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种事故致因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傅贵 索晓 +1 位作者 贾清淞 付明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3,共6页
为了给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日常管理中事故致因模型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事故的影响对象、模型的组成和事故发生的路径3个维度对10种事故致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影响对象的涵盖越来越... 为了给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日常管理中事故致因模型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事故的影响对象、模型的组成和事故发生的路径3个维度对10种事故致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致因模型对事故影响对象的涵盖越来越全面;事故致因模型的组成日趋全面,且趋于对模型中各模块给出清晰定义以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故发生的路径描述由链式向系统网状发展;根据充分性和效率的需求对模块化模型和非模块化的模型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致因模型 事故分析 线性事故致模型 系统事故致因模型 社会技术系统
下载PDF
智能化时代工作世界的变革与高职教育的应对——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肖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6,共7页
智能化时代的工作世界发生了巨大变革。职业替换与职业补充、劳动力需求总量减少与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共同构成了工作世界变革的整体表征。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技术、人与组织"的分析框架,深入探究工作世界的变革机制,发现&qu... 智能化时代的工作世界发生了巨大变革。职业替换与职业补充、劳动力需求总量减少与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共同构成了工作世界变革的整体表征。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技术、人与组织"的分析框架,深入探究工作世界的变革机制,发现"技术"作为变革发起点造成了技能操作的高端化、工作内容的复合化;"人"作为变革核心引发了工作方式的学习化;"组织"作为变革关键点,与"技术"和"人"共同导致了工作组织的扁平化。因此,智能化时代的高职教育需要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与企业一同构建"终身学习生态圈",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应对工作世界变革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时代 工作世界变革 高职教育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原文传递
社会技术系统范式下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特征、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小康 赵宇翔 +1 位作者 宋士杰 朱庆华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1,共11页
[目的/意义] ChatGPT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一种应用升级,能够作为社会行动者帮助用户搜索和生成所需的信息。旨在对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特征和理论框架进行归纳和展望。[研究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对替代信息搜索发展历程的梳理,重点分析A... [目的/意义] ChatGPT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一种应用升级,能够作为社会行动者帮助用户搜索和生成所需的信息。旨在对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特征和理论框架进行归纳和展望。[研究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对替代信息搜索发展历程的梳理,重点分析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范式探讨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理论框架。[结论/发现] 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基于“信息需求者―AI算法―网络信息资源”的三元关系组,人智协同地实现信息的获取、集成和呈现。尝试从技术、信息、用户和社会文化四个层面构建了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理论框架。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包括信任和信息可信度研究、用户采纳和使用体验研究、信息服务和知识供给场景下的应用研究以及用户算法素养教育研究等。[创新/价值]对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数智时代用户信息行为和信息服务的理论,并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信息搜索 ChatGPT AI生成内容 社会技术系统 可供性
下载PDF
兴起中的技术人类学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皓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5-460,共6页
技术人类学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微观技术人类学以物质文化研究为基础,宏观技术人类学则关注技术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技术人类学兴起的标志是莱蒙里尔和普法芬伯格对这两种理解进行总结,提出以社会技术系统为核心的技术人类学。传统人... 技术人类学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微观技术人类学以物质文化研究为基础,宏观技术人类学则关注技术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技术人类学兴起的标志是莱蒙里尔和普法芬伯格对这两种理解进行总结,提出以社会技术系统为核心的技术人类学。传统人类学危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哲学经验转向和技术人类学的参与者视角是技术人类学得以兴起的四大原因。当前的技术人类学研究存在着学科建制不健全、研究范式不完善和个案研究不足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人类学 社会技术系统
下载PDF
职业教育知识观的价值转向:从技术到社会技术系统
5
作者 袁梦琦 谢长法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
职业教育知识观是对职业教育活动中课程与教学相关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职业教育知识是关于技术的知识,对于技术的认识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筛选、传递和组织。传统技术观以技术本质为单一视角,其需求性、功能性和... 职业教育知识观是对职业教育活动中课程与教学相关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职业教育知识是关于技术的知识,对于技术的认识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筛选、传递和组织。传统技术观以技术本质为单一视角,其需求性、功能性和技术发展单线性等观点映射在职业教育知识观之中,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呈现出知识筛选市场化、知识传递标准化和知识组织离散化等问题。当前职业教育已从“立身”迈入“提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知识观也需要从“职业教育知识是什么”的本质论转向“什么样的职业教育知识最有价值”的价值论。技术人类学从传统的技术一元导向发展到社会技术系统导向,这为职业教育知识观转型提供了反思空间。社会技术系统导向的职业教育知识观应兼顾人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从需求性到文化性、从功能性到行动性、从单线性向系统性的价值转向,为职业教育文化育人、行动赋意和系统耦合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知识观 职业教育现代化 技术人类学 社会技术系统
下载PDF
类人信任与可信任性:可信人工智能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永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7-33,共7页
随着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融,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具有了超越工具主义的内在特征。在此背景下,可信已被确立为引导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规范性要求,发展可信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有鉴于“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差异,发展可... 随着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融,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具有了超越工具主义的内在特征。在此背景下,可信已被确立为引导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规范性要求,发展可信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有鉴于“人—机”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差异,发展可信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增强人工智能的可信任性,而不是谋求人工智能对“类人信任”前置条件的满足。发展可信人工智能需要在认识论上立足于存在论的现象学视域;在方法论上实现由个人契约论方法向社会现象学方法的转变;在现实性上则需要通过构筑社会技术系统的信任网络方能最终增进对人工智能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人工智能 可信任性 人机共生 社会现象学方法 社会技术系统
原文传递
物质与象征之间——普法芬伯格对标准技术观的批判与社会技术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皓 夏保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6,共7页
普法芬伯格是当代技术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是他在技术人类学领域的核心思想。普法芬伯格批判了"标准技术观"中的需求驱动技术、功能决定形式和工具到机器的单线性技术史这三大观点。对应地提出了文化决定技... 普法芬伯格是当代技术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是他在技术人类学领域的核心思想。普法芬伯格批判了"标准技术观"中的需求驱动技术、功能决定形式和工具到机器的单线性技术史这三大观点。对应地提出了文化决定技术选择、象征彰显技术意义以及技术史是社会技术系统的生成过程的核心观点,构建出了社会技术系统的理论体系。普法芬伯格的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在技术人类学的物质功能传统和象征意义传统之间开辟了新的道路,是当代技术人类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类学 社会技术系统 物质文化 象征人类学
原文传递
系统创新的进化论哲学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卫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系统创新理论大量使用了进化论方法描述社会技术系统的转型动力和机制,形成了其自身的特定进化论范式和进化论哲学。这主要体现在其从间断平衡进化、准进化、共同进化三个方面将传统的技术创新问题置于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在创新的进化... 系统创新理论大量使用了进化论方法描述社会技术系统的转型动力和机制,形成了其自身的特定进化论范式和进化论哲学。这主要体现在其从间断平衡进化、准进化、共同进化三个方面将传统的技术创新问题置于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在创新的进化模式、进化路径、进化动力、进化关联等问题上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系统创新 进化论哲学 社会技术系统
原文传递
科技社会系统的“善治”及其“良知”的共同生产
9
作者 刘崇俊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了应对科技社会系统多重性的和流变性的风险,多元决策相关者理应在其“善治”中提供全新的风险界定框架这一“良知”。具体而言,目前STS正从谦逊的科学与谦逊的民主相互建构的视角出发,呈现在科技社会系统的风险治理中专家与公众等参... 为了应对科技社会系统多重性的和流变性的风险,多元决策相关者理应在其“善治”中提供全新的风险界定框架这一“良知”。具体而言,目前STS正从谦逊的科学与谦逊的民主相互建构的视角出发,呈现在科技社会系统的风险治理中专家与公众等参与者如何在充满竞争与合作的夹缝中,借助于知识汇聚和知识创造的双重过程来提供全新的“风险界定框架”。这一试图重新划定专家知识和常民知识作用边界的“知识共同生产”的新模式,不仅成全了负责任的人民科学家、反思性的新兴公众等全新角色,也有潜力塑造出“专家-公众”同盟等“科学-民主”一体化的新型决策机构。总之,科技不确定性内生的当代风险社会,同时也是知识广泛分布于专家和公众等不同社会群体之中的信息社会,因而可以充分挖掘“专家-常民”同盟的潜力,以便让科技社会系统的“善治”建立在“良知”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社会系统 善治 良知 “专家-常民”同盟 共同生产
原文传递
论技术人类学对芬伯格困境的超越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志斌 孙祥 李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209-214,269,共7页
芬伯格与技术本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两个阵营间的唇枪舌战表明,如何统一和消解本质主义技术观和社会建构主义技术观之间的对立是当前技术哲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通过身体中介或者活动棱镜的引入,技术人类学将技术界定为人与物之间的相... 芬伯格与技术本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两个阵营间的唇枪舌战表明,如何统一和消解本质主义技术观和社会建构主义技术观之间的对立是当前技术哲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通过身体中介或者活动棱镜的引入,技术人类学将技术界定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技术变化看作是以活动为基础的表现,并将技术活动及其语境看作是意义之源。由此,技术人类学将人与物铸造成一个更为紧密的社会技术系统,从而为超越芬伯格困境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过,如何摆脱由于参与观察法的引入而带来的认识论难题以及如何消解循环论证的嫌疑,仍是技术人类学今后不得不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人类学 芬伯格困境 社会技术系统
下载PDF
Project Risk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Metanetwork Assessment of Behavior-Centric Intangible Risks
11
作者 Christopher Cox Hamid Parsae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21年第5期229-246,共18页
Industrial projects can be viewed as complex sociotechnical systems(e.g.,human agents interacting with technology)where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do not necessarily occur in time-and-space proximity.For this work... Industrial projects can be viewed as complex sociotechnical systems(e.g.,human agents interacting with technology)where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do not necessarily occur in time-and-space proximity.For this work,metanetwork(e.g.,a network of networks)analysis was applied to emergent behavior-centric intangible risks(BCIRs)in a portfolio of projects in the energy sector.A user-friendly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and quantitatively assess BCIRs,along with the conditions that initiate them throughout the project development cycle.The underlying hypothesis is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identifying,assessing,and proactively addressing BCIRs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a project team’s ability to meet its objectives.While we build upon Rasmussen’s dynamic safety model and address the need for a framework to assess caus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ehaviors in the context of an energy-sector project,we do this with a view to a future where technology(e.g.,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utomation,robotics,etc.)will play an ever-increasing role.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presented as tested in a live project portfolio setting where organizational modifications were identified,simulated,and implemented.One particular dimension of the analysis,the issue of authority without responsibility,is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of this empirical assessment were further validated by an industry panel of subject-matter experts(S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angible risk project development metanetwork analysis(MNA) sociotechnical system
下载PDF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下的塔吊安全思考 被引量:31
12
作者 赵挺生 周炜 +1 位作者 徐凯 贺凌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159,共7页
为促进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背景下的塔吊安全管理,运用系统思想研究塔吊安全。首先,分析塔吊系统特征,明确塔吊安全系统构成要素;然后,基于RASMUSSEN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塔吊安全系统层次体系,包含监管机构层、塔吊参与单位层、施工现场管理... 为促进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背景下的塔吊安全管理,运用系统思想研究塔吊安全。首先,分析塔吊系统特征,明确塔吊安全系统构成要素;然后,基于RASMUSSEN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塔吊安全系统层次体系,包含监管机构层、塔吊参与单位层、施工现场管理层、现场人员层、环境与设备层等5个层次;其次,通过文献调研、事故分析和专家访谈,系统地识别56项塔吊安全影响因素,并利用Accimap建模技术建立广义塔吊安全Accimap模型;最后,进一步分析塔吊安全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机制。结果表明:塔吊安全是多层次多维度因素的耦合结果,受层间反馈、退化现象和动态环境影响。塔吊安全管理应遵循竖向整合思想,关注因素交互路径,采取系统性的干预和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吊安全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 风险管理框架 系统机制 Accimap模型
下载PDF
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用户体验优化的行动研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轩慧 赵宇翔 +1 位作者 刘炜 朱庆华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113,共20页
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需依托数字人文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同时也催生了更多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部署与推广。然而,现有数字人文平台一方面受限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瓶颈,另一方面则往往会忽视对人文学者真实需求的考量。数字人文平台... 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需依托数字人文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同时也催生了更多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部署与推广。然而,现有数字人文平台一方面受限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瓶颈,另一方面则往往会忽视对人文学者真实需求的考量。数字人文平台的利用率、满意度及可持续性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通过迭代设计方法提升数字人文平台的用户体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选取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中的"盛宣怀档案众包抄录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平台的用户体验优化开展行动研究。研究经历了三轮迭代,从功能性优化到交互性优化再到个性化需求优化,平台构建的关注点从技术层面逐渐扩展到技术与用户的交互层面,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了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的用户体验。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数字人文情境下平台、任务、志愿者三个核心元素的概念解构;从实践上提升了平台的使用率,可为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实现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效匹配提供借鉴。图3。表8。参考文献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众包抄录平台 用户体验 行动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下载PDF
建筑工程塔吊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挺生 周炜 +1 位作者 徐凯 贺凌云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9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系统分析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背景下建筑工程塔吊安全影响因素,理解系统主要维度和内部作用机理,建立塔吊安全管理模型,本文界定了塔吊安全系统的要素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全面识别了56项塔吊安全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塔... 为系统分析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背景下建筑工程塔吊安全影响因素,理解系统主要维度和内部作用机理,建立塔吊安全管理模型,本文界定了塔吊安全系统的要素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全面识别了56项塔吊安全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塔吊安全系统的9个主要维度;最后,利用ISM方法分析了塔吊安全系统主要维度的层次结构与影响路径,建立了塔吊安全管理层次模型,包含政府与组织管理、现场管理、工作条件、人员与设备安全等层次。分析表明,系统性的塔吊安全管理应当以确保人员操作安全和设备本质安全为核心,并在政府、企业和项目层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吊安全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 因子分析 ISM
下载PDF
基于ANP-SD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郝杰 薛思婷 +1 位作者 郭慧敏 成连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39-544,共6页
为分析房屋建筑施工风险因素交互关系下的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基于社会技术理论从个人、技术、组织管理和内外部环境4个子系统分析影响因素,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因素间的交互关系并确定相对和绝对系数,通过系数对仿真方程进行设... 为分析房屋建筑施工风险因素交互关系下的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基于社会技术理论从个人、技术、组织管理和内外部环境4个子系统分析影响因素,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因素间的交互关系并确定相对和绝对系数,通过系数对仿真方程进行设定,构建房屋建筑施工系统脆弱性系统动力学(SD)演化模型,对采取单一和联合管控措施后的房屋建筑施工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初始状态下房屋建筑施工系统脆弱性相比,分别采取单一管控措施后房屋建筑施工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下降最小幅度为1.28%,最大幅度为14.2%,其中使脆弱性演化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个人子系统管控措施中的增强安全文化建设;采取联合管控措施后房屋建筑施工系统脆弱性演化趋势下降幅度为[25.96%,36.8%],联合管控措施的控制效果并不是采取的管控措施越多越好,而是取决于中心影响因素相关联因素的绝对系数及所其属子系统2方面,以期为房屋建筑施工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施工 脆弱性 社会技术理论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系统动力学(SD)
原文传递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区块链赋能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框架、路径与挑战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柳馨 吴江 夏梦晨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91-102,共12页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结合是数字化供应链发展变革的趋势,其研究逐步受到各界关注。本研究对Web of Science中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文献进行了主题演化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提出了研究框架,并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视角...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结合是数字化供应链发展变革的趋势,其研究逐步受到各界关注。本研究对Web of Science中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文献进行了主题演化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提出了研究框架,并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视角探究了通过区块链技术数智赋能供应链信息管理的路径。通过知识共享、信息溯源、信任建立的方式,区块链技术将社会系统中的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与技术系统各层级信息进行交错相联并相互验证,从而赋能物流安全可视化、商流透明可溯化、信息流共享不可篡改、资金流可信匿名化。同时从管理挑战和应用行业方面分析了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信息管理实践,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本研究从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层面,探究了区块链技术赋能信息管理的变革,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的信息管理思考将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信息管理 供应链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 数智赋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伦理的技术设计及其道德认知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伟 《科学.经济.社会》 2022年第4期38-46,共9页
人工智能既是一种为人类所用的、被动性的一般技术,又是一种体现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特殊技术。社会技术系统观为理解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提供了一种技术观框架。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动性技术,人工智能的伦理设计技术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 人工智能既是一种为人类所用的、被动性的一般技术,又是一种体现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特殊技术。社会技术系统观为理解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提供了一种技术观框架。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动性技术,人工智能的伦理设计技术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表征计算的道德认知观倾向于“自上而下”的伦理技术设计,而具身生成的道德认知观则倾向于“自下而上”的伦理技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技术系统观 伦理的技术设计 道德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