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树种引种迁地保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积余 林榕庚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59-66,共8页
为了挽救、保存、利用处于濒危灭绝的树种,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树木园为试验基地,对从广西南部、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南部等热带、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地区引入的62个珍稀濒危树种,进行了育苗技术、生长情况、物候期及抗... 为了挽救、保存、利用处于濒危灭绝的树种,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树木园为试验基地,对从广西南部、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南部等热带、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地区引入的62个珍稀濒危树种,进行了育苗技术、生长情况、物候期及抗寒力等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树种在生长发育和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完全适应的有32种,其中已开花结实的有29种,基本适应的有24种.这些种大多是从本气候区或相似气候区内引入的.树木园作为林木种质资源迁地保存基地,应侧重引入本气候区或相似气候区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树种 引种 迁地保存 南亚热带
下载PDF
镇海水库拟柱孢藻的分离鉴定和氮磷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戴景峻 彭亮 +1 位作者 于婷 雷腊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3-539,共7页
以分离自广东省镇海水库的拟柱孢藻N8为对象,探究其在不同磷浓度及氮磷浓度组合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拟柱孢藻N8对磷的适应范围很宽,在0.02—5.12 mg/L磷浓度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磷浓度范围为0.16—5.12 mg/L,磷浓度的升高能显著延... 以分离自广东省镇海水库的拟柱孢藻N8为对象,探究其在不同磷浓度及氮磷浓度组合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拟柱孢藻N8对磷的适应范围很宽,在0.02—5.12 mg/L磷浓度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磷浓度范围为0.16—5.12 mg/L,磷浓度的升高能显著延长拟柱孢藻的对数生长期和提高生物量。动力学分析表明,拟柱孢藻N8有较低的KSP值,对磷元素的亲和性较高,在磷营养贫乏的环境下更容易形成优势。在氮磷组合实验中,低氮(0.5 mg/L)显著抑制拟柱孢藻的生长,且这种生长抑制不受磷浓度的影响;而在低磷(0.04 mg/L)条件下,水体中氮浓度的增加会显著促进拟柱孢藻的生长,拟柱孢藻在高氮中磷和高氮高磷下的生长显著优于其他氮磷组合条件。研究表明,广东省水库拟柱孢藻的生长受磷的限制较弱,氮是其生长的决定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海水库 拟柱孢藻 氮磷营养盐 生长特性 南亚热带
下载PDF
南亚热带7种林分凋落叶养分含量的年动态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卢立华 蔡道雄 +1 位作者 贾宏炎 何日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2006-05—2007-04对广西凭祥市7种主要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全年月份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的高温雨季4—9月,林分凋落叶的N及P养分含量较高,而K的含量较低;在... 2006-05—2007-04对广西凭祥市7种主要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凋落叶的N,P,K,Ca及Mg含量全年月份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林木生长旺盛的高温雨季4—9月,林分凋落叶的N及P养分含量较高,而K的含量较低;在林木生长缓慢或休眠的干旱低温季10月至翌年3月,凋落叶N及P养分的含量较低,而K的含量较高,说明林分凋落叶的N与P含量与林木生长量成正相关,而K与生长量成负相关;Ca随月份的变化较小,但不同林分之间的差异较大;Mg随月份的变化较大;西南桦凋落叶N含量最高(14.44g·kg-1),火力楠最低(5.11g·kg-1);次生林凋落叶P含量最高(1.20g·kg-1),马尾松最低(仅0.53g·kg-1);K也以次生林最高(5.16g·kg-1),马尾松最低(1.71g·kg-1);Ca以杉木最高(达11.10g·kg-1),马尾松最低(仅3.76g·kg-1);Mg以次生林最高(3.03g·kg-1),马尾松最低(1.18g·kg-1);7种林分凋落叶的N,P,K,Ca与Mg的最高与最低含量比值都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林分凋落叶 养分含量
下载PDF
人工林不同营造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群 李萌 +1 位作者 刘世荣 吴鹏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43-3452,共10页
为了研究南亚热带人工林不同营造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于2013年7月在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场分别选取针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米老排、红椎林)及混交林(马尾松-红椎、马尾松-大叶栎),并对6种营造模式人工林... 为了研究南亚热带人工林不同营造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于2013年7月在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场分别选取针叶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米老排、红椎林)及混交林(马尾松-红椎、马尾松-大叶栎),并对6种营造模式人工林的土壤线虫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共鉴定线虫16853条,平均密度为1873条·100 g-1干土,隶属于2纲8目32科53属,其中基齿属、微咽属和金线属为优势属:PCA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与米老排林、马尾松-红椎混交林与红椎林的线虫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线虫群落密度以马尾松-大叶栎混交林最大,红椎林和马尾松-红椎混交林较低,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以马尾松林和米老排林较高,以马尾松-大叶栎混交林最低:成熟指数MI、PPI、PPI/MI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不同经营模式间均无显著差异,而杂食-捕食性线虫、食细菌性线虫和植物寄生性线虫密度和WI指数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磷含量与植物寄生、食细菌、食真菌线虫显著相关,而土壤钾含量仅与杂食-捕食性线虫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6种经营模式对线虫组成和营养结构有明显影响,土壤磷和钾含量是影响线虫群落营养结构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土壤线虫 营造模式 人工林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2018-2021年南亚热带马尾松和红椎人工林降水分配数据集
5
作者 闵惠琳 郑路 +7 位作者 张继辉 陈琳 刘士玲 舒韦维 李华 杨坤 唐闯 何家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为深入研究南亚热带马尾松和红椎人工林的降水分配特征,本研究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的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红椎(Casta... 为深入研究南亚热带马尾松和红椎人工林的降水分配特征,本研究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的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南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Miq.)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连续动态监测和研究。样地布设及监测均按照规范进行,有效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本数据集通过分析处理,统计出了红椎、马尾松林外降雨、林内穿透雨和树干茎流24小时的实测数据,并对数据集的构建进行了说明。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为深入研究森林水分利用格局等科学问题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马尾松 红椎 人工林 降水分配
下载PDF
南亚热带生境下6种紫珠属植物的光响应模型拟合分析
6
作者 邓丽 张旻 冯世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01-106,153,共7页
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对南亚热带生境下的6种紫珠属(Callicarpa)植物进行光合参数分析和光响应曲线拟合。通过对比4种模型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 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对南亚热带生境下的6种紫珠属(Callicarpa)植物进行光合参数分析和光响应曲线拟合。通过对比4种模型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暗呼吸速率(R_(d))和表观量子效率(AQE)以及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参数,筛选出6种紫珠属植物最适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是6种紫珠属植物进行光合研究的最适用光响应模型,杜虹花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均最高,朝鲜紫珠的光合潜能最大。综上,不同紫珠属植物对光的利用能力既表现出种间差异性,又表现出种间相似性,4种光响应模型在紫珠属植物的光合参数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拟合精度上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珠属植物 光响应模型 光合特性 南亚热带
下载PDF
普洱市城市绿地植物景观风貌分析及植物规划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志辉 段晓梅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04-3806,共3页
调查了普洱市城市绿地现有维管束植物,对城市绿地植物与周边自然植被植物科、属、种组成,常绿、落叶树种组成及乔、灌、藤、草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地带性和茶文化特色性。研究表明,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基本反映了... 调查了普洱市城市绿地现有维管束植物,对城市绿地植物与周边自然植被植物科、属、种组成,常绿、落叶树种组成及乔、灌、藤、草配置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地带性和茶文化特色性。研究表明,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基本反映了南亚热带的植被特征,缺乏茶城特色的营造。提出了营造茶城植物景观特色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景观风貌 植物规划 南亚热带 城市绿地
下载PDF
滇东南半干热石漠化治理8个主要树种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高洁 李兴彪 +2 位作者 李乡旺 陆素娟 陈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半干热石漠化治理云南省建水县8个主要树种为对象,分别于雨季和旱季进行采样,用PV技术对各个树种水分状况参数进行测定,用多种理化方法对植物细胞内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 A-POD)、过氧化氢酶(CAT)... 以半干热石漠化治理云南省建水县8个主要树种为对象,分别于雨季和旱季进行采样,用PV技术对各个树种水分状况参数进行测定,用多种理化方法对植物细胞内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 A-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酶(SOD)活性、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SS)、游离氨基酸(AA)的含量等8个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树种的抗旱能力为白枪杆>冬樱>清香木>新银合欢>墨西哥柏>湿地松>旱冬瓜>苦刺花,在滇东南半干热石漠化山地治理可选用白枪杆、冬樱及清香木造林。经过连续4年干旱的检验,与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半干旱南亚热带地区 抗旱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管东生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4期11-15,共5页
讨论植被类型、降雨、湿度、土壤条件对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种预测第一性生产量的气候模型 ,为更好地预测和提高华南南亚热带植被第一性生产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 植被 第一性生产量 预测模型 华南南亚热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