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in Centrifugal Pump 被引量:59
1
作者 ZHANG Yuliang LI Yi +2 位作者 CUI Baoling ZHU Zuchao DOU Huash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3-60,共8页
The flow with solid-liquid two-phase media inside centrifugal pump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relevant method for the hydraulic design is still immature so far. There exist two main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 The flow with solid-liquid two-phase media inside centrifugal pump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relevant method for the hydraulic design is still immature so far. There exist two main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wo-phase flow pumps, i.e., low overall efficiency and severe abrasion. In this study, the three-dimensional, steady, incompressible, and turbulent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s in a low-specific-speed centrifugal pump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de based on the mixture model of the two-phase flow and the RNG k-~ tw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in which the influences of rotation and curvature ar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The coupling between impeller and volute is implemented by means of the frozen rotor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edicted indicate that the solid phase properties in two-phase flow, especially the concentration, the particle diameter and the density, have strong effects on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the pump. Both the pump head and the efficiency are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diameter or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effect of particle density on the performance is relatively minor. An obvious jet-wake flow structure is presented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nd becomes more remarkable with increasing solid phase concentration.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blade is subject to much more severe abrasion than the pressure side. The obtained results preliminarily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in the centrifugal pump, and are helpful for improvement and empirical correction in the hydraulic design of centrifugal pu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pump solid-liquid two-phase particle property hydraulic performance ABRA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水平圆管固液两相稳态流动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宏兵 陈露露 +3 位作者 谢荣华 刘兴斌 郑希科 尚作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2-1168,共7页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oil and water in a horizontal pipe ar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of crude oil transportation and production profile logging.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complicated when oi...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oil and water in a horizontal pipe ar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of crude oil transportation and production profile logging.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complicated when oil or water carries sediment particles.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water-or oil-sediment mixture in a horizontal pipe,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 mixture phase of water-or oil-sediment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mixture algebraic slip model (MASM) based on the Eulerian description method,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was obtain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successive over relaxation (SOR).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stream velocity moved downwards with increasing volume fraction of the particle phase and decreased with reducing pressure drop.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particle phase in the circular cross section were related to the mainstream velocity,and the volume fraction values increased downwards and sidewards with reducing mainstream velocity.Moreover the mainstream velocity of the oil-sediment mixture phase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water-sediment mixture phase.The mixture algebraic slip model could well simulate the flow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mixture phase with higher comput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圆管 产液剖面 固液两相 混合代数滑移模型 颗粒相体积分数
下载PDF
颗粒粒径对海洋采矿扬矿泵固液两相流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曾义聪 陈奇 +1 位作者 谢秋敏 李峰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46-52,共7页
为研究颗粒粒径对扬矿泵固液两相流的影响,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扬矿泵内固液两相流进行叶轮蜗壳耦合数值模拟,并比较不同粒径颗粒对泵内固相体积浓度分布的影响.对扬矿泵输送4种粒径固体颗粒的水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揭示不同粒径... 为研究颗粒粒径对扬矿泵固液两相流的影响,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扬矿泵内固液两相流进行叶轮蜗壳耦合数值模拟,并比较不同粒径颗粒对泵内固相体积浓度分布的影响.对扬矿泵输送4种粒径固体颗粒的水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揭示不同粒径颗粒对泵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相颗粒粒径增大,叶轮流道内固体颗粒向工作面聚集,颗粒撞击点愈加集中于叶轮工作面,加剧叶轮工作面磨损;蜗壳流道内的颗粒沿基圆向外周壁积聚,愈加集中分布于蜗壳的4~8断面;输送固液两相介质时泵扬程和效率比清水试验工况下低,更易发生汽蚀;在相同流量和浓度的工况下,随着固体颗粒粒径增大,扬程受粒径变化影响较小,最高效率点逐渐下降且出现在相对较小流量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矿泵 固液两相 颗粒粒径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中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式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小兵 程良骏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97-505,共9页
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更一般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式.模化了固相和液相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K方程和ε方程.该湍流模型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的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建立的湍流模型,数值预测了一管湍流中的沙水... 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更一般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式.模化了固相和液相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K方程和ε方程.该湍流模型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的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建立的湍流模型,数值预测了一管湍流中的沙水混合流动,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K-ε双方程 湍流模式
下载PDF
固液两相流中K—ε双方程湍流模式及在水涡轮机械流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小兵 程良骏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76-86,共11页
基于两流体模型,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K—ε的双方程湍流模式。模化了连续方程、动量方程、K方程及ε方程,在这些模化方程中,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发展的湍流模型和颗粒磨损模型,可预测固... 基于两流体模型,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K—ε的双方程湍流模式。模化了连续方程、动量方程、K方程及ε方程,在这些模化方程中,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发展的湍流模型和颗粒磨损模型,可预测固液两相湍流中的流动特性和颗粒对过流部件的磨损率。数值模拟了一水轮机蜗壳含沙水流中的流动特性及磨损分布。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K-ε双方程 湍流 水轮机 流场
下载PDF
低比转速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蔼琳 宋文武 周月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53-1661,共9页
为了降低压力脉动对低比转速离心泵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固液两相流条件下,对离心泵内的压力脉动(尤其是隔舌处的压力脉动)以及径向力进行了研究。首先,以一台n_(s)为66的低比转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利用软件构建了离心泵三维仿真模型,并对... 为了降低压力脉动对低比转速离心泵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固液两相流条件下,对离心泵内的压力脉动(尤其是隔舌处的压力脉动)以及径向力进行了研究。首先,以一台n_(s)为66的低比转速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利用软件构建了离心泵三维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然后,选用了Mixture多相流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作为计算模型,在离心泵叶片、蜗壳以及隔舌处设置了监测点,并设置了计算方案;最后,采用ANSYS CFX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低比转速离心泵内部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和径向力规律进行了研究,以得到离心泵内颗粒粒径、颗粒浓度和离心泵流量对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d=1.0%时,随着颗粒粒径增大,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幅值减小,叶轮处径向力总体下降,蜗壳处径向力总体上升;当d=0.5 mm时,随着液体浓度增加,离心泵内压力脉动幅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隔舌处略有减小,叶轮处所受径向力不断增加,蜗壳处径向力减小;离心泵隔舌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主要出现在叶频及其倍频处,叶片监测点处的压力脉动主要出现在小频率区间内,因此,适当减小离心泵内颗粒粒径,增加颗粒浓度及流量可以降低隔舌处的压力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式泵 固液两相 数值模拟 颗粒粒径 颗粒浓度 离心泵流量 径向力
下载PDF
黑水调节阀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及内流场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国来 张婧芳 叶建中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6年第12期4-7,共4页
以煤化工领域中某型号的黑水调节阀为研究对象,先对其结构和工作介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该调节阀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用CFD中固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方对两种开度下的阀门内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压力场、速度场,并对阀门内发生的闪蒸、... 以煤化工领域中某型号的黑水调节阀为研究对象,先对其结构和工作介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该调节阀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用CFD中固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方对两种开度下的阀门内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压力场、速度场,并对阀门内发生的闪蒸、空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调节阀 固液两相流 流场特性 闪蒸
下载PDF
固体颗粒含量对离心泵空化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秀礼 张俊杰 +1 位作者 朱荣生 付强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207,221-222,共6页
为研究离心泵输送介质中固体颗粒含量对空化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固体颗粒含量对空化的影响比较大,空化随固体颗粒含量的增加而严重;在相同进口压力工况下,不同的固体颗粒含量... 为研究离心泵输送介质中固体颗粒含量对空化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固体颗粒含量对空化的影响比较大,空化随固体颗粒含量的增加而严重;在相同进口压力工况下,不同的固体颗粒含量对叶轮内部空泡流动轨迹及速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空化工况下,固体体积分数总体上是随固体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受空化影响在一些区域内的固体体积分数会减小;在固体颗粒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叶轮流道内的固体体积分数随着空化的发展而逐渐减小。由于空化非线性变化规律产生而引起叶轮流道内固体体积分数呈现非线性规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固液两相 空化 数值模拟 试验
原文传递
固液两相湍流和颗粒磨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小兵 程良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0-27,共8页
基于两流体模型,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更一般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模化了固相和液相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K方程和ε方程。在这些模化方程中,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的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建立的湍流模型和颗粒磨损... 基于两流体模型,建立了固液两相流中更一般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模化了固相和液相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及K方程和ε方程。在这些模化方程中,考虑了固液两相间速度的滑移,颗粒间的作用及相间作用。使用本文所建立的湍流模型和颗粒磨损模型,可预测固液两相湍流中的流动特性和颗粒对过流部件的磨损率。本文给出了一水轮机导叶在含沙水流中的过流特性及磨损情况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流 湍流 颗粒磨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贯流式水轮机固液两相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顶娥 杨春霞 +2 位作者 蔡建国 韩洋 葛新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0-91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泥沙直径对贯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磨损情况,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并结合多面体网格技术、Realizable k-εTwo-layer湍流模型对贯流式水轮机全流道进行三维非定常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一泥沙浓度... 为了研究不同泥沙直径对贯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磨损情况,基于雷诺时均N-S方程,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并结合多面体网格技术、Realizable k-εTwo-layer湍流模型对贯流式水轮机全流道进行三维非定常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一泥沙浓度下随着泥沙直径的增大,进水管道上端面磨损较小而下端面磨损较大,当泥沙直径为0.20 mm时下端面最大磨损率达到0.000795 kg/(m^(2)·s);活动导叶和尾水管磨损区域随着泥沙直径的增大逐渐减小,当泥沙直径为0.01 mm时活动导叶最大磨损率为0.004600 kg/(m^(2)·s),主要磨损区域为导叶吸力面,尾水管最大磨损率为0.000540 kg/(m^(2)·s);转轮最大磨损率随着泥沙直径的增大逐渐变小,当泥沙直径为0.01 mm时,转轮最大磨损率为0.062200 kg/(m^(2)·s),主要磨损区域为叶片出水边和靠近轮毂处.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磨损最严重的部件是转轮,当泥沙直径为0.05 mm时,转轮体整体磨损率达到了5.750000 kg/(m^(2)·s),应避免转轮长时间在小直径泥沙下运行,导致磨损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流式水轮机 泥沙直径 磨损 固液两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叶片包角对低比转速离心泵固液两相非定常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丽佳 宋文武 李金琼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7-44,共8页
为了探索叶片包角在固液两相流下对低比转速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利用ANSYS CFX软件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4种不同叶片包角离心泵的固液两相湍流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叶片包角对离心泵瞬时扬程、压力及压力脉动的影响。研... 为了探索叶片包角在固液两相流下对低比转速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利用ANSYS CFX软件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4种不同叶片包角离心泵的固液两相湍流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叶片包角对离心泵瞬时扬程、压力及压力脉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叶片包角的增大,瞬时扬程会降低,并且降低速度越来越快;叶片包角每增大10°,瞬时扬程的波动时间延迟0. 000 52 s。随着叶片包角的增大,叶片工作面与叶片背面的压力会降低。叶片包角每增加10°,固液两相流时离心泵的压力脉动时间均向后延迟0. 007 s。不同包角下的主要脉动幅值均出现在转频处。颗粒浓度为0. 02和0. 05时,压力脉动最小值均出现在叶片包角值为140°时;当颗粒浓度为0. 1时,脉动幅值随着叶片包角的增大而减小,叶片包角从130°增加到160°时,此时的压力脉动受到叶片包角的影响最为严重,脉动幅值减小了14. 52%。因此,在高颗粒浓度下适当增加叶片包角可以改善固液两相离心泵的压力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固液两相 叶片包角 压力脉动 颗粒浓度
原文传递
轴流泵固液两相数值模拟及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鹏 刘梅清 +1 位作者 燕浩 吴远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6,共5页
为研究轴流泵输送含沙水时过流部件的磨损情况,基于ANSYS CFX软件,应用非均相流模型和粒子模型,对轴流泵内固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过流部件壁面处固相体积分数分布、固相滑移速度、体积分数分布及滑移速度与过流部件磨损... 为研究轴流泵输送含沙水时过流部件的磨损情况,基于ANSYS CFX软件,应用非均相流模型和粒子模型,对轴流泵内固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过流部件壁面处固相体积分数分布、固相滑移速度、体积分数分布及滑移速度与过流部件磨损的关系.结果表明:固相颗粒主要集中于叶片头部和叶片工作面,导致了叶片工作面磨损速度大于背面,并以进口头部的磨损破坏最为显著;固相滑移速度方向的不同,造成了叶片头部和叶片表面磨损类型的不同;固相滑移速度大的地方,固相体积分数较大,过流部件的磨损较为严重;在相同固相体积分数下,叶片工作面固相滑移速度大于背面;在叶片表面的同一部位,固相滑移速度均随着固相体积分数和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大颗粒对过流部件的磨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粒子模型 非均相流模型 滑移速度 固液两相 磨损特性
原文传递
颗粒浓度对高比转速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万丽佳 宋文武 +1 位作者 常方圆 张明祯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0-56,共7页
为了分析颗粒浓度对高比转速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采用Mixture混合多相流模型,利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颗粒浓度时的瞬时湍动能、压力脉动及径向力。研究表明: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效率有所下降,清水条件下的离心泵效率最... 为了分析颗粒浓度对高比转速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采用Mixture混合多相流模型,利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颗粒浓度时的瞬时湍动能、压力脉动及径向力。研究表明: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效率有所下降,清水条件下的离心泵效率最优;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叶轮内的瞬时湍动能明显增强,叶轮流道内及隔舌处的压力值均减小,脉动幅值均增大,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会增大,而作用在隔舌处的径向力会减小;在不同颗粒浓度下,叶轮流道内的压力脉动主频均出现在转频处;隔舌处的压力脉动主频出现在叶频处;叶轮流道内、隔舌处的压力值和压力脉动幅值增减速度快慢的分界点和叶轮上、隔舌处的径向力增减速度快慢的分界点均在颗粒浓度为1%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固液两相 颗粒浓度 瞬时湍动能 压力脉动 径向力
原文传递
隔舌安放角对固液两相流离心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卫 符杰 +2 位作者 何峻 陈伟明 宋文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5-170,共6页
为研究不同隔舌安放角对固液两相流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利用CFX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5种不同隔舌安放角蜗壳式离心泵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分析隔舌安放角对离心泵内外特性、压力脉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加隔舌安... 为研究不同隔舌安放角对固液两相流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利用CFX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5种不同隔舌安放角蜗壳式离心泵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分析隔舌安放角对离心泵内外特性、压力脉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加隔舌安放角对扬程的影响较小,但水力效率的高效区范围变宽且向大流量工况偏移,泵的内部流动有所改善;在不同隔舌安放角条件下,固液两相离心泵内压力脉动均呈周期性变化,并随着隔舌安放角的增大,离心泵蜗壳螺旋段内的压力脉动呈减小的趋势。作用在隔舌和叶轮上的径向力均呈五角星花瓣形分布,并且作用在隔舌上的径向力远大于叶轮上的径向力,增大蜗壳的隔舌安放角会使蜗壳隔舌处的径向力明显且均匀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固液两相 隔舌安放角 压力脉动 径向力
下载PDF
叶片包角对高比转速离心泵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万丽佳 宋文武 +1 位作者 常方圆 张明祯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6,共9页
为研究叶片包角对高比转速离心泵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利用CFX软件对5种不同叶片包角的高比转速离心泵进行了固液两相湍流数值模拟,分析了固液两相流中固体体积分数分布及速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2%的泥沙含量... 为研究叶片包角对高比转速离心泵固液两相流动的影响,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利用CFX软件对5种不同叶片包角的高比转速离心泵进行了固液两相湍流数值模拟,分析了固液两相流中固体体积分数分布及速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2%的泥沙含量条件下,随着叶片包角的增加,效率有所下降,叶片包角φ=100°时效率最优;颗粒主要分布在叶轮后盖板及叶片背面尾部;固体速度在距后盖板的0.7位置及叶片头部位置达到最大;随着包角的增大,叶轮流道内的压力在减小,后盖板、叶片背面尾部的颗粒浓度明显降低,流道和叶片上的固体速度会增加;颗粒浓度下降速度快慢的临界点在距离后盖板0.15处;叶片背面颗粒浓度的峰值点出现在叶片长度为0.9处,此时,φ=110°时的颗粒含量受到包角的影响最大;综合颗粒体积分数及固相速度的分布规律,适当增大叶片包角使得效率降低,但可改善固液两相流离心泵后盖板及叶片背面磨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固液两相 叶片包角 固体速度分布 固体体积分数分布
原文传递
固相颗粒对离心泵内部流场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晓辉 赖喜德 +1 位作者 廖功磊 钟林涛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2,共6页
为研究颗粒的粒径及体积分数变化对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对离心泵进行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粒径变化对叶轮流道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分析粒径、体积分数变化对全流道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工况下... 为研究颗粒的粒径及体积分数变化对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对离心泵进行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粒径变化对叶轮流道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分析粒径、体积分数变化对全流道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工况下,随着粒径的增大,叶轮流道内固相体积分数整体呈减小趋势,在叶片压力面进口处固相体积分数最大,且固相颗粒逐渐由叶片吸力面偏向压力面;随着粒径、体积分数的增加,扬程降低,进口负压值增大,泵发生气蚀的可能性增加,在出口处压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固液两相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穿流-刚柔组合桨强化固液两相的悬浮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谷德银 刘作华 +5 位作者 邱发成 许传林 谢昭明 李军 陶长元 王运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56-4564,共9页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搅拌槽内刚性桨(RDT-PBDT)、刚性组合桨(R-RDT-PBDT)、刚柔组合桨(RF-RDT-PBDT)、穿流-刚性组合桨(PR-RDT-PBDT)以及穿流-刚柔组合桨(PRF-RDT-PBDT)体系中的固液两相悬浮特性和桨叶总变形量、等效应力进行了...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搅拌槽内刚性桨(RDT-PBDT)、刚性组合桨(R-RDT-PBDT)、刚柔组合桨(RF-RDT-PBDT)、穿流-刚性组合桨(PR-RDT-PBDT)以及穿流-刚柔组合桨(PRF-RDT-PBDT)体系中的固液两相悬浮特性和桨叶总变形量、等效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功耗下,PRF-RDT-PBDT的最大变形量分别是RDT-PBDT、R-RDT-PBDT、RF-RDT-PBDT、PR-RDT-PBDT的1.984×106倍、1.247×103倍、1.169倍、1.041×103倍。PRF-RDT-PBDT的应力大于RDT-PBDT、R-RDT-PBDT、RF-RDT-PBDT的,比PR-RDT-PBDT的应力分布更均匀。PRF-RDT-PBDT体系的固体颗粒最大Uz/Utip值和最大ε/D2N 3值分别比RDT-PBDT、R-RDT-PBDT、RF-RDT-PBDT和PR-RDT-PBDT体系提高了53.08%和80.84%,38.03%和28.42%,22.14%和20.16%,10.85%和5.725%。PRF-RDT-PBDT能够增大与流体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增大固体颗粒的轴向速度,提高体系的湍动能耗散率,减小搅拌槽底部固体颗粒的堆积程度,提高固体颗粒的悬浮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搅拌 PRF-RDT-PBDT 固液两相 悬浮
下载PDF
基于DPM固液两相流仿真的单向阀冲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进杰 张慧斌 +1 位作者 陈平伟 王瑶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2期229-236,共8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DPM),结合k-ε湍流模型,建立了一种颗粒-流场双向耦合冲蚀磨损模型,以单向阀为研究对象,分析阀芯开度、颗粒粒径和浓度对过流部件壁面的冲蚀磨损影响。结果表明:阀隙是颗粒运动的高速区,磨损严重部位是阀芯底角和...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DPM),结合k-ε湍流模型,建立了一种颗粒-流场双向耦合冲蚀磨损模型,以单向阀为研究对象,分析阀芯开度、颗粒粒径和浓度对过流部件壁面的冲蚀磨损影响。结果表明:阀隙是颗粒运动的高速区,磨损严重部位是阀芯底角和阀座锥面,且阀座锥面处磨损相对严重;随阀芯开度的增大,颗粒在阀隙内速度降低,对过流壁面磨损量减少;阀芯冲蚀速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阀座冲蚀速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当粒径为0.5 mm时,阀座最大冲蚀速率和平均冲蚀速率接近极大值;阀芯与阀座冲蚀速率与颗粒浓度呈正相关,阀座处磨损面积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隔膜泵 单向阀 固液两相 冲蚀磨损 DPM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多级离心泵叶轮固液两相磨损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帆 马长明 孙嘉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为了研究多级离心泵叶轮在输送固液两相介质过程中的磨损特性,基于ANSYS-CFX软件,采用Particle离散相模型和标准κ-ε湍流模型,通过对两级离心泵在三组不同固相体积浓度和固体颗粒直径下的组合模型进行固液两相定常数值模拟计算,获得设... 为了研究多级离心泵叶轮在输送固液两相介质过程中的磨损特性,基于ANSYS-CFX软件,采用Particle离散相模型和标准κ-ε湍流模型,通过对两级离心泵在三组不同固相体积浓度和固体颗粒直径下的组合模型进行固液两相定常数值模拟计算,获得设计点工况下多级离心泵叶轮固相体积分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磨损部位相吻合,随着固相体积浓度和颗粒直径的增加,叶片压力面包角为105°的叶片尾部附近磨损最为剧烈,首级叶轮后盖板靠近叶片压力面处磨损加剧,靠近叶片吸力面处磨损逐渐减轻,次级叶轮后盖板靠近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处的磨损均逐渐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离心泵 固液两相 叶轮 磨损特性
下载PDF
双层桨耦合混沌搅拌强化铜渣提取有价金属模拟研究
20
作者 姚钦文 杨凯 +2 位作者 张晓雪 许威 肖清泰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铜冶炼渣作为火法炼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经常需要大量堆存且难以处理。为了强化铜冶炼渣提取有价金属元素的过程,结合双层刚性组合桨与混沌转速方法,对铜冶炼渣湿法提取有价金属元素工艺过程的固-液混合性能进行水模型研... 铜冶炼渣作为火法炼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经常需要大量堆存且难以处理。为了强化铜冶炼渣提取有价金属元素的过程,结合双层刚性组合桨与混沌转速方法,对铜冶炼渣湿法提取有价金属元素工艺过程的固-液混合性能进行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下层叶轮叶片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卷起沉底颗粒加快混合过程,但增强复杂的上升流场与均相流场之间的干涉会对固相悬浮产生影响,下层叶轮的上升流场对稳定悬浮时间的影响强于上层叶轮的均相流场,在转速阈值为200 r/min,换速间隔为5 s的Logistic混沌转速条件下,上层桨叶为圆二叶、下层桨叶为圆四叶的搅拌桨对湿法浸出有利,达到稳定悬浮的时间为55.2 s,最多悬浮颗粒数为120粒,混合能耗W、单位混合能耗W*以及单位混合功率P*分别为322.38 J,2.69 J和487.78×10^(-4) J/s,对比各项指标最低值,优化幅度均在10%以上,可在较低能耗下,有效提高铜冶炼渣与浸出液的混合程度,并通过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提高有价金属元素的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渣 固-液两相 混沌搅拌 双层桨 混合能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