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被引量:78
1
作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0-320,共11页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由于发病率低,种类繁多且生物学行为各异,如何规范诊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外科治疗仍然是软组织肉瘤唯一可获得根治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某些...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由于发病率低,种类繁多且生物学行为各异,如何规范诊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外科治疗仍然是软组织肉瘤唯一可获得根治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某些肉瘤类型或某些情形下需要进行化疗和放疗,靶向治疗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目前,对于如何实施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如何配合应用各种治疗手段,尚缺乏普遍认可的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同时吸纳了部分已获认可的专家经验和研究心得,深入探讨了软组织肉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形成了中国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诊疗活动发挥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软组织肿瘤 诊断 治疗 规范
原文传递
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7
2
作者 孟悛非 吕衍春 +7 位作者 吕凤华 程晓玫 张朝晖 陈应明 梁康福 陈美霞 邹文星 阮超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78-583,共6页
目的 研究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技术在骨骼 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骨骼 软组织肿瘤 39例 41个病灶进行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分别计算肿瘤最高灌注区域信号强度 时间 (SI 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 (SSmax)... 目的 研究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技术在骨骼 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骨骼 软组织肿瘤 39例 41个病灶进行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检查。分别计算肿瘤最高灌注区域信号强度 时间 (SI 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 (SSmax)和肿瘤边缘 中心灌注差异率(Rrim cen)。对肿瘤作病理学检查 ,确定其良恶性 ,并计数肿瘤最高灌注区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SSmax和MVD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MVD和SSmax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良、恶性肿瘤Rrim cen的中位数分别为 0 0 0 0和 0 2 78,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z=- 4 175 ,P <0 0 1) ,恶性肿瘤的Rrim cen值大于良性肿瘤。以 0 115作为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阈值 ,则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可达 82 6 %、10 0 %和 90 2 %。结论 Rrim cen对鉴别良恶性骨骼 软组织肿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尤其用于鉴别较大的恶性肿瘤 ,具有很高的特异性。SI 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 (SS)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的血管化情况 ,但SSmax在良恶性骨软组织肿瘤之间存在较多重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NMR 病理学 成像
原文传递
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53
3
作者 饶圣祥 曾蒙苏 +3 位作者 王冬青 陈财忠 沈继章 施伟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30个经病理证实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特征,其中15个良性神经鞘肿瘤,包括许旺瘤(神经鞘膜瘤)13个(12例),神经纤维瘤2个(2例);15个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2... 目的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30个经病理证实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特征,其中15个良性神经鞘肿瘤,包括许旺瘤(神经鞘膜瘤)13个(12例),神经纤维瘤2个(2例);15个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23例均行常规MR扫描,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以及快速多平面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MPSPG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3例患者共30个病灶,软组织神经鞘肿瘤表现为梭形(15个),靶征(9个),神经出入征(10个),脂肪分离征(10个);2个(2例)恶性神经鞘膜肿瘤显示周围水肿。(2)12个良性神经鞘肿瘤中9个表现为延迟强化,3个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所有15个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及3个良性神经鞘肿瘤表现为第1期明显或中度强化,第2期和第3期持续强化或强化程度稍有下降。结论梭形肿块、靶征、与神经关系密切及脂肪分离征是软组织神经鞘肿瘤较特征性的表现,而肿瘤的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周围有无水肿对神经鞘肿瘤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神经鞘瘤 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 水肿
原文传递
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何乐健 王琳 +3 位作者 孙宁 黄澄如 祝秀丹 郎志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特点。方法 对 14 5例患儿(男 97例 ,女 4 8例 ,年龄 4个月~ 13岁 ,平均 4 2岁 ) ,用HE、免疫组织化学 (LSAB法 )和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所用抗体有 :波形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特点。方法 对 14 5例患儿(男 97例 ,女 4 8例 ,年龄 4个月~ 13岁 ,平均 4 2岁 ) ,用HE、免疫组织化学 (LSAB法 )和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所用抗体有 :波形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肌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99(12E7)、白细胞共同抗原 (LCA)。结果  14 5例患儿中 ,10 0例随访 1~ 2 0年。组织学分为胚胎性、葡萄状、梭形细胞型、腺泡状和实性型。 5年存活率 :葡萄状 85 %、梭形细胞型横纹肌肉瘤85 % ,胚胎性 6 0 % ,腺泡状 4 0 %、实性型横纹肌肉瘤 2 5 % ,预后最好的是梭形细胞型和葡萄状横纹肌肉瘤 ,预后次之的是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预后差的是腺泡状和实性型横纹肌肉瘤 ;预后好的部位是膀胱和头颈部 ,预后差的部位是躯干四肢、腹膜后和盆腔 ;免疫组织化学 :10 7例均表达波形蛋白 ,除NSE、CD99和LCA均阴性外 ,结蛋白、SMA和肌红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8%、75 %和 37%。 15例肿瘤经电镜观察 ,其中 10例发现有肌丝和肌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横纹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特点 病理分型
原文传递
黏液样软组织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慧红 乐洪波 +2 位作者 吴先衡 马树华 肖壮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3-888,共6页
目的探讨黏液样软组织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样软组织肿瘤53例,术前行MRI和(或)CT检查。MRI检查使用T1WI、T2WI及T2抑脂序列进行平扫,增强采用T1抑脂序列。CT扫描采用横断面平扫加增强,矩阵51... 目的探讨黏液样软组织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样软组织肿瘤53例,术前行MRI和(或)CT检查。MRI检查使用T1WI、T2WI及T2抑脂序列进行平扫,增强采用T1抑脂序列。CT扫描采用横断面平扫加增强,矩阵512×512,管电压120kV,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果53例黏液样软组织肿瘤中,黏液样脂肪肉瘤18例、节细胞神经瘤13例、黏液纤维肉瘤8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2例、肌内黏液瘤10例及关节旁黏液瘤2例。病理表现为显微镜下可见丰富的黏液基质、肿瘤细胞、毛细血管及胶原纤维。共同的影像表现为含有大量黏液基质区域以CT平扫低密度、T1WI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渐进性延时强化;肿瘤细胞密集区为等密度或T1WI等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也相对显著;恶性程度高的较大肿瘤内可出血、坏死囊变;大部分黏液样软组织肿瘤内可见分隔。结论CT和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黏液样软组织肿瘤的病变特征,对黏液样软组织肿瘤定性诊断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手部肿瘤566例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建兵 阚世廉 +2 位作者 李瑞华 殷中罡 王瑞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手部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98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手部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5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部软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余依次为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囊肿、血管球瘤等;... 目的探讨手部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98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手部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5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部软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余依次为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囊肿、血管球瘤等;骨肿瘤以内生软骨瘤最为多见,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偶有发生;手部骨转移癌较少见。结论手部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多见,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效果满意。手部恶性肿瘤和转移癌偶发,应引起注意并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骨肿瘤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非特殊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31例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蔡俊娜 施旻 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N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价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复习31例PEComa-NO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光镜形态和免疫学表型,分析预后资料。2例为空芯... 目的探讨非特殊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N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价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复习31例PEComa-NO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光镜形态和免疫学表型,分析预后资料。2例为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2例为剖腹探查活检标本,其余27例为手术切除标本。结果患者中女性24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40岁。肿瘤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12例,腹盆腔10例,胃肠道4例,大腿2例,纵隔、左腹股沟和膀胱各1例。所有病例均不伴有结节性硬化。镜下观察:23例(74%)呈透明细胞糖瘤样,4例(13%)呈透明细胞肌色素细胞瘤样,4例(13%)为上皮样-梭形细胞混合型。参照Folpe等提出的诊断标准,19例(61%)符合恶性PEComa;7例(23%)为恶性潜能未定PEComa;5例(16%)为良性PECo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病例均表达HMPA5(31/31,100%),部分病例尚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14/21,67%)和结蛋白(6/18)。随访16例恶性PEComa,7例无瘤生存,6例带瘤生存,3例死亡;16例中复发6例,转移5例。随访4例恶性潜能未定PEComa,1例死亡,3例无瘤生存。随访3例良性PEComa,均无瘤生存。结论(1)Folpe等提出的PEComa分类标准具有可重复性,但在诊断穿刺或活检标本时需注意结合临床和影像学;(2)PEComa的组织学形态在不同的病例间有一定的差异,熟悉其形态变化谱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肿瘤 上皮样细胞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8
作者 臧晓红 郑建勋 +2 位作者 赵小华 姚小奇 郭尊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363-364,共2页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5 1例浅表肿物应用高频探头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和分析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活检证实。结果 良性病变1 2 7例 ,恶性病变 2 4例。通过比较各...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 5 1例浅表肿物应用高频探头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和分析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活检证实。结果 良性病变1 2 7例 ,恶性病变 2 4例。通过比较各种病变的形态表现 ,发现良性浅表肿物长轴往往与皮肤平行 ,许多病灶边界不清 ;而恶性肿物多呈圆形 ,边界清晰。结论 超声有助于确定肿物的大小、深度 ,鉴别肿物的囊实性 ,发现肿物内部及周围的血流信号 ,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软组织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吉龙 徐维萍 +2 位作者 王坚 朱雄增 张仁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0-655,共6页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细胞学和组织学形态、免疫学表型以及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EWSWT1融合基因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复习15例DSRCT的临床资料、1例细胞学形态、14例组织学形态和15例免疫学表型,采用逆转录聚...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细胞学和组织学形态、免疫学表型以及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EWSWT1融合基因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复习15例DSRCT的临床资料、1例细胞学形态、14例组织学形态和15例免疫学表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1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EWSWT1融合性mRNA,经测序证实并确定融合类型。结果13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12~38岁,平均23.8岁。临床上多表现为腹部不适、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伴有呕心、便秘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体检显示,多数病例于中下腹可触及质硬肿块,境界不清,活动度差。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或盆腔内多个或单个结节状肿块,直径为3~25cm,平均8.6cm。细胞学涂片显示,在出血性的背景中可见散在、成簇的小圆细胞,核染色深,核仁不清,核分裂象易见,胞质稀少。组织学上,肿瘤由深染的小圆细胞、卵圆形细胞及短梭形细胞组成,呈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巢状排列,大的瘤巢中央可见坏死,瘤巢之间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可伴有玻璃样变性。所有病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AE1/AE3、波形蛋白、结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部分病例尚表达CAM5.2、上皮膜抗原、CD57、嗜铬粒素A、突触素和WT1,不表达肌生成素、CK5/6、CD117、钙(视)网膜蛋白和CD99。RTPCR检测出EWSWT1融合性mRNA,测序结果显示由EWS基因的7号外显子与WT1基因的8号外显子融合所产生,融合性基因含有KTS序列。结论(1)DSRCT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男性腹腔和盆腔内、具有多向性分化的高度恶性小圆细胞肿瘤。(2)瘤细胞特征性的波形蛋白和结蛋白核旁点状染色,在DSR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3)在石蜡包埋的DSRCT组织中能检测出EWSWT1融合基因的转录产物,RTPCR可作为DSRCT一项实用的分子遗传学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融合
原文传递
肿瘤抑癌基因PTEN在骨及软组织肿瘤中的突变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悦 王东煜 +3 位作者 榅村春彦 范广宇 王星铎 任常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15-718,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抑癌基因PTEN在骨及软组织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析骨及软组织肿瘤患者 110例肿瘤标本 ,3个肿瘤细胞系PTEN基因第 4~ 9外显子有无纯合性缺失。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及基因测序技术... 目的 探讨肿瘤抑癌基因PTEN在骨及软组织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析骨及软组织肿瘤患者 110例肿瘤标本 ,3个肿瘤细胞系PTEN基因第 4~ 9外显子有无纯合性缺失。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SCP)及基因测序技术观察有无基因突变。对照为瘤旁正常组织。结果 PTEN基因第 4~ 9外显子经扩增后均有产物 ,无基因纯合性缺失改变。SSCP分析未发现变异带 ,无基因突变。但外显子 8表现出两种不同带型 ,该基因存在多态性 ,6例肿瘤在内含子 8距拼接部 32bp处存在两种不同碱基 ,基因型为g/t。结论 在DNA水平肿瘤抑癌基因PTEN在骨及软组织肿瘤的发生中不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肿瘤抑癌基因 PTEN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评价软组织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价值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雅怡 岳斌 +4 位作者 孙玲玲 张雨 崔久法 段峰 郝大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0-985,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评估软组织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9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DCE-MRI检查,经后处理软件...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评估软组织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9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DCE-MRI检查,经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肿瘤的DCE-MRI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术后病理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标记指数(Ki-67 LI)。利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MVD、Ki-67 LI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参数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效能。结果Ktrans、Kep与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3、0.727,P<0.01),与Ki-67 LI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7、0.612,P<0.01),Ve与MVD、Ki-67 LI间无相关性(P>0.05)。恶性软组织肿瘤Ktrans、Kep、MVD、Ki-67 LI均高于良性软组织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和Kep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和0.846,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84.6%、92.3%,特异度分别为85.8%、83.3%。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可以用于评估软组织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血管生成 KI-67抗原
原文传递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5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琛 张智弘 +1 位作者 潘敏鸿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干9例(17%),深部组织8例(15%),椎管内4例(8%),生殖道1例(2%)。镜下肿瘤组织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短纺锤形、卵圆形、梭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局灶表达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10%~70%。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滑膜肉瘤、纤维肉瘤、血管外皮瘤、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纤维型脑膜瘤以及平滑肌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蔡俊娜 彭芳 +2 位作者 李里香 成宇帆 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结果 3例均发生于成年男性,分别因左颈部肿块、髂部疼痛和双侧颈肩区复发性肿块就诊.镜下观...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结果 3例均发生于成年男性,分别因左颈部肿块、髂部疼痛和双侧颈肩区复发性肿块就诊.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和上皮样的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瘤细胞呈片状、模糊结节状或交织条束状排列,间质伴有胶原化.1例于结节中央可见凝固性坏死,形态上类似上皮样肉瘤.3例肿瘤内均无明显的血管形成,但其中1例于局灶区域可见胞质内空泡形成,类似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细胞同时表达上皮性标记和内皮标记.3例均经手术切除,其中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和14个月均健在,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另1例术后6年内复发5次.结论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属于一种少见的中间型血管内皮瘤,兼具上皮样肉瘤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部分形态.仅凭光镜形态有时较难确定其内皮细胞分化,必须借助于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关系较为密切,可能是后者的一种富于细胞性梭形细胞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肉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原文传递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黄海建 曲利娟 +1 位作者 郑智勇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tumor,MSF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4例罕见的MSFT,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22岁~63岁,中位年龄42.5岁。发...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tumor,MSF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4例罕见的MSFT,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22岁~63岁,中位年龄42.5岁。发生部位:中枢神经系统2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和恶心等;胸腔2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肿块直径3~14cm,平均8.5cm。镜检: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分布疏密不均。密集区肿瘤细胞丰富,呈束状、漩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梭形、短梭形,核染色质粗且不均匀,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4个/10HPF),局灶出血坏死。疏松区细胞稀少,纤维化伴黏液变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l-2、CD99、vimentin弥漫阳性;CD34、MSA、α-SMA、h-caldesmon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25%~50%;EMA、CD117、GFAP和S-100阴性。结论 MSFT非常罕见,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需与滑膜肉瘤、脑膜瘤、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等相鉴别。MSFT的预后不佳,易复发和转移,手术完整切除后,应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腱鞘纤维瘤3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毛荣军 樊长姝 +4 位作者 杨克非 郭莉 谢乐 房惠琼 李启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 目的探讨腱鞘纤维瘤(fibroma of tendon sheath,F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9例F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男性24例(61.54%),女性15例(38.46%),男女比为1.6∶1,年龄5~69岁,平均34.56岁。74.36%的病例累及上肢,尤以掌指部为主。临床上,66.67%病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33.33%病例伴局部压痛、肿痛症状。10.26%病例曾有局部外伤史,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4.29%。以MRI为代表的影像学成像显示病变与肌腱、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相连。大体上,病变包膜纤薄或无包膜。镜下病变呈分叶状,每个小叶由稀疏散在的纤维母细胞、裂隙状血管腔隙和大量玻璃样变胶原间质所组成。部分病变形态多样,局部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或纤维瘤病、结节性筋膜炎及微静脉型血管瘤病变相似。免疫组化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部分梭形及星形细胞表达α-SMA、calponin及CD163,少数病变局灶弱阳性表达β-catenin(胞质)、CD68、MSA及h-Caldesmon,裂隙状腔隙内衬扁平细胞表达CD34、CD31及FⅧRAg,提示为血管性腔隙。结论 F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发生于肌腱、腱鞘或关节滑囊的良性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典型的FTS多发生于青年人及成年人,以男性居多,好发于上肢,掌指部占多数,少数病变切除后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肢体肿瘤 腱鞘纤维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骨及软组织肿瘤的磁共振磷谱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立军 杜湘珂 姜保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27-730,共4页
目的 用磁共振磷谱分析的方法观察骨及软组织肿瘤的磷脂代谢和能量代谢改变。方法 在 2 .0T的场强下 ,对 14例骨及软组织肿瘤 (良性 6例 ,恶性 8例 )患者和 19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磷谱分析和常规MRI检查。测量波谱中各代谢产物的... 目的 用磁共振磷谱分析的方法观察骨及软组织肿瘤的磷脂代谢和能量代谢改变。方法 在 2 .0T的场强下 ,对 14例骨及软组织肿瘤 (良性 6例 ,恶性 8例 )患者和 19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磷谱分析和常规MRI检查。测量波谱中各代谢产物的峰下面积 ,分别以三磷酸腺苷 β峰 (β ATP)、三磷酸腺苷 (ATP)、磷酸肌酸 (Pcr)为参照计算各代谢产物的相对比值 ,根据无机磷 (Pi)相对于Pcr化学位移的变化计算细胞内pH值 ,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良、恶性骨及软组织肿瘤组的磷酸单脂 (PME) / β ATP、Pcr/PME、PME/ATP ,恶性肿瘤组的pH值 ,良性肿瘤组的低能磷酸盐 (LEP) /Pcr较正常组为高 (P <0 .0 1)。良、恶性肿瘤组Pi/Pcr,恶性肿瘤组磷酸双脂 (PDE) / β ATP、PDE/ATP、LEP/Pcr、Pi/ β ATP及良性肿瘤组LEP/ β ATP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良、恶性肿瘤组Pcr/PME、pH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体磁共振磷谱可以无创性地检测到骨及软组织肿瘤的磷脂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能量代谢 磷脂代谢 MRI
原文传递
软组织肿瘤的多层螺旋CT、MR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薛彩霞 王绍武 +2 位作者 袁飞 宋清伟 宁殿秀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MR灌注成像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软组织肿瘤 2 6例 (良性 15例 ,恶性 11例 )行MSCT灌注成像、2 9例 (良性 17例 ,恶性 12例 )行MR灌注成像 ,通过灌注软件分析灌注参数在良恶性...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MR灌注成像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软组织肿瘤 2 6例 (良性 15例 ,恶性 11例 )行MSCT灌注成像、2 9例 (良性 17例 ,恶性 12例 )行MR灌注成像 ,通过灌注软件分析灌注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结果 MSCT灌注成像结果 :恶性组血流速度 (BF)为 (2 4 4 9± 14 4 9)ml·10 0mg-1·min-1,良性组BF为 (1 98± 1 19)ml·10 0mg-1·min-1;表面通透性 (PS)恶性组为 (14 6 4± 1 89)ml·10 0mg-1·min-1,良性组为 (2 4 0± 0 38)ml·10 0mg-1·min-1。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间的BF、PS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5 ) ;血容量 (BV)、平均通过时间 (MTT)值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5 )。MSCT灌注成像诊断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 90 9% (10 / 11) ,特异度为 86 7% (13/ 15 ) ,准确度为 88 5 % (2 3/ 2 6 ) ,阳性预测值为 83 3% (10 /12 ) ,阴性预测值为 92 9% (13/ 14 )。MR灌注成像结果 :恶性组BF为 (0 11± 0 0 2 )ml·10 0mg-1·min-1,良性组为 (0 0 7± 0 0 1)ml·10 0mg-1·min-1;良、恶性软组织肿瘤之间的BF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BV、MTT值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MR灌注成像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灌注成像 恶性 软组织肿瘤 MSCT 良性 诊断 多层螺旋CT 软件分析 IS 显著性
原文传递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顾东华 孙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资料,局限型9例,弥漫型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9例行MR平扫,6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X线片仅显示关节旁软组织...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资料,局限型9例,弥漫型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9例行MR平扫,6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X线片仅显示关节旁软组织肿块和骨质侵蚀、破坏。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改变较X线片清晰,还有1例显示软组织钙化和液化,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呈轻到中度强化。MRI T1WI上7例呈较均匀等信号,2例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上3例呈不均匀等高信号,6例呈不均匀等低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大多数腱鞘巨细胞瘤可明确诊断;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对于发现特异性含铁血黄素信号和确定病变范围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静 方志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soft tissue,CCS)是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及中年,以四肢远端的深部软组织多见,常与肌腱和腱膜相毗邻,易复发和转移。组织来源尚未明确。起病隐匿,肿瘤较大时可引起疼痛和压痛。大体... 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soft tissue,CCS)是一种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及中年,以四肢远端的深部软组织多见,常与肌腱和腱膜相毗邻,易复发和转移。组织来源尚未明确。起病隐匿,肿瘤较大时可引起疼痛和压痛。大体为无明显包膜,呈分叶状或多结节状切面灰白色的肿块。组织学特点为细胞多角形或梭形,成巢状排列其间有纤维组织分隔。超微结构显示,胞质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S-100、HMB-45、Vi mentin及MITF阳性。CCS中特异表达的EWS/ATF1融合基因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肉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FH)中也表达。RT-PCR检测MITF可鉴别CCS和AFH两种软组织肉瘤。BREF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对CCS与原发部位不明确的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肉瘤 透明细胞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在下肢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晓莉 吴刚 +3 位作者 谢如意 梁晓青 刘宣林 李小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25-532,共8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下肢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放射科做下肢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在下肢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放射科做下肢MRI发现有肿块的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行下肢3.0 T MRI平扫以及多b值(0、10、20、30、40、50、75、100、150、200、400、800、1000、1500 s/mm^2)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检查以及多b值(0、100、700、1400、2100 s/mm^2)DKI扫描检查。经Siemens第三方软件(DKI_tool_3_4)分别获得IVIM模型和DKI模型的参数值ADC值、D值、f值、D*值以及MK值、MD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肿瘤分为良恶性骨肿瘤与软组织肿瘤,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良恶性骨肿瘤与软组织肿瘤的IVIM各参数及DKI各参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联合IVIM和DKI模型参数在鉴别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价值。结果在54例肿瘤患者中,骨肿瘤28例,其中良性组7例,恶性组21例,软组织肿瘤26例,其中良性组11例,恶性组15例。恶性骨肿瘤的ADC值、D值、MD值分别为(1.23±0.27)×10^(-3) mm^2/s、(1.12±0.22)×10-3 mm^2/s、(1.26±0.46)×10^(-3) mm^2/s,明显低于良性组(1.95±0.39)×10^(-3) mm^2/s、(1.78±0.42)×10^(-3) mm^2/s、(1.91±0.53)×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值(10.0%±3.98%)明显高于良性组(3.43%±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值为(0.76±0.45)×10^(-3) mm^2/,明显高于良性组(0.36±0.22×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和良性组的D*值分别为(9.72±4.89)×10^(-3) mm^2/s、(6.86±3.53)×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骨肿瘤ADC、D、f、D*、MK、M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5、0.939、0.891、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