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潘-甘孜造山带晚三叠世新山沟A型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亮 戴元 +4 位作者 吕丰强 江辉 岳继宗 杨宇东 付春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7-689,共13页
为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新山沟岩体的成因和构造演化背景及时代,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新山沟岩体具有高K2O(3.84%~6.15%)、富铝(14.23%~16.36%)特征,为准铝质富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系列;其∑REE为260... 为探讨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新山沟岩体的成因和构造演化背景及时代,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新山沟岩体具有高K2O(3.84%~6.15%)、富铝(14.23%~16.36%)特征,为准铝质富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系列;其∑REE为260.17×10^(-6)~333.91×10^(-6),LREE/HREE为9.00~11.00,Y/Yb值5.94~6.9,属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比较平坦的右倾海鸥型配分模式;30颗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09.4±3.3)Ma,为晚三叠世晚期;单颗粒锆石的饱和温度为939~1038℃,锆石Ti温度计计算的温度为718~863℃。研究认为,新山沟岩体属A型花岗岩中的PA(或A2)型,岩浆起源于后碰撞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涌所携带的热量诱发中-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造成岩浆上侵就位,从而形成以地壳岩浆为主体、伴有地幔物质加入的新山沟岩体(壳幔混合型),标志着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叠纪造山作用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新山沟岩体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构造属性
下载PDF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围岩变质沉积岩中锂富集的关键因素: 以松潘-甘孜构造带东部可尔因地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方泱 吴福元 +1 位作者 陈国辉 杨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17-2051,共35页
变质沉积岩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通常被认为是形成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物质基础,但是对于其富集的原因及关键因素却仍不清楚。松潘-甘孜构造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富集区,区内已发现多处锂矿床,是研究花岗-伟晶岩体与变质沉... 变质沉积岩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通常被认为是形成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物质基础,但是对于其富集的原因及关键因素却仍不清楚。松潘-甘孜构造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富集区,区内已发现多处锂矿床,是研究花岗-伟晶岩体与变质沉积岩(围岩)成因联系的理想地区。本文详细调查了松潘-甘孜构造带东部可尔因地区距花岗-伟晶岩体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三叠系变质沉积岩。可尔因地区的三叠系变质沉积岩以块状变质砂岩(角岩)和石英/云母片岩为主,其中常夹有泥质千枚岩或云母片岩薄层。显微镜下观察表明不同类型的变质沉积岩中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变质砂岩和石英片岩比云母片岩和泥质千枚岩整体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较低的Al_(2)O_(3)、K_(2)O、TiO_(2)、MgO和Fe_(2)O T_(3)含量,反映了石英和黑云母含量对全岩成分的控制。这些样品整体具有与平均大陆上地壳相似的微量元素含量,同时表现出不同程度地亏损Sr和Ni-Co等相容元素,以及富集Li(3×10^(-6)~997×10^(-6))和Cs等不相容元素。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样品具有异常高的锂含量(>300×10^(-6)),这些样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Cs和Sn等元素含量。黑云母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变质沉积岩中的黑云母为富镁黑云母和富铁黑云母,Li、Rb、Cs、Sn、F等稀有金属元素和挥发分元素在这些黑云母中变化较大,而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全岩分析结果,该地区变质沉积岩的锂含量中位数为50.4×10^(-6),与周缘造山带内岩浆岩的锂含量相似。结合前人碎屑锆石的研究结果,这反映了物源对沉积岩中锂含量的控制作用。若以此作为花岗质岩浆的源岩,不可能直接通过部分熔融形成含矿熔体,而需要岩浆的高分异演化。变质沉积岩全岩和黑云母中锂的含量与Cs、S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构造带 可尔因地区 变质沉积岩 黑云母 稀有金属成矿
下载PDF
川西太阳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岳相元 郭佳 +2 位作者 毛树林 朱志敏 谭洪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为揭示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及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对太阳河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6.7±1.3)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末期。岩石... 为揭示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及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对太阳河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6.7±1.3)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末期。岩石的A/CNK为1.01~1.15,具有较低的Sr含量,Rb/Sr值较低,为0.12~0.36。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相对富集,Sr元素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Hf、P亏损,La、Ce、Nd、Sm、Zr等呈正异常而明显富集。岩体稀土总量为238×10^-6~1057×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N/YbN值为39.85~192.16,δEu=0.64~0.92,δCe=0.89~1.06。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源区为杂砂岩,形成于陆内汇聚一推覆造山阶段的后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太阳河岩体 锆石U-PB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川西北塔公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 被引量:7
4
作者 赖绍聪 赵少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13,共13页
川西北塔公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南部边缘。塔公石英闪长岩侵位于晚三叠世地层中,岩体的K-Ar同位素年龄为134~136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SiO2质量分数为61.37%~62.25%,铝饱和指数为0.93~0.95,全碱质量分数为5... 川西北塔公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南部边缘。塔公石英闪长岩侵位于晚三叠世地层中,岩体的K-Ar同位素年龄为134~136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SiO2质量分数为61.37%~62.25%,铝饱和指数为0.93~0.95,全碱质量分数为5.46%~5.77%,里特曼指数为1.62~1.74,样品属于亚碱性准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石英闪长岩。岩石Mg#值较高,总体具有高Sr含量、低Nd含量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N(87Sr)/N(86Sr)值为0.712 589~0.713 009,初始N(87Sr)/N(86Sr)值为0.709 503~0.709 878,N(143 Nd)/N(144 Nd)值为0.512 135~0.512 196,εNd(t)值均为负(-8.6^-7.5),Nd模式年龄为1.33~1.41Ga,Hf模式年龄为1.13~1.37Ga。该岩体是早白垩世期间,川西北地区陆缘-陆内造山环境下由松潘—甘孜造山带古老的下地壳镁铁质物质局部熔融形成的晚碰撞-碰撞后非分异Ⅰ型花岗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早白垩世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花岗岩 下地壳局部熔融 松潘—甘孜造山带 川西北
下载PDF
锆石微量元素示踪锂成矿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5
作者 胡方泱 杨雷 +1 位作者 陈国辉 吴福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5-1636,共22页
锂成矿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锆石作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副矿物,其微量元素成分演化可以记录岩浆演化过程。本文以松潘-甘孜构造带可尔因地区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锆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 锂成矿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锆石作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副矿物,其微量元素成分演化可以记录岩浆演化过程。本文以松潘-甘孜构造带可尔因地区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锆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锆石的形态结构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与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而伟晶岩中的锆石受到不同程度热液作用影响。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从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到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到无锂辉石伟晶岩到锂辉石伟晶岩,锆石中的稀有金属元素(Li、Sn、Nb、Ta和Hf)和U含量逐渐升高,锆石的Zr/Hf比值逐渐降低。除此之外,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和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较低的Fe含量,而无锂辉石伟晶岩和锂辉石伟晶岩中的锆石具有明显升高的Fe含量,且锆石Fe含量与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反映出热液作用越强,稀有金属含量越高的特征。热液导致伟晶岩中锆石的U-Pb体系受到改造,使得获得的年龄不可靠,而伟晶岩铌钽矿U-Pb年龄(210 Ma)相对可靠。基于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太阳河花岗闪长岩与锂成矿伟晶岩没有成因联系,二云母花岗岩与锂成矿伟晶岩具有成因联系,但是二云母花岗岩不是成矿伟晶岩的直接母岩。二云母花岗岩和无锂辉石伟晶岩Li_(锆石)/Li_(全岩)接近甚至超过1,指示其与全岩成分不平衡,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曾形成富锂熔体,且富锂熔体的形成与液态不混溶作用无关,而是岩浆分异的结果。富锂熔体可能在区域拆离断层作用下从岩浆体系中分离,随后不断演化形成了锂辉石伟晶岩,而残余岩浆逐渐冷却结晶形成了二云母花岗岩和无锂辉石伟晶岩。基于锆石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示踪锂成矿过程,并且利用碎屑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还可以指示区域富锂岩浆的存在及其形成时代,有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微量元素 锂成矿 岩浆-热液演化 松潘-甘孜构造带
下载PDF
四川丹巴金矿床金矿物学特征及黑铋金矿的指示意义
6
作者 马天祺 黄睿 +1 位作者 刘效孔 陈翠华 《黄金》 CAS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丹巴金矿床是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典型的碲化物型金矿床。该矿床中发育大量明金与碲铋矿物。以叶碲铋矿和自然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丹... 丹巴金矿床是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典型的碲化物型金矿床。该矿床中发育大量明金与碲铋矿物。以叶碲铋矿和自然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自然金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丹巴金矿床载金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叶碲铋矿、自然铋、黑铋金矿,大量自然金与叶碲铋矿、自然铋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黑铋金矿的产出是铋熔体析出并清除金最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物型 丹巴金矿床 黑铋金矿 自然金 矿物学特征 松潘—甘孜造山带
下载PDF
川西地区热达门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岳相元 杨波 +5 位作者 周雄 龚大兴 叶亚康 谭红旗 周玉 朱志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5-1024,共10页
川西地区热达门石英闪长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北东侧。岩体的LA-ICP MS锆石U-Pb年龄为(206.4±1.4)Ma,侵位于晚三叠世。岩石Si O2含量为50.62%~56.66%,K2O/Na2O为0.32~1.20。铝饱和指数介于0.59~0.86之间,里特曼指数(σ)介于0.40... 川西地区热达门石英闪长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北东侧。岩体的LA-ICP MS锆石U-Pb年龄为(206.4±1.4)Ma,侵位于晚三叠世。岩石Si O2含量为50.62%~56.66%,K2O/Na2O为0.32~1.20。铝饱和指数介于0.59~0.86之间,里特曼指数(σ)介于0.40~1.20之间,属于亚碱性准铝质系列岩石。岩体稀土总量∑REE介于81.45×10-6~222.39×10-6,LREE/HREE介于5.38~10.45之间,(La/Yb)N范围为5.98~12.99,δEu为0.66~1.01,δCe为0.81~0.93。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热达门岩石英闪长岩是在碰撞造山环境下,由岩浆上涌诱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形成的I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热达门石英闪长岩 U-PB年龄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龙溪沟伟晶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8
作者 戴元 刘亮 +3 位作者 吕丰强 陈红波 补祥誉 黄承权 《贵州地质》 2022年第3期251-261,共11页
龙溪沟伟晶岩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岩脉侵位于褶皱的三叠系地层中,岩石类型为花岗岩。为探讨龙溪沟伟晶岩脉源区、构造背景、成因机制等,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其SiO_(2)含量为66.46%74.08%,Al_(2)O_(3)含量为13.71%19.07%,K... 龙溪沟伟晶岩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部,岩脉侵位于褶皱的三叠系地层中,岩石类型为花岗岩。为探讨龙溪沟伟晶岩脉源区、构造背景、成因机制等,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其SiO_(2)含量为66.46%74.08%,Al_(2)O_(3)含量为13.71%19.07%,K 2O含量3.76%7.16%,富铝高钾,过碱指数[NK/A]0.680.83,里特曼指数(σ)1.853.75,铝饱和指数(A/CNK)值1.091.36,为过铝质富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系列(钾玄岩系列)。∑REE为7.06×10^(-6)50.29×10^(-6),所有样品具有相似的平坦右倾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A型),LREE/HREE为2.216.43,(La/Yb)_(N)=10.3512.40,具负Eu(0.241.37,平均0.68)、负Ce异常(δCe=0.730.95),显示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具明显的Ta、Nb负异常,Ba、Nb、Sr、P和Ti亏损;10^(4)×Ga/Al值变化于2.474.35;CaO/Na_(2)O值0.10.28,均<0.3,表明伟晶岩岩脉源区物质应主要为贫长石、富粘土的泥质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样品多落入碰撞后(板内)环境,属A型花岗岩中的PA(或A2)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后碰撞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涌所携带的热量诱发中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造成岩浆上侵就位,从而形成以地壳岩浆为主体,伴有地幔物质加入的龙溪沟伟晶岩岩脉(壳幔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伟晶岩脉 A型花岗岩 钾玄岩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岗龙地区巴颜喀拉山群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对物源及构造环境的启示 被引量:14
9
作者 崔加伟 郑有业 +2 位作者 田立明 孙君一 董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9-742,共24页
为探讨岗龙地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的形成构造环境和约束其物质来源,对其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岩主要为硬砂岩,Si O2=57.09%~71.96%,Al2O3=10.46%~16.03%,CIA=49~63。稀土元素具有轻-中等... 为探讨岗龙地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的形成构造环境和约束其物质来源,对其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山群沉积岩主要为硬砂岩,Si O2=57.09%~71.96%,Al2O3=10.46%~16.03%,CIA=49~63。稀土元素具有轻-中等的轻重稀土分异,具有弱的Eu负异常。巴颜喀拉山群碎屑锆石年龄分布范围大,有3个峰值:212~500Ma,1711~2000Ma,2200~2500Ma。研究表明,巴颜喀拉山群形成年龄在209~252Ma之间,其形成于岛弧环境中,且主要物质来源是昆仑地块和羌塘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 物源分析 岗龙地区 松潘—甘孜造山带北部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和可尔因矿田稀有金属成矿特征差异性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岳清 刘善宝 +3 位作者 王登红 代鸿章 刘丽君 李鑫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33,共15页
四川西部是我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主体,区域内中—上三叠统分布极其广泛,其中陆陆碰撞壳源改造型花岗岩类不均匀集中侵入于该套地层中,并衍生出以锂为主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最有代表性的是甲基卡和可尔因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 四川西部是我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主体,区域内中—上三叠统分布极其广泛,其中陆陆碰撞壳源改造型花岗岩类不均匀集中侵入于该套地层中,并衍生出以锂为主的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最有代表性的是甲基卡和可尔因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目前在二者中均勘察出超大型锂矿床。矿化伟晶岩脉主要由富锂辉石的白云母-钠长石-钾长石型花岗伟晶岩脉构成,它们分布在离母岩-二云母花岗岩外围热接触变质的蚀变中—上三叠统沉积岩系中,和围岩侵入关系清楚,并对围岩均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交代蚀变作用。鉴于这些共同点,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两个矿田成矿作用的认识和找矿思路统一用甲基卡矿田成矿模式来看待。但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它们既有相似处,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两个矿田形成时的构造-岩浆环境、花岗伟晶岩产出的围岩岩性和蚀变作用、矿化伟晶岩脉的结构-构造、成矿矿物的多样性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征,本文在分别概述各自特征基础上,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为提升川西花岗伟晶岩成岩成矿理论和开辟新的找矿方向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甲基卡矿田 可尔因矿田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锂辉石
下载PDF
新疆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深部结构与区域成矿模型解释
11
作者 李文渊 高永宝 +3 位作者 任广利 刘诚 李侃 孔会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0-1451,共12页
为揭示花岗岩-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矿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对西昆仑造山带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法(MT)探测。通过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探测到两个0~20 km深度范围的高阻体,反映了出露于地表的大红柳滩复式花岗... 为揭示花岗岩-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矿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对西昆仑造山带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开展了大地电磁测深法(MT)探测。通过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探测到两个0~20 km深度范围的高阻体,反映了出露于地表的大红柳滩复式花岗岩基和半隐伏的大红柳滩东花岗岩基;20~80 km深度范围内发现的大范围高导异常,则反映了深达上地幔的地壳重熔形成的大规模长英质岩浆储库。可见,成矿母岩大红柳滩花岗岩基是有根的,而且是规模巨大深达上地幔的岩浆储库,它们为超大型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与松潘-甘孜甲基卡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对比,尽管川西甲基卡地区地表出露的花岗岩有限,但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显示,其也存在深达上地幔的大范围高导异常,同样反映了大规模长英质岩浆储库的存在,只是剥蚀深度浅,上侵的花岗岩未被剥蚀出来而已。从而,深剥蚀的大红柳滩地区表现为大面积花岗岩出露的“热隆”特征,而浅剥蚀的甲基卡地区则表现为花岗岩围岩“片麻岩穹隆”热变质构造特征。西昆仑-松潘-甘孜伟晶岩型锂等稀有金属巨型成矿带两端的晚三叠世超大型矿床是大规模地壳重熔长英质岩浆作用中心的产物,由于锂等稀有金属的喜水性,H2O的饱和度是造就伟晶岩型锂超常富集的关键,并在长英质岩浆储库、上侵花岗岩和伟晶岩不同分异演化阶段,锂的“预富集”为大规模伟晶岩型锂矿成矿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锂矿 MT三维反演电阻率模型 区域成矿地质模式 西昆仑-松潘-甘孜造山带 巨型成矿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