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7
1
作者 杨招弟 蔡立群 +1 位作者 张仁陟 李爱宗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4-517,共4页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乡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以及秸秆还田(TS)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T相比,NT、NTS以及TS处理均可使土壤酶活性增加,对于表层土壤而言,...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乡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以及秸秆还田(TS)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T相比,NT、NTS以及TS处理均可使土壤酶活性增加,对于表层土壤而言,效果更为明显;(2)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等水解酶活性在耕翻处理下随土层的加深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免耕处理下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氧化还原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4)五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免耕 覆盖
原文传递
基于TVDI的大范围干旱区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赵杰鹏 张显峰 +1 位作者 廖春华 包慧漪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2-750,共9页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是一种基于光学与热红外遥感通道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反演的方法。当研究区域较大、地表覆盖格局差异显著时,利用TVDI模型来反演陆表土壤水分,精度通常较低。...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是一种基于光学与热红外遥感通道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反演的方法。当研究区域较大、地表覆盖格局差异显著时,利用TVDI模型来反演陆表土壤水分,精度通常较低。对Sandholt的TVDI土壤水分反演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云掩膜校正和多天平均温度合成来减少云的影响;同时对研究区域地形起伏、覆盖类型差异的影响进行了消除;对TVDI模型干边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最后,使用铝盒采样等方法利用新疆地区观测得到的地面数据来拟合改进后的模型参数,并对2009年5月和8月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反演实验。与实测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基本满足大区域土壤水分反演的要求,改进后的模型对新疆地区的土壤水分估算精度有较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DI 土壤水分 植被覆盖 干边模型 云掩膜
原文传递
矿山复垦区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洪坚平 谢英荷 +1 位作者 孔令节 林大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69-672,共4页
通过对矿区煤矸石风化物上几种不同复垦措施的复垦区 ,进行一系列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特性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各类微生物菌群、数量以及生物活性强度、放线菌和真菌的优势种属、土壤养分等均以覆土种植区大于不覆土区 ,豆科区大于禾... 通过对矿区煤矸石风化物上几种不同复垦措施的复垦区 ,进行一系列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特性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各类微生物菌群、数量以及生物活性强度、放线菌和真菌的优势种属、土壤养分等均以覆土种植区大于不覆土区 ,豆科区大于禾本科区 ;而覆土厚度 ( 1 0~ 2 0 cm范围 )对土壤养分、生理群微生物及其活性等影响较小。可见覆薄层土( 1 0 cm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微生物特性 豆科植物 覆土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Soil erosion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 on th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36
4
作者 SUN Wenyi SHAO Quanqin LIU Jiyu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1091-1106,共16页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threat to ou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an important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is one of the regions that suffered more severe soil erosion and undergoing climat...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threat to ou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an important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is one of the regions that suffered more severe soil erosion and undergoing climate warming and drying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named Grain-to-Green Program has now been operating for more than 10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vari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the response of precipita- 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o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the study,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annual soil loss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between 2000 and 2010 averaged for 15.2 t hm-2 a 1 and was characterized as light for the value less than 25 t hm-2 a-1. The severe soil erosion higher than 25 t hm-2 a-~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gully and hilly regions in the central, southwestern, and some scattered areas of earth-rocky mountainous areas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showed a deceasing trend in recent decade and reduced more at rates more than 1 t hm 2 a 1 in the areas suffering severe soil loss. Benefited from the improved vegetation cover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was significantly declined, es- pecially in the east of Yulin, most parts of Yah'an prefecture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west of Luliang and Linfen prefectures in Shanxi Province in the hilly and gully regions.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 responding to soil erosion in these areas showed the relatively higher contribution than the precipitation. However, most areas in Qingyang and Dingxi pre- 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and Guyuan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ere predomi- nantly related to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assessment PRECIPITATION vegetation cover Loess Plateau
原文传递
积雪和有机质土对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的影响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伟 周剑 +5 位作者 王根绪 Wolfgang Kinzelbach 程国栋 叶柏生 何晓波 李弘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8-540,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正在逐渐加深,为了理解积雪和表层有机质土壤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机理,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被用于模拟气象驱动下土壤冻融的动态过程.基于祁连山冰沟和青藏高原唐古拉站长期监测数据,CoupMode...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正在逐渐加深,为了理解积雪和表层有机质土壤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机理,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被用于模拟气象驱动下土壤冻融的动态过程.基于祁连山冰沟和青藏高原唐古拉站长期监测数据,CoupModel模型被成功的率定和验证.在冰沟站验证的模型被用于研究积雪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结果显示:目前较浅积雪情景(雪深<20cm)比完全忽略积雪的情景模拟的冬季土壤冻结深度深,说明青藏高原现状下较浅的积雪有利于冻土发育.原因是雪面较高的反照率造成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雪面温度较低,加之浅雪的阻热性能又较小,综合导致浅雪覆盖时表层土壤向大气释放的能量增加.但随着积雪深度逐渐增加,模拟的冬季土壤冻结深度反而越来越浅,说明较厚的积雪(>20cm的雪深)并不利于冻土的发育,主要是雪相对于空气低的热传导隔绝了表层土壤向大气的热损失.在唐古拉站验证的模型被用于研究有机质土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有机质土壤深度增加,模拟的活动层夏季融化深度逐渐较小.有机质土壤较矿物质土壤低的热传导和高的热容性质减少了下伏土壤热状况对太阳辐射和气温波动的响应,说明有机质土有利于冻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土活动层 有机质土壤 积雪 CoupModel
下载PDF
土壤厚度对天然草地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志强 刘宝元 海春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4-167,共4页
土壤厚度是土壤肥力存在和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东部地区多伦、锡林浩特和巴林左旗3个长期保护天然草地的土壤厚度和植被盖度等植物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天然草地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高度随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土壤厚度是土壤肥力存在和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东部地区多伦、锡林浩特和巴林左旗3个长期保护天然草地的土壤厚度和植被盖度等植物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天然草地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高度随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土壤厚度小于20 cm时,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厚度的降低急剧减小,当土壤厚度小于10 cm时,植被类型为非地带性植被,盖度小于30%,地上生物量小于150 g/m2;当土壤厚度大于20 cm后,植被盖度一般大于80%,地上生物量接近或大于200 g/m2,而且土壤厚度大于20 cm后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厚度的继续增大变化平缓。研究区地带性天然草地植被正常生长的最低土壤厚度为20 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土壤厚度 天然草地 植被盖度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土壤蒸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钟芳 李正平 +1 位作者 宋耀选 肖洪浪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8-611,共4页
对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扰动土土柱内储存水分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覆盖/覆玉米秸秆/覆卵石三种处理的土壤蒸发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不覆盖处... 对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内的土壤蒸发状况,进行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扰动土土柱内储存水分和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覆盖/覆玉米秸秆/覆卵石三种处理的土壤蒸发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土壤水分越大,土壤表层保持湿润时间越长,蒸发量越大。在33d的试验观测期内,三种处理的蒸发动态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没有集中的蒸发高峰期,而不覆盖处理的土壤蒸发过程主要集中在前10d。土壤累计蒸发量与蒸发时间的回归分析说明,同一时间内各处理的累计蒸发量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发 土壤覆盖 兰州南北两山
下载PDF
东北季节性冻融农田土壤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哲 韩瑞芸 +5 位作者 杨世琦 张爱平 张晴雯 米兆荣 王永生 杨正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7-395,共9页
为了评估季节性冻融交替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东北松嫩平原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稻田和玉米田)非生长季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变化。研究表明: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在土壤冻结期、覆雪期、融雪期和... 为了评估季节性冻融交替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东北松嫩平原两种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稻田和玉米田)非生长季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变化。研究表明:三种温室气体排放在土壤冻结期、覆雪期、融雪期和解冻期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特征。冻结期和融雪期对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这两个时期内稻田和玉米田CO_2排放量分别占非生长季总累积排放量的74.9%和68.6%,稻田CH_4排放占非生长季总排放的95.7%,尽管玉米田土壤CH_4以吸收为主,但在融雪过程中存在明显释放峰,短暂的融雪期内N_2O呈集中爆发性释放,稻田和玉米田N_2O通量峰值分别是冻结前的40倍和99倍,排放量占到总累积排放量的73.9%和80.7%,覆雪期土壤CH_4和N_2O存在弱的吸收。另外,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表现在稻田土壤比玉米田(非生长季)具有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潜力。稻田土壤CO_2、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均高于玉米田,表现为净排放(源),而玉米田土壤CH_4通量表现为净吸收(汇);稻田土壤CO_2和CH_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玉米田;除覆雪期外,其他时期内三种温室气体平均通量在两类农田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总之,在评价季节性冻土区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重视土壤冻结和融化过程,同时需要考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非生长季 温室气体 冻融交替 雪被 源汇 净温室效应
下载PDF
北方石质山区坡面土壤厚度分布特征--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曾宪勤 刘宝元 +3 位作者 刘瑛娜 符素华 刘和平 赵玉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81-1289,共9页
土壤厚度是土壤退化及土地生产力水平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应用插钎法,调查了北京市密云县山区50个基本抽样单元的坡面土壤厚度。对样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土壤厚度为15cm。小于10cm的土壤占37%,小于20cm的土壤占7... 土壤厚度是土壤退化及土地生产力水平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应用插钎法,调查了北京市密云县山区50个基本抽样单元的坡面土壤厚度。对样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土壤厚度为15cm。小于10cm的土壤占37%,小于20cm的土壤占76%,小于30cm的占90%。空间上土壤较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部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对影响土壤厚度的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厚度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而坡向对土壤厚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阴坡土壤厚度明显大于阳坡。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和坡度明显相关,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系数为0.84,与坡度的相关系数为-0.40,二者都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1的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厚度 石质山区 密云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的时滞关联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翀 雷田旺 宋佃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8-2138,共11页
基于2000—2014年的MODIS-NDVI与MODIS-LST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黄土高原土壤湿度进行了反演,采用时滞互相关法分析了土壤湿度与植被覆盖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时空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黄土高原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变化存在明显... 基于2000—2014年的MODIS-NDVI与MODIS-LST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黄土高原土壤湿度进行了反演,采用时滞互相关法分析了土壤湿度与植被覆盖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时空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黄土高原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变化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植被生长以及植被物候与土壤湿度变化密切相关。(2)黄土高原土壤湿度对其植被覆盖变化影响强烈区,主要分布在农业与草原生态区北部的丘陵沟壑区,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响应迟缓;而植被覆盖对土壤湿度变化影响强烈区,分布于西部的高寒地带,响应时间相对最短,其次为农业与草原生态区内河流中上游流域,且土壤湿度对植被覆盖的响应较快,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响应逐渐加快。(3)从植被类型来看,Ⅰ类植被的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负相关性较强,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依次减弱,响应速度较慢且依次加快。Ⅱ类植被的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很弱,滞后时间接近于0天,反映出植被覆盖与土壤湿度同步变化。土壤湿度变化滞后于Ⅲ类植被(旱生/沙生植被)的植被覆盖变化,植被覆盖正向影响土壤湿度变化的强度依次增加,但时间效应依次延长。Ⅳ类植被(高山/高寒植被)生长对土壤湿度变化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强,而且响应速度较快。(4)黄土高原植被生长与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水分年内变化的峰值和谷值与植被物候期非常吻合,因此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作为植被物候特征提取的一种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植被覆盖 Whittaker平滑 时滞关联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新疆北疆地区季节性冻土结冻过程与日积温的关系 被引量:23
11
作者 白磊 李兰海 +1 位作者 李倩 包安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8-335,共8页
传统的度日因子模型很难分辨在结冻期土壤每日结冻和解冻的过程,而日小时积温可以区分正积温和负积温对土壤冻结过程的影响.利用北疆地区1951-2010年气象站数据和决策树算法,分析计算日小时积温及表层5cm和10cm土壤冻结状态数据及日小... 传统的度日因子模型很难分辨在结冻期土壤每日结冻和解冻的过程,而日小时积温可以区分正积温和负积温对土壤冻结过程的影响.利用北疆地区1951-2010年气象站数据和决策树算法,分析计算日小时积温及表层5cm和10cm土壤冻结状态数据及日小时积温对季节性冻土冻结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疆范围年小时正积温以每年平均160℃增长,而年小时负积温以每年平均153℃减少.季节性冻土发生冻结现象所需的临界值分布与北疆地区气候和土壤分布基本一致,但仍存在空间差异性.北疆地区5cm土壤结冻所需的日小时负积温为-50℃以下,而5cm到10cm土壤结冻所需日小时负积温的平均值差值为-15℃左右.与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作为土壤结冻判据相比,日小时积温临界值作为判据可获得较高的精确度.在昌吉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冻土的平均深度随着日小时负积温临界值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小时积温 临界值 冻土 决策树 积雪
下载PDF
土壤因素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品晶 瞿贤 +1 位作者 杨琦 邵立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59,共5页
以填埋场三种不同性质的终场覆土为对象,考察了其各自的甲烷氧化速率,并采用其中氧化速率最大的土壤进行柱培养,进而通过对出柱土样进行含水率与氨氮投加量的双因素正交实验,考察它们对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的... 以填埋场三种不同性质的终场覆土为对象,考察了其各自的甲烷氧化速率,并采用其中氧化速率最大的土壤进行柱培养,进而通过对出柱土样进行含水率与氨氮投加量的双因素正交实验,考察它们对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覆盖龄有关;氨氮的投加对甲烷氧化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低含水率(5%)下土壤的甲烷氧化几乎停止,而甲烷氧化最适含水率为15%;含水率相对氨氮而言,是影响填埋场覆土甲烷氧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 含水率 添加氨氮 填埋场 终场覆土 甲烷氧化
下载PDF
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及其与甲烷氧化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中云 闵航 +1 位作者 吴伟祥 陈美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6-550,共5页
采用 Hungate厌氧滚管计数技术和气相层析仪检测土样甲烷含量 ,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下黄松泥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和土壤的甲烷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的黄松泥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在 10 7~ 10 8cfu/ g干土之间 ,... 采用 Hungate厌氧滚管计数技术和气相层析仪检测土样甲烷含量 ,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下黄松泥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和土壤的甲烷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的黄松泥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在 10 7~ 10 8cfu/ g干土之间 ,变化范围不超过 2个数量级 .水稻田土壤和水稻分蘖期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植被下土壤的甲烷氧化菌种群 ,但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它们的甲烷氧化速率却差异显著 .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对土壤氧化甲烷速率有影响但不显著 .在氧化甲烷活性很低的土样中加入外源甲烷 ,可刺激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增殖 ,并可诱导甲烷氧化速率达到最大值 ,但不同植被的土壤达到氧化甲烷最大速率所需的诱导时间不同 .不同植被土壤间的甲烷氧化最大速率略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松土 甲烷氧化菌 氧化速率 种群数量 甲烷氧化活性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改善东北农田黑土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士秀 贾淑霞 +4 位作者 常亮 陈学文 张延 杨学明 梁爱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60-1369,共10页
保护性耕作是攻克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研究立足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系统梳理总结了农田黑土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特征。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各生物... 保护性耕作是攻克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研究立足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试验室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系统梳理总结了农田黑土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特征。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增加各生物类群(微生物、线虫、跳虫、螨类及蚯蚓)的物种丰富度(1%~8%)、数量(25%~57%)和生物量(30%~50%),提高食物网网状结构的复杂性及各营养级间的连通性(14%~32%),促进土壤生物在固土蓄水、土壤碳固存、氮素高效利用以及稳定作物产量四方面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发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可有效利用土壤生物的功能潜力,实现东北黑土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免耕 秸秆覆盖 土壤食物网 土壤生物生态功能
下载PDF
贵州将军洞上覆土层对滴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运超 王世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86-1991,共6页
对贵州安顺将军洞4个滴水点进行为期1a的动态监测.将军洞滴水对大气降雨的响应极快(0~9d).滴水的物质来源于土壤.由于滴水点上覆土壤厚度的差异,极大地影响到滴水水化学特点.水通过的土壤较薄时,溶解的物质量少,降低了滴水点... 对贵州安顺将军洞4个滴水点进行为期1a的动态监测.将军洞滴水对大气降雨的响应极快(0~9d).滴水的物质来源于土壤.由于滴水点上覆土壤厚度的差异,极大地影响到滴水水化学特点.水通过的土壤较薄时,溶解的物质量少,降低了滴水点发生稀释作用的可能,也使得岩石对滴水化学组成的贡献增大.样点JJD-1、JJD-4滴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稀释作用的影响,而JJD-1滴水运移过程中还受到不同源来水的影响产生了“活塞效应”,JJD-2滴水也受到不同源来水的影响而产生滴率的跳跃式变化,这些作用只在次一级作用强度上对滴水水化学产生影响.岩石的溶解作用以及方解石的沉淀作用控制了洞穴4个滴水点水运移过程中所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因此,土壤作为一个重要的岩溶环境因素决定和控制了洞穴滴水的水化学特点,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将军洞 洞穴滴水 上覆土壤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作用特点
下载PDF
铲式成穴器成穴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成华 马成林 于海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32,共5页
在分析铲式成穴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打穴铲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打穴铲的运动规律和成穴机理。进而分析了成穴器结构参数对打穴铲在土壤上所形成穴孔长度和穴孔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孔长度随着水平倾... 在分析铲式成穴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打穴铲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打穴铲的运动规律和成穴机理。进而分析了成穴器结构参数对打穴铲在土壤上所形成穴孔长度和穴孔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孔长度随着水平倾角和垂直倾角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开沟器 参数 地膜覆盖 成穴器
下载PDF
Linking vegetation cover patterns to hydrological responses using two process-based pattern indices at the plot scale 被引量:16
17
作者 LIU Yu FU BoJie +3 位作者 Lü YiHe GAO GuangYao WANG Shuai ZHOU J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1888-1898,共11页
Vegetation cover pattern is one of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Spatially distributed models are the primary tools previously applied to document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cover patterns on runoff an... Vegetation cover pattern is one of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logical processes. Spatially distributed models are the primary tools previously applied to document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cover patterns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Models provide precise estimation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s for a given vegetation cover pattern. However, difficulties in parameterization and the problematic explanation of the causes of runoff and sedimentation rates variation weaken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these models.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employing pattern indices based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mechanism provides new tools for finding a solution. In this study, the vegetation cover pattern was linked with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by two previously de- veloped pattern indices, which were modified in this study, the Directional Leakiness Index (DL[) and Flowlength. Although they use different formats, both indices involve connectivity of sources ,areas (interpatch bare areas). The indices were revised by bringing in the functional heterogeneity of the plant cover types and the landscape position. Using both artificial and field verified vegetation cover maps, observed runoff and sediment production on experiment plots, we tested the indices' efficiency and compared the indices with their antecedents.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modified indices are more effective in indicating runoff at the plot/hillslope scale than their antecedents. However, sediment export levels are not provided by the modified indices.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multi-factor interaction on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 the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the hydrological function of cover patterns and threshold phenomena i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er pattern indices RUNOFF soil erosion vegetation cover pattern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Land Cover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 in a Karst Landscape with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被引量:15
18
作者 CHEN Xiang-bi ZHENG Hua +5 位作者 ZHANG Wei HE Xun-yang LI Lei WU Jin-shui HUANG Dao-you SU Yi-r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774-781,共8页
Land cover type is critical for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cks in territorial ecosystems. However, impacts of land cover on SOC stocks in a karst landscap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due to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 Land cover type is critical for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stocks in territorial ecosystems. However, impacts of land cover on SOC stocks in a karst landscap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due to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In this study, considering soil distribution, SOC content and density were investigated along positive successional stages (cropland, plantation, grassland, scrubland, secondary forest, and primary fores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land cover type on SOC stocks in a subtropical karst area. The proportion of continuous soil on the ground surface under different land cover types ranged between 0.0% and 79.8%. As land cover types changed across the positive successional stages, SOC content in both the 0-20 cm and 20-50 cm soil lay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OC density (SOCD) within O-lOO cm soil depth ranged from 1.45 to 8.72 kg m^-2, and increased from secondary forest to primary forest, plantation, grassland, scrubland, and cropland, due to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8OC stocks, highlighting the necessity for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soil distribution in karst areas. Generall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had positive impacts on SOC accumulation in karst areas, but this is a slow process. In the short term,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to grassland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way for SOC seque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Karst area Discontinuous soil distribution Land cover typ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覆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娟 宋乃平 +2 位作者 陈林 王兴 王启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8-206,共9页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对降雨具有高度的依赖性,降雨格局的任何细微变化对其生态系统均会产生影响。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3种主要覆被类型(浮沙地、天然草地和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仪连续监测2015—201...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对降雨具有高度的依赖性,降雨格局的任何细微变化对其生态系统均会产生影响。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3种主要覆被类型(浮沙地、天然草地和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仪连续监测2015—2017年降水量和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了3种覆被类型0—2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不同量级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浮沙地土壤水分从表层至深层为增长趋势,天然草地和柠条林地为增加—减少—增加趋势;水分季节变化分为土壤水分稳定期(12月至翌年2月)、土壤水分积累期(3—5月)、土壤水分消退期(6—8月中旬)和土壤水分恢复期(8月下旬至11月)。5 mm以下的小降水事件对土壤水分几乎无影响;中等降水事件(5~25 mm)和大降水事件(25~40 mm)对0—20 cm或浮沙地0—40 cm土层土壤水分有补给作用;40—100 cm土层的水分补充需要特大降水事件。浮沙地对降水响应最敏感,柠条林地次之,天然草地最滞后。降水量、降水强度、雨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物理性质均是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的因素,而在降水一致时,土壤类型是决定土壤水分动态的重要因素,植被对土壤剖面水分具有再分配的作用,这在干旱区生态系统中尤为重要,决定了植被类型与土壤类型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水格局 覆被类型 荒漠草原
下载PDF
新开挖膨胀土边坡大气影响深度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雄威 孔令伟 +1 位作者 陈建斌 郭爱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2,共4页
为了获得大气对膨胀土边坡的动态影响过程,在南宁对新开挖膨胀土边坡进行了现场监测,从湿、热两方面对大气影响深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变化下的大气影响深度随季节性干湿循环而变大,但其变化滞后于温度;温度变化下的大气影响... 为了获得大气对膨胀土边坡的动态影响过程,在南宁对新开挖膨胀土边坡进行了现场监测,从湿、热两方面对大气影响深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变化下的大气影响深度随季节性干湿循环而变大,但其变化滞后于温度;温度变化下的大气影响深度基本稳定,但"季节性影响深度"远大于"日影响深度";采取植被防护后,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可减小温度、湿度的变动幅度,降低影响深度。可见,新开挖的膨胀土边坡需采取即时防护,植被护坡可有效降低大气对边坡土体的风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堑坡 大气影响深度 植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