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8
1
作者 王岳军 范蔚茗 +1 位作者 郭锋 李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9-176,共8页
湘东南花岗闪长质岩石以高 K2 O/ Na2 O,K2 O+Na2 O>6 .0 %为特征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 ,其形成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制约 ;岩石稀土元素富集 ,铕负异常不明显 ,δEu=0 .71~ 0 .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Nb- Ta亏损 ,P、Ti或亏损或... 湘东南花岗闪长质岩石以高 K2 O/ Na2 O,K2 O+Na2 O>6 .0 %为特征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 ,其形成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制约 ;岩石稀土元素富集 ,铕负异常不明显 ,δEu=0 .71~ 0 .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Nb- Ta亏损 ,P、Ti或亏损或不亏损 ,具岛弧型岩浆作用微量元素分配模式 ,属板内钾质岩石 ,源区可能存在早期俯冲组分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组分 ,或是源于软流圈的岩浆与中下地壳混合作用的产物 ;其形成与该带中生代早期岩石圈的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质岩石 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 中生代 成因
下载PDF
湘东南黄沙坪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8
2
作者 姚军明 华仁民 林锦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8-696,共9页
湘东南花岗岩带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段,包含以千里山、骑田岭等为代表的花岗岩类和以水口山、铜山岭及宝山为代表的花岗闪长岩类。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前者相邻产出,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也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其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高钾、高K2O... 湘东南花岗岩带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段,包含以千里山、骑田岭等为代表的花岗岩类和以水口山、铜山岭及宝山为代表的花岗闪长岩类。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前者相邻产出,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也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其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高钾、高K2O/Na2O比值,低磷,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K、Ta、Nb,贫Ba、Sr、P、Eu、Ti为特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测得黄沙坪花岗岩的年龄为161.6±1.1Ma,也与区内千里山(162.55±3.25Ma)、骑田岭(161±2Ma)等花岗岩岩体的年龄基本一致,代表了湘东南乃至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的主要形成时期。因此本文认为,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千里山、骑田岭等岩体属于同一类型,岩石成因可能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形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与水口山、铜山岭和宝山等花岗闪长质岩体有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花岗岩 地球化学 黄沙坪 湘东南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岩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6
3
作者 赵葵东 蒋少涌 +1 位作者 姜耀辉 刘敦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611-2616,共6页
湘南骑田岭花岗岩体由于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骑田岭花岗岩体是一个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分莱岭、芙蓉和荒塘岭三个超单元。本文报道了对该岩体主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两个花岗岩样品中岩... 湘南骑田岭花岗岩体由于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骑田岭花岗岩体是一个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分莱岭、芙蓉和荒塘岭三个超单元。本文报道了对该岩体主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两个花岗岩样品中岩浆结晶锆石的定年结果分别为155.5±1.3Ma(MSWD=1.7)和157.1±1.2 Ma(MSWD=1.7)。这代表了该超单元的形成年龄,这一年龄与莱岭超单元的形成年龄(159-160Ma)也较接近,表明两个超单元可能是同源分异的产物。这次研究同时揭露了古元古代残留锆石核的存在(2445Ma 和1708Ma),为古元古代华夏地块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证实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古老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同时也发现了907Ma 的变质锆石残留,其形成可能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同时为杭州-诸广山-花山这-低 T_(DM)值花岗岩带可能是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时的一条板块碰撞带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 骑田岭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湘东南新元古界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形成时代和物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20
4
作者 伍皓 江新胜 +5 位作者 王剑 汪正江 杜秋定 邓奇 崔晓庄 杨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3-868,共16页
运用LA-ICP-MS方法对湘东南泗洲山地区南华系大江边组上部泥质岩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埃岐岭组底部变泥铁质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测年,分别获得了28组和92组U-Pb有效年龄.前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693 ~ 897 Ma(占67.9%),1810 ... 运用LA-ICP-MS方法对湘东南泗洲山地区南华系大江边组上部泥质岩和震旦系(埃迪卡拉系)埃岐岭组底部变泥铁质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测年,分别获得了28组和92组U-Pb有效年龄.前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693 ~ 897 Ma(占67.9%),1810 ~1916Ma(占17.9%),1974~2177Ma(占14.2%)三个区间,最年轻的谐和错石年龄为734 ±4Ma(MSWD=1.07,n=4);后者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分布于570~699Ma(占9.8%),715~ 774Ma(占7.6%),882~1272Ma(占67.4%),1300~ 1681Ma(占7.6%),1899 ~2490Ma(占7.6%)五个区间,最年轻的谐和锆石年龄为634±7Ma(MSWD=1.09,n=4).研究认为,大江边组上部地层的形成时代<734±4Ma,与澄江组顶部、牛牯坪组、岩门寨组、拱洞组及隆里组等地层形成时代相近,揭示“板溪期”地层的顶界年龄及江口冰期开启年龄< 734±4Ma;埃岐岭组形成时代<634 ±7Ma,与陡山沱组及蓝田组等地层形成时代相近,支持南沱冰期结束于635Ma左右的认识.综合研究认为,大江边组和埃岐岭组的物源可能分别主要来源于武夷地块南东部和南岭—云开地块南部的一个Grenville期造山带.推测物源的转换可能与南岭—云开地块、武夷地块在两组沉积时期之间聚合或紧邻有关,其时限约为734~63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 南华系大江边组 震旦系(埃迪卡拉系)埃岐岭组 地层时代 物源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下载PDF
基于GIS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与评价——以湘东南枞树板式铅锌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胜苗 肖克炎 +1 位作者 罗小亚 安江华 《地质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471-477,共7页
在分析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总结枞树板式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提取了地质、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及自然重砂等异常找矿信息,并利用地层、构造等信息分析了地层组合熵、断裂等密度、优... 在分析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总结枞树板式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提取了地质、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及自然重砂等异常找矿信息,并利用地层、构造等信息分析了地层组合熵、断裂等密度、优益度及中心对称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枞树板式铅锌多金属矿的预测模型,利用MRAS软件中的证据权模块进行预测。结果显示,63%的已发现矿床(点)、80.3%的已探明资源量落在有利成矿区内,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果,其成果为湘东南地区的枞树板式铅锌多金属矿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证据权 成矿预测 铅锌多金属矿 湘东南
下载PDF
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杰 张杨珠 +4 位作者 罗尊长 曾希柏 廖超林 黄运湘 周卫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1,共6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表层(0-20 cm)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效磷、全氮和全钾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表层(0-20 cm)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效磷、全氮和全钾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的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碱解氮和全磷的基底效应分别为13.6%、19.0%,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钾的基底效应分别为28.7%、29.9%、54.7%、53.1%、55.6%、73.0%,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域的书林寺村南部和官山坪村北部以石灰岩风化物母质为主,土壤肥力较高,属Ⅰ~Ⅲ级,幸福桥村区域以板岩风化物母质为主,土壤肥力为Ⅳ级,官山坪村南部以第四纪红土母质为主,土壤肥力属Ⅴ级,应重视第四纪红土母质地区土壤退化防治和肥力恢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变异 湘南
下载PDF
湘东南永兴地区上地壳电性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李佳奇 彭荣华 +1 位作者 胡祥云 赵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32-3945,共14页
为了解湘东南永兴地区上地壳地质构造特征及圈定潜在的找矿靶区,对郴州永兴地区的5条大地电磁剖面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并应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进行二维反演,获得了该地区上地壳电性结构.结果显示该地区电性分布不均匀,横向上出现高低... 为了解湘东南永兴地区上地壳地质构造特征及圈定潜在的找矿靶区,对郴州永兴地区的5条大地电磁剖面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并应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进行二维反演,获得了该地区上地壳电性结构.结果显示该地区电性分布不均匀,横向上出现高低阻相间分布,纵向无明显电性分层特征.结合湘东南区域地质资料,详细分析了研究区电性结构的地质构造含义.研究表明茶郴断裂带为深大断裂带,控制着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及成矿流体上涌通道.根据南岭成矿带铅锌金属矿的成矿规律,结合区域电性结构特征,对研究区内两处铅锌矿体成矿机理与电性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认识湘东南永兴地区上地壳的结构特征及寻找潜在矿体具有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湘东南永兴地区 上地壳电性结构 成矿作用 铅锌矿 地球物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