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探空资料判别北京地区夏季强对流的天气类别 被引量:148
1
作者 雷蕾 孙继松 魏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利用北京南郊观象台探空资料计算出的18种物理参量及其时间变量,详细分析了2007年和2008年5—9月冰雹、雷暴大风以及暴雨强对流天气过程下物理量的差异。结果表明:0℃层高度、-20℃层高度、500 hPa和850 hPa温差、逆温层高度、低空风切... 利用北京南郊观象台探空资料计算出的18种物理参量及其时间变量,详细分析了2007年和2008年5—9月冰雹、雷暴大风以及暴雨强对流天气过程下物理量的差异。结果表明:0℃层高度、-20℃层高度、500 hPa和850 hPa温差、逆温层高度、低空风切变能比较显著地区分冰雹和暴雨天气,其σ也比较小;此外850 hPa的温度露点差、500 hPa和850 hPa的θ_(se)差、大气可降水量PW也是判断强对流类别的重要条件。而对于时间变量来说,CAPE、DCAPE、K指数、500 hPa和850 hPa的θ_(sc)差、PW、低层的垂直风切变这几种物理量的6小时变量也能比较好地甄别出冰雹(雷暴大风)和暴雨天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探空资料甄别夏季强对流天气的类别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资料 强对流天气 物理参量 潜势预报
下载PDF
我国冬季冻雨和冰粒天气的形成机制及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66
2
作者 漆梁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9-778,共10页
利用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通过对2001年冬季至2010年冬季我国不同区域(分为4个区域:北方、江南、华南、西南)的冻雨和冰粒天气形成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除北方区域外,我国其他区域的冻雨主要以暖雨机制为主。北方区域的融化类冻雨... 利用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通过对2001年冬季至2010年冬季我国不同区域(分为4个区域:北方、江南、华南、西南)的冻雨和冰粒天气形成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1)除北方区域外,我国其他区域的冻雨主要以暖雨机制为主。北方区域的融化类冻雨比例也仅为39%,但纬度越高,出现融化类冻雨的几率高于上述比例。暖层出现是冻雨天气的重要特征,但暖层作用主要是输送水汽和维持锋面系统,以保证降水的发生和持续,低层及地面气温普遍低于0℃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2)我国冰粒天气的形成机制主要以融化机制为主。冰粒天气的云顶高度普遍高于冻雨天气。冰粒天气的暖层厚度和强度均小于冻雨天气,这主要是由于弱暖层只是部分融化冰晶和雪花,使其重新冻结成为可能。冰粒天气的700 hPa风速值普遍小于冻雨天气,这一方面说明冰粒天气对水汽输送条件要低一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冰粒天气暖层较弱的特点。(3)云顶高度、暖层强度和厚度、低层冷层温度露点差、700 hPa风速以及地面气温是甄别冻雨和冰粒天气的特征量,但不同区域,这些特征量的有效性不一样。西南区域冻雨和冰粒天气的主要差别在地面气温,其他特征量或差别不明显,或代表性不足,只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冰粒 探空资料 物理过程
下载PDF
毫米波云雷达与探空测云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赵静 曹晓钟 +3 位作者 代桃高 王志成 陈冬冬 郑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应用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2015年8—12月数据,对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与L波段探空云底高、云顶高及云垂直结构的探测进行对比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毫米波云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能够穿透厚度较大的云层,探测出云垂直结构,所探... 应用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2015年8—12月数据,对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与L波段探空云底高、云顶高及云垂直结构的探测进行对比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毫米波云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能够穿透厚度较大的云层,探测出云垂直结构,所探测的云底高和云顶高与L波段探空结果保持良好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一些云底、云顶高度差异较大的个例,得知与探空气球的漂移造成地域偏差和L波段探空相对湿度探测的误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不仅探测能力强,探测精度也较高,是地基云探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云雷达 反射率因子 云底高 云顶高 探空资料
下载PDF
新一代雷达风廓线与探空风廓线资料相关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梅 李玉林 +4 位作者 单九生 黄少平 李贞风 黄祖辉 章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4,共5页
利用南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2002~2005年37次(共计614组样本)完整风廓线资料,与同期探空风廓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探空风廓线与雷达风廓线之间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风向相关系数R≥0.6次数占总数78%,其中R≥0.8... 利用南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2002~2005年37次(共计614组样本)完整风廓线资料,与同期探空风廓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探空风廓线与雷达风廓线之间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风向相关系数R≥0.6次数占总数78%,其中R≥0.8次数占总数60%。风速相关系数R≥0.6次数占总数81%,其中R≥0.8次数占总数57%。随着高度增加,探空风向与雷达风向的相关度明显降低,风速的相关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风廓线 探空风廓线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中国探空气球水平漂移总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7,共6页
利用2003年4月至2008年8月全国119个探空台站采集的气球漂移信息,分析了中国探空资料水平漂移距离、漂移距离标准差以及漂移方向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各层探空气球的漂移距离冬季明显大于夏季;一般探空气球的漂移距离随探空高度的增加... 利用2003年4月至2008年8月全国119个探空台站采集的气球漂移信息,分析了中国探空资料水平漂移距离、漂移距离标准差以及漂移方向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各层探空气球的漂移距离冬季明显大于夏季;一般探空气球的漂移距离随探空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夏季南方地区由于风向随高度的反转会出现探空气球水平漂移距离随高度减小的状况。探空气球水平漂移距离的标准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且其大值区分布基本上与水平漂移距离的大值区分布一致。从气球漂移方向上看,冬季的情况相对简单,全国各探空台站各层的漂移方向基本以向东为主;但夏季探空气球漂移的方向比较复杂,在对流层低层,全国各台站漂移方向基本以向东为主,而在对流层高层和平流层,北方地区漂移方向基本向东,而南方地区以向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资料 气球漂移 漂移偏差
下载PDF
新疆大气水汽通量及其净收支的计算和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蕊 杨青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1-1228,共8页
通过对NCEP2.5°×2.5°再分析资料与NCEP1°×1°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的比较,讨论了该资料在新疆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新疆1948—2007年60a的大气水汽通量及其净收支情况。结果表明,新疆大气水... 通过对NCEP2.5°×2.5°再分析资料与NCEP1°×1°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的比较,讨论了该资料在新疆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新疆1948—2007年60a的大气水汽通量及其净收支情况。结果表明,新疆大气水汽输送主要受三支水汽输送带影响:西伯利亚和蒙古方向的西北风水汽输送带、孟加拉湾路径到达新疆南部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带和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水汽输送带;夏季新疆主要受两股水汽通量影响,即西风和西北风,冬季新疆则主要受西风水汽输送带的影响,仅南疆盆地受来自青藏高原中西部的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新疆地区空中水汽1978年以前主要来源于经向输送,而1978年以后纬向输送增加,其水汽净收支由经向和纬向水汽共同提供,但经向水汽的贡献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水汽通量 净收支 NCEP再分析资料 探空资料
原文传递
基于探空数据集成学习的短时强降水预报试验 被引量:22
7
作者 韩丰 杨璐 +1 位作者 周楚炫 吕终亮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使用2015—2019年6—9月08:00(北京时)我国119个探空站的大气层结和对流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基于XGBoost集成学习方法,建立短时强降水事件预报模型。同时,提出一种面向高影响天气的模型优化思路,通过使用分段权重损失函数,进行模型调优,... 使用2015—2019年6—9月08:00(北京时)我国119个探空站的大气层结和对流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基于XGBoost集成学习方法,建立短时强降水事件预报模型。同时,提出一种面向高影响天气的模型优化思路,通过使用分段权重损失函数,进行模型调优,在空报率不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可提升模型预报的命中率和TS评分。设计分段权重损失函数权重敏感性试验和损失函数对比试验,选取7个区域中心探空站对比分析模型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泛化性。利用2019年6—9月全国探空数据针对短时强降水预报开展批量独立检验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预报模型TS评分提高0.05~0.1,命中率提高0.15以上,空报率提高0.05~0.1,表现出明显的"宁空勿漏"预报倾向,模型预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全国短时强降水预报试验中,预报模型命中率为0.65,空报率为0.37,漏报率为0.34,TS评分为0.47,说明该模型对短时强降水天气具有一定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探空数据 集成决策树 损失函数优化
下载PDF
2010年AREM、GRAPES模式预报性能对比检验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卢萍 肖玉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年第3期8-12,共5页
AREM和GRAPES都是四川省气象局的准业务模式,本文通过检验分析发现:两个模式对四川地区夏季降水的评分值都不理想。两个模式模拟低涡系统皆偏弱,直接导致其模拟的风场辐合偏弱,水汽辐合偏小,降水强度偏弱。两个模式预报的四川盆地上空... AREM和GRAPES都是四川省气象局的准业务模式,本文通过检验分析发现:两个模式对四川地区夏季降水的评分值都不理想。两个模式模拟低涡系统皆偏弱,直接导致其模拟的风场辐合偏弱,水汽辐合偏小,降水强度偏弱。两个模式预报的四川盆地上空的比湿都偏小,反映局地水汽对降水的贡献偏多,而外部水汽的输送偏弱。尤其是AREM模式对中低层水汽含量的调整非常显著,容易导致其后24小时降水预报的失败。另外,通过与探空资料的比较结果显示:GRAPES模式在250hPa以上层的模拟结果存在明显的误差,对整个高度场的模拟都存在一个系统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 西南低涡 探空资料
下载PDF
2013年5月华南强降水与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欢 张人禾 温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2-458,共17页
利用2013年"华南季风强降水外场试验与研究"的外场试验数据、美国NCEP FNL资料和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对2013年5月7—17日华南地区出现的两次强降水过程(7—12日和14—17日)中的高低空环流以及相关气象要素场的变化进行... 利用2013年"华南季风强降水外场试验与研究"的外场试验数据、美国NCEP FNL资料和卫星云顶黑体辐射温度资料,对2013年5月7—17日华南地区出现的两次强降水过程(7—12日和14—17日)中的高低空环流以及相关气象要素场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国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3候建立,两次过程分处于夏季风爆发前后。通过对比影响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如南亚高压、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500 hPa环流型、水汽来源等,指出影响两次强降水过程大尺度环流场之间的显著区别,说明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场对暴雨影响的典型差异。7—12日过程主要受北方锋面影响和南方暖湿气流辐合作用,导致华南地区出现南北两条雨带。14—17日过程则由于季风爆发后强的暖湿空气活动致使华南地区对流活跃,从而形成一条位于广东北部的雨带,此次过程强降水比第1次过程集中且对流性更强。两次降水过程的内在物理机制是一个准平衡态的热力适应过程,由于第2次过程降水更强,导致热源作用明显增强,动力向热力的适应过程也更显著。利用探空资料揭示出两次过程暖区暴雨大气热力和动力条件存在显著区别,7—12日南海季风爆发前的暖区暴雨主要受低层强垂直风切变导致的大气斜压不稳定影响;14—17日南海季风爆发后的暖区暴雨主要受高低空急流的强耦合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强降水 南海夏季风 锋面 探空资料
下载PDF
利用双隐层BP网络进行雷暴潜势预报试验——以太原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仲江 蔡波 刘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7-382,共6页
利用太原地区探空资料,结合闪电定位资料,采用神经网络法对太原地区雷暴天气进行潜势预报。选取与雷暴发生相关性较好的探空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输出采用两级分类,构建双隐层的BP网络,并应用独立样本进行预报检验。结... 利用太原地区探空资料,结合闪电定位资料,采用神经网络法对太原地区雷暴天气进行潜势预报。选取与雷暴发生相关性较好的探空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输出采用两级分类,构建双隐层的BP网络,并应用独立样本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单隐层BP网络相比,双隐层BP网络显示了其在解决分类问题上的优势;与多元统计回归法相比,双隐层BP网络获得更高的雷暴预报TS评分及更可靠的结果,显示出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问题处理能力。并且对雷暴预报结果的规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说明探空因子与雷暴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BP网络 雷暴预报 探空资料
下载PDF
川西西南涡加密探空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萍 郑伟鹏 赵兴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2010年夏,在名山、九龙、稻城三地进行的西南涡加密观测试验所取得的探空资料对川西地区的大气要素场的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3个测站的大气各个要素场的日变化特征明显,整层的风都具有日变化特征,边界层内风场的日变化更为... 本文利用2010年夏,在名山、九龙、稻城三地进行的西南涡加密观测试验所取得的探空资料对川西地区的大气要素场的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3个测站的大气各个要素场的日变化特征明显,整层的风都具有日变化特征,边界层内风场的日变化更为规律一些,能观测到明显的夜间大风速带。温度和湿度场主要受下垫面影响,日变化特征只在边界层内体现。名山平均的边界层高度约为800hPa,九龙和稻城平均的边界层高度约为500hPa。3个测站相比而言,名山站的日变化幅度最小,而九龙站最为突出。将加密的探空资料引入AREM模式中,可以看到在有西南低涡存在的情况下,增加3个探空站资料后形成的初始场更有利于降水天气的产生。但主导整个模拟结果的因素还是模式系统本身,它对模拟结果产生效力主要在前24小时,其后的影响非常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加密观测 探空资料
下载PDF
顾及周期性误差修正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 被引量:12
12
作者 臧建飞 彭秀英 +3 位作者 胡卓 崔凯 宫雅文 范士杰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9-153,160,共6页
针对目前多数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没有考虑季节性影响这一问题,该文首先利用IGRA 2005-2010年全球探空数据,分别建立了各探空站点与地表温度有关的线性Tm模型、与地表水汽压有关的指数Tm模型以及与地表温度和水汽压均有关的混合Tm... 针对目前多数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没有考虑季节性影响这一问题,该文首先利用IGRA 2005-2010年全球探空数据,分别建立了各探空站点与地表温度有关的线性Tm模型、与地表水汽压有关的指数Tm模型以及与地表温度和水汽压均有关的混合Tm模型。然后以探空站积分Tm值为参考,对上述3类模型的误差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发现这3种模型均存在周期性误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考虑周期性误差修正的3类Tm新模型。利用2011-2014年全球探空数据对3类新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3类Tm新模型的精度相比于原模型均有所提升,模型的周期性误差影响基本得以消除,且3类Tm新模型的精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地表温度 地表水汽压 探空数据 模型构建
原文传递
河南省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水汽分布特征及其增雨潜力 被引量:11
13
作者 廖菲 洪延超 郑国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3-565,共13页
选取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的一次冷锋降水过程,利用实测的间隔3h一次的加密探空资料,研究了降水发展过程中云与水汽的背景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指出:云系的空间分布与等假相当位温面上的准饱和区分布一致,地面雨区与其高湿区(>85%)相... 选取2002年4月4~5日河南省的一次冷锋降水过程,利用实测的间隔3h一次的加密探空资料,研究了降水发展过程中云与水汽的背景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指出:云系的空间分布与等假相当位温面上的准饱和区分布一致,地面雨区与其高湿区(>85%)相对应。850~700hPa之间水汽含量最大,主要位于东—西、南—北水汽通量交汇区,这与中低空风场东—西风180°风向切变、低层水面过饱和区相对应。伴随此次地面锋线移入,高空327K等假相当位温线垂直范围扩大,600hPa以上是一个较大的中性层结区,并伴有云中准饱和区厚度不断增加,说明高积云有层云化和加厚的倾向,云内中上空位势不稳定又有利于云向上垂直发展,从而有利于降水产生。高层-15℃以上高度的冰面过饱和区有利于过冷水的形成,因而也有利于冰晶的繁生增长,零度层高度以下的水面过饱和区内水汽凝结率高,液态水成物容易生成,这对于高层冰晶效应形成的云滴在下落时,能更好的进行碰并增长。所以,此次降水过程中存在两个较好的人工催化时段,分别是5日5~8时和15~17时(北京时),这与计算雨强反映出的潜力区相一致,因此,采用计算雨强或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来判断催化潜力或许更加合理,但这些基于理论分析的潜力判断需要进一步配合云中冰晶和液态水的观测资料作论证。可见,利用探空资料可计算出各种物理量,这些物理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云系结构及水汽分布特征,当缺乏雷达和卫星等探测数据时,这对于实际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和业务作业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资料 水汽 增雨潜力 冷锋 河南省
下载PDF
祁连山区空中水汽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飙 张强 +2 位作者 卢国阳 李丹华 李春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5-943,共9页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结合探空资料与内陆河径流量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年内变化及多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单位面积垂直累积水汽含量随季节变化差异大,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与以往认识不同的是在适... 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结合探空资料与内陆河径流量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空中水汽含量和水汽年内变化及多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单位面积垂直累积水汽含量随季节变化差异大,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与以往认识不同的是在适宜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春季空中水汽也具有开发前景。此外,祁连山东段水汽含量一年四季都高于西段,在祁连山西段山区中稳定存在一水汽低值中心,这是以往资料空间分辨率不高时未曾认识到的,该低值中心年内水汽差异很大,夏季是冬季的6倍之多;水汽密度分布与之类似。祁连山区逐月单位面积垂直累积水汽含量呈单峰型变化,69月是水汽分布最多的时段,进入冬季起水汽含量快速减少。近37年来,祁连山区空中水汽年保有量呈现增加趋势,这也与同时段疏勒河与黑河径流量的逐步上升趋势是一致的,但不同季节表现态势不同,夏、秋季整体呈增加趋势,冬、春季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再分析资料 空中水汽 探空资料
下载PDF
NCEP和JRA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的位势高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笑 智协飞 徐海明 《干旱气象》 2013年第2期254-262,共9页
利用中国高空规定层月值数据集中的探空资料和NCEP,JRA再分析资料,对850 hPa、500hPa、100 hPa上的位势高度趋势、位势高度差值和相关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位势高度的趋势上来看,在850 hPa、500 hPa上再分析资料能客观反映探空... 利用中国高空规定层月值数据集中的探空资料和NCEP,JRA再分析资料,对850 hPa、500hPa、100 hPa上的位势高度趋势、位势高度差值和相关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位势高度的趋势上来看,在850 hPa、500 hPa上再分析资料能客观反映探空资料的位势高度趋势,而在100 hPa上再分析资料的趋势明显偏高;从位势高度的差值来看,在850 hPa和500 hPa上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差异较小,而在100 hPa上差异明显增大;从相关性看,在500 hPa上,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的相关性较好,而850 hPa,100 hPa再分析资料与探空资料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100 hPa;从不同的再分析资料看,与探空资料比较,NCEP资料的位势高度趋势、位势高度差值和位势高度相关度比JRA资料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而且东部地区和低纬再分析资料的可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析资料 探空资料 趋势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NCEP资料的我国大气可降水量的计算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丹 邱新法 +1 位作者 史岚 施国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利用1948—2009年的NCEP再分析资料获取多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分析我国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并选用2001年的资料与同期探空资料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低纬大于高纬,平原大于高原,沿海... 利用1948—2009年的NCEP再分析资料获取多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分析我国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并选用2001年的资料与同期探空资料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低纬大于高纬,平原大于高原,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大气可降水量较小,夏季较大;NCEP资料与探空资料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NCEP再分析资料 探空资料 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准则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伟 黄谟涛 +1 位作者 刘雁春 肖付民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19,共3页
本文通过对多波束测深(采样)数据DTM结构的分析,结合目前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和海图编辑、使用的现状和目标,提出了三种抽稀准则:航行安全性准则、地形完善性准则、线性化准则,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方法的... 本文通过对多波束测深(采样)数据DTM结构的分析,结合目前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和海图编辑、使用的现状和目标,提出了三种抽稀准则:航行安全性准则、地形完善性准则、线性化准则,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方法的实现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系统 测深数据 抽稀准则
原文传递
华南暖区暴雨环境参量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万轶婧 王东海 +1 位作者 梁钊明 曾智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63,共13页
采用探空数据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08~2017年前汛期(4~6月)发生在华南地区的54次典型暖区暴雨过程的不稳定条件、水汽、能量和动力等环境场特征开展统计分析,并对普通暖区暴雨、特强暖区暴雨的参量条件进行了对比,基于百分位法提... 采用探空数据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08~2017年前汛期(4~6月)发生在华南地区的54次典型暖区暴雨过程的不稳定条件、水汽、能量和动力等环境场特征开展统计分析,并对普通暖区暴雨、特强暖区暴雨的参量条件进行了对比,基于百分位法提取了用以区分普通、特强暖区暴雨过程的关键阈值。结果表明:1)在众多常用的物理参量指标中,表征水汽条件的850 hPa温度露点差、大气可降水量以及表征动力条件的深层垂直风切变对典型华南暖区暴雨事件的发生具有较清晰指示意义。华南暖区暴雨发生前大气可降水量充沛且对流层低层水汽接近饱和,结合一定的抬升条件,大气能迅速发生凝结潜热释放,并在深层垂直风切变的作用下组织化发展,从而使对流持续形成暴雨。当大气环境满足850 hPa的温度露点差≤2.2℃、大气可降水量≥56 mm、深层垂直风切变≥9 m/s时,有利于暖区暴雨的发生。2)相较于普通暖区暴雨事件,特强暖区暴雨事件在大气层结上具有更为充沛的对流层低层水汽条件,当大气环境满足850 hPa的温度露点差≤2.0℃时,特强暖区暴雨发生的概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暖区暴雨 探空资料 物理参量 环境条件
下载PDF
我国冰粒降水天气的观测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杰 郭学良 +1 位作者 盛日峰 李兴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研究冰粒降水天气的特征对于更好地认识冰冻天气,提高冰冻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相关研究较少。利用2011—2013年中国民航机场的例行观测、特殊观测资料,分析了冰粒降水天气的时空分布、持续时间和地面气象要素等特征。选... 研究冰粒降水天气的特征对于更好地认识冰冻天气,提高冰冻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相关研究较少。利用2011—2013年中国民航机场的例行观测、特殊观测资料,分析了冰粒降水天气的时空分布、持续时间和地面气象要素等特征。选取2001—2013年50个探空站资料分析了冰粒的垂直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冰粒降水天气集中分布在中纬度的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冰粒降水发生的次数与其持续时间相关性不强,在少发区,其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冰粒降水天气在1—2月比较常见,单次冰粒降水天气过程的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 h;我国冰粒天气发生时,同时常会有轻雾或无其他天气情况,一般很少伴随有雪。冰粒的融化参数一般小于冻雨的融化参数,但冰粒冻结参数一般大于冻雨的冻结参数。在冰粒天气发生之前一般温度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冰粒天气发生前后湿度都比较大,发生期间风速变化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粒 探空资料 气象条件 形成机制 中国
下载PDF
探空观测资料在西南暴雨中的同化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利红 蒋丽娟 +1 位作者 陈朝平 刘一谦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3期31-38,共8页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T213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研究不同探空观测资料预处理过程对同化结果和西南暴雨预报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资料接收方式和取资料的截断时间不同会影响可用探空观测资料的站点个... 利用探空观测资料、T213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研究不同探空观测资料预处理过程对同化结果和西南暴雨预报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资料接收方式和取资料的截断时间不同会影响可用探空观测资料的站点个数。不同探空观测资料预处理过程,使同化系统得到的可用资料数量不同。(2)同化系统同化的探空资料数量越多,对背景场调整幅度越大。(3)利用GRAPES 3D-VAR系统同化探空观测资料能够改善背景场质量,随着同化的资料条数增多,对背景场的改善作用越明显。(4)降水预报结果表明,同化系统使用的资料条数越多,降水中心强度越接近实况。(5)2005年7月降水预报在西南地区的TS评分结果表明,国家气象中心使用的探空观测资料预处理程序优于成都区域中心的预处理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观测资料 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 暴雨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