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叶越南槐总黄酮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燕婧 钟正贤 +2 位作者 陈学芬 卢文杰 陈家源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5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叶越南槐总黄酮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利血平胃溃疡模型、抗凝血实验、小鼠全脑缺血缺氧实验、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进行多叶越南槐总黄酮药理作用研究,并对多叶越南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 目的:探讨多叶越南槐总黄酮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利血平胃溃疡模型、抗凝血实验、小鼠全脑缺血缺氧实验、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进行多叶越南槐总黄酮药理作用研究,并对多叶越南槐总黄酮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多叶越南槐总黄酮高剂量与山豆根总黄酮高剂量均能减轻小鼠胃溃疡指数,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延长小鼠脑缺血呼吸时间,降低大鼠静脉血栓重量,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两者作用相当;多叶越南槐总黄酮中剂量能减轻小鼠胃溃疡指数,延长小鼠脑缺血呼吸时间,降低大鼠静脉血栓重量;多叶越南槐总黄酮低剂量能减轻小鼠胃溃疡指数,延长小鼠脑缺血呼吸时间。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多叶越南槐总黄酮的最大给药量为612.24 g生药/kg。结论:多叶越南槐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胃溃疡、抗凝血、抗脑缺血、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其毒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血栓形成 高脂血症 多叶越南槐 总黄酮 药理作用 急性毒性 小鼠 大鼠
下载PDF
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的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燕婧 钟正贤 +2 位作者 陈学芬 卢文杰 陈家源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5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利血平胃溃疡模型,抗凝血实验,小鼠全脑缺血缺氧试验,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并对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高... 目的:探讨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利血平胃溃疡模型,抗凝血实验,小鼠全脑缺血缺氧试验,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并对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高剂量与山豆根总生物碱高剂量均能减轻小鼠胃溃疡指数,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延长小鼠脑缺血呼吸时间,降低大鼠静脉血栓重量,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两者作用相当;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中剂量能减轻小鼠胃溃疡指数,延长小鼠脑缺血呼吸时间,降低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5.30g·kg-1,95%可信限为48.15.64.37g·kg-1。结论:多叶越南槐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胃溃疡,抗凝血,抗脑缺血,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其毒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越南槐 山豆根 总生物碱 药理作用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广西多叶越南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与山豆根HPLC指纹图谱一致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吉成 卢森华 +1 位作者 谢巍 卢文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89-94,共6页
目的:建立多叶越南槐的HLP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多叶越南槐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指纹图谱比较多叶越南槐与山豆根的相似性,为多叶越南槐与山豆根同源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 目的:建立多叶越南槐的HLP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多叶越南槐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指纹图谱比较多叶越南槐与山豆根的相似性,为多叶越南槐与山豆根同源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三乙胺调p H 6.4)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建立的多叶越南槐指纹图谱有14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共有峰;各批药材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大部分在0.90以上,基本符合指纹图谱研究技术的要求;多叶越南槐与山豆根指纹图谱相比较,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结论: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以有效地用于多叶越南槐药材的质量控制,为开发和利用多叶越南槐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多叶越南槐与山豆根指纹图谱的比较,可推测出多叶越南槐与山豆根成分相似,亲缘关系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越南槐 山豆根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多叶越南槐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陆国寿 叶勇 +2 位作者 卢文杰 黄周锋 曾繁强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对多叶越南槐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进行分离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化学结构鉴定;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 100-5 NH2(250 mm ×4.6 mm,5μm)... 目的:对多叶越南槐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进行分离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化学结构鉴定;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 100-5 NH2(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0.05 mol/L)-磷酸水溶液(3.0%)-乙醇(80∶5∶9.5∶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从多叶越南槐中分离得到两生物碱类化合物,经鉴定为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在0.0164~0.1476μg范围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氧化苦参碱在0.2872~2.5848μg范围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0.76%)、99.8%(RSD=1.19%)。结论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均为首次从多叶越南槐中分离得到;所建立的HPLC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多叶越南槐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越南槐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多叶越南槐脂溶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文杰 牙启康 +2 位作者 周斌 陈家源 谭晓 《广西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多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var.polyphylla S.Z.Huang et Z.C.Zhou)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析,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解析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得到41个峰,鉴定了其...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多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var.polyphylla S.Z.Huang et Z.C.Zhou)的脂溶性成分,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析,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解析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得到41个峰,鉴定了其中32种成分。多叶越南槐脂溶性成分主要含长链脂肪酸。所有成分均首次在该植物中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多叶越南槐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联用
下载PDF
多叶越南槐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文杰 陆国寿 +2 位作者 谭晓 陈家源 黄周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叶越南槐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多叶越南槐的生物碱成分,综合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和理化方法进行分析,并确定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结构.结果:根... 目的:研究多叶越南槐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多叶越南槐的生物碱成分,综合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和理化方法进行分析,并确定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结构.结果: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各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槐果碱(1),苦参碱(2),槐花醇(3),9α-羟基苦参碱(4),12α-羟基槐果碱(5),氧化槐果碱(6),氧化苦参碱(7),金雀花碱(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多叶越南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越南槐 生物碱 分离 纯化 结构
原文传递
越南槐与多叶越南槐的叶形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成 梁士楚 +1 位作者 谢月英 余丽莹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6-131,138,共7页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鉴别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与其变种多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var.polyphylla S.Z.Huang et Z.C.Zhou),对这两个物种的叶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法和显微鉴别法,...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鉴别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与其变种多叶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var.polyphylla S.Z.Huang et Z.C.Zhou),对这两个物种的叶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法和显微鉴别法,对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叶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利用扫描电镜和体式显微镜分别对叶脉和叶片表皮进行显微观察和微形态研究。【结果】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叶形态可从叶片形状、叶片大小、叶片数目、叶被毛、叶脉的一级脉和二级脉、叶片表皮的蜡质和角质层等特征加以区别。【结论】叶片数目和叶被毛为首要分类性状,可快速鉴别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成年植株;叶脉和叶表皮的微形态可以作为较好的分类和鉴别依据,再结合其他形态特征可准确鉴别包括幼年植株在内的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本文结果支持《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及《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版)中对中药材山豆根基源种越南槐和多叶越南槐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槐 多叶越南槐 叶形态 微形态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多叶越南槐中红车轴草苷及高丽槐素的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吉成 卢森华 +1 位作者 谢巍 卢文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多叶越南槐药材中红车轴草苷及高丽槐素2个黄酮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 目的:建立测定多叶越南槐药材中红车轴草苷及高丽槐素2个黄酮类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10 nm,进样量10μL,外标法定量。结果:红车轴草苷进样量在0.025 1-2.5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7.0%(RSD=1.5%);高丽槐素进样量在0.025 2-2.5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2.2%)。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验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越南槐 红车轴草苷 高丽槐素 高效液相色谱 黄酮成分测定 方法验证
原文传递
越南槐(山豆根)与多叶越南槐脂溶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周斌 卢文杰 +3 位作者 牙启康 陈家源 谭晓 黄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4-865,共2页
目的比较越南槐(山豆根)和多叶越南槐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越南槐(山豆根)和多叶越南槐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谱图检索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植物共有22个相同成分,主要为长链脂肪... 目的比较越南槐(山豆根)和多叶越南槐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越南槐(山豆根)和多叶越南槐的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谱图检索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植物共有22个相同成分,主要为长链脂肪酸,两者含量最高均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烯酸和十六烷酸。结论越南槐(山豆根)和多叶越南槐的的脂溶性化学成分非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越南槐 越南槐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