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隐喻中始源域“多元性”的体验哲学观——以汉语诗词中“愁”的概念隐喻为例 被引量:29
1
作者 覃修桂 黄兴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本研究从体验认知的视角考察隐喻中始源域"多元性"的认知理据。通过对汉语诗词中"愁"的概念隐喻里始源域选择背后动因的分析,本文发现隐喻是施喻者的一种心理映射,始源域的选择必然反映出认知主体对某一特定目标域... 本研究从体验认知的视角考察隐喻中始源域"多元性"的认知理据。通过对汉语诗词中"愁"的概念隐喻里始源域选择背后动因的分析,本文发现隐喻是施喻者的一种心理映射,始源域的选择必然反映出认知主体对某一特定目标域的认知取向。目标域多面性的特征固然需要多个具有不同显著特征的始源域来对其加以理解,但选择什么样的始源域更取决于施喻者主体的体验认知。研究结果显示,认知主体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感官差异性和隐喻聚焦的意向性共同决定了隐喻始源域选择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始源域 多元性 体验认知
原文传递
“哀”与“物哀”——论日本古典文学的感伤悲美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咏梅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3-45,共3页
本文着重阐述“哀”与“物哀”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 ,从万叶歌的“哀”、《源氏物语》的“物哀”到本居宣长的“知物哀”
关键词 "哀" "物哀" 日本 古典文学 审美观 文学理论 《源氏物语》
下载PDF
沉重而感伤的文学旅程──论孙犁晚年的创作 被引量:2
3
作者 辜也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20-28,共9页
本文从文本解读人手,探讨晚年孙犁创作所蕴涵的文化意味以及给予人们的启示。认为复出后的孙犁首先是从个人的记忆中搜寻美好的人性与人情,追觅革命的情怀和情操,进而观照现实,鞭策来者。为了进行更高层面的思考,晚年孙犁还走进历... 本文从文本解读人手,探讨晚年孙犁创作所蕴涵的文化意味以及给予人们的启示。认为复出后的孙犁首先是从个人的记忆中搜寻美好的人性与人情,追觅革命的情怀和情操,进而观照现实,鞭策来者。为了进行更高层面的思考,晚年孙犁还走进历史的隧道,在与古人的对话中探寻社会的规律和人生的哲理;此说是对于现实的理性思考和批判。但是晚年孙犁的内心隐藏着深深的困惑、感伤和绝望;由于难于适应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文坛时尚的急剧变化终于导致他愤然搁笔。晚年孙犁的被迫搁笔与他中年时的自觉边缘化截然不同,它反映了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对立与碰撞,表明了现代中国文人的某种传统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孙犁 晚年 小说创作 文化意味 文化价值观念
下载PDF
哀伤与欢乐的对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夜莺与云雀意象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德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夜莺与云雀一直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最爱吟咏的对象 ,但它们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意象和含义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夜莺的意象是多元化的 ,有喜也有悲 ;而云雀的意象则是一元化的 ,即自由和欢乐的象征。
关键词 哀伤 欢乐 对比 反衬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马致远《汉宫秋》主题辨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小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汉宫秋》的主题非政治,亦非爱情。它是借历史悲剧写人生迷惘,表现了自古以来备受尊重、前程远大、自命不凡的中原儒生,在元代被打入备受歧视和践踏的社会底层,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而感到困惑、痛苦、绝望的情绪。
关键词 马致远 《汉宫秋》 精神家园 失落 悲哀
下载PDF
中国诗歌“意境”与日本诗歌“姿”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全辉 《保山师专学报》 2008年第1期51-62,共12页
中国诗学与日本歌学(和歌理论)有着难解难分的内在关系,对中日诗学中两大重要理论——"意境"论与"姿"论进行比较,着重阐述了"意境"与"姿"的发端"、意境"与"姿"的结构、&qu... 中国诗学与日本歌学(和歌理论)有着难解难分的内在关系,对中日诗学中两大重要理论——"意境"论与"姿"论进行比较,着重阐述了"意境"与"姿"的发端"、意境"与"姿"的结构、"意境"与"姿"的审美、"意境"与"姿"的思想渊源几方面问题,从中见出中日诗歌艺术特质的相似性,以及两国诗歌在审美情趣、思想渊源及文化背景上的微妙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姿 物感 物哀 韵味 幽玄
下载PDF
掩面的伤悲:叙事画中悲痛者的形象与角色
7
作者 占跃海 《艺术探索》 2023年第2期47-55,共9页
自古典时代开始,在献祭伊菲革涅亚题材作品的献祭场景中,最为悲痛者一直被认为是伊菲革涅亚的父亲阿伽门农,她的母亲很少被提及。对一个母亲失去骨肉真实反应的重视,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基督受难题材的情感化处理。大卫1789年油画《... 自古典时代开始,在献祭伊菲革涅亚题材作品的献祭场景中,最为悲痛者一直被认为是伊菲革涅亚的父亲阿伽门农,她的母亲很少被提及。对一个母亲失去骨肉真实反应的重视,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基督受难题材的情感化处理。大卫1789年油画《扈从给布鲁图斯带回他儿子的尸体》中,母亲独处一角,以布巾遮面。大卫让这个因失去孩子而无比悲痛的典型姿态回到一个母亲身上。30多年后,庞贝古城“悲剧诗人之家”的壁画《献祭伊菲革涅亚》被考古学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 悲痛 伊菲革涅亚 阿伽门农 克吕泰涅斯特拉
下载PDF
你的痛苦是我的快乐——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文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看客"是贯穿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典型形象,它以群体的方式存在。它的精神特质是冷漠麻木、愚妄残忍,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鲁迅正是借助于"看客"形象显示了他最全... "看客"是贯穿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典型形象,它以群体的方式存在。它的精神特质是冷漠麻木、愚妄残忍,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鲁迅正是借助于"看客"形象显示了他最全面最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意识和呼唤"真人"的现代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看客 痛苦 快乐
下载PDF
朝鲜《燕行录》文献中的“汉衣冠”与头发
9
作者 李竞恒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21,190,191,共18页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 朝鲜士人对“汉衣冠”与剃发有强烈的关注,他们看到清朝戏台上还穿着“汉官威仪”,并多次预言“后世王者起必取法于此”。辛亥革命后,朝鲜人的预言成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革命者以穿戏服表达恢复“汉衣冠”的行动。“汉衣冠”与头发,既承载了朝鲜人对明清交替的悲情投射,同时又成为朝鲜人自夸的一种想象符号。在朝鲜人笔下,汉人会为衣冠头发而哭泣,有人因见衣冠而提出想逃往朝鲜,还有人通过偷穿戏服、家藏旧衣或朝鲜冠服来体验“汉衣冠”。甚至满洲人也对“汉衣冠”表达出欣赏与向往,其中或有夸张与想象。到晚清,朝鲜人则配合清朝防范太平天国可能利用“朝鲜服色”,衣冠头发之悲,又指向了明治维新后改穿西装的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衣冠 戏服 预言 头发 悲情
原文传递
霍桑笔下的海丝特的脆弱与悲哀 被引量:4
10
作者 解麟珠 冯海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9-90,共2页
《红字》写的是人性的脆弱与人生的悲哀。它从监狱开始,以基地结束,表明一个生性脆弱的人的生活轨迹是从监狱走向坟基。海丝特就是这类人物的一个代表。
关键词 脆弱 悲哀 自然冲动 宿命
下载PDF
乐天与忧时——中国文化特质再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兰芳 《北方论丛》 2022年第6期56-67,共12页
忧患意识说、乐感文化说、忧乐圆融说皆从忧乐主题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的特质,尽管对中国文化的忧乐基调及忧乐之间关系的具体理解不同,但是它们都从主体性思路出发,着力于阐发忧乐情感中人的主体性力量的凸显,强调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而... 忧患意识说、乐感文化说、忧乐圆融说皆从忧乐主题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的特质,尽管对中国文化的忧乐基调及忧乐之间关系的具体理解不同,但是它们都从主体性思路出发,着力于阐发忧乐情感中人的主体性力量的凸显,强调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而弱化其对天人关系的超越性体验。人文精神的跃动,并不必然意味着天的超越性的退隐乃至消失,人的真正主体性的建立,是在与超越性的天的关系之中、在对天的完全信赖和敬畏的情感氛围中实现的。中国文化中的乐与忧都是超越性的情感,产生于天人关系的结构中。乐来自对天的无限信赖与对人的高贵来源的体认,忧来自人之展现自身来源,发挥、实现天所赋予人的本性的使命感,包含对人的责任和有限性的双重认知。忧与乐是不同层次的情感,乐在忧先,乐是忧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下载PDF
戴望舒的诗美和诗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木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05-309,共5页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哀 寂寞 昂扬 放逐 词藻 音韵
下载PDF
寂寞的哀愁与冰冷的讽刺——徐訏喜剧艺术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建新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61,共8页
徐訏一生共创作长短喜剧十部,占其全部剧作的三分之一。虽然其喜剧风格类型各有侧重,但"冰冷的讽刺与寂寞的哀愁"是徐訏所有喜剧的"灵魂"。"冰冷的讽刺"是富有哲理的幽默和充满玄思的讥讽,而"寂寞... 徐訏一生共创作长短喜剧十部,占其全部剧作的三分之一。虽然其喜剧风格类型各有侧重,但"冰冷的讽刺与寂寞的哀愁"是徐訏所有喜剧的"灵魂"。"冰冷的讽刺"是富有哲理的幽默和充满玄思的讥讽,而"寂寞的哀愁"则是这幽默和讥讽下对爱情与存在之悖论的无奈,是对尚受限制、还未自由的人性状态的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喜剧 讽刺 哀愁
原文传递
中西方文学中酒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泽刚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9-32,69,共5页
酒在中西方文学中有诸多功用,可用于祭祀、礼仪,可消愁,能给人以勇气,能治疗某些疾病,能用作一种武器,能给诗人以灵感。但是过量饮酒既有害于身体又会误事,酒与色有密切的关系,酒还是一种麻醉品。由于酒有许多害处,从古到今都有政府颁... 酒在中西方文学中有诸多功用,可用于祭祀、礼仪,可消愁,能给人以勇气,能治疗某些疾病,能用作一种武器,能给诗人以灵感。但是过量饮酒既有害于身体又会误事,酒与色有密切的关系,酒还是一种麻醉品。由于酒有许多害处,从古到今都有政府颁布法令禁酒。从中英文学作品中找到一些实例,就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对于认识酒在文学中的作用特别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敢 诗歌 禁酒
下载PDF
狂欢与悲戚---论陈彦新作《喜剧》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翔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0-35,共6页
继《装台》《主角》之后,陈彦推出了“舞台三部曲”的第三部《喜剧》。小说注目狂欢与悲戚交织的时代,以贺氏一门父子两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主线,聚焦戏曲舞台内外人物动人心魄的生命故事,在戏与人生的交相互动中牵连出广阔的人世间各色... 继《装台》《主角》之后,陈彦推出了“舞台三部曲”的第三部《喜剧》。小说注目狂欢与悲戚交织的时代,以贺氏一门父子两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为主线,聚焦戏曲舞台内外人物动人心魄的生命故事,在戏与人生的交相互动中牵连出广阔的人世间各色人等的生命情状,并于此间表达了对戏曲与历史、时代和现实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彦 《喜剧》 狂欢 悲戚
下载PDF
元稹悼亡诗之悲缘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勇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0-47,共8页
元稹悼亡诗历来为人所重视 ,原因是从其悼亡诗中可以窥见其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从元稹身世所造就的浓厚亲情、细腻的感情触觉 ,以及患难夫妻间特有的情感着手 ,通过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佛教精神等诸多方面来论述其悼亡诗悲情之... 元稹悼亡诗历来为人所重视 ,原因是从其悼亡诗中可以窥见其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从元稹身世所造就的浓厚亲情、细腻的感情触觉 ,以及患难夫妻间特有的情感着手 ,通过时代背景、个人遭遇以及佛教精神等诸多方面来论述其悼亡诗悲情之缘起 ,以图展示元稹作为诗人个体所具有的真实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悼亡诗 悲情 缘起
下载PDF
酒话忧思——从中国古代诗词看酒与忧思之关系
17
作者 黄丹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0-41,47,共3页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表现生离死别、羁旅行役、壮志难酬、情感失落等诸种情愫的内容很多 ,这些内容又往往与酒结缘颇深。它实际道出的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态 ,借酒表现深沉的亲情、乡情 ,或是渲泄心中的不平、情感的失落 ,因此常常...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表现生离死别、羁旅行役、壮志难酬、情感失落等诸种情愫的内容很多 ,这些内容又往往与酒结缘颇深。它实际道出的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态 ,借酒表现深沉的亲情、乡情 ,或是渲泄心中的不平、情感的失落 ,因此常常是悲思、忧思却以豪言壮语写之 ,故而留下了悲而豪、悲而壮的千古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诗歌 情感失落
下载PDF
The Analysis of “Feng Qiao Ye Bo” on the Basis of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18
作者 陈澄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7年第1期134-135,138,共3页
"Feng Qiao Ye Bo"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a systematic translation analysis using Nida's two types of equivalence-formal equivalence and dynamic equivalence-has not been ... "Feng Qiao Ye Bo"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a systematic translation analysis using Nida's two types of equivalence-formal equivalence and dynamic equivalence-has not been undertaken.This thesis thus aims at translating " Feng Qiao Ye Bo" by using two important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Nida and trys to search for their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l equivalence dynamic equivalence "Feng Qiao Ye Bo" sorrow CHOU
下载PDF
莫扎特音乐中的主要情绪
19
作者 郭宇菁 《福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96-99,共4页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巨匠 ,他的音乐温和宁静 ,以一种纯净的欢乐感动着人们。本文将这些特征集中为欣喜和悲悯这两种情绪 ,并在其主要的作品中寻找它们的美妙结合。
关键词 莫扎特 欣喜 悲悯 悲欣交集 宁静 情绪 音乐
下载PDF
悲哀:庐隐及其艺术的情感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修雨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悲哀是庐隐及其艺术的主要的情感特征。本文考察了庐隐的悲哀的具体内涵,认为庐隐的悲哀既是其个人的悲哀,又是时代的悲哀,更是其作为一名时代女性生存体验的悲哀。庐隐的悲哀既成就了庐隐,又制约了庐隐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庐隐 情感特征 生存体验 《寄燕北故人》 文学创作 文学研究 悲哀情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