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替代方案选择
1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3 位作者 朱珊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该皮瓣不可用时采用的替代方案。结果45例患者中,按计划成功实施的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39例(86.7%);因不存在合适的ALT区穿支血管,手术变更为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6例(13.3%),其中,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的源血管包括股直肌支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股动脉,股深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各1例。2块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1块皮瓣经保守治疗后成活;1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清创后继发创面。结论ALT穿支螺旋桨皮瓣可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在ALT区穿支血管不可用时,以来自股直肌支、股动脉、膝上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邻近的穿支血管为蒂,同样可以切取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软组织修复 替代方案
下载PDF
基于新分类的41例远端蒂股前外侧皮瓣回顾性临床研究
2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4 位作者 朱珊 童德迪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4,559,共7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 目的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Ⅰ型皮瓣,以斜支为蒂者为Ⅱ型皮瓣,以横支为蒂者为Ⅲ型皮瓣,对比不同类型皮瓣的血管蒂长度、修复的缺损位置以及皮瓣转归。结果Ⅰ型皮瓣24块,Ⅱ型皮瓣13块,Ⅲ型皮瓣4块。Ⅰ型皮瓣血管蒂较短,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大腿远端1/3和膝关节前/外侧(62.5%,15/24);Ⅱ型和Ⅲ型皮瓣血管蒂较长,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膝关节后/内侧和小腿近端1/3(84.7%,11/13;100.0%,4/4)。Ⅲ型皮瓣的并发症发生率(50.0%)和皮瓣坏死率(25.0%)较高。结论dALT皮瓣术前应注意评估可切取的血管蒂长度,术中需注意血管解剖、小心操作,避免破坏逆行血供,影响皮瓣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皮瓣 逆行皮瓣 软组织修复 下肢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高脱位髋关节假体重建软组织处理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皓宇 黄明 +3 位作者 高明杰 王开明 廖亮 杨德顺 《解剖与临床》 2011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重建的软组织处理方法.方法:对11例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假体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52.5岁(48~71岁).Crowe分型III型9髋,IV型2髋.后外侧入路,依层次松解显露,髋... 目的:探讨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假体重建的软组织处理方法.方法:对11例高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假体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52.5岁(48~71岁).Crowe分型III型9髋,IV型2髋.后外侧入路,依层次松解显露,髋臼基床及股骨髓腔处理,髋臼和股骨假体安装于适当位置后行必要的软组织重建.结果:术后11例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24个月),髋关节疼痛消除,畸形步态基本矫正,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4.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6分,近期优良率为90.9%.结论:术中避免盲目松解并行必要的软组织重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脱位 后外侧入路 软组织重建
原文传递
28例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游离软组织瓣移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生杰 陆钰 +4 位作者 汪庆胜 康林 胡芳芳 王群 吴海珍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同时进行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的上颌单颗前牙病例软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重建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5月由同一术者对28名因外伤导致上颌单颗前牙缺失患者行即刻种植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手术,术中不翻瓣拔牙,同期采...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同时进行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的上颌单颗前牙病例软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重建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5月由同一术者对28名因外伤导致上颌单颗前牙缺失患者行即刻种植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手术,术中不翻瓣拔牙,同期采用非埋入式植入28颗种植体,在硬腭部取瓣,采用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行种植体周软组织重建,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植体软组织重建情况。结果游离结缔组织瓣愈合良好,临床成活率为96.43%,软组织形态达到预期结果,红色美学评分(PES)分值较高,软组织重建达到了美学效果。结论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软组织重建采用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且取瓣方便,手术时间短,是其软组织重建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 软组织重建
下载PDF
成人获得性平足的软组织重建 被引量:6
5
作者 魏世隽 蔡贤华 俞光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获得性平足(adult-acquired flatfoot deformity,AAFD)软组织重建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关于AAFD软组织修复和肌腱转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针对AAFD的软组织重建手术可分为静力性和动力性重建两种... 目的总结成人获得性平足(adult-acquired flatfoot deformity,AAFD)软组织重建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关于AAFD软组织修复和肌腱转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针对AAFD的软组织重建手术可分为静力性和动力性重建两种,其中静力性重建以弹簧韧带的修复重建为主;动力性重建术式较多,趾长屈肌腱转移术常用,但其生物力学效果欠佳,对于胫后肌功能正常的患者Cobb手术效果更佳。结论对于AAFD需根据畸形类型和分期选择软组织重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获得性平足 胫后肌腱功能不全 软组织重建
原文传递
Unhappy triad in limb reconstruction:Management by Ilizarov method 被引量:4
6
作者 Barakat Sayed El-Alfy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Ilizarov method in management of cases with bone loss, soft tissue loss and infection.METHODS Twenty 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leg trauma complicated by bone loss, soft tissue loss ... AIM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Ilizarov method in management of cases with bone loss, soft tissue loss and infection.METHODS Twenty 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leg trauma complicated by bone loss, soft tissue loss and infection were managed by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our institution. After radical debridement of all the infected and dead tissues the Ilizarov frame was applied, corticotomy was done and bone transport started. The wounds were left open to drain. Partial limb shortening was done in seven cases to reduce the size of both the skeletal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The average follow up period was 39 mo(range 27-56 mo). RESULTS The infection was eradicated in all cases. All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healed during bone transport and plastic surgery was only required in 2 cases. Skeletal defects were treated in all cases. All patients required another surgery at the docking site to fashion the soft tissue and to cover the bone ends. The external fixation time ranged from 9 to 17 mo with an average of 13 mo. Th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pin tract infection in 16 cases, wire breakage in 2 cases, unstable scar in 4 cases and chronic edema in 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ion for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s of Ilizarov score the bon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10, good in 16 and fair in 2 cases while the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8, good in 17 and fair in 3 cases. CONCLUSION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a good method that can treat the three problems of this triad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methods BONE DEFECT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Open BONE transport
下载PDF
第一跖骨基底部开放性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左强 王鸣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2464-2466,共3页
目的 研究第一跖骨基底部开放性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重度拇外翻患者15例(25足)均予第一跖骨基底部开放性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并以迷你锁定接骨板固定。根据手术前后拇外翻角... 目的 研究第一跖骨基底部开放性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重度拇外翻患者15例(25足)均予第一跖骨基底部开放性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并以迷你锁定接骨板固定。根据手术前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骨间角(1-2IMA)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拇外翻角、1-2IMA减小[(13.2±2.1)度vs.(39.9±4.3)度、(10.2±1.5)度vs.(19.5±2.6)度],而AOFAS评分增加[(83.7±8.2)分vs.(51.9±8.0)分](P〈0.01)。结论 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开放性楔形截骨联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手术矫正拇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骨 楔形截骨 软组织重建 拇外翻
原文传递
跟骨截骨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炼 刘韶 +6 位作者 徐军奎 鹿军 李毅 梁晓军 刘诚 赵恺 聂光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32-437,共6页
背景: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持续存在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跟骨截骨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是广泛使用的手术方式,但并没有很多文献报道这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目的:研究跟骨截骨术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 背景: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持续存在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跟骨截骨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是广泛使用的手术方式,但并没有很多文献报道这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目的:研究跟骨截骨术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跟骨截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手术治疗的16例(22足)儿童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15足),女6例(7足),年龄10~14岁,平均(12.8±1.2)岁。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正位X线片距骨第1跖骨角(talo-1st metatarsal angle,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NCA)、距骨跟骨角(talo-calcaneal angle,TC),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的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比较术前及术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6.6)个月(10~32个月)。2例患者跟骨外侧切口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没有感染和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截骨面愈合。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负重时,遗留轻度足部内侧疼痛不适,佩戴矫形鞋垫3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后足外翻畸形均获得纠正,内侧纵弓重建,术后4个月疼痛明显消失,患足功能恢复满意。较之术前,末次随访X线片各种测量参数除Kite角外,其余均得到明显改善。AOFAS评分从术前(46.3±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1.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骨截骨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可以恢复足的正常力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短期的满意疗效,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足症 儿童 截骨术 软组织重建
下载PDF
LARS肿瘤管在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曾昊 何洪波 +4 位作者 章灿 刘育鹏 童小鹏 邱新铸 刘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587,共10页
目的: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常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功能缺失,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用于修复髋关节软组织功能,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评价韧带高级加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肿瘤管对辅助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常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功能缺失,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用于修复髋关节软组织功能,但仍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评价韧带高级加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肿瘤管对辅助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软组织功能重建的优势与不足。方法: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本研究共纳入湘雅骨肿瘤治疗中心的股骨近端肿瘤患者85例(男41例,女44例),年龄10~79(38.5±18.2)岁,其中良性侵袭性肿瘤1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45例,骨转移瘤2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术中照片,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术后功能评价。分别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系统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和髋关节功能。结果:37例(43.5%)患者术前合并病理性骨折,病灶长度为(9.4±2.9)cm。非转移瘤患者术后复发7例,其中骨肉瘤6例,纤维肉瘤1例。9例骨肉瘤患者出现肺转移。5例因术后并发症再次手术,其中3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为巨细胞肉芽肿,1例为假体周围感染。5例术后出现Trendelenburg步态。6例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患者术后MSTS评分为26.7±1.4,Harris评分为89.6±5.3。结论:LARS肿瘤管可以有效辅助重建患者髋关节的软组织功能,并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肿瘤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功能重建的有效技术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高级加固系统肿瘤管 肿瘤型人工髋关节 软组织重建 关节功能 动力系统
下载PDF
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方法研究
10
作者 蓝吉斌 南国新 李志星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2月对25例蟹钳指畸形或蟹钳指畸形术后出现“Z”形畸形患儿进行软组织重建治疗,观察术后1年Tad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25例患儿的Tada评分优16例(... 目的探讨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2月对25例蟹钳指畸形或蟹钳指畸形术后出现“Z”形畸形患儿进行软组织重建治疗,观察术后1年Tad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25例患儿的Tada评分优16例(64%),良8例(32%),差1例(4%)。术后1年Peds QL评分(92.74±9.52)高于术前(79.25±7.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指间关节伸直障碍、骨折愈合延迟各发生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8%。结论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患儿无需经历一期切除重复拇指,二期行截骨矫形手术或者切除多指的多次手术,只需一次手术就完成蟹钳指截骨矫形,具有治疗周期短、患儿痛苦少、家庭经济成本低,且能显著提升患儿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重建 蟹钳指畸形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行软组织重建治疗骨盆Ⅱ区肿瘤的疗效研究
11
作者 赵子仪 赵雪林 +5 位作者 郭子轩 朱庆岩 李健雄 王振 王梓颖 许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931-936,共6页
背景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术中,软组织重建的有效性尚无系统研究。目的 评估骨盆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与假体进行骨与软组织缺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9年2月—2022年1... 背景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术中,软组织重建的有效性尚无系统研究。目的 评估骨盆肿瘤切除术中应用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与假体进行骨与软组织缺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9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骨盆Ⅱ区肿瘤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与假体行骨盆重建术组和传统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假体行骨盆重建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术后12个月时MSTS评分、Harris评分、VAS评分,影像学方法复查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改良手术组中,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8.42±19.89)岁,恶性肿瘤16例,非恶性肿瘤3例;传统手术组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39.68±17.52)岁,恶性肿瘤14例,非恶性肿瘤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按术前计划完成半骨盆假体重建,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均实现完整切除。相较于改良组,传统组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更长[(7.57±0.80) d vs (10.06±1.08) d,P<0.001],术后引流量更多[(1 519.84±280.57) mL vs (1 711.25±266.07) mL,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MSTS评分(23.18±1.34 vs 21.10±1.03,P=0.004)、Harris评分(68.65±7.57 vs 64.17±6.94,P=0.040)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2例发生伤口感染,3例深部感染,改良组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51±6.92)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骨盆Ⅱ区肿瘤切除,与传统髂腹股沟入路重建手术相比,改良Ganz-髂腹股沟入路联合Lars韧带可更有效地恢复患者术后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Ganz入路 Lars韧带 骨与软组织重建
下载PDF
软组织重建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不稳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兰万利 黄东 +4 位作者 邝艺臻 左洁仪 陈智颖 蔡慧 刘晓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比较2种软组织重建术式重建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具成人上肢标本,通过制作损伤模型、模拟手术方式,比较正常组、损伤组、掌长肌腱组、桡侧腕屈肌组分别在腕背伸30°位、腕中立位、... 目的比较2种软组织重建术式重建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具成人上肢标本,通过制作损伤模型、模拟手术方式,比较正常组、损伤组、掌长肌腱组、桡侧腕屈肌组分别在腕背伸30°位、腕中立位、腕掌屈30°位时旋前、旋后时扭矩的变化。结果损伤组和正常组比较的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长肌腱组和正常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侧腕屈肌组在腕关节背伸30°、腕中立位时和正常组比较的旋前、旋后扭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腕关节掌屈30°时的扭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尺韧带损伤会造成桡尺远侧关节不稳,通过掌长肌腱移植重建后可恢复关节稳定性,而经过部分桡侧腕屈肌重建后,其在腕背伸30°和腕中立位时的稳定性得到恢复,但在腕掌屈30°时仍存在关节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 桡尺韧带 软组织重建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降低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的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慈文韬 章鑫隆 +1 位作者 闫石 王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4546-4552,共7页
背景:诱导膜技术是目前治疗肢体大段骨缺损尤其是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该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率高达10%-15%,如何预防及降低感染复发是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的关键。目的:探讨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后... 背景:诱导膜技术是目前治疗肢体大段骨缺损尤其是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该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率高达10%-15%,如何预防及降低感染复发是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的关键。目的:探讨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后如何降低感染复发的要点。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squelet technique;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bone infection;osteomyelitis;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antibiotics;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debridement”;中文检索词为“Masquelet技术;诱导膜技术;骨感染;骨髓炎;软组织重建;抗生素;负压创面治疗;清创”。将如何降低应用Masquelet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率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清创技术的改良、优化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局部软组织重建方法及创面负压治疗技术的改进是降低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术后感染复发的四大要点。抗生素载体负载靶向抗生素作用于感染灶,可以有效提高局部抗生素的抑菌性。如何精准调控局部抗生素释放曲线以应对局部细菌不同时机的负荷变化是未来学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降低高抗生素释放量对诱导膜生物性的影响,将抗生素载体技术与诱导膜技术联合应用是未来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技术 骨髓炎 感染复发 抗生素 清创术 软组织重建 负压创面治疗
下载PDF
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假体置换的软组织重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立成 孙成良 +1 位作者 路小勇 高聿同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5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后软组织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为32例接受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保肢手术的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施行各种形式的软组织重建手术。其中病变位于近侧股骨、远侧股骨、近侧胫骨者分别为6例、19例... 目的研究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后软组织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为32例接受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保肢手术的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施行各种形式的软组织重建手术。其中病变位于近侧股骨、远侧股骨、近侧胫骨者分别为6例、19例和7例;骨肉瘤28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根据病变所在不同部位施行不同形式的软组织重建。结果 32例平均随访36.2个月(22~40个月)。3例局部复发,4例死亡。参照 Enneking 评分标准,28 例关节功能优良。结论正确的软组织重建手术,保证了关节功能,减少了肿瘤局部复发和切口并发症。软组织重建手术在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假体置换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假体 软组织重建
下载PDF
掌骨嫁接结合软组织重建术在Wassel Ⅵ型复拇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垂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掌骨嫁接结合软组织重建术在WasselⅥ型复拇畸形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0例(20拇)WasselⅥ型复拇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施掌骨嫁接结合软组织重建术,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采用体格检查... 目的:探讨掌骨嫁接结合软组织重建术在WasselⅥ型复拇畸形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0例(20拇)WasselⅥ型复拇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施掌骨嫁接结合软组织重建术,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采用体格检查、X线及日本手外科协会(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Hand,JSSH)评分表对患儿重建拇指的外观、功能及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20例患儿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5~42(32.16±8.33)个月,截骨端均在术后6周得到理想愈合;掌骨长度占健侧的比例为(90.54±2.13)%,2例患儿出现10°的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功能受限,2例患儿出现17°的掌指关节桡偏;末次随访时的JSSH评分为(20.08±0.40)分,优1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掌骨嫁接结合软组织重建术在WasselⅥ型复拇畸形整复中具有理想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该类复拇畸形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拇畸形 WasselⅥ型 掌骨嫁接 软组织重建 畸形修复 整形外科
下载PDF
尺桡动脉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在手和腕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与比较研究
16
作者 陈国天 夏晓丹 +3 位作者 成章 邝艺臻 张国平 唐阳敏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8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尺桡动脉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在重建手、腕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应用。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符合该项研究标准的25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和腕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随访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 目的:比较尺桡动脉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在重建手、腕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应用。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符合该项研究标准的25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和腕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随访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符合该项研究标准的20例采用尺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和腕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然后对2组患者皮瓣的存活、供区并发症、美观、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肢功能影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皮瓣的再存活率、供区并发症、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美观、住院费用、患肢功能影响程度的比较上,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桡动脉穿支皮瓣因不需2次手术断蒂,费用更低,在匹配度、美观、患肢功能影响程度上效果更佳。结论:尺桡动脉穿支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均是重建手、腕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尺桡动脉穿支皮瓣不需2次手术断蒂,患者早期不需卧床,住院时间较短及费用相对较低,可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患者相对容易接受及满意度较高;腹部带蒂皮瓣不存在皮瓣供区血管解剖分离等技术性难题需要解决,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动脉穿支皮瓣 腹部带蒂皮瓣 软组织缺损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MRI与CT的腰腹部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海涛 黄国秀 +5 位作者 江建中 谢兆林 罗翔 许林 张其标 黄琛慧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7期2-5,26,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MRI与CT图像联合三维重建腰腹部骨性、软组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采集1例人体腰椎MRI、腰段血管CTA数据,再将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中,经图像分割后精确形成所需腰椎、软组织(肌肉、脊髓、腰丛... 目的:探讨利用MRI与CT图像联合三维重建腰腹部骨性、软组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采集1例人体腰椎MRI、腰段血管CTA数据,再将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中,经图像分割后精确形成所需腰椎、软组织(肌肉、脊髓、腰丛神经、腰段动脉、椎间盘及腰段皮肤脂肪)等mask文件,经计算后分别得到各组织三维模型,再根据MRI与CT的融合图像进行各组织模型的配准得到完整模型,最后将模型进行修饰,从而获得一个包含腰椎与腰段神经、肌肉、血管、椎间盘、皮肤脂肪等软组织在内精确的腰腹部数字化模型。结果:精准地构建出一个包括皮肤脂肪、主要肌肉血管、椎间盘、脊髓神经及骨性结构的腰腹部模型。结论:通过MRI与CT的联合重建、图像融合,能够有效地进行腰腹部模型的精确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软组织重建 图像融合
下载PDF
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18
作者 许伟国 蔡斌 +1 位作者 何振荣 凌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8-369,372,共3页
目的:报道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足部软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小腿或足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cm×5cm,最小为3cm×3cm。结果:17例全部成... 目的:报道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足部软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小腿或足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cm×5cm,最小为3cm×3cm。结果:17例全部成活,其中2例部分坏死,l例失败,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此皮瓣是修复小腿远端、踝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具有切取方便,位置恒定,血供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软组织缺损修复
下载PDF
一种非手术组织增量方法:正畸牵引在口腔种植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文震 邱妮 肖玉鸿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390-395,共6页
通过正畸牵引无法保留的患牙来增加种植位点的牙槽骨量及软组织量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并为成功的种植修复做准备。对于美学区(前牙区)的种植修复而言,患者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恢复咀嚼功能,亦更加注重美学效果。正畸牵... 通过正畸牵引无法保留的患牙来增加种植位点的牙槽骨量及软组织量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并为成功的种植修复做准备。对于美学区(前牙区)的种植修复而言,患者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恢复咀嚼功能,亦更加注重美学效果。正畸牵引重建这种非手术的方法同时实现软、硬组织的增量,具备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点。尽管该项技术存在应用范围较窄及治疗周期较长等局限性,同时临床实施上尚且缺乏统一标准,但正畸牵引重建种植位点软硬组织是跨学科治疗的有益实践,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 牙种植 牙正畸牵引 牙列缺损 骨增量 软组织重建
原文传递
距下关节制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青少年痛性副舟骨伴平足畸形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刘承义 石超 +3 位作者 常鑫 聂光华 梁晓军 李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制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青少年痛性副舟骨伴平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应用距下关节制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的20例8~1...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制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青少年痛性副舟骨伴平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应用距下关节制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的20例8~14岁痛性副舟骨伴平足畸形患者(30足)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踝与后足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测量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T1MT)和距舟覆盖角(TNCA)、负重侧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角)和跟骨倾斜角(Pitch角)以及后足力线位片的跟骨外翻角(CVA)。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T1MT、TNCA、Meary's角、CVA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Pitch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38.33±10.15)个月,无患者出现跗骨窦螺钉脱出,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跗骨窦区疼痛,经封闭治疗和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后疼痛减轻。1例患者在术后5年出现跗骨窦区肿胀、疼痛伴行走时加重,通过手术更换大小合适的跗骨窦螺钉,术后疼痛改善。结论距下关节制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青少年痛性副舟骨伴平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疼痛,促进踝与后足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制动术 内侧软组织重建术 青少年 痛性副舟骨 平足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