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剂对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124
1
作者 林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3-369,共7页
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凝胶,研究了催化剂对正硅酸乙酯的水解-聚合机理及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阴离子尺寸导致了不同的水解机理,不同的催化方式及催化剂浓度、pH值、反应水量等对凝胶化时间、结构均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硅酸乙酯 水解 聚合 二氧化硅 催化剂
下载PDF
多孔TiO_2薄膜自洁净玻璃的亲水性和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52
2
作者 余家国 赵修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37-1440,共4页
亲水性多孔 Ti O2 薄膜自洁净玻璃以含聚乙二醇的钛醇盐溶胶前驱体中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 ;随着前驱物中聚乙二醇加入量的增加 ,多孔 Ti O2 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也增加 ,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增强 ,水与薄膜表面的接触角下降为 0°.该亲... 亲水性多孔 Ti O2 薄膜自洁净玻璃以含聚乙二醇的钛醇盐溶胶前驱体中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 ;随着前驱物中聚乙二醇加入量的增加 ,多孔 Ti O2 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也增加 ,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增强 ,水与薄膜表面的接触角下降为 0°.该亲水性多孔 Ti O2 薄膜自洁净玻璃具有明显的自洁净和易清洗功能 .紫外 -可见光透过光谱分析表明 ,随着 Ti O2 薄膜中孔径的增大 ,光的散射增强 ,透光率减小 .该 Ti O2 镀膜玻璃对于紫外线具有吸收作用 .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 ,在 Ti O2 薄膜中引入适当大小的微孔可显著增强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但当孔径接近 40 0 nm时 ,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二氧化碳多孔薄膜 亲水性 自洁净 光催化
下载PDF
光催化多孔TiO_2薄膜的表面形貌对亲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余家国 赵修建 赵青南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50,共6页
:从含聚乙二醇 (PEG)的钛醇盐溶胶前驱体中通过溶胶 -凝胶工艺在普通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多孔锐钛矿型TiO2 纳米薄膜 .用扫描电镜 (S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红外光谱 (IR)分析了TiO2 薄膜表面的微结构 ,结果表明 :随着前驱物中聚... :从含聚乙二醇 (PEG)的钛醇盐溶胶前驱体中通过溶胶 -凝胶工艺在普通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多孔锐钛矿型TiO2 纳米薄膜 .用扫描电镜 (S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红外光谱 (IR)分析了TiO2 薄膜表面的微结构 ,结果表明 :随着前驱物中聚乙二醇的加入量和分子量的增加 ,聚乙二醇热分解后的薄膜中产生的气孔就越多且孔径越大 ,同时TiO2 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增加且表面粗糙度增大 .接触角测试表明 :随着薄膜中气孔数量的增多和孔径增大 ,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增强 ,水与薄膜表面的接触角下降为 0° .分析了多孔TiO2 薄膜表面的超亲水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钛薄膜 表面形貌 亲水性 光催化
下载PDF
TiO_2/SiO_2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亲水性 被引量:29
4
作者 余家国 赵修建 +2 位作者 陈文梅 林立 张艾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64,共4页
通过 sol-gel工艺在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 TiO_2/SiO_2复合纳米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 :当 SiO_2添加量较高时 , TiO_2/SiO_2复合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降低 ;当 SiO_2添加量较低时 ,TiO_2/SiO_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无明显变... 通过 sol-gel工艺在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 TiO_2/SiO_2复合纳米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 :当 SiO_2添加量较高时 , TiO_2/SiO_2复合纳米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降低 ;当 SiO_2添加量较低时 ,TiO_2/SiO_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 .在 TiO_2薄膜中添加 SiO_2,可以抑制薄膜中 TiO_2晶粒的长大 ,同时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增加 ,水在复合薄膜表面的润湿角下降 ,亲水能力增强 .当 SiO_2含量为 10%- 20%(摩尔分数)时获得了润湿角为 0°的超亲水性薄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薄膜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工艺 光催化活性 超亲水性
下载PDF
MgO纳米粉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1
5
作者 朱亚先 曾人杰 +4 位作者 刘新锦 章慧 潘蕊 周学亮 张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56-1259,共4页
以六水合硝酸镁为原料 ,以尿素分解产物为沉淀剂 ,以乙醇为反应介质 ,制备出氢氧化镁凝胶 ,反复冷冻 -离心干燥 ,在 773K下焙烧 ,制得氧化镁粉体 .经 XRD、BET、TEM表征 ,所获的氢氧化镁团聚程度小 ,平均粒度为 2 6nm,属于立方晶系 .对... 以六水合硝酸镁为原料 ,以尿素分解产物为沉淀剂 ,以乙醇为反应介质 ,制备出氢氧化镁凝胶 ,反复冷冻 -离心干燥 ,在 773K下焙烧 ,制得氧化镁粉体 .经 XRD、BET、TEM表征 ,所获的氢氧化镁团聚程度小 ,平均粒度为 2 6nm,属于立方晶系 .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粉 氧化镁 团聚 六水合硝酸镁 冷冻氢氧化镁凝胶法 制备方法 表征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TiO_2纳米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余家国 赵修建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69-774,共6页
通过sol- gel 工艺在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锐钛矿型TiO2 纳米光催化薄膜,TiO2 薄膜由30 ~100 nm 的球形颗粒组成. 每镀一次薄膜的厚度增加约0 .08 μm . 薄膜中出现的锐钛矿在(101)面具有一定... 通过sol- gel 工艺在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锐钛矿型TiO2 纳米光催化薄膜,TiO2 薄膜由30 ~100 nm 的球形颗粒组成. 每镀一次薄膜的厚度增加约0 .08 μm . 薄膜中出现的锐钛矿在(101)面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 薄膜中除含有Ti,O,C等元素外,还存在少量从玻璃表面扩散到薄膜中的Na 和Ca 元素. 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当薄膜经500 ℃,lh 在空气中热处理后,薄膜的表观反应速度常数k 为0.026 1 min- 1. 适当的热处理时间可以明显增强薄膜的光催化效率,这些可以根据薄膜中Ti3 + 浓度和比表面积的变化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薄膜 光催化 热处理 玻璃表面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对称氧化铝膜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肖容 黄仲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4-540,共7页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过量的水、醇溶剂的存在有利于异丙醇铝水解.适宜的水铝比H2O/Al3+为100:1;醇铝比ROH/Al3+为5:1;酸胶溶剂的浓度H+/Al3+为0.07:1.溶胶的雾化快速胶凝法,大大缩短了凝胶干燥的时间,采用这种方法能容...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过量的水、醇溶剂的存在有利于异丙醇铝水解.适宜的水铝比H2O/Al3+为100:1;醇铝比ROH/Al3+为5:1;酸胶溶剂的浓度H+/Al3+为0.07:1.溶胶的雾化快速胶凝法,大大缩短了凝胶干燥的时间,采用这种方法能容易地制备膜厚均匀、且无龟裂的无机氧化铝膜.适宜的溶胶浓度为0.5~1.4molAlOOH/L溶胶,喷雾距离<200mm,膜厚与溶胶浓度、喷雾时间成正比,与喷雾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用γ-AlOOH溶胶对基质膜作进一步的修饰制备不对称氧化铝膜时,勃母石溶胶的初始晶粒的大小决定着氧化铝膜的孔径,勃母石溶胶的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着形成的不对称膜的稳定性.勃母石溶胶的胶体粒子的平均直径与支撑体基质膜表面的最可见孔径相当时,喷涂于基质膜表面的溶胶快速胶凝后,能形成无裂纹和针孔的均匀凝胶膜.以表面最可几孔径为0.1μm的氧化铝膜为基质膜,雾化溶胶胶粒平均直径为100nm左右的勃母石溶胶,喷涂于基质膜表面,快速胶凝后于400℃焙烧形成的支撑γ-Al2O3膜孔径为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膜 溶胶凝胶法 薄膜 无机陶瓷
下载PDF
掺镧TiO_2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郑怀礼 唐鸣放 +2 位作者 龚迎昆 邓小军 吴邦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掺镧TiO_2纳米薄膜材料。在钛醇盐溶液前驱体中,通过提拉方式镀膜在玻璃上,从而形成自净玻璃。论文对不同的掺镧量、不同的聚乙二醇加入量以及不同镀膜次数的TiO_2材料的透光性、光催化降解性分别进行了测试和研究,... 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掺镧TiO_2纳米薄膜材料。在钛醇盐溶液前驱体中,通过提拉方式镀膜在玻璃上,从而形成自净玻璃。论文对不同的掺镧量、不同的聚乙二醇加入量以及不同镀膜次数的TiO_2材料的透光性、光催化降解性分别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对于单层膜的TiO_2材料,掺镧与不掺镧对透光性的影响不大,但掺镧后光催化活性大大提高;对于单层膜的TiO_2材料,随着聚乙二醇的增多,透光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催化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对于多层膜的TiO_2材料,随着层数增加,在紫外光区,透光性变化不大,在可见光区,透光性有所下降。在两层膜后,层数的增多对催化活性影响不大。由实验知:在100mL基体溶液中,当掺入0.5gLa(NQ_3)_3·nH_2O,加入0.2g聚乙二醇,镀膜两层时,透光性好且光催化活性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TIO2 纳米薄膜 光催化性能 二氧化钛 光催化剂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降解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掺铁TiO_2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郑怀礼 张峻华 +1 位作者 李宏 李志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65-206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制备了掺铁改性TiO2纳米材料镀膜玻璃,研究了掺铁、PEG用量、镀膜层数 等因素对TiO2纳米膜透光率和光催化降解性的影响,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掺铁能提升 TiO2纳米膜的光催化活性,催化降解速率为不掺铁... 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制备了掺铁改性TiO2纳米材料镀膜玻璃,研究了掺铁、PEG用量、镀膜层数 等因素对TiO2纳米膜透光率和光催化降解性的影响,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掺铁能提升 TiO2纳米膜的光催化活性,催化降解速率为不掺铁时的1.38倍;溶胶前驱体中PEG用量为0.1 g(0.13 wt%)时制取的薄膜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和较好的透光率,低于或超过这个值,催化降解效果都不理想; 镀膜层数为2-5层时,均有较高的透光率,光催化活性依次递增,其中综合效果最佳的为2层镀膜。纳米 TiO2镀膜玻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自净节能环保材料,在高楼建筑、灯具制造、城市照明系统等领域具 有潜在的广泛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光催化 铁掺杂 溶胶-凝胶法 玻璃
下载PDF
TiO_2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肖循 唐超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2-444,共3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纳米TiO2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薄膜晶粒大小为23.0nm,呈锐钛矿型。通过测量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射率和吸光度光谱,对其光学特性和吸收边缘进行了研究,同时计算了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  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纳米TiO2薄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薄膜晶粒大小为23.0nm,呈锐钛矿型。通过测量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射率和吸光度光谱,对其光学特性和吸收边缘进行了研究,同时计算了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实验结果表明:随薄膜层数的减少,光吸收带边缘发生了蓝移,光学禁带宽度随之变大,此现象可用量子尺寸效应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溶胶-凝胶 制备 光学特性 量子尺寸效应 紫外-可见光谱
下载PDF
二氧化钛膜及其改性膜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曹晓瑶 万金泉 +1 位作者 马邕文 周深桥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8-622,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得锐钛型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了亚甲基蓝在该膜上的光催化降解初始速率与溶液初始pH值、外加电子捕获剂H2O2和外加空穴捕获剂CH3OH的关系,结果表明:投加TiO2膜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的初始反应速率为0.012min-1大于未投加T...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得锐钛型二氧化钛薄膜,研究了亚甲基蓝在该膜上的光催化降解初始速率与溶液初始pH值、外加电子捕获剂H2O2和外加空穴捕获剂CH3OH的关系,结果表明:投加TiO2膜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的初始反应速率为0.012min-1大于未投加TiO2薄膜的光氧化初始反应速率0.007min-1.当pH为12.9,H2O2和CH3OH加入量分别为8.4mmol/L,5.6mmol/L时初始反应速率最大.所制的膜随使用次数的增加活性变化不显著,加入Fe2O3和V2O5制得复合的半导体膜提高了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膜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纳米TiO_2/玻璃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元晶 魏刚 熊蓉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6-39,共4页
以钛醇盐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 /玻璃薄膜。XRD、AFM和厚度分析表明 ,纳米TiO2 /玻璃薄膜中TiO2 为锐钛矿型结构 ,粒径为纳米级 ,三层膜的总厚度为 2 0 0nm。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 ,能有效控制薄膜中粒子的大小。UV VI... 以钛醇盐为原料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 /玻璃薄膜。XRD、AFM和厚度分析表明 ,纳米TiO2 /玻璃薄膜中TiO2 为锐钛矿型结构 ,粒径为纳米级 ,三层膜的总厚度为 2 0 0nm。通过调节热处理温度 ,能有效控制薄膜中粒子的大小。UV VIS吸收光谱表明 ,TiO2 /玻璃薄膜可以有效地降解罗丹明B染料废水 ,其光催化活性随TiO2 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受膜厚增加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玻璃膜 制备 光催化性能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 废水处理 染料废水 降解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介体型电流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3
13
作者 钱军民 李旭祥 +1 位作者 黄海燕 金志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26,共4页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将葡萄糖氧化酶 (GOD)和介体甲苯胺蓝 (TBO)通过共价键作用固定于铂电极表面上的溶胶 -凝胶薄膜载体上 ,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该功能化薄膜由γ_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四甲氧基硅在稀盐酸催化作用下通过水解 ...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将葡萄糖氧化酶 (GOD)和介体甲苯胺蓝 (TBO)通过共价键作用固定于铂电极表面上的溶胶 -凝胶薄膜载体上 ,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该功能化薄膜由γ_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四甲氧基硅在稀盐酸催化作用下通过水解 -缩聚反应制得 ;红外光谱证实 ,GOD和TBO在载体上的固定化是通过交联剂分子上的醛基与GOD、TBO和载体上的氨基反应实现的 ,共价交联方式有效地避免了酶和介体从载体上的脱落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循环伏安特性表明 ,TBO能在GOD反应活性中心与铂电极表面之间进行有效的电子传递;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底物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是1~8mmol/L,检出限是0.05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甲苯胺蓝 介电型电流式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Al_2O_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丽丽 郑伟涛 +4 位作者 李海波 丁涛 田宏伟 于陕升 马楠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分析纯A l(NO3)3.9H2O,(CH2)6N4和粒径为30 nm的SiC粉末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制备干凝胶,经煅烧合成A l2O3-SiC纳米陶瓷粉,利用真空热压装置对粉末进行烧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实验分析了不同... 以分析纯A l(NO3)3.9H2O,(CH2)6N4和粒径为30 nm的SiC粉末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制备干凝胶,经煅烧合成A l2O3-SiC纳米陶瓷粉,利用真空热压装置对粉末进行烧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实验分析了不同SiC含量和不同烧结温度的A l2O3-SiC陶瓷样品的结构、形貌、晶粒尺寸和硬度,并研究了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方法 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 烧结
下载PDF
PZT铁电薄膜Sol-Gel技术制备和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冬林 刘梅冬 +1 位作者 赵修建 周学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4-360,共7页
以乙酸铅(Pb(CH3COO)2·3H2O)、钛酸四丁酯(Ti(OC4H9)4)、硝酸锆(Zr(NO3)4·5H2O)替代锆醇盐为原料,通过在Pt/Ti/siO2/si基片与PZT薄膜之间引入PT种子层,采用改进的sol-gel工艺制备出无裂纹,致密性好,晶粒尺寸小且分布均匀的单... 以乙酸铅(Pb(CH3COO)2·3H2O)、钛酸四丁酯(Ti(OC4H9)4)、硝酸锆(Zr(NO3)4·5H2O)替代锆醇盐为原料,通过在Pt/Ti/siO2/si基片与PZT薄膜之间引入PT种子层,采用改进的sol-gel工艺制备出无裂纹,致密性好,晶粒尺寸小且分布均匀的单一钙钛矿结构的Pb(Zr0.53Ti0.47)O3铁电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具有PT种子层的PZT铁电薄膜电性能较好.经600℃热处理的具有PT种子层的PZT薄膜,在1kHz测试频率下,其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分别为20μC/cm2和59kV/cm,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385和0.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钛酸铅 PZT铁电薄膜 电性能 PT种子层 sol-gel 热处理 电滞回线 I-V特性 介电常数
下载PDF
烘烤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镧掺杂钛酸铋薄膜结构与铁电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强 沈明荣 +1 位作者 侯芳 甘肇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373-2377,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 ,在保持薄膜结晶温度和有机物分解温度相同情况下 ,发现烘烤温度 (即溶剂的挥发温度 )对镧掺杂钛酸铋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铁电性质均产生重要影响 .在较低烘烤温度下得到的薄膜 (117)择优取向明显 .但随着烘烤... 采用溶胶 凝胶法 ,在保持薄膜结晶温度和有机物分解温度相同情况下 ,发现烘烤温度 (即溶剂的挥发温度 )对镧掺杂钛酸铋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铁电性质均产生重要影响 .在较低烘烤温度下得到的薄膜 (117)择优取向明显 .但随着烘烤温度增加 ,薄膜的 (117)择优取向逐渐减弱 .薄膜的表面晶粒形貌则从棒状逐渐转变为盘状 .还测量了薄膜的铁电性质 ,发现在 2 5 0℃烘烤温度下得到的薄膜具有最大的剩余极化强度 ,2Pr 为 2 8 4 μC cm2 .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烘烤温度 铁电薄膜 钛酸铋 镧掺杂
原文传递
SiC晶须表面涂覆Al_2O_3的溶胶-凝胶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宗涛 黄勇 +1 位作者 胡晓清 江作昭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72-575,518,共5页
用异丙醇铝为先驱体通过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地在SiC晶须表面涂覆了5—30nm的Al_2O_2涂层。认为SiC表面与Al(OC_2H_7)_2(OH)形成配位键并构成胶团是形成涂层的重要机制。研究了溶胶浓度、晶须预处理,晶须直径和反复涂层对涂层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SIC晶须 溶胶-凝胶 工艺 涂层
下载PDF
石蜡/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4
18
作者 钟丽敏 杨穆 +4 位作者 栾奕 张晓伟 高鸿毅 冯妍卉 冯黛丽 《工程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6-941,共6页
以石蜡为相变芯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石蜡/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等手段对所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成分、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 以石蜡为相变芯材,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石蜡/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法等手段对所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成分、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石蜡/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是直径约为2μm的核/壳结构微球.当核/壳质量比为2∶1时,石蜡包覆率为66.3%,熔点为54.2℃,熔化焓为133.8 J·g-1,凝固点为49.5℃,凝固焓为127.5 J·g-1.与传统的有机高分子壳层材料相比,无机二氧化硅壳层材料具有更好的热导率,提升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且其不易燃烧,无腐蚀性,更加安全环保,有效拓展了相变材料在建筑保温和智能保温纺织物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溶胶-凝胶法 石蜡 二氧化硅 材料性能
原文传递
氟代烷基硅烷-SiO_2对玻璃表面的憎水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国平 《有机硅材料》 CAS 2007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涂覆透明的憎水性氟代烷基硅烷(FAS)-SiO2膜,研究了SiO2膜层数、提拉速度、FAS层数对玻璃憎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FAS-SiO2表面改性玻璃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影响表面改性玻璃与水的接触角...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涂覆透明的憎水性氟代烷基硅烷(FAS)-SiO2膜,研究了SiO2膜层数、提拉速度、FAS层数对玻璃憎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FAS-SiO2表面改性玻璃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影响表面改性玻璃与水的接触角的大小的因素依次为:SiO2膜层数>提拉速度>FAS层数;SiO2膜层数增加,玻璃的憎水性提高;玻璃表面涂覆SiO2和FAS后,其接触角可达122°,其憎水性能比仅涂覆SiO2的玻璃好;表面改性玻璃的透光率高于80(;玻璃表面的SiO2颗粒平均粒径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憎水性 正硅酸乙酯 氟代烷基三烷氧基硅烷 SIO2薄膜 玻璃
下载PDF
TiO_2纳米薄膜微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晓云 樊君 +2 位作者 常娜 白晋涛 侯洵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4,共4页
以钛酸丁酯Ti(OBu)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纳米薄膜,用XRD、UV-VIS等技术对薄膜微结构及紫外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选用食用油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对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探讨了退火温度对薄膜晶相... 以钛酸丁酯Ti(OBu)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纳米薄膜,用XRD、UV-VIS等技术对薄膜微结构及紫外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选用食用油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对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探讨了退火温度对薄膜晶相结构及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450℃退火处理的薄膜呈锐钛矿和金红石型混晶结构,锐钛矿相平均晶粒尺寸为28.8 nm,金红石相平均晶粒尺寸为40.4 nm,700℃退火后为纯金红石相。焙烧温度在450—490℃光催化活性较为理想,480℃附近光催化活性达到最高。涂膜层数增加,光催化活性增强,8层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薄膜 晶相结构 溶胶-凝胶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