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料和密度对寒地高产玉米源库性状及产量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1
1
作者 李明 李文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30-1137,共8页
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源库性状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密度和氮肥对玉米的源库性状影响较大,而钾肥和磷肥较小,4个因素变化的效应曲线均呈抛物线状。密度的影响在群体和个体源库性状上表现不同。库源比既... 采用4因素最优试验设计,探讨了肥料和密度对玉米源库性状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密度和氮肥对玉米的源库性状影响较大,而钾肥和磷肥较小,4个因素变化的效应曲线均呈抛物线状。密度的影响在群体和个体源库性状上表现不同。库源比既受肥料水平的影响,也受密度的影响。当产量在极低水平到高产水平之间变化时,库源比与产量间呈正相关,但在高产阶段,产量与库源比间相关不显著甚至呈负相关。说明库源比在环境与作物相互影响过程中,不断进行源库的动态变化调节。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在-γ水平下,磷、钾肥的产量效应主要是负作用。在零水平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状。肥料和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2: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栽培密度 寒地 玉米 源库性状 产量 调节作用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水稻源库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9
2
作者 张瑞珍 邵玺文 +3 位作者 童淑媛 汪恒武 齐春燕 孙长占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18,共3页
采用盆栽法,对2个盐碱敏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89-45(耐盐碱)和吉农大10号(不耐盐碱),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不同盐碱浓度的盐碱土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盐碱胁迫导致叶面积系数变小,不耐盐碱品种较耐盐碱品种下降的趋势更明显;盐碱胁迫降低了水... 采用盆栽法,对2个盐碱敏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89-45(耐盐碱)和吉农大10号(不耐盐碱),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不同盐碱浓度的盐碱土中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盐碱胁迫导致叶面积系数变小,不耐盐碱品种较耐盐碱品种下降的趋势更明显;盐碱胁迫降低了水稻有效分蘖数,最终导致产量下降,胁迫越大,产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产量 水稻 源库
下载PDF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源与汇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强 刘嘉麒 贺怀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53-460,共8页
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和增长趋势作了简介。概述了冰芯研究的最新成果 :42 0 ka BP以来 CO2 浓度变化情况及其揭示的气候变化机制 ;全新世期间 CH4 浓度的波动 ;气候事件中 N2 O浓度的快速波动及工业化前的水平。... 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和增长趋势作了简介。概述了冰芯研究的最新成果 :42 0 ka BP以来 CO2 浓度变化情况及其揭示的气候变化机制 ;全新世期间 CH4 浓度的波动 ;气候事件中 N2 O浓度的快速波动及工业化前的水平。总结了全球温室气体源与汇的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了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的未知汇问题 ,列举了根据不同资料和模型估计的陆地碳汇位置和幅度以及影响因素对陆地碳汇的贡献等认识上的差异。简单介绍了国内有关温室气体源与汇研究 ,如稻田 CH4 排放、岩溶系统碳循环和黄土中温室气体组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浓度变化 源与汇 全球碳循环 未知汇
下载PDF
Climatic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35 years and its relation to rainfall in China 被引量:57
4
作者 赵平 陈隆勋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9期858-864,共7页
Using the 1961–1995 monthly averaged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48 surface station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calculation of the 35-year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Qi>) a... Using the 1961–1995 monthly averaged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48 surface stations i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calculation of the 35-year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Qi>) and an analysis on its climatic features and relation to rainfall in China have been made. It is found that on the average,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QXP is the strongest in June (78 W / m2) and cold source is the strongest in December (?72 W/m2). The sensible heat of the surface increases remarkably over the southwest of the QXP, causing the obvious increase of <Qi> there in February and March, which makes a center of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appear over the north slope of the Himalayas. Afterwards, this center continues to intensify and experiences noticeable migration westwards twice, separately occurring in April and June. The time when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east of the QXP becomes heat source and reaches strongest is one month later than that over the southwest of the QXP. In summer, the latent heat of condensation becomes a heating factor as important as the sensible heat and is also a main factor that makes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east of the QXP continue growing. On the interdecadal time scale, (Q1) of the QXP shows an abrupt change in 1977 and a remarkable increase after 1977.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f the spring over the QXP is a good indicator for the subsequent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valleys of the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s and South China and North China. There is remarkabl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XP heat source of summer and the summer rainfall in the valley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Plateau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climatic characteristic rainfall in China
原文传递
从源到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 被引量:50
5
作者 李铁刚 曹奇原 +1 位作者 李安春 秦蕴珊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13-721,共9页
大陆边缘作为地球上沉积物堆积的主要区域,其沉积层保存着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岩石圈变形、大洋环流、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生产力和沉积物补给等重要信息。然而,尽管对大陆边缘沉积系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 大陆边缘作为地球上沉积物堆积的主要区域,其沉积层保存着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岩石圈变形、大洋环流、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生产力和沉积物补给等重要信息。然而,尽管对大陆边缘沉积系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尤其是没能实现对大陆边缘沉积物扩散系统和相关地层的定量解释。为此,近年来国际地学界开始构思源到汇———大陆边缘沉积作用的系统过程研究,以提高对大陆边缘物质扩散系统行为的预测能力。介绍了源到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DSDP和ODP在大陆边缘沉积作用研究中的主要贡献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到汇 沉积作用 大陆边缘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13.8Ma陆架边缘三角洲与陆坡深水扇的“源汇”关系 被引量:42
6
作者 祝彦贺 朱伟林 +1 位作者 徐强 吴景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27-3834,共8页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动力作用等四大因素控制着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珠江口盆地中新统韩江组13.8 Ma形成的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该时期低位域晚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带主体分布在白云凹陷北坡的陆架坡折处,随着物源供给,前缘带不断进积,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在多级坡折、坡度变化以及沉积物自身重力影响下,前缘带沉积物由牵引流搬运向重力流搬运转化,在陆坡复合水道搬运通道的作用下向白云凹陷深水区内再沉积,形成低位域晚期多坡度控制的滑塌体、碎屑流浊流深水扇沉积,构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特殊的陆架陆坡"源汇"响应系统;该沉积响应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韩江组 陆架边缘三角洲 陆坡深水扇 “源汇”响应关系
下载PDF
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文善 严六零 +2 位作者 封超年 彭永欣 朱新开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3-37,共5页
研究了不同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生产能力与产量的关系,分析提出以提高单位叶面积生产能力为中心的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即在适宜光合源基础上,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单位叶面积负担的粒数,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实现... 研究了不同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生产能力与产量的关系,分析提出以提高单位叶面积生产能力为中心的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即在适宜光合源基础上,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单位叶面积负担的粒数,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实现高的单位源生产能力,从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栽培 源库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源库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春娟 冯乃杰 +6 位作者 郑殿峰 宫香伟 孙福东 石英 崔洪秋 张盼盼 赵晶晶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7-666,共10页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和籽粒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从源库理论的角度挖掘调节剂增产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以合丰50和垦丰16为材料,...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和籽粒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进一步从源库理论的角度挖掘调节剂增产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以合丰50和垦丰16为材料,在始花期(R1期)叶面喷施60 mg·L^(-1)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50 mg·L^(-1)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调节剂后30 d开始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5 d取样一次,共取样5次。测定叶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果糖含量及叶片中转化酶、蔗糖磷酸合酶(SPS)和蔗糖合酶(SS)活性。大豆成熟期测产。【结果】籽粒建成初期(喷施调节剂后30—35 d),S3307和DTA-6的叶片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用于籽粒的建成。籽粒建成中期(喷施调节剂后35—45 d),S3307的叶片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S3307和DTA-6的籽粒蔗糖和果糖含量普遍高于CK,为籽粒灌浆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籽粒建成后期(喷施调节剂后50 d),S3307和DTA-6的叶片蔗糖含量达到最大,且与CK差异显著,S3307的叶片淀粉含量高于CK,DTA-6的叶片果糖含量高于CK;S3307和DTA-6显著提高了籽粒中蔗糖含量,S3307同时提高了2个品种籽粒果糖含量,而DTA-6降低了合丰50籽粒果糖含量;S3307和DTA-6提高了合丰50籽粒淀粉含量,降低了垦丰16籽粒淀粉含量,说明调节剂对不同的大豆品种调控效果存在差异。调节剂增加叶片蔗糖含量的同时,S3307和DTA-6提高了叶片SPS和SS活性;在多数测定时期内,显著降低了叶片转化酶活性。S3307和DTA-6协调了源库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动态平衡。与清水对照(H-CK和K-CK)相比,调节剂处理H-S、H-D和K-S、K-D两年平均增产为20.07%、14.57%和10.54%、10.95%,增产极显著。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大豆 源与库 碳水化合物 生理代谢 产量
下载PDF
地球化学方法示踪东亚大陆边缘源汇沉积过程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35
9
作者 杨守业 韦刚健 石学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2-910,884,共9页
东亚大陆边缘发育特征的河控型边缘海沉积,其源汇沉积过程的深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地球表生过程、物质循环和大陆边缘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东亚边缘海沉积地球化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几方面:入海河流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组成示踪沉... 东亚大陆边缘发育特征的河控型边缘海沉积,其源汇沉积过程的深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地球表生过程、物质循环和大陆边缘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东亚边缘海沉积地球化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几方面:入海河流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组成示踪沉积物源区的风化剥蚀特征,河口陆架区沉积地球化学行为;通过大陆边缘的沉积地球化学记录,探讨不同时空尺度河流入海沉积物的通量、搬运扩散方式及其蕴含的季风气候和海区环境演化信息。目前相关研究与国际前沿水平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从海陆结合的地球系统科学角度,通过地球化学与其他学科方法交叉的研究手段,从整体上研究东亚大陆边缘的沉积过程,揭示从流域到河口、陆架至开阔海的沉积物源汇系统过程和环境演变规律,及东亚大陆边缘沉积和海陆相互作用的全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大陆边缘 地球化学 沉积 环境 河流 从源到汇
下载PDF
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源汇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存宇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97-1402,共6页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生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近10余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对引起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源和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大气中几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源和汇的种类及大小,认为在3种温室气体的源汇通量方面仍缺乏准确...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生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近10余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对引起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源和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大气中几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源和汇的种类及大小,认为在3种温室气体的源汇通量方面仍缺乏准确的定量认识,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通过分析近10年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出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源汇的国际研究趋势主要是研究方法日益先进、研究地域不断扩大、注重温室气体通量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等方面。国内对温室气体源汇研究起步较晚,且存在观测点少、观测频度低、研究不够系统等不足,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有关碳循环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在温室气体源汇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源汇 进展
下载PDF
美国大豆产量生理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晓冰 宋春雨 Stephen J.Herber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从籽粒生长调控的参与因素及其机理、源库关系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冠层 (群体 )
关键词 源库关系 气候变化 大豆 产量 生理 籽粒生长 冠层光合作用 美国
下载PDF
东北季节性冻融农田土壤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陈哲 韩瑞芸 +5 位作者 杨世琦 张爱平 张晴雯 米兆荣 王永生 杨正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7-395,共9页
为了评估季节性冻融交替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东北松嫩平原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稻田和玉米田)非生长季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变化。研究表明: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在土壤冻结期、覆雪期、融雪期和... 为了评估季节性冻融交替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东北松嫩平原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稻田和玉米田)非生长季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变化。研究表明: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在土壤冻结期、覆雪期、融雪期和解冻期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特征。冻结期和融雪期对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这两个时期内稻田和玉米田CO_2排放量分别占非生长季总累积排放量的74.9%和68.6%,稻田CH_4排放占非生长季总排放的95.7%,尽管玉米田土壤CH_4以吸收为主,但在融雪过程中存在明显释放峰,短暂的融雪期内N_2O呈集中爆发性释放,稻田和玉米田N_2O通量峰值分别是冻结前的40倍和99倍,排放量占到总累积排放量的73.9%和80.7%,覆雪期土壤CH_4和N_2O存在弱的吸收。另外,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表现在稻田土壤比玉米田(非生长季)具有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潜力。稻田土壤CO_2、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均高于玉米田,表现为净排放(源),而玉米田土壤CH_4通量表现为净吸收(汇);稻田土壤CO_2和CH_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玉米田;除覆雪期外,其他时期内三种温室气体平均通量在两类农田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总之,在评价季节性冻土区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重视土壤冻结和融化过程,同时需要考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非生长季 温室气体 冻融交替 雪被 源汇 净温室效应
下载PD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Sink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 to Circulation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平 陈隆勋 +1 位作者 Zhao Ping Chen Longx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Based on the 1961-1995 atmospheric apparent heat source/sink and the 1961-1990 snow-cover days and depth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and the 1961-1995 reanalysis data of NCEP/NCAR and the 1975-1994 OLR data,... Based on the 1961-1995 atmospheric apparent heat source/sink and the 1961-1990 snow-cover days and depth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and the 1961-1995 reanalysis data of NCEP/NCAR and the 1975-1994 OLR dat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heat regime and its relation to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s pronounced, with maximal variability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the variability is heterogeneous horizontally. In the years with the weak (or strong) winter cold source, the deep trough over East Asia is to the east (or west) of its normal, which corresponds to strong (or weak) winter monsoon in East Asia. In the years with the strong (or weak) sum mer heat source, there exists an anomalous cyclone (or anticyclon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e QXP and ifs neighborhood and anomalous southwest (or northeast) winds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China, corresponding to strong (or weak) summer monsoon in East Asia. The summer heat source of the QXP is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and position of the South Asia high. The QXP snow cover condition of April has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heating intensity of summer. There is a remarkabl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mmer heat source of the QXP and the convection over the southeastern QXP, the Bay of Bengal,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the southeastern Asia, the southwest part of China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in the area from the Yellow Sea of China to the Sea of Ja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Plateau apparent heat source/sink snow cover OLR
下载PDF
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源和汇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凯 高会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12,共6页
从沙尘气溶胶的源地、输送及清除等几方面 ,讨论了沙尘天气发生的基本条件 ,即强风、大尺度环流形势和中尺度天气系统。论述了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源和汇及其输送过程 ,并初步探讨了沙尘气溶胶沉降入海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东亚... 从沙尘气溶胶的源地、输送及清除等几方面 ,讨论了沙尘天气发生的基本条件 ,即强风、大尺度环流形势和中尺度天气系统。论述了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源和汇及其输送过程 ,并初步探讨了沙尘气溶胶沉降入海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东亚沙尘气溶胶的源地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和内蒙的沙漠地带 ,中国北部每年输入大气的沙尘气溶胶总量约为 43× 1 0 6 T。中国西北地区每年向海洋的黄沙输送量约为 1 0 6~ 1 0 7T,通过干、湿沉降入海的沙尘气溶胶对海洋的初级生产有促进作用或与藻类的爆发性繁殖有关 ,入海的气溶胶还含有多种污染成分 ,从而可能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东亚地区 沙尘气溶胶 源和汇
下载PDF
瓦里关山大气CO_2及其δ^(13)C本底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凌晞 李金龙 +2 位作者 温玉璞 汤洁 张晓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300,共6页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而海洋的作用相对较弱 ;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浓度范围与所处纬度带平均状况基本吻合 ,年平均值以及年际间涨落与全球水平的一致性反映出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对大气圈的全球性影响 ;瓦里关站提供的主要温室气体本底观测资料 ,既能体现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又具有全球代表性 ,配合以其它相关资料 ,还可进一步揭示中国内陆高原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的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里关全球基准站 温室气体 本底变化 二氧化碳 碳13 大气环境 大气监测
下载PDF
杂种小麦源库基本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树安 王纪华 梁振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6-431,共6页
对杂种小麦与普通小麦(包括杂种小麦亲本)的比较研究表明:杂种小麦在顶部二叶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累积蒸腾量、叶片功能持续期以及光合有效叶面积上显著优于普通小麦,叶源量高出30.22%。杂种小麦籽粒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 对杂种小麦与普通小麦(包括杂种小麦亲本)的比较研究表明:杂种小麦在顶部二叶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累积蒸腾量、叶片功能持续期以及光合有效叶面积上显著优于普通小麦,叶源量高出30.22%。杂种小麦籽粒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及玉米素核苷(ZR)含量在发育各时期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但杂种小麦的叶鞘、茎干重下降率略低于普通小麦。以上可能是杂种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小麦,而经济系数却接近或略低于普通小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源库 叶源量 内源激素
下载PDF
瓦里关山大气CO本底变化 被引量:25
17
作者 周凌晞 温玉璞 +1 位作者 李金龙 张晓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7-642,共6页
利用1992 01~2002 12期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36°17′N,100°54′E,海拔3816m)大气CO本底特征,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瓦里关山大气CO体积分数本底范围与北半球平均水平基本相符,但增长趋势及年... 利用1992 01~2002 12期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36°17′N,100°54′E,海拔3816m)大气CO本底特征,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瓦里关山大气CO体积分数本底范围与北半球平均水平基本相符,但增长趋势及年增长率波动与北半球平均状况并不完全一致,多年平均季节变化与同纬度海洋边界层(MBL)参比值以及北半球平均值也有较大差异,是所在地区多种CO源汇和大气输送共同作用的结果.瓦里关山大气CO本底观测资料既能体现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又具有全球代表性,辅以其它相关资料,还可进一步揭示中国内陆高原大气CO本底特征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大气污染物 对流层 MBL
下载PDF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丽丽 李向东 +3 位作者 周录英 汤笑 吴复学 孔维侦 《花生学报》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库的减少,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升高,从而延缓叶片衰老;随着源的减... 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库的减少,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升高,从而延缓叶片衰老;随着源的减少,以上生理指标均降低,而促进了叶片的衰老。无论减源还是减库,均可增加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SOD、POD活性,延缓根系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源库比 衰老
下载PDF
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源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19
作者 高楹 宋辞 +1 位作者 郭思慧 裴韬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70,共16页
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有效方法,然而,人们在利用其进行接驳地铁时,常出现无车可用或车辆淤积的现象。因此,探究用于接驳地铁的共享单车的源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其供需平衡有一定意义,单车运营公司... 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有效方法,然而,人们在利用其进行接驳地铁时,常出现无车可用或车辆淤积的现象。因此,探究用于接驳地铁的共享单车的源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其供需平衡有一定意义,单车运营公司可据此进行更及时、合理的调度。为了解不同区域的共享单车在接驳地铁时使用模式的差异,本文基于不同时间段的客流特征,对用于接驳北京市地铁站的共享单车所产生的源、汇网格进行了K-均值聚类,并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造成这种空间分异的原因。结果表明:①源、汇网格各被分为5类,分别为高频低流出、高频异常源、中频低流出、低频高流出、低频低流出和高频低流入、中频低流入、低频高流入、低频差异流入、高频异常汇等类型,反映了共享单车源汇的时空分布特征;②在不同聚类中,共享单车的日均流量对应的主导因子有所差别,位于市中心的聚类的车辆主要受距离和交通因子的影响,而在其它聚类中则会同时受到多种POI的显著影响,且在不同时段中影响机制不同;③对于净流入(出)率而言,各聚类的源、汇网格的主导因子则大致相同,车辆的缺少或过剩主要与距地铁站或市中心的距离有关。④从整体源、汇来看,住宅类POI数量与距最近地铁站的距离分别是影响日均流量和净流入(出)率的最强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驳 地铁站 共享单车 源汇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聚类分析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油菜的源库关系研究 Ⅰ.角果大小对油菜后期源库的调节 被引量:19
20
作者 冷锁虎 唐瑶 +2 位作者 李秋兰 左青松 杨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试验于2001—2002年度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不同油菜品种后期的源库大小测定结果表明:(1)角果皮面积占油菜后期总光合面积的比例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增加,茎枝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则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下降,果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化不... 试验于2001—2002年度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不同油菜品种后期的源库大小测定结果表明:(1)角果皮面积占油菜后期总光合面积的比例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增加,茎枝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则随角果的增大而直线下降,果柄表面积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2)每角粒数随角果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单个籽粒的体积和每角籽粒总体积则随角果增大逐渐增大。(3)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和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体积(SVPA)随角果增大而呈指数曲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源库 SNPA SVP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