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晓南 罗雪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8,共10页
穷尽考察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系联韵字统、计押韵组合 ,得到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17部系统。与宋代通语 18部韵系比较 ,四川诗韵合并了真文、庚青两部成为真青部 ,此外与通语韵系相同 ,通语韵系的主要音变也在四川诗人用韵中存在 ,因而四川... 穷尽考察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系联韵字统、计押韵组合 ,得到宋代四川诗人用韵 17部系统。与宋代通语 18部韵系比较 ,四川诗韵合并了真文、庚青两部成为真青部 ,此外与通语韵系相同 ,通语韵系的主要音变也在四川诗人用韵中存在 ,因而四川诗人用韵系统是通语的西部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四川诗人 押韵 韵部系统 通语韵系 西部通音变
下载PDF
论朱熹《诗集传》叶音对吴《毛诗补音》的改订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3期57-63,共7页
朱熹《诗集传》叶音是在参考吴《毛诗补音》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的,考察朱熹对吴补音的修改,可以看出三条修订意图:一是运用方言与文献语料考定古音,做到理据更充分、更合理;二是在叶音中注意韵段押韵的开合洪细和谐;三是在不违背古... 朱熹《诗集传》叶音是在参考吴《毛诗补音》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的,考察朱熹对吴补音的修改,可以看出三条修订意图:一是运用方言与文献语料考定古音,做到理据更充分、更合理;二是在叶音中注意韵段押韵的开合洪细和谐;三是在不违背古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靠近诗韵。此外,改订语料里面还可能透露了新的语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实际语音 叶音 《诗集传》 《毛诗补音》
下载PDF
宋代苏州诗人李弥逊用韵考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洁瑕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本文以北宋晚期南宋初期诗人李弥逊的古、近体诗的押韵情况为研究对象,讨论各部特殊韵例和韵字,归纳概括其用韵特点。古体诗阴声韵偶有通叶,入声韵、、尾不同程度地混押;在其近体诗中则借韵、出韵现象较多。
关键词 宋代 李弥逊 诗韵 混押 借韵 出韵
下载PDF
歌曲翻译的功能主义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水平 何高大 《茂名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7-59,63,共4页
受传统的语文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中国的歌曲翻译研究大都局限于一些零散的经验之谈,而鲜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建树。鉴于此,论文借助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从韵的处理、节奏的安排、句式的安排四方面探讨了歌曲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功能主义方法 歌曲翻译 韵律 句式安排
下载PDF
空间设计中文化意向的表达策略研究--以杭州国家版本馆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程学四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45-47,共3页
当代建筑设计与建造是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领域,我们既要学习西方近现代的成就以及经验教训,又要学习众多宝贵的传统中国地域建筑文化遗产。文章以杭州国家版本馆为例,全面研究传统建筑文化对于现代建筑的构思、布局、意境和... 当代建筑设计与建造是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领域,我们既要学习西方近现代的成就以及经验教训,又要学习众多宝贵的传统中国地域建筑文化遗产。文章以杭州国家版本馆为例,全面研究传统建筑文化对于现代建筑的构思、布局、意境和材料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木结构、夯土墙以及东方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都得到了展现,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现代技术和古典气韵的糅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崭新的形式表达了“宋韵”。同时,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影响现代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这种地域建筑文化与现代技术和理念的结合,又验证了著名地理学家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精神,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主义的精神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建筑 木结构 夯土墙 宋韵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下载PDF
从宋代邵武文士用韵看历史上邵武方言的特点及其归属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晓南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穷尽考察宋代邵武文士的用韵,从中归纳出11种反映方言现象的特殊韵例,与宋代江西、福建文士用韵比较,证之以现代方言,可以推知宋代邵武方言属于闽语之闽北次方言。
关键词 宋代 邵武文士 用韵 邵武方言 语言特点 闽语 语言归属 闽北次方言
原文传递
钱塘江山水诗之宋韵三昧
7
作者 吴小英 裴新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韵”是中国美学的经典范畴,“宋韵”是对宋代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的集中概括。钱塘江山水诗是钱塘江流域宋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承载了宋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从审美探索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词的风光描摹中... “韵”是中国美学的经典范畴,“宋韵”是对宋代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的集中概括。钱塘江山水诗是钱塘江流域宋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承载了宋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从审美探索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词的风光描摹中透露出娴雅、淡远、富有余味的宋韵美学特征;从历史沉思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词的古迹拜谒中流露出强烈的历史感,以及民族性之下的家国认同和忠孝观念;从人生感悟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的江河论道中充满着形象与哲理相结合、虚静与实动相统一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山水诗 宋韵 美学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韵中舌根鼻韵尾阳声韵及阴声韵、阳声韵通押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钱毅 钱宗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16-122,128,共8页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别与支微部的通押。这两种押韵形式均反映出宋代江浙方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韵 江浙方音 阳声韵 阴声韵
下载PDF
舟山宋韵文化资源挖掘与梳理
9
作者 王燕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0-46,共7页
“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是浙江省于2021年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文化计划。舟山宋韵文化底蕴深厚,独具海洋特色,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舟山宋韵文化对于提升舟山宋韵文化的辨识度、勾勒完整文脉有着重要意义。舟山宋韵资源多元并存,... “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是浙江省于2021年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文化计划。舟山宋韵文化底蕴深厚,独具海洋特色,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舟山宋韵文化对于提升舟山宋韵文化的辨识度、勾勒完整文脉有着重要意义。舟山宋韵资源多元并存,涵盖多个领域,集中体现在以柳永和陆游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以三大书院为代表的文教事业、以昌国士大夫为代表的家国情怀以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和海防重镇的历史遗存上,呈现出刚柔相济的审美神韵、陆海共鸣的文化格局、海纳百川的精神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 宋韵 文化资源 内涵 传承
下载PDF
宋太宗赋的用韵状况与类型归属
10
作者 王彬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7-82,共6页
在宋代,赋体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古赋,二是律赋。宋太宗现存赋4篇,即《御制佛赋》二篇、《逍遥赋》和《周穆王宴瑶池赋》。通过对宋太宗赋的用韵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均由八韵构成,而且是按“平仄平仄平仄平仄”模式依次用韵的。因此,从体... 在宋代,赋体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古赋,二是律赋。宋太宗现存赋4篇,即《御制佛赋》二篇、《逍遥赋》和《周穆王宴瑶池赋》。通过对宋太宗赋的用韵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均由八韵构成,而且是按“平仄平仄平仄平仄”模式依次用韵的。因此,从体式类型上来说,宋太宗的赋属于律赋。由于宋太宗不必参加科举考试,其写作的律赋没有严格遵守声律规范,存在较多的落韵问题。身为帝王的宋太宗在作赋时都倾向于采用律体,可见律赋在宋代的盛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辞赋 律赋 用韵状况 类型归属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韵中阳声韵与入声韵通叶现象
11
作者 钱毅 阳瑾 杨颖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0-66,共7页
宋代江浙诗歌用韵中存在阳声韵与入声韵通叶的现象,共28例,其中阳声韵字混入入声韵部10例,入声韵字混入阳声韵部7例,阳声韵与入声韵韵字等立11例。综合押韵特征、押韵倾向和现代江浙语音来看,这种押韵可能是阳声韵与入声韵均转化为阴声... 宋代江浙诗歌用韵中存在阳声韵与入声韵通叶的现象,共28例,其中阳声韵字混入入声韵部10例,入声韵字混入阳声韵部7例,阳声韵与入声韵韵字等立11例。综合押韵特征、押韵倾向和现代江浙语音来看,这种押韵可能是阳声韵与入声韵均转化为阴声韵,使得二者以阴声韵的形式押韵,即曹志耘教授所提出的“阳入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音韵 诗歌 江浙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人不同韵尾阳声韵部通押现象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监廉通押,真文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寒先分别与庚青、东钟通押,侵寻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有些特殊用韵揭示出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江浙方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韵 江浙诗人 方音 阳声韵 通语
下载PDF
例说宋词用韵的文艺音韵美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秉续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64-168,共5页
文艺音韵美是在结合汉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对汉语诗歌语言形式美的研究,目的在于摆脱诗词赏析重文化意义轻诗歌音韵特点的传统。以典范性宋词词作文艺音韵美为切入点,借助汉传统音韵学的方法,来分析宋词结构美感,探究宋词... 文艺音韵美是在结合汉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对汉语诗歌语言形式美的研究,目的在于摆脱诗词赏析重文化意义轻诗歌音韵特点的传统。以典范性宋词词作文艺音韵美为切入点,借助汉传统音韵学的方法,来分析宋词结构美感,探究宋词音韵方面所建构的语言内在的情感表现及象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音韵 声律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韵中阴入通叶现象的考察
14
作者 李姣玲 钱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72,104,共10页
宋代江浙诗韵中存在阴声韵与入声韵通叶的现象,共45例。经考察,其中16例与《中原音韵》的归部相同,显示出当时入声韵尾弱化或脱落,说明江浙诗歌中入声韵字与阴声韵字的归并基本上与通语同步;15例依据其入声韵字在《中原音韵》中的归部,... 宋代江浙诗韵中存在阴声韵与入声韵通叶的现象,共45例。经考察,其中16例与《中原音韵》的归部相同,显示出当时入声韵尾弱化或脱落,说明江浙诗歌中入声韵字与阴声韵字的归并基本上与通语同步;15例依据其入声韵字在《中原音韵》中的归部,则对应于宋代江浙诗歌用韵中阴声韵跨部通叶:支微部与鱼模部通叶11例、歌戈部与鱼模部通叶3例、鱼模部与尤侯部通叶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浙 诗韵 阴声韵 入声韵 方音
原文传递
湖北田歌旋律音调三声韵构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7,共12页
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辑录的287首主煞型田歌为研究对象,立足旋律微观结构分析理论,通过对"声韵"、"声韵型"等概念的阐释以及三声韵命名、分类、形态、特征的探究,拟构建以三声韵结构为基础的民歌... 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辑录的287首主煞型田歌为研究对象,立足旋律微观结构分析理论,通过对"声韵"、"声韵型"等概念的阐释以及三声韵命名、分类、形态、特征的探究,拟构建以三声韵结构为基础的民歌三声腔分析实践体系,以期达到从细部了解田歌这一古老民歌品种的旋律构成情况并及探索其规律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民歌 田歌 旋律 三声腔 声韵 中国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学
下载PDF
从对唱、组歌到换韵——谈歌唱方式与我国古代诗歌中的视角转换之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兵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视角转换作为一种叙事技巧,多用于小说等叙事类文体但也偶见于我国古代诗歌,这同诗歌产生之初的歌辞本质及其后来歌唱方式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唱、组歌及歌行体中的换韵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视角转换所经历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对唱 组歌 换韵 视角转换
下载PDF
宋代四川方言的韵部略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金祥 黎昌友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1-54,共4页
由于材料的匮乏,过去很少有关于古代四川方言断代韵部的研究。在对宋代四川几位重要文学家的作品以及其它材料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方言的语音系统,并揭示了其语音发展规律。
关键词 四川 方言 宋代 音韵 韵部
下载PDF
从宋代安徽诗人用韵看宋代安徽方言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玲娣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6-31,共6页
宋代安徽诗人在宋代诗歌史上影响颇大。我们通过对诗人诗韵进行穷尽性地研究发现,宋代安徽诗人用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反映了宋代安徽方言的若干特点。
关键词 宋代 安徽诗人 用韵 方言特点
下载PDF
宋诗创作对范温“韵”理论建构的影响
19
作者 王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15,32,共6页
北宋后期,范温在其诗学著作《潜溪诗眼》中将“韵”作为最高的美学范畴,并以“有余意”来解释“韵”,这正是宋诗创作和宋人美学追求的集中体现。范温“韬晦众善”求余意的理论滥觞于欧阳修与苏轼等通才型诗人的创作实践;一长有余却以淡... 北宋后期,范温在其诗学著作《潜溪诗眼》中将“韵”作为最高的美学范畴,并以“有余意”来解释“韵”,这正是宋诗创作和宋人美学追求的集中体现。范温“韬晦众善”求余意的理论滥觞于欧阳修与苏轼等通才型诗人的创作实践;一长有余却以淡求韵的理论植根于梅尧臣与苏舜钦等人追求平淡简易的创作实践;注重主体见识的理论则源自王安石和黄庭坚等人器识卓异与别具只眼的创作实践。通过对北宋诗坛追求余意的创作实践进行总结,范温重新定义和阐释了“韵”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范温 《潜溪诗眼》
下载PDF
天府侗民歌的韵律
20
作者 石林 杨正銮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10,共4页
天府侗民歌极具韵律特色,它既兴腰韵、脚韵、句内韵、反复叶韵,又讲复沓。这在侗族民歌中是很有特色的。
关键词 天府侗 民歌 韵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