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4
1
作者 肖辉林 郑习健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Q-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都不能准... 讨论了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后果。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描述这种关系所用的模式有线性回归分析、Q-10关系式、幂关系式、Arrhenius关系式及其它关系式,但这些模式通常都不能准确地估计呼吸率。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土壤温度强烈地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土壤变暖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呼吸率。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机制是微生物群体组成随温度升高而改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及更加准确地预测全球变暖对土壤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土壤变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变暖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呼吸
下载PDF
Top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CO_2 evolution of three paddy soils from South China and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被引量:39
2
作者 ZHANG Xu-hui LI Lian-qing PAN Gen-x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19-326,共8页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ic warming have been receiving global attention for the last decade. Although the virtual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effect is still in great debate, little is known on th...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ic warming have been receiving global attention for the last decade. Although the virtual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effect is still in great debate, little is known on the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carbon (SOC) of paddy soils of China under warming. SOC mineralization of three major types of China's paddy soils is studied through laboratory incubation for 114 d under soil moisture regime of 70%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t 20℃ and 25℃ respectively. The carbon that mineralized as CO2 evolved was measured every day in the first 32 d and every two days in the following days. Carbon mineralized during the 114 d incubation ranged from 3.51 to 9.22 mg CO2-C/gC at 20℃ and from 4.24 to 11.35 mg CO2-C/gC at 25℃ respectively; and a mineralizable C pool in the range of 0.24 to 0.59 gC/kg, varying with different soils. The whole course of C mineralization in the 114 d incub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f varying rates, representing the three subpools of the total mineralizable C: very actively mineralized C at 1-23 d, actively tnineralized C at 24--74 d and a slowly mineralized pool with low and more or less stabilized C mineralization rate at 75-114 d. The calculated Q10 values ranged from 1.0 to 2.4, varying with the soil types and N status. Neither the total SOC pool nor the labile C pool could account for the total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of the soils studied, despite a well correlation of labile C with the shortly and actively mineralized C, which were shown in sensitive response to soil warming. However, the portion of microbial C pool and the soil C/N ratio controlled the C mineraliza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Therefore, C sequestration may not result in an increase of C mineralization proportionally. The relative control of C bioavailability and microbial metabolic activity on C mineralization with respect to stabilization of sequestered C in the paddy soils of China is to be further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mineralization carbon pool laboratory incubation paddy soil soil warming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高山土壤表层有机碳及活性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36
3
作者 秦纪洪 王琴 孙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858-5864,共7页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高山地带土壤碳被认为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碳库,作为高海拔低温生态系统,土壤碳对土壤暖化的响应可能也更加敏感。该区域亚高山森林一般分布在海拔3200 m以上,上缘接高山树线和灌丛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海拔梯度上...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高山地带土壤碳被认为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碳库,作为高海拔低温生态系统,土壤碳对土壤暖化的响应可能也更加敏感。该区域亚高山森林一般分布在海拔3200 m以上,上缘接高山树线和灌丛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海拔梯度上变化的土壤环境因子是主要土壤温度,海拔梯度上高寒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的分布格局,可体现海拔梯度上温度因子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对沿海拔3200 m(亚高山针叶林)、3340 m(亚高山针叶林)、3540 m(亚高山针叶林)、3670 m(亚高山针叶林)、3740 m(亚高山针叶林)、3850 m(高山林线)、3940 m(高山树线)、4120 m(高山草地)的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拔范围内,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显示高海拔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中,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在海拔最高的4120m含量和占有机碳总量比例分别达到50.81 g/kg和56.52%。在该海拔范围内海拔越高颗粒态有机碳占有机碳比例越高,显示高海拔土壤有机碳更多以土壤颗粒态碳形式贮存。微生物量碳、水溶性碳、轻组分有机碳与海拔高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活性有机碳组分受海拔因素影响不大;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因此,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比例可作为高海拔地带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动态的特征指标,表征高海拔地带土壤有机碳动态与贮量受温度影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高山土壤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海拔梯度 土壤暖化
下载PDF
太湖地区3种水稻土不同温度培养中有机碳库变化及其对升温的响应 被引量:27
4
作者 周运超 潘根兴 +2 位作者 李恋卿 张旭辉 张平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1,共6页
全球变暖下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变化是土壤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选择了 3种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的表层土壤 ,分别进行 2 0℃和 2 5℃的室内恒温培养 ,监测培养过程中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动态 ,试图了解... 全球变暖下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变化是土壤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选择了 3种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的表层土壤 ,分别进行 2 0℃和 2 5℃的室内恒温培养 ,监测培养过程中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动态 ,试图了解这些土壤的有机碳分解过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特点 .结果表明 ,这些土壤培养中总有机碳变化可以用一级衰变动力学方程或对数衰减方程描述 ,但动力学特征依培养温度的不同而异 .升温大大促进了铁渗水耕人为土和潜育水耕人为土中有机碳的分解与呼吸损失 ,而铁聚水耕人为土没有显著变化 .供试土壤总有机碳损失的Q10 系数分别为 :潜育水耕人为土 (1 1 1~ 1 4 1 ) >铁渗水耕人为土 (4 4~ 6 4 ) >铁聚水耕人为土 (0 63~ 0 73 ) .这一方面说明温度敏感性在同一地带的不同土壤间的差异超过文献上报道的不同气候带的差异 ,但另一方面揭示了水稻土可能是一类对全球升温敏感响应的人为土 .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的碳的变化还提示不同温度培养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改变 ,因而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库的生物有效性在温度条件下的变化 .可以认为 ,土壤升温下有机碳的变化不但与土壤有机碳的性质有关 ,而且与土壤性质控制下的生物条件的改变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稻土 有机磷库 土壤升温 全球变化 升温敏感响应 土壤碳库
下载PDF
模拟土壤温度升高对湿草甸小叶章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窦晶鑫 刘景双 +1 位作者 王洋 赵光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45-1851,共7页
采用改进的电缆加热升温方法,研究了土壤温度升高1℃~3℃对湿草甸小叶章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小叶章植株的生长.淹水处理条件下各指标的增长程度依次为:根系总吸收面积(60%)>叶面积(37.32%)>分... 采用改进的电缆加热升温方法,研究了土壤温度升高1℃~3℃对湿草甸小叶章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小叶章植株的生长.淹水处理条件下各指标的增长程度依次为:根系总吸收面积(60%)>叶面积(37.32%)>分蘖数(25.81%)>根系体积(24.67%)>株高(18.2%);非淹水处理条件下为:根系总吸收面积(37.47%)>根系体积(36.26%)>叶面积(32.9%)>分蘖数(32.77%)>株高(12.09%).淹水处理条件下小叶章各生理指标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较为显著,升温淹水处理下小叶章的总叶绿素含量、根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9.8%和23.88%),而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及根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24.67%、22.92%和35.23%).说明土温升高1℃~3℃能够显著促进湿草甸小叶章的生长,且其生理特性对土温升高的响应程度因水分条件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温升高 湿草甸小叶章 生理生态
原文传递
模拟增温对杉木幼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叶旺敏 熊德成 +7 位作者 杨智杰 朱益广 张秋芳 刘小飞 林伟盛 胥超 张景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01-2509,共9页
为阐明杉木生长特征及光合能力对未来全球变暖的响应方式,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内开展的土壤增温(电缆加热,+4℃)实验,研究了增温条件下杉木幼树生长(树高、地径)特征及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并对土... 为阐明杉木生长特征及光合能力对未来全球变暖的响应方式,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内开展的土壤增温(电缆加热,+4℃)实验,研究了增温条件下杉木幼树生长(树高、地径)特征及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并对土壤有效氮(N)、叶片N含量、叶绿素含量(Chl)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在增温条件下,杉木幼树净光合速率(P_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71.4%、51.3%,增温后杉木叶片能维持较高的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2)增温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作用,使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N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引起杉木叶片N含量显著提高。而N作为叶绿素的重要组成物质,增温后,叶片N含量显著提高,最终导致杉木幼树叶片Chl a、Chl b及Chl总量显著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76.3%、55.8%、68.7%,Chl a/b值亦呈增加趋势。3)增温对杉木幼树生长及叶片NSC含量并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增温通过改变杉木叶片气孔导度敏感性以及促进杉木叶片Chl含量合成,增加叶片对CO_2的吸收以及光能捕获能力,进而提高光合效率。同时,增温引起的根系高温可能大幅度提高杉木呼吸强度,加剧对杉木叶片碳水化合物的消耗过程,使其NSC含量无显著变化,从而导致杉木幼树生长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杉木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电锅炉供暖日光温室土壤加温系统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刚毅 刘明池 +2 位作者 李武 许超 武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71-174,共4页
采用普通燃煤锅炉进行日光温室加温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冬季采暖方式,但也存在着环境调控水平低、能源浪费和费工、费力等问题。采用新型电锅炉供暖方式对土壤进行加温,并配套设计了土壤温度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耗电量,经过... 采用普通燃煤锅炉进行日光温室加温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冬季采暖方式,但也存在着环境调控水平低、能源浪费和费工、费力等问题。采用新型电锅炉供暖方式对土壤进行加温,并配套设计了土壤温度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大大降低了系统耗电量,经过性能测试和经济性分析,表明该套系统是经济可行的,为单栋日光温室加温提供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锅炉 日光温室 土壤加温
下载PDF
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仕东 刘小飞 +4 位作者 熊德成 林伟盛 林成芳 谢麟 杨玉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PID主动增温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土壤呼吸长期室来探讨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增温样地平均增温幅度是4.93℃,与预设的5℃增温相差0.07℃,完全到达预期的效果.对照样... 本研究使用自主研发的PID主动增温控制系统和自动化土壤呼吸长期室来探讨持续性主动增温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增温样地平均增温幅度是4.93℃,与预设的5℃增温相差0.07℃,完全到达预期的效果.对照样地的温度变化越缓慢,实际增温幅度越接近预设值.2)增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影响具有"光敏性",即增温提高了夜间的总呼吸速率,但有光照情况下土壤的总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3)增温后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从18时提前到15时,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每日土壤总呼吸速率的上升曲线越来越陡.4)随着增温时间的增加,夜间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温的拟合曲线越来越接近指数关系,R2从增温前的0.60增加到0.93.5)增温后土壤总呼吸速率更不容易受到降水的阻滞,恢复速度更快.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在讨论部分已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PID 土壤总呼吸速率
下载PDF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细根生理生态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冯建新 熊德成 +6 位作者 史顺增 许辰森 钟波元 邓飞 陈云玉 陈光水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揭示我国最重要人工林树种杉木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设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实验(增温+5℃和不增温两个处理,各5个重复),用土钻法和内生长环法探讨土壤增温约1年... 为了揭示我国最重要人工林树种杉木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设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实验(增温+5℃和不增温两个处理,各5个重复),用土钻法和内生长环法探讨土壤增温约1年后的杉木幼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比根长,SRL;比表面积,SRA),化学计量学特征(C、N、P)和代谢特征(包括呼吸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土壤增温处理0—1 mm细根生物量显著下降,1—2 mm细根生物量没有变化,细根形态亦未有显著变化;2)土壤增温处理细根N浓度显著增加,细根P浓度没有显著变化,细根C/N显著降低而N/P显著增加;3)土壤增温处理细根呼吸没有出现驯化现象,细根NSC显著下降。可见,土壤增温改变了杉木细根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引起一定的营养失衡和代谢失衡现象,从而对杉木生长和生产力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细根 生物量 形态 化学计量学 呼吸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土壤增温、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史顺增 熊德成 +6 位作者 邓飞 冯建新 许辰森 钟波元 陈云玉 陈光水 杨玉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为了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地下部分对全球变暖和氮沉降的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开展了杉木幼苗土壤增温和氮添加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增温、低氮、高氮、增温低氮、增温高氮6个处理,用微根管法探讨试验第1年土壤增温... 为了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地下部分对全球变暖和氮沉降的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开展了杉木幼苗土壤增温和氮添加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增温、低氮、高氮、增温低氮、增温高氮6个处理,用微根管法探讨试验第1年土壤增温、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量(以每根管细根一年总出生数量作为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增温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氮添加、土壤增温与氮添加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并没有显著影响。(2)土壤增温、径级、土壤增温和径级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增温显著增加了0–1 mm径级细根的生产量,表明小径级的吸收根对于增温的响应更具有可塑性。(3)土壤增温、季节、土壤增温和季节的交互作用,以及土壤增温、氮添加和季节三者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春季,土壤增温、土壤增温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夏季,土壤增温、氮添加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土壤增温、土层,以及土壤增温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细根生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增温仅对20–30 cm土层的细根生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促使细根向更深层土壤分布。由此可见:土壤增温促进了杉木幼苗细根生产,但其影响因径级、季节和土层而异;氮添加则对细根生产没有影响;土壤增温和氮添加仅在春季和夏季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氮添加 杉木 微根管 细根生产
原文传递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细根生长量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望远 熊德成 +6 位作者 史顺增 宋涛涛 蔡瑛莹 郭润泉 陈廷廷 郑欣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305-5314,共10页
为了揭示杉木人工林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试验,采用内生长环法探讨增温实验开始后第2年(2015年1月、7月取样)和第3年(2016年1月、7月取样)杉木幼苗细根生长... 为了揭示杉木人工林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试验,采用内生长环法探讨增温实验开始后第2年(2015年1月、7月取样)和第3年(2016年1月、7月取样)杉木幼苗细根生长量和形态特征(比根长,SRL;比表面积,SRA;组织密度,RTD)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苗木的生长,土壤增温对细根生长量的影响趋势是先抑制,再无显著影响,最后促进。(2)土壤增温对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在不同取样时间有差异:土壤增温对7月份(夏季)取样的细根SRL或SRA有显著促进作用,对1月份(冬季)取样的细根SRL、SRA均无显著影响。(3)土壤增温对第二、第三次取样的1—2 mm细根RTD有促进作用。表明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细根生长量的影响与苗木生长阶段有关;同时苗木可通过细根形态的调整(增大SRL和RTD)以适应土壤增温引起的土壤资源变化和环境胁迫,维持自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细根 内生长环 细根生长量 细根形态
下载PDF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细根呼吸和非结构性碳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宋涛涛 陈光水 +5 位作者 史顺增 郭润泉 郑欣 熊德成 陈望远 陈廷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5-712,共8页
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幼苗土壤增温试验,采用内生长环法研究土壤增温(+5℃)对杉木幼苗细根比呼吸速率和非结构性碳的影响,分析杉木人工林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结果表明:增温第二年,土壤增温引起细根组织内非... 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幼苗土壤增温试验,采用内生长环法研究土壤增温(+5℃)对杉木幼苗细根比呼吸速率和非结构性碳的影响,分析杉木人工林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结果表明:增温第二年,土壤增温引起细根组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较大变化,1月增温处理0~1 mm细根NSC和淀粉浓度下降,1~2 mm细根可溶性糖和NSC浓度下降;7月增温处理0~1 mm细根NSC、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提高,使1~2mm细根淀粉浓度增加.增温第3年,土壤增温对细根NSC无显著影响.增温处理使0~1 mm细根比根呼吸速率在增温第二年7月增加,而在第三年7月下降;与0~1 mm细根相比,增温处理对1~2 mm细根比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影响.细根呼吸对增温的响应与增温持续时间有关,随增温时间的延长,细根呼吸产生部分驯化,同时能够使细根NSC浓度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细根呼吸 非结构性碳 呼吸驯化
原文传递
Adjust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Root Respiration as Temperature Warms 被引量:8
13
作者 Andrew J.Burton Jerry M.Melillo Serita D.Frey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467-1483,共17页
Adjustment of ecosystem root respiration to warmer climatic conditions can alter the autotrophic por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influence the amount of carbon available for biomass production. We examined 44 publishe... Adjustment of ecosystem root respiration to warmer climatic conditions can alter the autotrophic por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influence the amount of carbon available for biomass production. We examined 44 published values of annual forest root respiration and found an increase in ecosystem root respiration with increasing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MAT), but the rate of this cross-ecosystem increase (Q10 = 1.6) is less than published values for short-term responses of root respiration to temperature within ecosystems (Q10 = 2-3). When specific root respiration rates and root biomass values were examined, there was a clear trend for decreasing root metabolic capacity (respiration rate at a standard temperature) with increasing MAT. There also were tradeoffs between root metabolic capacity and root system biomass, such that there were no instances of high growing season respiration rates and high root biomass occurring together. We also examined specific root respiration rates at three soil warming experiments at Harvard Forest, USA, and found decreases in metabolic capacity for roots from the heated plots. This decline could be due to either physiological acclimation or to the effects of co-occurring drier soils on the measurement date. Regardless of the cause, these findings clearly suggest that modeling efforts that allow root respiration to increase exponentially with temperature, with Q10 values of 2 or more, may over-predict root contributions to ecosystem CO2 efflux for future climates and underestimate the amount of C available for other uses, including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LIMATION climatic warming root biomass root respiration soil warming.
原文传递
麦灰和砻糠用量与用法对雷竹林地土壤温度及笋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邵香君 周菊敏 +3 位作者 童志鹏 万钢 许卫平 张有珍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3期42-46,共5页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覆盖栽培能够促进雷竹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试验研究了新型覆盖材料麦灰和砻糠的覆盖厚度和施用方法对雷竹林地温及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覆盖厚度以23.0~23.5 cm为宜...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覆盖栽培能够促进雷竹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试验研究了新型覆盖材料麦灰和砻糠的覆盖厚度和施用方法对雷竹林地温及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覆盖厚度以23.0~23.5 cm为宜,即下层施用2.5~3.0 cm的麦灰作为增温层,上层以20.0~21.0 cm的砻糠作为保温层,竹林土壤可保持较高的温度,竹笋产量较高;在覆盖材料的施用方法上,以麦灰2次施入为好,第2次施入麦灰后覆盖上砻糠,可延长出笋期,而且有利于地表温度的平稳变化和提高雷竹笋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麦灰 砻糠 覆盖栽培 土壤增温 笋产量
下载PDF
大气和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闫晓俊 钟波元 +3 位作者 陈廷廷 张礼宏 宋涛涛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653-5661,共9页
为了探讨杉木幼苗叶片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设置大气增温(开顶箱被动增温,不增温)×土壤增温(电缆增温4℃,不增温)双因子试验,对杉木幼苗叶片生理代谢、形态... 为了探讨杉木幼苗叶片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设置大气增温(开顶箱被动增温,不增温)×土壤增温(电缆增温4℃,不增温)双因子试验,对杉木幼苗叶片生理代谢、形态属性、化学计量学特征等功能性状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土壤增温和大气增温对4月和7月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土壤增温对11月的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大气增温和土壤增温对11月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大气增温显著增加比叶面积和叶含水率,并降低叶厚度;而土壤增温则对其均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增温、大气增温均显著增加杉木叶氮浓度,但只有同时大气增温和土壤增温处理才显著提高叶磷浓度。研究结论表明,从叶功能性状角度看,同时大气增温和土壤增温可能更有利于促进杉木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增温 土壤增温 杉木 叶功能性状
下载PDF
土壤增温与氮添加对杉木幼苗细根径级根长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云玉 熊德成 +5 位作者 邓飞 许辰森 冯建新 史顺增 钟波元 陈光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9-1014,共6页
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国有林场内开展土壤增温(增温5℃、不增温)和氮添加(不添加、4、8 g N·m^(-2)·a^(-1))的交互试验(共6个处理),研究土壤增温、氮添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杉木细根径级根长分布的影响,用扩展模型可很好... 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林业国有林场内开展土壤增温(增温5℃、不增温)和氮添加(不添加、4、8 g N·m^(-2)·a^(-1))的交互试验(共6个处理),研究土壤增温、氮添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杉木细根径级根长分布的影响,用扩展模型可很好地拟合6个处理的径级根长分布(R2=0.97).结果表明:增温使杉木细根总根长变小,但对细根直径影响不显著;氮添加使杉木细根总根长和直径均变小;增温和氮添加的交互作用对细根总根长有显著影响,但对细根直径无显著影响.6个处理细根径级根长分布均能用极值函数模型较好地拟合(R^2>0.98).相关分析显示,直径<1 mm细根的比根长与极值模型拟合参数c值呈显著负相关,实际总根长与极值模型拟合参数b呈显著正相关.增温和氮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可以影响杉木细根形态特征;极值模型拟合各处理径级根长分布所得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细根形态特征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氮添加 径级根长分布 极值模型
原文传递
土壤增温调节中亚热带森林更新初期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晓杰 刘小飞 +6 位作者 林成芳 陈仕东 熊德成 林伟盛 胥超 谢锦升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4,共10页
全球变暖提高了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生产力,但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的影响仍然不清楚。由于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碳储量巨大,因此了解全球变暖对亚热带森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加热电缆模拟土壤增温(+5℃),探讨中亚热带森林几种... 全球变暖提高了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生产力,但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的影响仍然不清楚。由于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碳储量巨大,因此了解全球变暖对亚热带森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加热电缆模拟土壤增温(+5℃),探讨中亚热带森林几种主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生长及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山油麻(Trema dielsiana)和东南野桐(Mallotus lianus)的高度,但黑莎草(Gahnia tristis)高度显著降低。增温显著增加木本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而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增温对整个群落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模式无显著影响,但木本植物总生物量在各器官之间分配随温度发生改变,增温显著提高木本植物枝生物量比(BMR),降低干生物量比(SMR),而叶生物量比(LMR)和根生物量比(RMR)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细根占总根系生物量比率。结果表明木本植物能够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模式应对未来全球气候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土壤增温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生物量 分配格局
下载PDF
大气和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地上物候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礼宏 钟波元 +3 位作者 陈廷廷 熊德成 闫晓俊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46-4156,共11页
为了探讨全球变暖对杉木幼苗地上物候和生长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开展大气温度控制(ambient,open-top chamber)和土壤温度控制(ambient,ambient+4℃)双因子试验,设置对照、单独大气增温、单独土壤... 为了探讨全球变暖对杉木幼苗地上物候和生长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开展大气温度控制(ambient,open-top chamber)和土壤温度控制(ambient,ambient+4℃)双因子试验,设置对照、单独大气增温、单独土壤增温、大气和土壤同时增温4种处理,大气增温采用开顶箱被动式增温,土壤增温采用电缆增温。建立48个单株水平的根箱,每个根箱内种植1棵1年生2代半短侧枝杉木幼苗,于2016年开始对杉木幼苗地上物候和生长动态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温度控制对杉木幼苗物候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与无大气增温相比,大气增温使杉木幼苗顶芽膨胀、顶芽展开和顶芽新稍生长时间显著提前,树高生长季长度显著延长,杉木幼苗树高生长得到显著促进。(2)土壤温度控制对杉木幼苗的物候和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3)大气温度控制和土壤温度控制的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大气和土壤同时增温处理的杉木幼苗树高和侧枝生长显著大于单独大气增温处理。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杉木生产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增温 土壤增温 杉木 物候 生长
下载PDF
Soil warming effect on net ecosystem exchange of carbon dioxide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winter carbon source to spring carbon sink in a temperate urban lawn 被引量:6
19
作者 Xiaoping Zhou Xiaoke Wang +6 位作者 Lei Tong Hongxing Zhang Fei Lu Feixiang Zheng Peiqiang Hou WenzhiSong Zhiyun Ouy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104-2112,共9页
The significant warming in urban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and heat island has stimulated widely development of urban vegetations. However, it is less known of the climate feedback o... The significant warming in urban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and heat island has stimulated widely development of urban vegetations. However, it is less known of the climate feedback of urban lawn in warmed environment. Soil warming effect on 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 of carbon dioxid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winter to spring was investigated in a temperate urban lawn in Beijing, China. The NEE (negative for uptake) under soil warming treatment (temperature was about 5~C higher than the ambient treatment as a control) was -0.71 ~mol/(m2.sec), the ecosytem was a CO2 sink under soil warming treatment, the lawn ecosystem under the control was a CO2 source (0.13 Ixmol/(mE.sec)), indicating that the lawn ecosystem would provide a negative feedback to global warm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soil warming on nocturnal NEE (i.e., ecosystem respiration), although the soil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Q10) of ecosystem respiration under soil warming treatment was 3.86,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7.03). The CO2 uptak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oil warming treatment that was attributed to about 100% increase of ct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nd Amax (maximum rate of photosynthesi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sponse of photosynthesis in urban lawn is much more sensitive to global warming than respirat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rming urban lawn C02 uptake ecosystem respiration
原文传递
增温及隔离降水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形态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帆 熊德成 +4 位作者 周嘉聪 魏智华 郑蔚 张丽 杨智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9-517,共9页
为揭示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对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树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研究增温和隔离降水在夏季对... 为揭示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对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树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研究增温和隔离降水在夏季对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形态及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5℃,W)、隔离降水(-50%,P)和增温+隔离降水(WP)处理的细根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CT)显著降低35.7%、51.7%和59.1%,P和WP处理的细根总生物量分别比W处理显著降低24.9%和36.4%;W、P和WP处理的0~1 mm细根比根长(specific root length,SRL)比对照均显著增加,而0~1和1~2 mm细根比表面积(specific root area,SRA)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W处理的细根N含量、C/N和δ^(15)N均无显著变化,P处理的细根N含量和C/N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WP处理的细根N含量和δ^(15)N显著增加,而C/N显著降低。因此,未来在全球变暖和降水减少的双重环境胁迫下,调整表层细根形态特征可能不是杉木幼树的主要应对策略;而相较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可能是影响杉木幼树细根生物量及表层化学元素分配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增温 隔离降水 细根生物量 养分 氮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