的气度。中国西北和西南作为最早也最重要的对外开放通道,为容纳和消化异质文化艺术提供了广阔空间,有了西北和西南的“容纳之量”,也才有后来中国艺术整体的“消化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西北 西南 廊道艺术 共融性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湖南进入东盟市场的西南通道建设探讨
7
作者 谢翠 韩大涛 刘齐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10,16,共5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西南通道建设是中国进入东盟的必然途径,西南各省甚至全国都在积极思考进入东盟的路径。从湖南的交通对比角度以及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出发,同时也对比广西、重庆交通的对接,对形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西南通道建设是中国进入东盟的必然途径,西南各省甚至全国都在积极思考进入东盟的路径。从湖南的交通对比角度以及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出发,同时也对比广西、重庆交通的对接,对形成西南进入东盟的大交通进行了构想,重点探讨了:湖南建设西南通道的重大意义,存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湖南进入东盟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国际贸易 物流 西南通道 区域合作 湖南 交通运输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地表格局的生态效应及其区域分异 被引量:23
8
作者 潘韬 吴绍洪 +2 位作者 何大明 戴尔阜 刘玉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6,共14页
中国西南纵向高耸山岭与深切河谷并列排布的特殊地表格局对该区自然环境与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效应明显。利用纵向岭谷区1:5万DEM数据、建站以来至2010的气象观测数据、水文观测资料、MOD13与MOD17的NDVI与NPP产品以及1:100万植被类型数... 中国西南纵向高耸山岭与深切河谷并列排布的特殊地表格局对该区自然环境与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效应明显。利用纵向岭谷区1:5万DEM数据、建站以来至2010的气象观测数据、水文观测资料、MOD13与MOD17的NDVI与NPP产品以及1:100万植被类型数据等,选取地表大气水汽含量、降水量、干湿指数、地表径流等水分指标,平均气温、年积温等温度指标以及太阳总辐射等热量指标,基于ANUSPLIN样条函数、GIS空间分析、小波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区水热格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子,揭示地表格局对生态地理要素区域分异的效应。结果表明:受地表格局的影响,纵向岭谷区的水分、温度与热量都表现出明显的沿纬线方向间断式差异和经线方向连续式延伸的分布特征,纵向山系与河谷对地表主要自然物质和能量输送具有南北向通道作用和扩散效应以及东西向阻隔作用和屏障效应;特殊地表格局对植被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植被景观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小波方差分析反映了环境因子以及NDVI、NPP的空间各向异性,而小波一致性分析揭示了NDVI与NPP空间分布的控制因子,及其控制程度的定量关系。纵向岭谷特殊地表格局是该区生态地理区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地带性规律与以"通道—阻隔"作用为主要特征的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纵向岭谷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特殊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纵向岭谷区 “通道—阻隔”作用 生态地理区域 空间分异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东南亚国家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格局 被引量:22
9
作者 宗会明 杜瑜 黄言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8,共9页
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和"重力模型"分析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41个交通节点城市的可达性和城市空间联系。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网络规模、等级和铁路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国家,东南... 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运用"可达性分析"和"重力模型"分析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41个交通节点城市的可达性和城市空间联系。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网络规模、等级和铁路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间陆路交通网络建设不均衡。中国西南地区现有5条公路和2条铁路与东南亚国家连接。②中国西南地区陆路交通可达性明显优于东南亚国家。中国西南地区城市间的有效连接在2 h内实现,区域基本覆盖在4h内实现,而东南亚国家城市间的有效连接在4 h内初步实现,8 h实现区域基本覆盖。③根据城市空间联系格局与现有陆路交通可达性,提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主要有3条有潜力发展的陆路廊道,即重庆(成都)-昆明-仰光、重庆(成都)-昆明-万象-曼谷-新加坡、重庆-南宁(昆明)-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在未来面向东南亚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应利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契机,重点围绕这3条廊道建设和发展,并注重加强重庆、曼谷等重要节点城市和瑞丽、磨憨、凭祥等边境城市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路交通 可达性 城市联系 中国西南地区 东南亚 “一带一路”倡议 高铁 西部陆海新通道
原文传递
西南周边地缘态势与“南方丝绸之路”新战略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志民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105,127,共12页
中国作为横跨"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使二者相连的地缘经济政治大国,与处于"边缘地带"的东南亚地区和兼具"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南亚地区在地缘经济政治上已呈互为依托之发展... 中国作为横跨"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使二者相连的地缘经济政治大国,与处于"边缘地带"的东南亚地区和兼具"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南亚地区在地缘经济政治上已呈互为依托之发展趋势。东南亚和南亚对于中国来说,既有资源价值,又有地缘价值;而中国对于东南亚和南亚而言,可借助中国所处的"心脏地带"地缘优势和发展潜力获取自身独特的地缘经济政治权益。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推动着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而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构建"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通西南大通道,推进"两洋出海"战略已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政治 西南周边 沿边开放带 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 经济走廊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terrain on the eco-geographical pattern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3
11
作者 PAN Tao WU Shaohong +2 位作者 HE Daming DAI Erfu LIU Yuji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2年第5期825-842,共18页
China's southwestern special terrain pattern as parallel arrangement between lon- gitudinal towering mountains and deep valley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geog... China's southwestern special terrain pattern as parallel arrangement between lon- gitudinal towering mountains and deep valley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geographical pattern in this region. The 1:50,00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ata of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LRG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station establishment to 2010,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products of MOD13 and MOD17 as well as 1:1,000,000 vegetation type data were used. Moisture in- dices including surface atmospheric vapor content, precipitation, aridity/humidity index, sur- face runoff, and temperature indices including average temperature,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total solar radiation were selected. Based on ANUSPLIN spline function, GIS spatial analysis, wavelet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control factors of hydrothermal patter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this region were analyzed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terrain pattern o~ regional dif- ferentiation of eco-geographical el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fluenced by terrain pattern moisture, temperature and heat in LRGR have shown significant distribution cllaracteristics as intermittent weft differences and continuous warp extension. Longitudinal mountains and valleys not only have a north-south corridor function and diffusion effect on the transfer of major surface materials and energy, but also have east-west barrier function and blocking effect. Special topographic pattern has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vegetation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spatiat pattern of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hich is the main-control factor on vegetation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system. Wavelet variance analysis reflects the spatial anisotrop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NDVI and NPP, while wavelet consistency analysis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China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LRGR) corridor-barrier" effect eco-geographical regi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原文传递
国家、市场与西南:明清时期的西南政策与“古苗疆走廊”市场体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曹端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8-90,共13页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注重对西南的经营,宋代对西南政策有一个大的变化,即逐渐由过去的政治、军事政策向经济政策转变;明代为了构建从西北到西南的整个国家防御体系,建立了从湖广经贵州到云南的"通道",并在沿线设置卫所,进行军事...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注重对西南的经营,宋代对西南政策有一个大的变化,即逐渐由过去的政治、军事政策向经济政策转变;明代为了构建从西北到西南的整个国家防御体系,建立了从湖广经贵州到云南的"通道",并在沿线设置卫所,进行军事化移民,形成一个国家化民族走廊,即"古苗疆走廊"。明清时期,国家对西南的经营在加强军事、政治控制的基础上,开设市场、利用市场对西南非汉族群进行渗透与控制,由此,在"古苗疆走廊"形成一个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市场带,这一市场带不仅成线性分布,而且处于汉苗之间,成为民族贸易的节点。清代,国家正是利用市场,将"古苗疆走廊"市场向"苗疆"渗透,将"苗疆"纳入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市场 西南 古苗疆走廊
下载PDF
太原铁路枢纽运输组织效率提升对策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越 《铁道货运》 2021年第3期20-25,共6页
随着郑太客运专线的开通,太原铁路枢纽的运输组织难度在不断加大,提高太原铁路枢纽运输效率对于太原局集团公司货运增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太原铁路枢纽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枢纽内铁路线路和车站的现有布局,针对西南环线通道能力未彻底... 随着郑太客运专线的开通,太原铁路枢纽的运输组织难度在不断加大,提高太原铁路枢纽运输效率对于太原局集团公司货运增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太原铁路枢纽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枢纽内铁路线路和车站的现有布局,针对西南环线通道能力未彻底发挥、站场作业能力日益紧张、枢纽内机车供给与应用不足、列尾运用不合理、技检作业流程存在冗余等问题,提出提高西南环线通道利用率、释放枢纽地区站场作业能力、精细化机车管理与组织应用、拉通列尾运用交路、优化列车技检流程等优化太原铁路枢纽运输组织的对策,为其他类似铁路枢纽运输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铁路枢纽 西南环线 通道能力 运输组织 方案优化
下载PDF
西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空间经济效应:促进中国东西部协调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培源 孙明松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7,共12页
中国西南内陆直通印度洋的西南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合拢、西南地区“向海开放”的重大工程。构建三国四地区的新经济地理学自由资本模型,在传统东部出海贸易通道、新通道开辟、新通道高水平联通3种情景以及辅之于向西转移的... 中国西南内陆直通印度洋的西南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合拢、西南地区“向海开放”的重大工程。构建三国四地区的新经济地理学自由资本模型,在传统东部出海贸易通道、新通道开辟、新通道高水平联通3种情景以及辅之于向西转移的产业补贴政策和促进西部与东部联通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两种情形下,模拟分析西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空间经济效应,结果发现:(1)传统东部出海贸易通道下,中国深化开放政策有利于工业生产向拥有大市场的东部地区转移,但这将进一步扩大东西部差距;(2)西南陆海新通道开辟后,中国西部内陆直接从印度洋出海,贸易成本下降、贸易和市场规模扩大,本地市场效应促进工业生产向西部地区集聚,将缩小东西部差距;(3)新通道高水平联通下,四地区间产业资本布局竞争更激烈,中国西部地区与印度洋周边地区的通道效应最直接,可以很大程度上扭转其区位劣势;(4)与辅之于向西转移的产业补贴政策相比,促进西部与东部联通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具有内生的产业转移效应,或可助力破解“胡焕庸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陆海新通道 经济地理重塑 东西部发展差距 新经济地理学 自由资本模型
下载PDF
司马相如与通“西南夷”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炳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2-65,共4页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 司马相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怀有建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在汉武帝通西南夷的历史进程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平息了唐蒙事件,稳定了汉在巴蜀的统治,保证了通西南夷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亲自出使西夷,使汉朝与"西南夷"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得以加强,增强了"西南夷"对汉王朝的政治认同,为汉武帝后来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西南夷 藏彝走廊 南方丝绸之路
下载PDF
西南边疆参与澜湄合作:成就、问题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光辉 唐玉爽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8,96,共9页
澜湄合作是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最富有成效的机制之一。自澜湄合作启动以来,以云南和广西为代表的西南边疆省区与湄公河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及优先合作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澜湄合作是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最富有成效的机制之一。自澜湄合作启动以来,以云南和广西为代表的西南边疆省区与湄公河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及优先合作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但仍存在合作优势不突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国际交通枢纽支撑力不足、合作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为此,西南边疆省区应聚焦下一个“金色五年”的六大重点合作方向,打造澜湄合作的地方品牌,同时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澜湄合作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高效对接,深化澜湄区域互联互通与经济融合,并加强合作支撑体系建设,保障多领域务实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澜湄合作 次区域合作 西部陆海新通道
下载PDF
西南电网外送电通道规划平台应用研究
17
作者 周全 蔡绍荣 +2 位作者 程文韬 路亮 江栗 《电力勘测设计》 2019年第2期10-14,18,共6页
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数据获取困难,为了更好的辅助开展西南地区外送电通道规划设计工作,本文研究利用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搭建走廊规划基础数据库,统筹管理影响走廊规划的各类自然、地理和人文要素,充分结合遥感、航测及... 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数据获取困难,为了更好的辅助开展西南地区外送电通道规划设计工作,本文研究利用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搭建走廊规划基础数据库,统筹管理影响走廊规划的各类自然、地理和人文要素,充分结合遥感、航测及多尺度、多类型通道走廊等多源异构数据,采用二三维一体化方式为西南电网外送电通道规划设计工作构建统一的工作平台,实现通道方案规划与布置、通道走廊分析与统计、通道方案评审、通道成果制图与输出等一体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电网 外送电通道 通道规划 二三维一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