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南乡村生态营建规划策略 被引量:17
1
作者 范凌云 徐昕 刘雅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31,共8页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而生态营建则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抓手。文章以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苏南乡村为例,厘清乡村振兴目标与“自然-文化-经济”...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而生态营建则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抓手。文章以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苏南乡村为例,厘清乡村振兴目标与“自然-文化-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之间的要素关系,解析当前苏南乡村生态营建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视域、规划手段和规划内容三方面剖析其规划诱因,并分类型、多维度、多层次提出规划策略,以期指导苏南乡村生态营建实践,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营建 规划策略 苏南乡村
下载PDF
基于地域特色的苏南乡村文化景观营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肖振宇 张玉梅 +2 位作者 肖立新 孙晓璐 赵一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5-41,52,共8页
伴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文化景观的地域特色面临确实的危机,如何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延续传统乡村文化,是目前城市规划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作为走在我国经济发展前列的苏南地区,其对于农村乡村文化... 伴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文化景观的地域特色面临确实的危机,如何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延续传统乡村文化,是目前城市规划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作为走在我国经济发展前列的苏南地区,其对于农村乡村文化景观的建设营造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乡村景观的定义出发,就苏南乡村文化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就如何营造乡村文化景观以及建设原则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特色 苏南 乡村 文化景观 建设
下载PDF
苏南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民意调查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利斌 张敏 +2 位作者 朱惜晨 詹顺龙 李冬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1-416,共6页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分析了苏南地区农民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性特征。结果表明:①90%以上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植树,并愿意为村庄绿化建设义务投劳。72%的村民认为植树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在村庄绿化树...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分析了苏南地区农民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性特征。结果表明:①90%以上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植树,并愿意为村庄绿化建设义务投劳。72%的村民认为植树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在村庄绿化树种选择上比较喜欢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常绿阔叶树种或花灌木,在建设内容上首先关注与自己居住、出行等活动密切相关的道路、庭园等环境的绿化和美化。②有近一半的农民对村庄绿化的现状持满意态度。农民希望政府对新村绿化建设提供的帮助首先是经费补助,其次为提供绿化苗木。③不同地区、年龄、学历层次和从事职业的农民对村庄绿化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各地农村的风俗习惯、地理特点和经济实力情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学 苏南地区 村庄绿化 满意度 参与性 民意调查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三十年代苏南农村私塾教育盛行之动因 被引量:6
4
作者 殷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20-123,共4页
20世纪 30年代 ,苏南地区私塾盛行 ,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 ,它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 ,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 ,与塾师在“乡村人脉网络”中的作用及其享有的“软性权力”
关键词 私塾教育 20世纪30年代 苏南地区 农村 教育机制 教育经费 教育投资 农民收入
下载PDF
基于乡村价值再认知的苏南乡村特色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新海 陈丹祺 孙嘉麟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145,共8页
乡村特色发展是充分发挥乡村价值,最大限度释放乡村的有用性并产生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因此,准确认知乡村价值是实现乡村特色发展的重要前提。乡村价值认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新型城镇化时期的乡村价值再认知,将精准有效地指导乡村... 乡村特色发展是充分发挥乡村价值,最大限度释放乡村的有用性并产生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因此,准确认知乡村价值是实现乡村特色发展的重要前提。乡村价值认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新型城镇化时期的乡村价值再认知,将精准有效地指导乡村特色发展。苏南地区是推行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越的资源禀赋,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要求苏南乡村走向更高质量的特色化发展。基于乡村价值再认知,提出苏南乡村特色发展的思路,明确分类引导、分级谋划、分项强化的苏南乡村特色发展路径,以期为苏南乡村发展提供参考,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价值 再认知 苏南乡村 特色发展
下载PDF
民国时期苏南乡村政制“突变”逻辑研究
6
作者 姜姝 严火其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8,139,共10页
聚焦于乡村政制的变革、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互动、地方精英的嬗变等变迁元素,民国时期的苏南乡村政制发生了一场制度“突变”:一是国家行政主导的地方士绅自治兴起;二是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延伸,中央政府和地方社会权力关系发生了调整... 聚焦于乡村政制的变革、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互动、地方精英的嬗变等变迁元素,民国时期的苏南乡村政制发生了一场制度“突变”:一是国家行政主导的地方士绅自治兴起;二是国家政权向乡村社会延伸,中央政府和地方社会权力关系发生了调整;三是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苏南士绅和知识分子对乡村资本、经济和教育的投入,参与乡村社会改造并成为直接参与地方政治的主流力量。本文致力于回归历史制度主义的场景,把民国时期苏南乡村政制的“去道义化”制度突变置身于国家与社会的中间领域进行场域式分析,将“关键节点”“政治衰败”“失败国家”和“克里斯马”串联成理解苏南乡村政制“突变”逻辑的关键词:从主观因素来看,民国初期拥有“克里斯马式”魅力的乡绅阶层发挥了引领基层生活、节约交易费用、推进传统乡村现代化的重要功能;从客观条件来看,民国中后期“劣绅化”现象和全方位的“国家衰败”带来的“国家失败”是激进的制度“突变”的危机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苏南乡村 制度突变 克里斯马 政治衰败 失败国家
原文传递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苏南城乡一体发展
7
作者 宋田桂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8年第7期139-140,143,共3页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发展,努力开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对于苏南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南的“三农”问题也...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发展,努力开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对于苏南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南的“三农”问题也开始呈现出新的转型特点,城市与农村距离拉近,但城乡居民在收入及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非均衡性的特征。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总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于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探索城乡一体发展的新途径,促进苏南整体优势的不断增强,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苏南 城乡 一体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