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生物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顾京晏 顾卫 +3 位作者 张化 陶岩 许映军 陶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5,共6页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农业、工程、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农业、工程、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其中,生物措施被认为是绿色、有效的改良方式,极具发展潜力.本文着重介绍了利用填闲作物、耐盐植物、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改良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机理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未来,筛选填闲作物品种、建立填闲作物轮作体系、优化蔬菜轮作体系、探究土壤动物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应用以及多手段的综合应用是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的研究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土壤次生盐渍化 填闲作物 耐盐植物 蚯蚓 微生物
下载PDF
塑料大棚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钱晓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9,共7页
以上海郊区规模化设施蔬菜园艺场为研究对象,监测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的塑料大棚设施菜地土壤的主要理化性状,筛选了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指标,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露天菜地相比,设施菜... 以上海郊区规模化设施蔬菜园艺场为研究对象,监测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种植模式的塑料大棚设施菜地土壤的主要理化性状,筛选了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指标,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露天菜地相比,设施菜地土壤酸化、盐渍化、养分累积明显,田间最大持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降低;各类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的设施菜地表层土壤(0~20 cm)可溶性盐分、硝态氮和全磷含量分别达到4.18 g·kg^(-1)、121.8 mg·kg^(-1)和1.38 g·kg^(-1),分别为对应露天菜地的2.9倍、1.7倍和1.6倍。综合考虑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显著性以及设施菜地土壤对作物的障碍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风险,选择p H值、可溶性盐分、硝态氮和全磷作为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特征指标,并采用土壤相对质量评价法进行评价。设施菜地土壤p H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盐分、硝态氮和全磷则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其中硝态氮相对质量指数达到3.06;随着设施菜地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逐步降低,硝态氮、全磷和可溶性盐分逐步累积,其中4~6年棚龄的p H值和可溶性盐分相对质量指数最高,7~9年棚龄的硝态氮相对质量指数最高,10年以上棚龄的全磷相对质量指数最高,茄果连作模式的可溶性盐分和硝态氮相对质量指数最高,叶菜连作模式的全磷相对质量指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设施蔬菜生产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酸化 养分累积 相对质量指数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人工绿洲地下水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君厚 司守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2期19-29,共11页
通过对人工绿洲内及荒漠对照区不同时期地下水位、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因受灌溉水下渗的影响,与荒漠区相比,地下水位有较大的升高,15年间地下水位上升了2.4m,年平均升高16cm;绿洲地下水位的升高在绿洲开发初... 通过对人工绿洲内及荒漠对照区不同时期地下水位、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因受灌溉水下渗的影响,与荒漠区相比,地下水位有较大的升高,15年间地下水位上升了2.4m,年平均升高16cm;绿洲地下水位的升高在绿洲开发初期与后期变化较大,前期上升幅度较大(年升高25cm),后期上升幅度较小(年升高10cm);因受灌溉季节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在一年中变化较大,丰水季与枯水季水位相差2m左右,且某些地段超过潜水蒸发临界埋深;随绿洲开发年限的增加,绿洲内地下水质趋于变差,特别是在地势较低地域及灌渠两侧,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某些地段出现卤水(矿化度高达9.29g/l);地下水水质变差及埋深变浅,均可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人工绿洲 地下水动态 土地次生盐渍化 灌溉
下载PDF
设施园艺中的土壤生态问题分析及清洁生产对策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萍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46-351,共6页
中国设施园艺面积发展迅速,已成为高产高效农业的重要模式。但是设施园艺经过近30年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生态问题。该文主要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土壤营养失衡、设施内的连作障碍严重、设施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等问题及产... 中国设施园艺面积发展迅速,已成为高产高效农业的重要模式。但是设施园艺经过近30年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生态问题。该文主要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土壤营养失衡、设施内的连作障碍严重、设施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等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科学合理施肥、高效节水灌溉、多途径连作障碍防治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设施园艺的清洁生产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园艺 土壤 次生盐渍化 连作障碍 硝酸盐 清洁生产
下载PDF
基于水盐平衡的绿洲灌区次生盐碱化防治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小兵 杨劲松 +2 位作者 杨朝晖 余世鹏 汪玉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7,51,共7页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以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渭干河灌区为例,在简要分析灌区水盐运移的控制因素基础上,以水盐均衡原理为指导,深入剖析了灌区-田块-作物根系3个尺度的土地盐分均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重...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以位于塔里木河流域的渭干河灌区为例,在简要分析灌区水盐运移的控制因素基础上,以水盐均衡原理为指导,深入剖析了灌区-田块-作物根系3个尺度的土地盐分均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重点估算了淋洗需水量,简要讨论了次生盐碱化的驱动因子,最后从政策、技术与经济方面给出了控制次生盐碱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平衡 尺度 排水 淋洗 绿洲灌区
下载PDF
微润管埋深与间距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牛文全 吕望 +3 位作者 古君 梁博惠 郭丽丽 官雅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31-140,共10页
为探求微润灌溉对于日光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影响,设置3种毛管埋深(10、20和30 cm)和3种毛管间距不同的布置(1管2行、2管2行、3管2行,2行指番茄行),以膜下滴灌(CK)为对照,分析日光温室土壤水盐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0... 为探求微润灌溉对于日光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影响,设置3种毛管埋深(10、20和30 cm)和3种毛管间距不同的布置(1管2行、2管2行、3管2行,2行指番茄行),以膜下滴灌(CK)为对照,分析日光温室土壤水盐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0~20 cm)平均含盐量达2.745 g/kg,接近阻碍作物生长的临界点(2.75 g/kg),发生了轻度次生盐渍化。与CK比较,微润灌溉具有较高的脱盐效果,0~60 cm土层平均相对脱盐率较CK提高了32.49%,0~30 cm主根区较CK提高了76.30%(P<0.05)。可用幂函数较好地描述微润灌溉日光温室番茄主根区土壤盐分随定植后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微润管埋深是影响土壤水盐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微润管埋深处土壤形成一个高水低盐区,毛管浅埋有利于主根区土壤(0~30 cm)盐分的淋洗,深埋有利于次根区土壤(>30~60 cm)盐分的淋洗,埋深30 cm,1管2行组合番茄生育末期土壤含盐量有升高趋势,可能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结合日光温室盐分累积及番茄根系分布特征,埋深10 cm,3管2行为轻度次生盐渍化土壤适宜的应用模式(该组合综合脱盐效果最好,0~60 cm土层平均相对脱盐率为22.27%,主根区相对脱盐率为29.86%,比CK提高1倍以上)。该研究为微润灌溉在日光温室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量 土壤水分 温室 微润灌溉 埋深 毛管间距 土壤次生盐渍化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78-180,共3页
主要研究了松嫩平原地区的灌溉方式、土壤水盐运动状况、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提出预防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良好的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排出土壤盐分,做到... 主要研究了松嫩平原地区的灌溉方式、土壤水盐运动状况、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提出预防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良好的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排出土壤盐分,做到灌排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次生盐渍化 灌溉方式 土壤水盐 土壤盐分 环境条件 松嫩平原 排出 影响 运动 预防
下载PDF
BP网络在焉耆盆地土壤积盐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延锋 靳孟贵 曹英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24,共4页
以焉耆盆地为例 ,采用BP网络技术 ,对土壤含盐量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作了初步定量评价 ,发现潜水矿化度和潜水位埋深是土壤含盐量的最敏感因素 ,其次是灌区引水量、引盐量和地下水蒸发量 ,其中灌区引水量大是焉耆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加... 以焉耆盆地为例 ,采用BP网络技术 ,对土壤含盐量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作了初步定量评价 ,发现潜水矿化度和潜水位埋深是土壤含盐量的最敏感因素 ,其次是灌区引水量、引盐量和地下水蒸发量 ,其中灌区引水量大是焉耆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的最主要因素 ;而潜水位埋深是土壤脱盐最敏感的因素。焉耆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应从减少灌溉引水量和降低地下水位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BP网络 引水量 土壤次生盐渍化 防治
下载PDF
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与防治 被引量:8
9
作者 那伟民 陈杏禹 《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2期28-31,共4页
次生盐渍化是造成保护地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特性、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保护地 土壤 次生盐渍化 蔬菜 成因 特性 防治
下载PDF
防治城市绿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材料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彤 孙福海 马献发 《腐植酸》 2015年第5期19-24,共6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阻碍城市绿地植物生长的主要问题,其中融雪剂的大量使用是导致哈尔滨市绿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施用的土壤改良剂存在见效慢、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了降低哈尔滨市绿地土壤盐分含量,采用二次回... 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阻碍城市绿地植物生长的主要问题,其中融雪剂的大量使用是导致哈尔滨市绿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施用的土壤改良剂存在见效慢、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了降低哈尔滨市绿地土壤盐分含量,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对褐煤腐植酸、沸石、玉米秸秆、磷石膏进行复配。结果表明,褐煤腐植酸、沸石、玉米秸秆和磷石膏对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改良城市绿地土壤盐渍化的最佳组合为每2 kg土壤(干重)施用褐煤腐植酸63.6 g、沸石14.4 g、玉米秸秆12.2 g、磷石膏3.9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次生盐渍化 腐植酸 土壤改良剂
原文传递
旱改水种稻治涝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3期215-217,共3页
针对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区有潜在盐渍化威胁,1996—2000年通过定点、定位观测,查明不同灌溉技术等条件下的土壤盐分含量及运动规律,其中只灌不排水的土壤盐分高于单灌单排水的含盐量。只灌不排水的土壤平均含盐量为0.1086%、单灌单排水... 针对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区有潜在盐渍化威胁,1996—2000年通过定点、定位观测,查明不同灌溉技术等条件下的土壤盐分含量及运动规律,其中只灌不排水的土壤盐分高于单灌单排水的含盐量。只灌不排水的土壤平均含盐量为0.1086%、单灌单排水的土壤平均含盐量为0.1004%。提出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和土壤盐渍化发展趋势测报,为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依据,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盐分 含盐量 测报 灌溉技术 土壤盐渍化 松嫩平原 改水 防止 含量
下载PDF
北疆常年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年内及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永成 虎胆.吐马尔白 +3 位作者 马合木江.艾合买提 朱冬桥 李慧 朱海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134,162,共6页
针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从年内变化与年际变化两个方面,分析新疆典型绿洲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内,土壤盐分整体随生育期的顺延而呈下降趋势,其中5月上旬(苗期)、7月中旬(花铃期)、9月... 针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从年内变化与年际变化两个方面,分析新疆典型绿洲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内,土壤盐分整体随生育期的顺延而呈下降趋势,其中5月上旬(苗期)、7月中旬(花铃期)、9月中旬(收获期)土壤盐分呈现积盐趋势;膜下滴灌4~12 a的棉田土壤存在稳定积盐层,其深度大约在60~150 cm范围内,其盐分值基本保持在0.6%上下;60 cm以上土层基本处于脱盐状态,其盐分值保持在0.2%~0.4%左右,属于非盐化土壤;膜下滴灌15 a的棉田,土壤盐分随生育阶段变化幅度较大,呈现中度盐化土特征。在年际间,膜下滴灌最初1~6 a,土壤盐分呈现持续脱盐趋势,尤其20 cm以下土层脱盐效果较为明显;实施膜下滴灌6~7 a,土壤盐分变化趋于稳定状态,各棉田出现稳定积盐层,其深度大约在80~100 cm土层,积盐层盐分值大部分保持在0.25%上下,属于非盐化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土壤次生盐渍化 盐分 演化特征
下载PDF
耕作模式对设施菜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靳慧霞 陈寒玉 +1 位作者 陈纪算 张科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5期110-116,共7页
为探究耕作模式对设施菜地盐渍化成因与土壤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和活性的影响,以宁波市某农业产业园区的大棚菜地和周边土壤作为取样点,选取封闭大棚地块、大棚与露天轮作地块,海边盐渍化的填海造田土,一般农业地块四种类型6个... 为探究耕作模式对设施菜地盐渍化成因与土壤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和活性的影响,以宁波市某农业产业园区的大棚菜地和周边土壤作为取样点,选取封闭大棚地块、大棚与露天轮作地块,海边盐渍化的填海造田土,一般农业地块四种类型6个样品地上的5~15 cm浅层土,分析了不同耕种模式下根际土壤的物化性质、微生物的群落分布特性、土壤的呼吸度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耕作模式下,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含量、盐分浓度、硝态氮的含量等有很大的不同。封闭空间耕作模式,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短期使用的大棚土中菌群总数和硝酸盐还原菌活度都比较高,长期使用有盐渍化现象的则活度明显降低;轮作和大田土中的硝酸盐还原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大棚盐渍化土;尽管封闭体系的栽培模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增加,但土壤盐度的积累使微生物品种和能力退化,是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在盐碱度比较大的土地环境下,封闭和露天轮作耕种设施菜地是改善根际土壤环境的良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理化性质 菌落结构 土壤修复
下载PDF
果菜秸秆生物炭吸附设施土壤硝态氮性能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慧华 刘红叶 +4 位作者 张晗 王仕娟 翟合生 魏珉 张大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6-394,共9页
在农业生产中,过量偏施氮肥导致的硝酸盐富集是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土壤障碍的重要诱因。生物炭因良好的吸附特性逐渐成为缓解盐渍化的土壤调理剂,但果菜秸秆生物炭对硝酸盐等离子的吸附研究鲜见报道。以甜椒、番茄和茄子3种果菜秸秆为... 在农业生产中,过量偏施氮肥导致的硝酸盐富集是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土壤障碍的重要诱因。生物炭因良好的吸附特性逐渐成为缓解盐渍化的土壤调理剂,但果菜秸秆生物炭对硝酸盐等离子的吸附研究鲜见报道。以甜椒、番茄和茄子3种果菜秸秆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进行硝态氮吸附试验。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生物炭吸附前、后表面形貌、官能团等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等进行拟合分析,综合模型参数和形貌表征解析果菜秸秆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种果菜秸秆生物炭对硝态氮均具有一定吸附能力,茄子秸秆生物炭吸附能力最强,最大理论平衡吸附量为114.788 mg/g,其次为番茄(29.736 mg/g)和甜椒(9.759 mg/g);茄子和甜椒秸秆生物炭吸附性能优于玉米、稻壳等大田作物秸秆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化学键吸附、表面吸附和内扩散吸附过程的控制,番茄秸秆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为物理吸附;FTIR分析显示,3种生物炭均含有羟基、甲基、亚甲基、羧基和羰基官能团,除此之外,甜椒和茄子秸秆生物炭还含有醚键,番茄秸秆生物炭含有醇羟基。因此,3种果菜秸秆生物炭对硝态氮均具有吸附能力,茄子秸秆生物炭吸附能力最强,受孔隙填充、官能团和络合作用等多种理化机制的影响,具有消减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潜力。本研究对盐渍化土壤修复和果菜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菜秸秆 生物炭 硝态氮 动力学 等温吸附模型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化
下载PDF
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昂 张鸣 +2 位作者 张建 吴应珍 葛承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苜蓿(Elymus dahuricus/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差异,为该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苜蓿(Elymus dahuricus/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来分析和比较种植春小麦和牧草对耕地盐渍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水、电导率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小麦和牧草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升高趋势。小麦收获后,小麦地裸露类似于裸地,而牧草继续生长并保持覆盖耕地。当耕地被植被覆盖时,其地表的日照强度、表层土壤(0—5cm)的温度和盐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而地表的湿度和表层土壤的含水率正好相反,均显著高于裸地。相关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植被盖度与土壤盐含量间相关性最强,土壤含水率与盐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kg/m2,可使植被覆盖区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升高6%,盖度每提高1%,可使表层土壤的电导率降低2.2μS/cm。[结论]西北干旱灌溉区种植春小麦因生育期较短易引发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牧草覆盖耕地时间较长可预防耕地发生盐渍化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王川灌区 次生盐渍化 植被覆盖 农田生态保育
下载PDF
荔枝钾氮肥滴施比例及施肥方式对土壤pH和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翠华 周昌敏 +3 位作者 王祥和 罗东林 朱陆伟 姚丽贤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4-1113,共10页
灌溉施肥引起的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是限制其可持续应用的重要因素。2013~2018年在海南省澄迈县进行了荔枝滴灌施肥试验,探讨在磷肥土施条件下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K_(2)O/N=0.6、0.8、1.0和1.2)及在K_(2)O/N=1.0条件下以不同方... 灌溉施肥引起的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是限制其可持续应用的重要因素。2013~2018年在海南省澄迈县进行了荔枝滴灌施肥试验,探讨在磷肥土施条件下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K_(2)O/N=0.6、0.8、1.0和1.2)及在K_(2)O/N=1.0条件下以不同方式施肥(磷肥土施而钾氮肥滴施、全部肥料滴施及全部肥料土施)对砖红壤荔枝园0~30和30~50 cm土层土壤pH和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年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土壤pH、盐分及盐分阳离子(K^(+)、Ca^(2+)和Mg^(2+))和阴离子(Cl^(-)、NO_(3)^(-)、SO_(4)^(2-)和HCO_(3)^(-))含量变化与钾氮肥比例之间均缺乏密切关系。然而,在试验结束时,偏施氮肥(钾氮肥滴施比例为0.6)由于促进Ca^(2+)在两个土层的淋失而降低土壤pH,而合理滴施钾氮肥(钾氮肥比例为1.0)则稍提高土壤pH,对盐分及盐分阴阳离子含量影响则未达显著水平。全部肥料土施比全部肥料滴施有利于盐分阳离子的保存,对盐分阴离子的影响则不大,从而也有利于维持土壤pH。在荔枝滴灌施肥中,可将钾氮肥以1∶1的比例滴施且将磷肥土施,即使在降雨丰沛的荔枝产区长期应用,也可避免土壤酸化及次生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水肥一体化 钾氮比 土壤酸化 次生盐渍化
原文传递
外源H_2S对NO_3^-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景举伟 李顺 +4 位作者 赵艳 白学贵 陈宣钦 李昆志 徐慧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3-1181,共9页
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通过外源施加H2S供体NaHS(100μmol/L),研究了信号分子H2S对100mmol/L NO3-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O3-胁迫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番茄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显著降低,叶绿素(a、b... 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通过外源施加H2S供体NaHS(100μmol/L),研究了信号分子H2S对100mmol/L NO3-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O3-胁迫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番茄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显著降低,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著降低,而胞间CO2浓度以及丙二醛(MDA)、H2O2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抗坏血酸(As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2)与NO3-胁迫处理相比,外源NaHS处理1、3、5d后,番茄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显著增加,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著升高,而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MDA和H2O2含量降低,SOD、POD、CAT和APX活性显著增强,AsA和GSH含量显著增加,而且幼苗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的活性显著增强;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活性和内源H2S含量增加。研究认为,外源H2S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增加抗氧化物质含量来缓解NO3-对番茄幼苗造成的伤害,从而增强其对NO3-胁迫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次生盐渍化 硫化氢 光合特性 氮代谢 抗氧化物酶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琼娥 童江云 +4 位作者 田云霞 张振荣 林峰莹 任建青 魏世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设施大棚栽培试验方法,研究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处理中,施用80 L/667m^2复合微生物菌剂+1000 kg有机肥... 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设施大棚栽培试验方法,研究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处理中,施用80 L/667m^2复合微生物菌剂+1000 kg有机肥+常规施肥减20%的效果最好,pH及土壤电导率(EC)降低,分别为6.92和0.88 ms/cm;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提高,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分别为0.42 g/kg、0.26 g/kg和137.80 mg/kg,有机质含量为26.69 g/kg;细菌与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5和0.1731,细菌与真菌数量分别为7.40×10^6 CFU/g和4.02×10^4 CFU/g;鲜切花总产量和A、B级花比例最高,分别为2058枝/10.5 m^2和38%;渗水深度增大,≥28 cm。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活化被土壤固化的养分,有效促进养分转化,调节土壤酸碱性,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玫瑰鲜切花的产量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玫瑰 复合微生物菌剂 土壤次生盐渍化 改良剂
下载PDF
油田次生盐渍化土对几种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臧波 向波 +1 位作者 张功亚 刘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土壤盐渍化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在供试的3种作物中,油菜耐盐能力较差,棉花耐盐能力最强,大豆次之。在一定盐度范围内,作物某些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室内测试分析和田间调查表明:①油菜株... 土壤盐渍化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在供试的3种作物中,油菜耐盐能力较差,棉花耐盐能力最强,大豆次之。在一定盐度范围内,作物某些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室内测试分析和田间调查表明:①油菜株高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呈曲线相关,油菜单株结果数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半对数线性相关关系;②大豆植株成活率与电导率EC25之间呈极显著的半对数线性负相关关系,其单株结荚数与EC25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③棉花成活率和土壤含盐量之间呈曲线相关,线型呈抛物线,棉花相对产量与土壤的含盐量呈线性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次生盐渍化 耐盐度 作物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土壤pH和SO_(4)^(2−)含量对设施菜地土壤障碍强还原处理修复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旭丽 姚宇阗 +2 位作者 陈超 黄新琦 孟天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8-1225,共8页
设施蔬菜地常面临硫酸根(SO_(4)^(2−))累积等次生盐渍化问题。强还原土壤消毒方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能够有效改良退化土壤,但RSD处理过程中SO_(4)^(2−)转化产物及RSD对次生盐渍化的长期改良效果尚不清楚。为探究土壤... 设施蔬菜地常面临硫酸根(SO_(4)^(2−))累积等次生盐渍化问题。强还原土壤消毒方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能够有效改良退化土壤,但RSD处理过程中SO_(4)^(2−)转化产物及RSD对次生盐渍化的长期改良效果尚不清楚。为探究土壤初始pH和SO_(4)^(2−)含量对RSD处理过程中SO_(4)^(2−)去除效果、转化产物及种植作物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5个处理:无处理对照、淹水+紫花苜蓿粉(RSD)、RSD+石灰调节土壤pH至7.30、RSD+SO_(4)^(2−)(添加量为4000 mg·kg^(−1))、RSD+石灰+SO_(4)^(2−)(同上),处理结束后盆栽种植二茬黄瓜(Cucumis sativus L.),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RSD处理后,土壤pH显著升高,EC值降低,土壤可溶性SO_(4)^(2−)-S含量降低了330-728 mg·kg^(−1),未施和施用SO_(4)^(2−)处理可溶性SO_(4)^(2−)含量分别降低了83.6%-93.3%、35.0%-42.1%。未施SO_(4)^(2−)处理中土壤总硫和SO_(4)^(2−)沉淀含量基本不变,吸附态SO 42−含量略有降低,表明减少的SO_(4)^(2−)主要转化为有机态硫,且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可促进SO_(4)^(2−)转化为有机硫。土壤在晾干和后续种植作物过程中,RSD处理转化的有机硫再次矿化为SO_(4)^(2−),导致土壤盐分回升和pH值降低。种植一茬黄瓜后,各处理SO_(4)^(2−)含量已上升至处理前水平。同时,RSD处理后由于NO3−的完全脱除土壤面临缺氮风险,种植过程中施用了大量铵态氮肥,导致土壤进一步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种植两茬黄瓜后,各处理土壤pH值降低了2.02-2.36,EC值增加了0.201-0.233 mS·cm−1。综上,对于SO_(4)^(2−)初始含量高的土壤,由于有机硫迅速矿化,RSD处理后土壤将面临盐分回升及再次盐渍化风险。RSD处理后应选用合适的肥料品种结合科学施肥方式,以维持RSD处理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长期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强还原土壤修复方法 土壤酸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 石灰 SO_(4)^(2−)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