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南乡村聚落体系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李瑛 陈宗兴 《人文地理》 CSSCI 1994年第3期13-21,共9页
本文从宏观整体、村庄个体、住户单元三个层次分析了陕南乡村聚落体系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其各层次的演变规律.并通过对乡村聚落演变方向的预测,为陕南村镇合理建设与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陕南 乡村聚落 空间结构 村镇建设
下载PDF
山西晋南地区近56a的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与周期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高文华 李忠勤 +2 位作者 张明军 张克新 郭盼盼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127,共4页
利用1954~2009年山西省晋南地区气候观测站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多年趋势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晋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以及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6年来,山西晋南地区的气候... 利用1954~2009年山西省晋南地区气候观测站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多年趋势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晋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以及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6年来,山西晋南地区的气候有向干暖化转化的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变化率为0.28℃/10a,尤其是冬、春季升温最剧烈;年降水呈微弱减少趋势,平均以-1.61mm/10a的速率减少,夏季的降水减少最剧烈。晋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均有明显突变,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突变;年降水在1983年发生突变。对山西晋南地区气候要素的周期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存在多尺度的周期变化,其中,年平均气温以6a、10~15a和20~25a周期为主;年降水量以4~7a、8~13a和14~20a周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晋南地区 气候变化 突变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
原文传递
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品系农艺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任文斌 谢三刚 +4 位作者 王倩 吴翠翠 赵智勇 柴永峰 李秀绒 《农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了了解山西南部水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12—2014年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的4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穗长变异系数最大,为9.61%。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多重比... 为了了解山西南部水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12—2014年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的4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穗长变异系数最大,为9.61%。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各年度间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系与对照各农艺性状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基本苗、有效穗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但综合作用中穗粒数最大。根据分析结果及山西南部生态条件,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西南部小麦育种过程中应该将穗粒数较多,千粒重稳定提高的小麦品系作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山西南部
下载PDF
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的价值与困境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得桂 李卓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3年第3期73-76,共4页
作为政府推动型的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搬迁活动既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也有一定的政治社会价值。它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现代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多... 作为政府推动型的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搬迁活动既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也有一定的政治社会价值。它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现代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多方力量互动,构建预防性治理模式。陕南避灾移民活动同时面临着"挖险根"与土地承载力问题、目标责任制与资金筹措难题、移民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以及移民可持续生计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灾移民 城镇化 土地承载力 预防性治理 陕南地区
下载PDF
山西南部山地蝴蝶多样性与生态位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郝淑莲 薛琪琪 +4 位作者 冯丹丹 李晓菲 刘杨 张志伟 门丽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4-1321,共8页
为了解山西南部地区的蝴蝶物种分布与生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蝴蝶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应用样线法对落叶阔叶林、旱田、常绿针叶林、灌丛和果园这5种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及数量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蝴蝶4 ... 为了解山西南部地区的蝴蝶物种分布与生境之间的关系,分析蝴蝶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应用样线法对落叶阔叶林、旱田、常绿针叶林、灌丛和果园这5种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及数量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蝴蝶4 242只,隶属1总科5科65属共101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研究区的蝴蝶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计算蝴蝶的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表明:各科蝴蝶的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蛱蝶科(3.174)>灰蝶科(1.924)>粉蝶科(1.630)>弄蝶科(1.420)>凤蝶科(1.146);不同生境蝴蝶的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7.915)>落叶阔叶林(7.645)>常绿针叶林(7.622)>果园(6.904)>旱田(5.684)。不同生境的蝴蝶物种多样性差别明显。各科蝴蝶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差别不大,都在0.6以上;各科蝴蝶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在0.9以上,说明山西南部山地的各科蝴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南部 蝴蝶 物种多样性 空间生态位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山西省闻喜县酒务头商代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9
6
作者 马昇 白曙璋 +10 位作者 高振华 钟龙刚 杨晖 张俊江 张博 耿鹏田野 刘泽鹏 耿鹏 王蓓蓓 厉晋春 王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55,共50页
酒务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河底镇酒务头村西北200米处。2017-2018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甲”字形大墓5座(M1-M5)、长方形中小型墓7座(M6-M12)、车马坑6个以及灰坑5个,出土青铜器、陶器、玉石器、骨器等60... 酒务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河底镇酒务头村西北200米处。2017-2018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甲”字形大墓5座(M1-M5)、长方形中小型墓7座(M6-M12)、车马坑6个以及灰坑5个,出土青铜器、陶器、玉石器、骨器等600余件(组)。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晚商时期的历史、礼制、文化和国家政治结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务头墓地 晋南地区 商代晚期
原文传递
山西南部旱地区试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芦艳珍 马乐 杨三维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876-1880,共5页
为了解山西南部旱地小麦育种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利用2016—2019年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区试的30个参试品种(品系)材料,进行产量性状与产量的遗传变异、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以探讨晋南旱地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变异性分析结果表... 为了解山西南部旱地小麦育种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利用2016—2019年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区试的30个参试品种(品系)材料,进行产量性状与产量的遗传变异、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以探讨晋南旱地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性大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因素与产量相关性大小为千粒质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有效穗数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三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的效应最大,产量性状与小麦各生育期的降水有关,与年度降雨总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因此,山西南部旱地小麦育种,应当在提高品种的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多进行探讨,确保一定量的单位面积穗数和高粒质量是高产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产量因素 变异分析 山西南部
下载PDF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西省南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淑苗 赵景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根据1961年以来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小波分析和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析了1961年以来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周期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降水量以... 根据1961年以来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小波分析和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析了1961年以来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周期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降水量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西省南部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式上升,上升速率为0.34℃/10a,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23.4mm/10a。小波周期分析显示,山西省南部气温变化的周期约为3,8,20和25a,降水量变化的周期约为3和7a。厄尔尼诺年山西省南部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显著减少,而拉尼娜年气温下降,降水量略有增加。该区在厄尔尼诺年易发生旱灾,而拉尼娜年易发生涝灾,且旱涝灾害多分别发生在连续性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拉尼娜 气温 降水量 山西南部
下载PDF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18-2020年周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6
9
作者 戴向明 吕赵力(绘图) +3 位作者 申红俊(绘图) 汤毓赟(摄影) 田伟 崔春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0-78,共19页
2018-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山西西吴壁遗址开展了三年五个季度的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丰富的史前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本文主要简报发掘所获东周遗存,并... 2018-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山西西吴壁遗址开展了三年五个季度的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丰富的史前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本文主要简报发掘所获东周遗存,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文章指出,西吴壁遗址东周聚落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包含居址和墓葬。已发掘的东周遗存皆为居址,时代多属战国,另有少量可早至春秋晚期,文化面貌与侯马新田遗址同时期者基本相同,属晋文化范畴。这些遗存丰富了遗址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为研究遗址的堆积结构、聚落变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 西吴壁遗址 东周时期
原文传递
清代陕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5
10
作者 佳宏伟 《古今农业》 2005年第3期43-54,共12页
本文主要是在系统搜集陕南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相关成果,考察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具体体现。本文除了考察动植物资源的变迁外,还以水灾为统计指标,分析该时期陕南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发生规律。
关键词 清代 陕西 生态环境 动植物资源 自然灾害 森林植被 动物群落
下载PDF
晋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亚军 王蕾 张永清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5-79,共5页
利用隰县、临汾、运城3个地面气象站1961年~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晋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晋南地区1961年~2010年间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5℃/10 a,高于山西省和全国气温平均增长率,... 利用隰县、临汾、运城3个地面气象站1961年~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研究了晋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晋南地区1961年~2010年间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5℃/10 a,高于山西省和全国气温平均增长率,并且年均气温的上升主要源于冬春季节的快速升温.同时,该区60年代和70年代为相对寒冷期,80年代为相对平稳期,而90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为相对温暖期,特别是本世纪前十年增温趋势十分明显.晋南地区近50年来年平均降水量以18.3 mm/10 a的速率减少,并且夏秋季节对年降水量减少的贡献最大.该区60年代和70年代为相对多雨期,而90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则为相对少雨期,特别是90年代,降水减少的幅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气温 降水量 晋南地区
下载PDF
山西晋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景小元 《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4期173-175,共3页
利用隰县、临汾、运城3个地面气象站1961年-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晋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晋南地区1961~2010年间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5℃/10a,高于山西省和全国气温平均增长率,并且年均气温的上升主要... 利用隰县、临汾、运城3个地面气象站1961年-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晋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晋南地区1961~2010年间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35℃/10a,高于山西省和全国气温平均增长率,并且年均气温的上升主要源于冬春季节的快速升温。同时,该区60年代和70年代为相对寒冷期,而90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为相对温暖期,特别是本世纪前十年增温趋势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趋势 气温 晋南地区
下载PDF
清代晋南乡镇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清代晋南乡镇类型多样,商贸性质的乡镇占据主体,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乡镇在布局上主要集中于谷地、河流两岸、驿路与孔道沿线,各乡镇与府县城市的城市间距适中,体现了乡镇据点在地域上的规律性;到清代后期,晋南乡镇的总体数... 清代晋南乡镇类型多样,商贸性质的乡镇占据主体,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乡镇在布局上主要集中于谷地、河流两岸、驿路与孔道沿线,各乡镇与府县城市的城市间距适中,体现了乡镇据点在地域上的规律性;到清代后期,晋南乡镇的总体数量有所增加,尤以商贸和驿递性质的乡镇为主,这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晋南 乡镇 演变
原文传递
山西南部近50年极端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淑苗 赵景波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6期653-658,共6页
根据山西南部1961—2010年的日气温资料,结合线性拟合、M-K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分析山西南部各个极端气温指标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以及振荡周期等。结果表明:山西南部的冷日和冷夜显著减少,分别为3.2 d·(10yr)^(-1)和5.4 d·... 根据山西南部1961—2010年的日气温资料,结合线性拟合、M-K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分析山西南部各个极端气温指标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以及振荡周期等。结果表明:山西南部的冷日和冷夜显著减少,分别为3.2 d·(10yr)^(-1)和5.4 d·(10yr)^(-1);暖日和暖夜显著增加,分别为9.4 d·(10yr)^(-1)和9.2 d·(10yr)^(-1);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都以0.36℃·(10yr)^(-1)的速率增加。极端气温事件的各指标均发生了突变,且突变多集中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极端气温事件有3 yr、5 yr、14 yr、18 yr和28~32 yr左右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M—K突变检验 小渡分析 山西南部
下载PDF
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淑贤 杨松 +3 位作者 李延晖 陈二平 王雁 闫世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973-1975,共3页
[目的]研究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山西省运城市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晋南地区自然状况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影... [目的]研究山西晋南地区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山西省运城市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晋南地区自然状况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蒸发、气温和日照时数,其中降水和蒸发的影响是直接的,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是间接的;对于土壤不同层次,气候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对土壤水分含量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降水和蒸发2个因子;土壤水分变化较平稳时段在春季,一般年份即使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变化也相对较小,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结论]该研究为土壤水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冬小麦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气候因子 变化规律 影响 晋南地区
下载PDF
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2015年春季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向明 王文武(绘图) +2 位作者 吕赵力(绘图) 汤毓赟(摄影) 田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2-59,共18页
2015年春季,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在位于周家庄遗址西北的崔村南堡附近选点发掘,揭露出龙山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出土大量陶、石、骨及少量铜器。本文简要介绍该年度发掘所获的龙山期的遗迹与遗物,指出此次所获龙山遗存的陶器文化... 2015年春季,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在位于周家庄遗址西北的崔村南堡附近选点发掘,揭露出龙山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出土大量陶、石、骨及少量铜器。本文简要介绍该年度发掘所获的龙山期的遗迹与遗物,指出此次所获龙山遗存的陶器文化面貌与以往在周家庄遗址所见者大致相同,属于陶寺文化之范畴,但陶器的文化面貌较之以往所见者更为多元化。这些发现丰富了周家庄遗址龙山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为研究周家庄遗址的聚落结构,晋南乃至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庄遗址 陶寺文化 晋南
原文传递
晋南地区规模化蛋鸡场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分析
17
作者 吴开开 李静 刘威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73-75,共3页
霉菌毒素中毒是影响我国畜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中毒病之一。为了解晋南地区规模化蛋鸡场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情况,从晋南地区规模化蛋鸡场采集了226份饲料样品(豆粕45份、玉米79份、麦麸44份、全价配合饲料58份),测定样品中的黄曲霉素B1、... 霉菌毒素中毒是影响我国畜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中毒病之一。为了解晋南地区规模化蛋鸡场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情况,从晋南地区规模化蛋鸡场采集了226份饲料样品(豆粕45份、玉米79份、麦麸44份、全价配合饲料58份),测定样品中的黄曲霉素B1、呕吐霉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结果表明,豆粕、玉米、麦麸和全价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超标率分别为15.56%、17.78%、15.56%和13.33%,13.92%、12.66%、15.19%和16.46%,15.91%、15.91%、13.64%和11.36%,17.24%、13.79%、10.35%和12.07%。结果提示,晋南地区规模化蛋鸡场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比较严重,养殖场需重视饲料发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地区 规模化蛋鸡场 霉菌毒素
下载PDF
晋南仰韶文化半坡期遗存的分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冬煜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4,共6页
晋南地区的半坡期遗存与渭水流域半坡期遗存经历了基本相同的发展阶段。庙底沟期遗存中的尖底瓶之重唇口等典型特征,在晋南地区半坡期遗存的早段已经出现,发展序列基本清楚。同时,该地区的半坡期遗存在晚期受到渭水流域的强烈影响。因此... 晋南地区的半坡期遗存与渭水流域半坡期遗存经历了基本相同的发展阶段。庙底沟期遗存中的尖底瓶之重唇口等典型特征,在晋南地区半坡期遗存的早段已经出现,发展序列基本清楚。同时,该地区的半坡期遗存在晚期受到渭水流域的强烈影响。因此,该地区的庙底沟类型之源似可追溯得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 渭水 半坡 庙底沟 分期
原文传递
蚕神献丝与三蚕圣姑:明清时期蚕神信仰文化中的“晋南故事情节”与习俗传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萧放 叶玮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103,共10页
以"蚕神献丝"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蚕神信仰文化在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情节内容。本文聚焦明清时期山西南部的蚕神信仰与蚕桑习俗文化,发现并分析其中独特的"晋南故事情节"。晋南地区的《嫘祖养蚕》... 以"蚕神献丝"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蚕神信仰文化在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情节内容。本文聚焦明清时期山西南部的蚕神信仰与蚕桑习俗文化,发现并分析其中独特的"晋南故事情节"。晋南地区的《嫘祖养蚕》故事脱胎于马头娘传说,又具体地指向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的蚕神身份认同,这与晋南区域历史文化相关联;同时,由于明清时期潞绸"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繁荣发展,种桑、织造与养蚕缫丝同为丝绸业"三部曲"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地桑神桑女与蚕神嫘祖、天蚕神马头娘合称"三蚕圣母",合祀于三蚕圣姑庙,并通常与机神庙祔祀在晋南地区的道教宫观之中;在民众生活中围绕蚕桑丝织活动形成了生动的习俗传统,在今天非遗保护运动的契机下,晋南桑蚕文化遗产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神献丝 蚕桑习俗 晋南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甲骨刻辞“■”地拟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新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甲骨刻辞中的■可以表示地名、族群方国名。通过甲骨刻辞中与"■"有关的事迹活动,诸如祭祀、军事、出行、田猎等活动,以及其他文献材料分析,推测"■"的地望可能在晋南一带。
关键词 甲骨刻辞 晋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