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中小农户科学施肥的普及与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洪岭 邢婷婷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71-75,共5页
科学施肥是保护农业土壤生态、促进农业土壤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河北省262位小麦—玉米种植户施肥调研数据为依据,分析该地区农户科学施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75.95%的农户不了解科学施肥,79.01%的农户不了解耕... 科学施肥是保护农业土壤生态、促进农业土壤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河北省262位小麦—玉米种植户施肥调研数据为依据,分析该地区农户科学施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75.95%的农户不了解科学施肥,79.01%的农户不了解耕地土壤养分情况,绝大多数农户凭经验施肥;种植规模偏小、科学施肥了解途径缺乏是影响中小农户科学施肥的重要因素。整合耕地资源、培育大中型种植户、精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是提高农户科学施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中小农户 土壤分区 科学施肥 土壤调查
下载PDF
公路岩土区划方法与区划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福恒 李家春 +2 位作者 马保成 田伟平 董卫卫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8-52,共5页
岩土区划是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结合公路工程实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方法、图层叠置与指标划分相结合和分形方法等区划方法,以及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相结合的类型-区域双系列区划指标体系,包括岩土复杂指数、... 岩土区划是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结合公路工程实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方法、图层叠置与指标划分相结合和分形方法等区划方法,以及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相结合的类型-区域双系列区划指标体系,包括岩土复杂指数、平均强度指数等区划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计算,编制了《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图》,将全国分为12个一级岩土区、42个二级岩土区。公路岩土区划可为公路建设乃至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岩土区划 GIS 区划方法 区划指标
原文传递
公路岩土区划中岩石分类体系与类型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福恒 李家春 +1 位作者 马保成 田伟平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为了认识岩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其公路工程性质,进行中国公路岩土区划研究,岩石类型区划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和比较已有的岩石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于岩土区划的岩石分类体系,即将岩石主要按照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为了认识岩土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其公路工程性质,进行中国公路岩土区划研究,岩石类型区划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和比较已有的岩石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于岩土区划的岩石分类体系,即将岩石主要按照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划分成坚硬岩石、次坚硬岩石、软质岩石和极软岩石等4种类型。基于ArcGIS9.1编制了《中国公路岩石类型分布图》,据此分析了中国公路岩石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区域工程性质。结果表明,坚硬岩石和次坚硬岩石在我国分布很广,强度较高,是较好的筑路材料;软质岩石和极软岩石分布很少,力学性质较差,易诱发公路地质灾害。中国公路岩石类型区划为中国公路岩土区划、灾害区划乃至公路自然区划等提供了重要参数和基础图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岩土区划 GIS 岩石分类体系
原文传递
公路岩土区划中的土分类体系与类型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家春 马保成 +1 位作者 田伟平 董卫卫 《交通标准化》 2010年第21期64-68,共5页
为进行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在分析已有的土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服务于岩土区划的土分类体系;基于ArcGIS9.1编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分布图》,据此研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的区域分布特征。这项研究可为中国公路岩土区划乃至公路灾害区... 为进行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在分析已有的土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服务于岩土区划的土分类体系;基于ArcGIS9.1编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分布图》,据此研究了中国公路土类型的区域分布特征。这项研究可为中国公路岩土区划乃至公路灾害区划、公路自然区划等区划研究提供基础图件,并用于指导公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分类体系 岩土区划 GIS
下载PDF
金湖县城区场地土分区与抗震评价
5
作者 时洪清 《地震学刊》 CSCD 1993年第3期6-12,共7页
本文在简述金湖县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着重对城区影响震害的地质因素和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场地土抗震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金湖县 震害 抗震 评价 城区
下载PDF
基于美国保护性耕作分析的东北黑土区耕地保护 被引量:59
6
作者 贾洪雷 马成林 +1 位作者 李慧珍 陈忠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34,共7页
我国东北黑土区侵蚀严重,为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分析了美国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其发展概况、作用和实践中遇见的问题,具体介绍了美国保护性耕作中免耕(含条耕、带耕、垂直耕)、覆盖耕、垄耕等几种常见耕作模式和相... 我国东北黑土区侵蚀严重,为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分析了美国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其发展概况、作用和实践中遇见的问题,具体介绍了美国保护性耕作中免耕(含条耕、带耕、垂直耕)、覆盖耕、垄耕等几种常见耕作模式和相关机具。对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保护途径的选择、保护性耕作的理解、耕作模式改革创新、秸秆还田、深松施肥和防治病虫草害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东北黑土区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被引量:38
7
作者 刘武仁 郑金玉 +3 位作者 罗洋 郑洪兵 李伟堂 冯艳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88,共3页
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和水蚀严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层变浅等问题,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技术和灭高茬整地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该技术对保护黑土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玉米 保护性耕作技术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CFG桩-网复合结构软基加固技术及其实际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昌宁 王炳龙 周顺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研究目的:探讨有关CFG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CFG桩-网复合结构加固上海某高速铁路试验段深厚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对该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研究目的:探讨有关CFG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CFG桩-网复合结构加固上海某高速铁路试验段深厚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对该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加固软基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两种不同桩长的加固效果、在路堤荷载下的沉降变形规律、土工格栅的应力应变等进行了相关试验和现场测试研究。研究结果:桩长为27 m穿透软土层的CFG桩-网复合结构,填筑施工完成8个月后能满足高速铁路(有碴轨道)对软土路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5 cm的要求,为应用CFG桩加固技术进行深厚软基处理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检验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参考依据,为我国在软土地区修建客运专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网复合结构 软基 加固 工后沉降
下载PDF
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晓安 杨洁 +1 位作者 熊永 肖胜生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5-1181,共7页
针对南方崩岗的发育与重力侵蚀密不可分的特点,利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方第四纪红土、花岗岩、红砂岩发育形成的典型红壤的岩土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颗粒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针对南方崩岗的发育与重力侵蚀密不可分的特点,利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南方第四纪红土、花岗岩、红砂岩发育形成的典型红壤的岩土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和颗粒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崩岗侵蚀与土壤的岩土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四纪红土、红砂岩、花岗岩土壤的抗剪强度依次降低、压缩性依次增大的规律与其崩岗侵蚀规模依次增大的现象相一致。(2)崩岗侵蚀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花岗岩、红砂岩地区土壤稳定入渗率大有利于崩岗的发育,红砂岩地区崩岗集中在沟头分布的特征与其低液塑限性质有关。(3)土壤颗粒组成是影响崩岗发育的根本性物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侵蚀 红壤区 土壤特性
原文传递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宪春 温美丽 刘洪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6,79,共4页
东北黑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虽然开垦年限不长,但由于广泛发生的水土流失,退化严重。从东北黑土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分析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及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希望为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 东北黑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虽然开垦年限不长,但由于广泛发生的水土流失,退化严重。从东北黑土区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出发,分析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及特点,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希望为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水土流失 治理对策
下载PDF
CropSyst作物模型在松嫩平原典型黑土区的校正和验证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1 位作者 宋开山 段洪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0,共4页
通过对CropSyst作物模拟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应用该模型对松嫩平原黑土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并对作物生产力模拟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主要作物的经济产量、全生育期蒸散量、收获时的地上生物量,模拟... 通过对CropSyst作物模拟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应用该模型对松嫩平原黑土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并对作物生产力模拟的有效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主要作物的经济产量、全生育期蒸散量、收获时的地上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3.59%(小麦地上生物量)~8.02%(小麦产量),模拟性能指数EF最小为0.76(玉米蒸散量),最大为0.90(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力 作物模拟模型 CropSyst模型 松嫩平原黑土区 参数修正 适用性验证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对黑土流失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野宏 屈远强 +3 位作者 满秀玲 刘斌 张维江 于舒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8,共5页
针对黑龙江省东南部黑土区坡耕地所采取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0~50 cm黑土层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植物篱>谷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物篱有机质质量分... 针对黑龙江省东南部黑土区坡耕地所采取的4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0~50 cm黑土层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植物篱>谷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物篱有机质质量分数115.66 g/kg,而退耕还草为69.43 g/kg;非毛管孔隙大小排序为植物篱(10.56%)>退耕还林(7.70%)>谷坊(5.82%)>退耕还草(2.14%)。植物篱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最明显,0~50 cm土层平均土壤密度比农田减小18.99%,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比农田增大11.93%、9.37%、15.31%,有效P质量分数分别为93.11 mg/kg,水解N质量分数与农田相近;谷坊措施能够有效拦截上游侵蚀下来的表层土壤,0~50 cm土层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比农田增加16.90%、12.14%。退耕还林后土壤有机质、有效P、速效K的质量分数均高于退耕还草,而土壤全N、水解N比退耕还草低,宏观来看退耕还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大于退耕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水土保持措施 植物篱 土壤养分 土壤孔隙度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南部侵蚀沟与地形要素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飞 张树文 李天奇 《土壤与作物》 CSCD 2012年第3期148-154,共7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 和遥感 ( RS) 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采用 SPOT -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运用 GIS 分析功能,提取了吉林省九台市典型黑土区的侵蚀沟数量、裂度、吞噬耕地面积,对研究区的侵蚀沟空间分布与研...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 和遥感 ( RS) 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采用 SPOT -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运用 GIS 分析功能,提取了吉林省九台市典型黑土区的侵蚀沟数量、裂度、吞噬耕地面积,对研究区的侵蚀沟空间分布与研究区坡度、坡向及坡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不同地形要素的空间组合下侵蚀沟的空间分布规律。在研究区内,侵蚀沟裂度随坡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坡度在 5°以上时,坡度已不是侵蚀沟发育的主要因素; 在不同坡向上,土壤侵蚀表现为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坡形,在凹形坡上,最易于侵蚀沟的发生,凸形坡次之,直形坡最不易于侵蚀沟的发生。不同地形要素的组合时,侵蚀沟的裂度差异更加明显。阳坡上,凹形坡较直形坡和凸形坡容易产生侵蚀沟; 阴坡上,凸形坡最利于侵蚀沟的形成。由于不同地形要素组合下,侵蚀沟的发生发展情况各异,因而在对其进行治理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侵蚀沟 GIS 遥感 黑土区 九台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东北黑土区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以公主岭市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徐小千 汪景宽 +3 位作者 李双异 裴久渤 杨骥 张维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耕地整治是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则是开展耕地整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例,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可持续性和空间稳定性4个维度选取14个指标,采用Delphi与AHP相结... 耕地整治是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则是开展耕地整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例,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态可持续性和空间稳定性4个维度选取14个指标,采用Delphi与AHP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判影响耕地整治的各项指标实际值(现实生态位)与耕地整治在理想条件下各项指标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最适生态位)的贴近程度的基础上,确定了3种类型指标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耕地整治生态位适宜度,最终通过Ward聚类法将公主岭市耕地整治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同时引入障碍性因素模型,定量确定不同等级区域耕地整治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整治的方向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分为4个整治区,Ⅰ级高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大于0.75,耕地面积13 799.89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16%,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农田防护林覆盖率、道路通达度和田块规整度;Ⅱ级中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在0.70到0.75之间,耕地面积77 754.3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3.41%,主要障碍性因素为灌溉条件、道路通达度和农田防护林覆盖率;Ⅲ级轻度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在0.61到0.70之间,耕地面积177 192.38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36%,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距主交通干线距离和土壤pH;Ⅳ级不适宜区生态位适宜度小于0.61,耕地面积63 325.61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9.07%,主要障碍性因素为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耕层厚度。研究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耕地整治适宜性进行评价,丰富了耕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同时评价结果为耕地整治分区建设以及整治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整治 适宜性评价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黑土区 东北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设计计算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兵魁 熊治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2,共6页
结合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在分析热棒路基热周转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热棒路基热工计算模型,阐述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过程,讨论设计计算中基本参数的选取,热棒产冷量的计算,产冷量与间距、蒸发段长度、散热面积的关系,安全系数的选取。... 结合青藏铁路试验工程,在分析热棒路基热周转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热棒路基热工计算模型,阐述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过程,讨论设计计算中基本参数的选取,热棒产冷量的计算,产冷量与间距、蒸发段长度、散热面积的关系,安全系数的选取。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清水河试验段热棒路基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直径76mm、散热面积3.27m^2、蒸发段长度5m的热棒,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其产冷量达1900MJ。热棒的合理纵向间距应在3.5~4.0m;安全系数在1.1~1.2。相比之下,散热面积、蒸发段长度对产冷量的影响较明显,热棒直径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路基 热棒 青藏铁路 设计计算
下载PDF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不均匀融沉变形计算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骉 鲍燕妮 姬杨蓓蓓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25,共5页
针对多年冻土地区普遍存在的路基不均匀融沉变形现象,根据弹塑性固结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路基融沉变形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边界排水条件对路堤融沉变形以及路基表面水平位移的影响,并分析了地基融深和路堤高度对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 针对多年冻土地区普遍存在的路基不均匀融沉变形现象,根据弹塑性固结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路基融沉变形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边界排水条件对路堤融沉变形以及路基表面水平位移的影响,并分析了地基融深和路堤高度对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基沉降随融深的增加而增加,排水状态的路基融沉变形比不排水的融沉变形大;路基融沉变形随路堤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路基是否排水对路基融沉变形和路基水平位移有显著影响。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所建立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回归结果得出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融沉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路基 不均匀融沉变形 有限元 融沉变形规律
下载PDF
WEPP模型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评价--以坡度和水保措施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远利 郑粉莉 +3 位作者 王彬 王玉玺 解运杰 樊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基于黑龙江省宾县试验站2008年气象观测数据和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资料,利用WEPP模型估算东北黑土区次降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评价WEPP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3°,5°,8°这3个坡度条件下,WEPP模型... 基于黑龙江省宾县试验站2008年气象观测数据和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资料,利用WEPP模型估算东北黑土区次降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评价WEPP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3°,5°,8°这3个坡度条件下,WEPP模型对次降雨径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有效性系数ME分别为0.47,0.03和-5.9,对次降雨土壤侵蚀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有效性系数ME分别为0.58,0.72和0.60,说明WEPP模型对次降雨坡面径流量的模拟效果较差,而对次降雨坡面土壤侵蚀量模拟效果较好。WEPP模型对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模拟显示,WEPP模型对坡度变化反应敏感。WEPP模型对大豆、稗草、苜蓿和苗期榆树次降雨径流量模拟有效性系数ME分别为0.81,0.71和0.83,0.94,对次降雨土壤流失量的模拟有效性系数ME分别为0.81,0.71和0.83,0.94,表明WEPP对大豆地和苜蓿地的模拟效果好于稗草和苗期榆树,且其好于不同坡度条件下裸地的模拟结果。WEPP模型可以模拟不同水保措施条件下的次降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也可以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裸地的次降雨土壤侵蚀量,但是不适合模拟不同坡度条件下裸地的次降雨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 东北黑土区 径流量 土壤侵蚀 适用性
下载PDF
任意圈层径向非均质土中桩的纵向振动特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冬英 王奎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研究三维轴对称条件下径向非均质土中桩的纵向振动.首先将桩周土体沿径向分为任意圈层来考虑土体的径向非均质性,每个圈层土体均质;然后结合边界条件和相邻圈层土体之间接触面上位移和应力连续条件,对任意圈层土体动力平衡方程由外而内... 研究三维轴对称条件下径向非均质土中桩的纵向振动.首先将桩周土体沿径向分为任意圈层来考虑土体的径向非均质性,每个圈层土体均质;然后结合边界条件和相邻圈层土体之间接触面上位移和应力连续条件,对任意圈层土体动力平衡方程由外而内逐层求解,进而利用桩-土完全耦合条件求解桩动力平衡方程,得到桩顶的频域响应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最后通过对土体主要控制参数的研究,得出了土体径向非均匀性对桩-土动力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耦合作用 径向非均质 任意圈层 复刚度 解析解 纵向振动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武仁 郑金玉 +2 位作者 罗洋 郑洪兵 李伟堂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3-4,13,共3页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的资源概况与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分析了黑土区现行耕作存在的问题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目标及模式。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保护性耕作 可行性
下载PDF
基于反演参数的多年冻土路基长期温度场预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明鸣 冯玉勇 周家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利用青藏铁路清水河试验段路基3 a的现场温度场及沉降监测数据,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反演了冻土路基的热力学参数,并在反演参数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法模拟预测了冻土路基在不同保温处理方案下的长期温度场变化情况.结果... 利用青藏铁路清水河试验段路基3 a的现场温度场及沉降监测数据,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反演了冻土路基的热力学参数,并在反演参数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法模拟预测了冻土路基在不同保温处理方案下的长期温度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保温材料路基阴阳坡地的温度场差异小于素填土路基,多年冻土季节性活动层厚度也远低于素填土路基;保温材料路基施工后3 a内仍将发生冻融变形,形成路基病害,但破坏程度低于素填土路基;50 a后,保温材料路基将与青藏高原气候环境达到新的热平衡状态,施工对多年冻土造成的破坏可得到修复,路基稳定性良好,但素填土路基仍存在较厚的季节性活动层,这将会使路基发生严重的变形破坏;保温处理方案可较为有效地减少冻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冻土路基 沉降 温度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