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源-汇”理论的生态型市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51
1
作者 田雅楠 张梦晗 +1 位作者 许荡飞 张圣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11-2321,共11页
生态型市域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批以生态输出为己任,支撑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型区域,该类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协调域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选取典型生态型市域张家口市,基于"... 生态型市域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批以生态输出为己任,支撑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型区域,该类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是协调域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选取典型生态型市域张家口市,基于"源-汇"理论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划定不同保护重点的五大生态功能区,识别重点生态保护区、重点生态修复区和廊道系统,以此作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础,逐步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保护体系,同时提出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优先次序,为张家口市生态安全格局分步骤建设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重点保护区缺失严重,缺失区域总面积达1555.77 km^2,占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的75.60%,重点生态修复区域比例较大,占全区面积的24.27%,生态廊道存在3个主要缺失区域,针对张家口市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任务艰巨的现状,提出了分步骤建设的构建思路,即优先进行重点生态修复、重点生态保护缺失区域和生态廊道缺失区域建设,针对重点生态修复区域面积比例较大提出了分步修复的优先次序,即水域修复区>林草水修复区>林草修复区>林水修复区>水草修复区>林地修复区>草地修复区,并提出了优先建设冬奥会场及沿途生态廊道的思路,此外,为实现张家口区域生态系统的支撑作用,需在完成重点区域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生态保护范围。研究为欠发达生态型市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 生态型市域 生态安全 最小阻力模型 张家口
下载PDF
“源-汇”景观格局的热岛效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9
2
作者 高静 龚健 李靖业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70-1782,共13页
论文基于2017年Landsat 8遥感影像,通过GIS技术选取城市地表温度、源汇景观密度、源汇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武汉市局部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及其效应。结果表明:①武汉市城区热... 论文基于2017年Landsat 8遥感影像,通过GIS技术选取城市地表温度、源汇景观密度、源汇景观贡献度和景观效应指数,结合地理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武汉市局部源汇景观格局对城市地表温度的贡献及其效应。结果表明:①武汉市城区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季节变化明显,夏季热岛强度大、范围广,呈“大”字型分布,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产生的UHI更显著;②武汉市城区平均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在距市中心约8 km处达到峰值后沿城乡梯度逐渐下降,呈现“倒钩型”特征,这一现象与景观密度变化密切相关;③LST与源(正向)、汇(负向)景观密度存在极强相关性,不透水表面是城区热岛的主要贡献因子;④相同密度的水体和绿地,水体更具有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功能;⑤一般当汇-源景观面积比>0.89(汇区密度>0.47)时,局部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有缓解作用,且局部汇区越集中缓解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源汇景观 城市热岛 城乡梯度 武汉
原文传递
基于“源-汇”理论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景观格局调控框架——以厦门市马銮湾流域为例 被引量:27
3
作者 黄宁 王红映 +3 位作者 吝涛 刘启明 黄云凤 李剑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25-3334,共10页
基于"源-汇"理论对景观格局进行调控与优化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新方法,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在景观生态学及相关理论与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流域整体为对象,从2个层次构建基于"源-汇"理论... 基于"源-汇"理论对景观格局进行调控与优化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新方法,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在景观生态学及相关理论与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流域整体为对象,从2个层次构建基于"源-汇"理论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景观格局调控框架:1)流域层次:在分析流域"源-汇"景观合理的基本组合与空间布局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景观格局整体调控与优化方法;2)景观斑块类型层次:将关键"源"景观作为重点调控与优化对象,建立了包含景观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景观坡度、起传输作用的狭长"源"景观、临河"源"景观单位岸线长度污染负荷等4项关键"源"景观识别准则,并遵循镶嵌"汇"景观、局部增补带型"汇"景观、提高原有"汇"景观消纳污染物的能力等3项调控与优化原则,针对农村地区与城区不同的关键"源"景观类型,制定了9类调控与优化方法.最后将该框架应用到厦门市马銮湾流域,基于GIS平台及研究区遥感图像与数字高程模型,制定了马銮湾流域景观格局整体调控与优化模式及3个片区关键"源"景观调控与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流域 “源-汇”理论 景观格局 调控 关键“源”景观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天成 刘婷婷 +3 位作者 褚琳 李朝霞 王天巍 蔡崇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476-7492,共17页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五期遥感影像(1995、2000、2005、2010和2015)提取流域景观格局,采用马尔科夫模型研究“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并结合野外多年实测数据建立景观格局指数与产沙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景观格局对流...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五期遥感影像(1995、2000、2005、2010和2015)提取流域景观格局,采用马尔科夫模型研究“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并结合野外多年实测数据建立景观格局指数与产沙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景观格局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5年,王家桥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呈破碎化发展趋势。“源”景观面积持续下降,“汇”景观面积持续增长。在降雨量时序曲线相似的条件下,斑块类型尺度的景观指数对侵蚀产沙量的解释能力高于景观尺度。斑块类型尺度,“源”“汇”景观指数与径流输沙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903,均显著相关。对于“源”景观而言,相似邻近百分比(PLADJ)与斑块结合度(COHESION)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指标。径流输沙量与PLADJ和COHESION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输沙量随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对于“汇”景观而言,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指标,径流输沙量与PD和LSI呈负相关关系,输沙量随着指数的增大而减小。斑块类型尺度上,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泥沙输出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其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与土壤侵蚀响应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侵蚀产沙 王家桥流域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指数的定西关川河流域土壤水蚀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海防 卫伟 +2 位作者 陈瑾 李旭春 张佰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460-4467,共8页
基于"源-汇"理论,利用"源""汇"景观指数分析方法,计算甘肃定西关川河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源""汇"景观指数(LWLI,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对比分析&qu... 基于"源-汇"理论,利用"源""汇"景观指数分析方法,计算甘肃定西关川河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源""汇"景观指数(LWLI,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对比分析"源""汇"景观空间格局变化与土壤水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关川河流域从1995年到2010年的LWLIelevation、LWLIdistance和LWLIslope指数呈降低的趋势。在高海拔和距流域出水口较远的区域,"源"景观的贡献逐渐小于"汇"景观的贡献。林地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小的地区,而草地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地区。(2)"源""汇"景观综合指数LWLI从1995年到2005年持续下降,但2010年的LWLI值比2005年又有所提高,说明由于地区人口的扩大和自然资源的限制,某些地区农地扩张的压力依然很大。(3)20年间流域大气降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河川径流量、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逐年减少。LWLI与土壤侵蚀模数(P<0.05)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LWLI能够较好地反映流域土壤水蚀规律,可作为流域水土流失评价的有效方法。对深入探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流域水文过程的关系,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优化黄土高原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定西 关川河流域 “源”“汇”景观 土壤水蚀
下载PDF
城市热岛“源-汇”景观识别及降温效率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瑞明 谢苗苗 郧文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28-3337,共10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不同景观降温效率的差异是深入理解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机理的基础。现有城市热岛研究多以土地利用或土地覆被替代热岛效应的源与汇,往往忽略景观的热特征与相邻景观的热关系,造成信息偏差。需要从景观热特征...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不同景观降温效率的差异是深入理解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机理的基础。现有城市热岛研究多以土地利用或土地覆被替代热岛效应的源与汇,往往忽略景观的热特征与相邻景观的热关系,造成信息偏差。需要从景观热特征的视角,探讨面向城市热岛效应的景观分类方法,并分析不同特征景观的降温效率差异。基于“源-汇”景观理论,以深圳市西部为研究区,构建面向城市热岛的景观分类方法,通过2010年TM遥感影像提取NDVI、NDMI及ISA等地表特征及地表温度特性,叠加划分16类城市景观,分析不同地表特征的景观等距离梯度下的温度变化关系,识别城市热岛的“源-汇”景观。在此基础上,分析“源-汇”景观的结构特征,构建以面积和温度为影响因素的景观降温效率指数,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同面积与形状的“汇”景观降温效率。结果表明,在16类景观中,5类景观被识别为城市热岛汇景观,面积约53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5%。降温效率结果表明,“汇”景观的降温效率为1.54,其中绿色空间及阴影景观的降温效率贡献率较高。通过面积与形状的景观格局分析发现,降温效果随两个指数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城市规划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决策中降温景观的形状和面积设定提供依据,增加景观水平的缓解热岛效应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 城市热岛 降温效率 景观格局 深圳市
下载PDF
基于“源-汇”景观的饮用水源地非点源污染风险遥感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许芬 周小成 +1 位作者 孟庆岩 张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102,共12页
非点源污染因分布广泛、产生过程复杂、防治困难,近年成为影响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以海南三亚赤田水库为例,开展了基于"源-汇"景观的非点源污染风险遥感识别与评价分析。首先,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提取水源地... 非点源污染因分布广泛、产生过程复杂、防治困难,近年成为影响饮用水源地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以海南三亚赤田水库为例,开展了基于"源-汇"景观的非点源污染风险遥感识别与评价分析。首先,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提取水源地不同类型景观分布信息;结合"源-汇"对污染的促进\\阻碍作用,在考虑影响污染物迁移的"河道距离"因子、坡度因子情况下,利用非点源污染风险指数的计算实现对区域非点源污染风险的快速识别;并基于洛伦兹曲线分析水源地景观空间分布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总体较低,"汇"景观占主导作用的子流域占整个区域的76.50%;污染风险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以居住用地、建设用地等"源"景观类型为主的流域东南部区域,占整体区域面积的1.28%,而西部以林地为主污染风险小;另一方面,基于坡度因子的"源""汇"景观污染负荷之比值大于1,"源"景观在低坡度区域分布范围广,景观布局较合理;基于"河道距离"因子的"源""汇"景观污染负荷之比值为2.30,"源"景观在距河道近的区域分布范围大,对污染影响大,近河道区域需进一步调整景观格局以降低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基于遥感与"源-汇"景观指数计算是一种快速、客观、有效的饮用水源地的非点源污染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风险 “源-汇”景观 洛伦兹曲线 遥感 赤田水库 三亚市
下载PDF
地表温度“源—汇”景观贡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健生 何海珊 胡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5,共15页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热岛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探究城市热岛的影响因素,建立与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景观形态因子的关联,对解决中国“城市病”,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全国尺度上基于地表温度“源—汇...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热岛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探究城市热岛的影响因素,建立与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景观形态因子的关联,对解决中国“城市病”,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在全国尺度上基于地表温度“源—汇”景观指数识别地表温度的“源”景观/“汇”景观,在此基础上计算“源—汇”景观贡献度及其效应,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其次,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自然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景观形态因子对“源—汇”景观贡献度的影响,结果发现:①2005—2015年间,可缓解热岛效应的省份冬季较夏季多,冬季“强”和“较弱”景观贡献度比值区域集中分布在中国北部和南部;夏季“强”的“汇”与“源”景观贡献度比值区域集中分布在中国北部地区。②对于本地因子,景观形态对“源”或“汇”景观贡献度的影响较大,缓解热岛效应将附近小“汇”斑块结合来降低地表温度“汇”景观的离散度;其次,夏季适当在“源”景观里增加相对湿度、并增加其植被覆盖率,严格控制“源”景观和“汇”景观的建筑密度及建筑高度,可达到最佳降温效果。③邻域因子中相对湿度和建筑密度的影响更大,景观形态中增加“源”景观的离散度及其边缘密度,或增加“汇”景观集聚度,简化其形状均有利于缓解邻域的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源—汇”景观 景观贡献度 空间杜宾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源汇景观单元的流域土壤侵蚀风险格局识别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金亮 谢德体 +1 位作者 倪九派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216-8226,共11页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选取位于三峡库区的綦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航空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壤数据库,进行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以此作为研究区的源汇景观单元...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选取位于三峡库区的綦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航空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壤数据库,进行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以此作为研究区的源汇景观单元。综合景观类型、土壤和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的贡献,构建源汇景观单元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进行修正并进行土壤侵蚀风险格局识别,最后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土壤侵蚀的模拟,以此验证风险格局的合理性,并综合分析了源汇景观空间特征:源汇景观单元组成结构、权重和土壤侵蚀风险。结果表明:(1)源汇景观单元权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向低丘缓坡区过渡的地带,坡度较大、土壤可蚀性较高,以及水田、旱地和居民点的源汇景观单元也较为集中分布。(2)各子流域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基于源汇景观单元并赋予其权重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流域内部土壤侵蚀规律,可作为流域土壤侵蚀风险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3)依据各子流域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特征可将库区綦江流域划分为五大土壤侵蚀景观风险区:北部沿江地区各子流域耕地分布较为集中且相对水流路径较短,以及林草地较少,土壤侵蚀风险大;中部丘陵地区源景观单元分布较为分散,景观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土壤侵蚀风险;南部中低山区以林地汇景观分布为主,源景观分布相对较小,土壤侵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单元 水文响应单元 土壤侵蚀 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三峡库区
下载PDF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and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10
10
作者 Liding CHEN Bojie FU Wenwu ZHAO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8年第2期131-136,共6页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is the key topic of landscape ecology,for which,a large number of indices as well as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model were developed.Howev...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is the key topic of landscape ecology,for which,a large number of indices as well as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model were developed.However,one problem faced by landscape ecologists is that it is hard to link the landscape indices with a specific ecological process.Linking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has become a challenge for landscape ecologists.“Source”and“sink”are common concepts used in air pollution research,by which the movement direction and pattern of different pollutants in air can be clearly identified.In fact,for any ecological process,the research can be considered as a balance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he sink in space.Thus,the concepts of“source”and“sink”could be implemented to the research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In this paper,a theory of sourcesink landscape was proposed,which include:(1)In the research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all landscape typ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ource”landscape and“sink”landscape.“Source”landscape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ecological process,while“sink”landscape is unhelpful to the ecological process.(2)Both landscapes are recognized with regard to the specific ecological process.“Source”landscape in a target ecological process may change into a“sink”landscape as in another ecological process.Therefore,the ecological process should be determined before“source”or“sink”landscape were defined.(3)The key point to distinguish“source”landscape from“sink”landscape is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on ecological process.The positive effect is made by“source”landscape,and the negative effect by“sink”landscape.(4)For the same ecological process,the contribution of“source”landscapes may vary,and it is the same to the“sink”landscapes.It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landscape type on ecological processes.(5)The sourcesink principle can be appl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landscape pattern ecological process landscape ecology
原文传递
缓解城市热环境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构建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程蓉 陈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68-3078,共11页
以天津市六区和新四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景观类型,从中提取稳定性较好、面积较大、连通性较高、热贡献度显著的核心区斑块为中心“源”“汇”;其次使用6个空间数据指标构建热环境格局评价模型,根据2009—201... 以天津市六区和新四区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获得7种景观类型,从中提取稳定性较好、面积较大、连通性较高、热贡献度显著的核心区斑块为中心“源”“汇”;其次使用6个空间数据指标构建热环境格局评价模型,根据2009—2013、2013—2018年热环境格局的变化情况提出4类修正系数对基本阻力面进行修正;最后利用“源-源”、“汇-汇”、“源-汇”廊道构建能体现“补偿-输送-作用”过程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结果表明:(1)提取的Ⅰ、Ⅱ类中心“源”共27个,总面积为22773 hm^(2);中心“汇”共23个,总面积为50732 hm^(2)。中心“源”的整体抗干扰能力较小,容易受到种植类型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2)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总长度约为1445 km,新四区的廊道占总廊道的70%。廊道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津南区分布稀疏,北辰区和市六区分布密集。(3)能量从中心“源”逐渐向中心“汇”流动的过程,可揭示网络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各级廊道对热环境气候的调控作用。以生态格局与过程的角度构建缓解城市热环境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体系,对合理规划廊道建设、高效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格局与过程 多层级 “源-汇”景观 网络廊道 空间主成分分析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下载PDF
Source-sink landscap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a small catchment of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Region 被引量:9
12
作者 WANG Jin-liang NI Jiu-pai +4 位作者 CHEN Cheng-long XIE De-ti SHAO Jing-an CHEN Fang-xin LEI Pi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327-339,共13页
The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patterns refer to landscape types or units that can either promote positive evolvement of non-point source(NPS) pollution process, or can prevent/defer the ecological process, respectivel... The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patterns refer to landscape types or units that can either promote positive evolvement of non-point source(NPS) pollution process, or can prevent/defer the ecological proces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role of a catchment landscape pattern in nutrient losses can b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dscap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NPS pollution in small catchment, a cas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Wangjiagou small catch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GRR), China. Google earth imagery for 2015 were processed and used to differentiate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types, and six subcatchments were selected as sample regions for monitor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Relative elevation, slope gradient and relative flow length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Lorenz curves of different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types in the catchment, in order to assess the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By calculating the 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ices of each subcatchment and total catchment, the landscape spatial load characteristics affecting the NPS pollution was identified, with a further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ices and nitrogen-phosphorus monitoring indicators. The analysis of Lorenz curve has revealed that the obtained distribution trend of Lorenz curve and curve area quantified well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pattern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elevation, slope gradient and relative flow length in small catchment. Results of Pearson correc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location-weighted landscape index(LWLI) combining of terrain and landscape type factor did better in reflecting the statu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than the indices related to relative elevation, slope gradient and relative flow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sink landscape Non-point sourcepollution Nutrient loss Lorenz curve landscapeindex Small catchment
下载PDF
基于流域面源污染过程的“源-汇”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金亮 谭少军 +2 位作者 李梦冰 倪九派 周丙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7-1667,共11页
“源-汇”景观理论被推荐为耦合景观格局与面源污染过程的有效途径,合理的“源-汇”景观格局配置有助于减少面源污染物输出,从而降低面源污染风险。论文分别从“源-汇”景观识别、“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以及“源-汇”景观对面源污染物... “源-汇”景观理论被推荐为耦合景观格局与面源污染过程的有效途径,合理的“源-汇”景观格局配置有助于减少面源污染物输出,从而降低面源污染风险。论文分别从“源-汇”景观识别、“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以及“源-汇”景观对面源污染物的影响3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基于面源污染过程的“源-汇”景观格局分析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针对基于面源污染过程的“源-汇”景观识别,目前研究主要停留在传统景观格局的意义上,需要考虑多要素的空间耦合关系和综合作用,来更好地判别特定面源污染过程的“源-汇”景观归属及其权重贡献。同时,针对“源-汇”景观格局分析,经典的景观空间负荷比指数只适合于环境背景比较相似的流域或地区,因此需要考虑量化更多的景观因子,并构建适合跨流域且具有可比性的“源-汇”景观指数,进而优化“源-汇”景观格局配置,降低流域景观生态安全风险。最后,“源-汇”景观格局研究所针对的主要面源污染物主要是氮磷等传统面源污染物,因此需要扩大“源-汇”景观格局对更多新型面源污染物的指示研究,为更深层次地研究流域景观格局与面源污染过程的耦合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汾河太原段非点源污染识别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绍桐 甄志磊 +2 位作者 刘旭 王倩 马浩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1,127,共7页
“源”“汇”景观格局是指既能促进非点源污染过程的正向演变,又能阻止/延缓生态过程的景观类型或单元。采用2020年太原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提取研究区景观格局分布信息,基于“源”“汇”理论和洛伦兹曲线分析景观空间分布对非点源... “源”“汇”景观格局是指既能促进非点源污染过程的正向演变,又能阻止/延缓生态过程的景观类型或单元。采用2020年太原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提取研究区景观格局分布信息,基于“源”“汇”理论和洛伦兹曲线分析景观空间分布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并提出非点源污染防治的景观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太原市非点源污染风险总体较高,“源”景观为主导作用的景观单元占62.87%。太原市中部非点源污染风险较高、东西山区较低。以“源”景观为主的景观类型位于太原市中部汾河两岸的建设用地,为极高风险区,占整体区域面积的17.69%,而太原市东西两侧山体以“汇”景观类型(主要是林地)为主,污染风险较小。基于坡度因子和河道距离因子的“源”“汇”景观污染负荷之比均大于1,在坡度要素中“汇”景观广泛分布于高坡度区,景观布局合理;河道距离要素中“源”景观分布在距河道近的区域,易导致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汾河太原段 “源-汇”理论 景观格局
下载PDF
Ecological Remediation Measures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ased on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A Case Study of Huanghou Basin
15
作者 WANG Hao XIAO Shizhe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The growth of society and population has led to a range of water pollution issues.Among these,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pose a particular challenge due to its formation mechanism.This has bec... The growth of society and population has led to a range of water pollution issues.Among these,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pose a particular challenge due to its formation mechanism.This 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and challenge in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research.The study area for this research was the Huanghou basin in Guizhou Province,southwest China.The land use type of the basin was analyzed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and water quality data was collected by distributing points throughout the basin,based on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The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basin’s source-sink landscape and the results of water quality data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identified the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residential and agricultural areas of the upper basin.Hence,a strategy of“increasing sinks and decreasing sources”was proposed.The strategy was implemented at both macro and micro levels to addres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basin using ecological remediation techniques.The work to control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should continue at a macro level.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n the basin should gradually transform into grassland and forested land,while increasing the overall area of the sink landscape.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such as slope planting,riparian zone vegetation restoration,increasing plant abundance,and restoring aquatic plants,can effectively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t the micro level.Compared to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s,this remediation strategy focuses on source and process control.It is more effective and does not require large-scal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which can save a lot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 funds and management costs.Therefore,it has greater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sink landscape theory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Karst basin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捷缘 卢慧婷 +5 位作者 郑天晨 章文 唐立娜 严岩 詹云军 唐明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从而为现阶段制定水土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分析了水源区39个区县2010~2015年的生态系统变化,基于InVEST模型研究了水源区的土壤保持功能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实施...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从而为现阶段制定水土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分析了水源区39个区县2010~2015年的生态系统变化,基于InVEST模型研究了水源区的土壤保持功能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式,2010~2015年水源区的自然生态空间面积、格局得到了提升优化,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1)水源区湿地、灌丛、森林等减缓泥沙流失的"汇"景观类型的面积增幅分别为11.49%、0.29%、0.11%,同时连通性升高,破碎化降低;农田、裸地等促进泥沙流失的"源"景观类型面积减幅分别为2.24%、2.39%,同时连通性下降,破碎化增强;(2)整体上植被恢复显著,植被覆盖度均值从63.06%提高到72.33%;(3)单位面积生态系统土壤保持能力增加了2.74 t/hm2,增幅为0.73%,总体上79.34%的区域土壤保持能力提升。值得重视的是,在人口分布较密集汉中盆地、丹江口库周、淅川中部和南部等农田平原地区,还需加强土壤保持治理,可通过在农业景观区域实施植物篱、栽植经济果林等措施,降低耕地、裸地的空间连接度,从而增强土壤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 土壤保持 治理成效 源汇景观 INVEST
原文传递
耦合景观破碎化和土壤侵蚀的“源”“汇”边界指数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亮 刘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4,共7页
景观破碎化是促进侵蚀产沙和输沙的重要驱动力,而边界密度是量化景观破碎化的指标,其将景观破碎化与侵蚀产沙和输沙相联系。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土地利用/覆被边界密度是表达景观破碎化的常用指标,但由于该指数未考虑土壤侵蚀过程的方向性... 景观破碎化是促进侵蚀产沙和输沙的重要驱动力,而边界密度是量化景观破碎化的指标,其将景观破碎化与侵蚀产沙和输沙相联系。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土地利用/覆被边界密度是表达景观破碎化的常用指标,但由于该指数未考虑土壤侵蚀过程的方向性,在指示景观破碎化的侵蚀产沙和输沙效应时,缺乏过程机理基础,有效性差。该文在区分土壤侵蚀产沙和泥沙传输过程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源"、"汇"功能的基础上,考虑了侵蚀产沙和输沙的方向性,根据"源""汇"功能类型相对于边界的空间配置,提出了"源""汇"功能边界及其提取方法,进而计算"源""汇"功能边界密度,并在小流域尺度验证其有效性。结果显示,相对于土地利用/覆被边界密度,"源""汇"功能边界密度指数与土壤侵蚀模数和输沙模数的相关性均明显增强,能更好地反映景观破碎化与流域侵蚀产沙和输沙的关系,增强了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揭示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源”“汇”景观 土壤侵蚀 边界密度 景观指数
下载PDF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18
作者 潘振华 周媛 +3 位作者 姚婧 宁顺斌 罗于舒 汪曼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5-1093,共9页
【目的】建立合理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源-汇”理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分别筛选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好、连通性高的“源”“汇”景观... 【目的】建立合理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源-汇”理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分别筛选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好、连通性高的“源”“汇”景观作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以及水文分析模块构建和筛选研究区内的重要生态廊道,从而建立缓解城市热环境问题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结果】分别筛选出24个具有重要连通性的“源”“汇”核心斑块作为重要生态源地。构建“源-源”廊道102条,“汇-汇”廊道141条,“源-汇”廊道325条,生态节点103个,障碍点148个。通过综合相交分析,一级补偿廊道主要由岷江、毗河和其他河道构成,二级输送廊道主要分布在“汇”景观较为密集的区域,三级作用廊道主要分布在高强度建设区域。【结论】基于“源-汇”理论构建的多层级生态网络优化格局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举措。图4表3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理论 城市热环境 景观生态网络
下载PDF
西安市“源-汇”景观对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协同效应
19
作者 任文静 赵敬源 +1 位作者 马西娜 韩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2,共15页
【目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方面亟需开展相应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指数加权变异模型,分析城市“源-汇”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基于... 【目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方面亟需开展相应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指数加权变异模型,分析城市“源-汇”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与约束性排序分析法,探究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揭示“源-汇”景观对“碳污”的协同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源-汇”景观格局的特征尺度为距离研究区几何中心3 km、7 km、14 km的幅度边界处;碳排放量、PM_(2.5)、PM_(10)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模型判定系数R^(2)分别为0.8541、0.8238与0.7885;“碳污”与景观指数之间的多元多重回归模型判定系数R^(2)为0.7540;16个“源-汇”景观关键指数对“碳污”的累计解释率达到66.2%,与“碳污”相关性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9%。【结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环路界限可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扩展过程与分布特点;冬季采暖期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对街区内绿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绿地率、香农多样性指数以及建筑密度与建筑高度变异系数进行差异化空间配置,可对“碳污”具有显著的协同消减影响。研究结果为城市景观规划、碳排放量与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 碳排放量 可吸入颗粒物 协同效应 空间配置 西安市 人类活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空间约束背景下海岸带湿地保护边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阳 岳文泽 张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00-908,共9页
湿地保护边界划定是维护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也是协调湿地保护与农地利用、城镇发展土地配置与空间布局的必经途径。研究从湿地保护边界的"源-汇"生态景观互动视角着眼,明晰了湿地保护源及保护优先等级,建构了空间约束... 湿地保护边界划定是维护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也是协调湿地保护与农地利用、城镇发展土地配置与空间布局的必经途径。研究从湿地保护边界的"源-汇"生态景观互动视角着眼,明晰了湿地保护源及保护优先等级,建构了空间约束评价与生态断界来刻画汇景观空间层次分异,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测度与划分了湿地保护边界及其类型。研究发现:(1)基于多重因素的空间约束评价与湿地生态断界的划分,通过最小阻力模型有效地刻画外部因子集成对湿地保护的限制及差异,以量化方式描绘湿地保护所处阻力最小地带,为湿地保护边界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2)杭州湾南岸生态断界与中高约束的区域占据研究区52.69%比例,无约束地域仅为12.79%,奠定了综合因素空间约束强势的基本格局。加之低度约束区域占据34.53%,显示杭州湾南岸区域多介于高低空间约束性势转换或过渡阶段,压缩了湿地保护的空间。(3)研究划分湿地保护边界范围与缓冲区带为49.11、24.07km^2,面积总和仅占据杭州湾南岸5.47%,湿地保护拓展和弹性调整空间极为有限。除生态断界提供湿地保护的天然边界外,湿地保护界限表现为保育林区、农地延伸型和水源保护型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边界 源-汇景观 空间约束评价 生态断界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海岸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