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的定点介入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见飞 邓奕文 +2 位作者 黄虎龙 敖婧 陈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下,采用定点介入疗法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11月—2023年4月治疗的76例CN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 目的:研究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下,采用定点介入疗法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11月—2023年4月治疗的76例CN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指导的定点介入疗法,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3%(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腰痛、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等条目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共3例,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失。结论:对CNLBP患者采用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的定点介入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腰部疼痛,且利于腰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软组织外科学理论 定点介入疗法
下载PDF
软外理论指导下棍针拨筋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利结芳 华诚峰 +2 位作者 杨敏 刘晓文 黄乳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软外理论指导下棍针拨筋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中山市中医院骨科就诊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软外理论指导下棍针拨筋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中山市中医院骨科就诊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基于药物治疗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干预方案给予软外理论指导下棍针拨筋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干预2周和随访3个月时,2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OD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随访3个月时,2组的JOA评分均高于干预2周时,ODI评分均低于干预2周时(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2周和随访3个月时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2周和随访3个月时,2组的VAS评分、PCT、CRP和WBC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随访3个月时,2组的VAS评分、PCT、CRP和WBC均低于干预2周时(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2周和随访3个月时的VAS评分、PCT、CRP和WBC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软外理论指导下棍针拨筋疗法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腰椎功能和社会活动功能,降低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软外理论 棍针拨筋疗法 炎症水平
下载PDF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菱形肌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施小妹 王帅 +2 位作者 陈凯雄 林娜 吴随妹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依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soft tissue surgery theory)可否提升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rESWT)治疗菱形肌损伤(rhomboid muscle injury)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单侧菱形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观察依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soft tissue surgery theory)可否提升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rESWT)治疗菱形肌损伤(rhomboid muscle injury)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单侧菱形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n=30)依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行菱形肌走行区域联合患侧颈肩部(斜方肌、冈下三肌)rESWT,对照组(n=30)仅在菱形肌走行区域行rESWT,每周1次,共治疗4次。选用疼痛强度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每次rESWT治疗前、完成4次rESWT治疗后随访4周、12周及24周共7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并作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后6个时间点的NRS评分均较第1个时间点和同组内前1个时间点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同一时间点的比较,从第2周起,实验组NRS评分及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ESWT可缓解菱形肌损伤患者的疼痛,依据软组织外科学理论行菱形肌走行区域联合颈肩部rESWT治疗菱形肌损伤优于单一菱形肌走行区域rES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 菱形肌损伤 软组织外科学 N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