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 被引量:115
1
作者 袁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103,110,共13页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就卓然。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指出通过引入身份认同理论,把群体或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同文化...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就卓然。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指出通过引入身份认同理论,把群体或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同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从综合性、历时性的动态视角来研究民族问题,并由此总结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的规律或机理,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身份认同 社会秩序
原文传递
NGO的民间治理与转型期的法治秩序 被引量:58
2
作者 马长山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7,共13页
NGO的民间治理对转型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与国家法秩序形成了耦合支撑、多元均衡、共谋与冲突等互动和张力状态,而且,还赋有反思性的对话协调机制、公民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机制、公共领域的运行机制、自生自发秩序的衍生机制等秩序生... NGO的民间治理对转型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与国家法秩序形成了耦合支撑、多元均衡、共谋与冲突等互动和张力状态,而且,还赋有反思性的对话协调机制、公民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机制、公共领域的运行机制、自生自发秩序的衍生机制等秩序生发机制,从而为法治秩序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应克服NGO民间治理中的中国问题,推动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促进法治秩序的早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O 民间治理 法治秩序 社会资本 非政府组织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影响 被引量:54
3
作者 宋宝安 于天琪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1,159,共8页
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社会矛盾敏感期,巨大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导致了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社会矛盾的凸显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认知,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交织在一起,致使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经济秩序、政治秩序、... 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社会矛盾敏感期,巨大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导致了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社会矛盾的凸显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认知,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交织在一起,致使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经济秩序、政治秩序、社会秩序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构成相当影响,增加了改革的社会成本,折射出我国社会秩序管理有效性的严重不足。以我国近年发生的标本性群体性事件为对象进行根源挖掘和理论总结,对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社会矛盾 秩序稳定
原文传递
乡土社会秩序的巨变——文化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生活秩序的再调适 被引量:49
4
作者 赵旭东 张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8,共13页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权力不断渗透到基层乡村的一系列制度(保甲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中,呈现出村庄内生秩序和国家建构秩序的共存和调适的情形。文章从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阐述:社会秩序在历史中的嬗变;社会转型期两种社会秩序(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过渡与并置的局面;以及试图描述文化转型进程中乡土新秩序的变迁和文化调适的图景。最后提出人类学家应对乡村社会秩序变迁应该具有的态度,即理解乡村社会秩序的变迁需要重视文化的"粘合剂"作用以及我国传统礼俗社会的人情因素。理解乡村社会问题应具有更加包容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文化转型 礼治秩序 法治秩序 文化调适
下载PDF
教育与社会秩序——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被引量:34
5
作者 赵长林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共6页
虽然结构功能主义因过于强调社会的和谐、整合、平衡和稳定,对社会的剧烈变革缺乏说服力,而遭到冲突理论、理解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但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社会学理论,对于解释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仍然是一种... 虽然结构功能主义因过于强调社会的和谐、整合、平衡和稳定,对社会的剧烈变革缺乏说服力,而遭到冲突理论、理解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但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社会学理论,对于解释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在中国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协调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推进教育改革,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功能主义 教育功能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规范、秩序与自由 被引量:30
6
作者 麻美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115-122,共8页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原有的社会规范失去其应有的效力 ,社会面临着规范的重建问题。现代社会的规范重建必须遵循秩序和自由相统一的原则 ,而社会规范要实现秩序与自由的统一必须具备开放性和自治性这两个特性。
关键词 社会规范 社会秩序 自由
下载PDF
报应刑的价值悖论——以社会秩序、正义与个人自由为视角 被引量:28
7
作者 邱兴隆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30,共10页
报应刑隐含着三个价值悖论。就正义自身而言 ,报应刑具有双重性 ,即在既存规范合乎正义的前提下 ,其正义性无可非议 ,但若既存规范不合正义 ,所谓报应正义便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不义 ;着眼于正义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报应正义意味着对保护社... 报应刑隐含着三个价值悖论。就正义自身而言 ,报应刑具有双重性 ,即在既存规范合乎正义的前提下 ,其正义性无可非议 ,但若既存规范不合正义 ,所谓报应正义便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不义 ;着眼于正义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报应正义意味着对保护社会秩序的需要的抑制与牺牲 ;从正义与个人自由的联结来看 ,报应正义因构成对刑罚的宽容性的抑制而可能构成对个人自由的更大剥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刑 法律价值 社会秩序 正义 个人自由 宽容 刑罚 刑法学
原文传递
产权安排与保护:现代秩序的基础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守英 路乾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47,共8页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产权与社会秩序的框架,通过建立产权安排-产权保护-社会秩序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理解发展中国家绩效不佳的根源。已有理论强调了产权安排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将这一研究延伸到产权的保护与实施,分析国家与其他主体互...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产权与社会秩序的框架,通过建立产权安排-产权保护-社会秩序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理解发展中国家绩效不佳的根源。已有理论强调了产权安排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将这一研究延伸到产权的保护与实施,分析国家与其他主体互动中产权保护与实施的复杂性。沿着诺思等在权利开放与社会秩序演进方面的努力,本文进一步建立起产权理论与社会秩序研究的关联,分析产权安排及保护与社会秩序演进的关系。从产权与社会秩序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主要是产权保护上的人格化以及从权利限制秩序向权利开放秩序转型的障碍。只有建立权利开放秩序,让所有公民享受同样的权利,将产权保护的范围扩大到全体公民,法律和政策对不同群体一视同仁,放开经济组织的准入与竞争,才能保持一个社会的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保护 权利开放 社会秩序
原文传递
道德整合:社会公平与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康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 ,如何获得社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序的方式中 ,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 ,才能够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会... 稳定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健全程度的标志。因此 ,如何获得社会秩序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谋求社会秩序的方式中 ,通过政府而实现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最为可靠的。一个社会只有实现了公平和正义 ,才能够消解一切根本性的社会冲突诱因 ,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供给。但是 ,在现实中 ,腐败问题尤其是政府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腐败问题成了当前一切社会冲突的诱因。所以 ,应当从反腐败着手 ,在实现政府道德化的过程中 ,实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道德 社会公平 社会秩序
下载PDF
发展、秩序、现代化:转型悖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主题 被引量:31
10
作者 冯仕政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林林总总,但主题归根到底都是应对转型悖论,即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与秩序的张力,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兼有秩序和活力的有机社会。这样一个主题,是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问题意识决定的。该主题...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具体内容林林总总,但主题归根到底都是应对转型悖论,即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与秩序的张力,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兼有秩序和活力的有机社会。这样一个主题,是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问题意识决定的。该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奏,当前则应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基本课题是处理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冲突与团结、国权与民权四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转型悖论 现代化 发展与秩序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 被引量:29
11
作者 马向东 孙金华 胡震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 在系统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复合系统的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论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应分析,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复合系统的协同进化分为3种情况:部分竞争替代、部分竞争共存、完全独立共存。以黑龙江垦区1986~2006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协同进化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水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复合系统 有序度
下载PDF
与疾病相关的污名——以中国的精神疾病和艾滋病污名为例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郭金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5-115,共11页
从西方污名研究的传统来看,心理学派倾向于从个体出发解说污名;社会学派多采取从社会出发的解释路径;人类学的视角避免了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困境,将污名作为人类应对危险的道德体验和社会现象来理解,为反思和推进当下流行的以污名化的逻... 从西方污名研究的传统来看,心理学派倾向于从个体出发解说污名;社会学派多采取从社会出发的解释路径;人类学的视角避免了个体与社会的二元困境,将污名作为人类应对危险的道德体验和社会现象来理解,为反思和推进当下流行的以污名化的逻辑来解释、应对污名现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可能性。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聚焦于精神疾病和艾滋病污名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揭示,要理解特定社会中与疾病相关的污名产生的根源,应该尝试超越单纯从疾病出发的视角,关注特定社会和文化中关于人的定义;而要探讨污名的维系机制,则应把污名从静态的社会观念和态度重置回日常生活世界的场景,作为动态的社会过程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名 个体主义 社会秩序 危险 道德体验
原文传递
风险时代的秩序重建与法治信念——以“能动司法”为对象的讨论 被引量:27
13
作者 吴英姿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9,共10页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呈现高风险状态。在民众中确立新的共同价值观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规则之治是风险控制与秩序重建的两个基点。能动司法的出现回应了转型时期风险控制、秩序重建的需要,因而获得高度的政治合法性。"能动"应...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呈现高风险状态。在民众中确立新的共同价值观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规则之治是风险控制与秩序重建的两个基点。能动司法的出现回应了转型时期风险控制、秩序重建的需要,因而获得高度的政治合法性。"能动"应有之意包括:通过裁判确立风险社会的法治信念,重建社会共享价值体系;通过始终如一的适用法律,实现社会治理模式向规则之治转型;完善民众参与司法机制,让司法成为第一块"公共领域"。能动司法应当建立在对司法的本质属性与时代使命的准确把握基础上,在政治功能与审判职能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社会风险 社会秩序 法治信念 能动司法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秩序形成机制的系统分析:和谐管理理论的启示和价值 被引量:24
14
作者 席酉民 王亚刚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20,共9页
良性健康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形成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系统回顾社会秩序及其构建途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地考察了和谐管理理论对建立、形成和谐社会秩序这一发展主题的系统性启示及其... 良性健康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形成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系统回顾社会秩序及其构建途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地考察了和谐管理理论对建立、形成和谐社会秩序这一发展主题的系统性启示及其价值,并以该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及分析工具,运用系统工程视角,从政府设计规划职能的优化与完善、环境诱导下社会系统的自主演化以及二者围绕发展主题的有机整合等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秩序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从而探索出一条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和谐社会中预期的人造秩序、演化的增长秩序乃至最终完整秩序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社会秩序 和谐管理理论
原文传递
对体育“暴力”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25
15
作者 谭红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宗教仪式和竞技体育中"暴力"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暴力与集体记忆、暴力与社会秩序、暴力与"虐恋"文化3个层次,探讨竞技体育"暴力"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以及它...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对宗教仪式和竞技体育中"暴力"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暴力与集体记忆、暴力与社会秩序、暴力与"虐恋"文化3个层次,探讨竞技体育"暴力"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以及它所隐喻的社会结构和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暴力 集体记忆 社会秩序 虐恋
下载PDF
加强民事立法,保障社会信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利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51,共9页
应运用法律手段整治社会信用 ,维护市场秩序 :尽快颁发民法典 ,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完善法人制度、担保物权制度、侵权行为制度 ,建立健全证券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完善破产法制度 ,防止逃废债行为 ;完善民事程序立法 ,遏止执行中的逃废债... 应运用法律手段整治社会信用 ,维护市场秩序 :尽快颁发民法典 ,确立诚实信用原则 ,完善法人制度、担保物权制度、侵权行为制度 ,建立健全证券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完善破产法制度 ,防止逃废债行为 ;完善民事程序立法 ,遏止执行中的逃废债行为。对于欠债不还行为 ,不必也不宜设立单独罪名 ,对于某些恶意欠债行为 ,依据现行刑法 ,即可予以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 民事立法 侵权损害赔偿 担保物权制度 恶意 民事程序 行刑法 社会信用 行为 依据
原文传递
祛魅、复魅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被引量:24
17
作者 任剑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按照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精神特质的概括,现代就是"理性祛除巫魅"。祛魅作为现代处置神性信仰与公共秩序二元化方略的准确反映,长期以来被人们解读为一种反对宗教介入公共生活的现代姿态。其实,这种偏狭的"现代"忽略... 按照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精神特质的概括,现代就是"理性祛除巫魅"。祛魅作为现代处置神性信仰与公共秩序二元化方略的准确反映,长期以来被人们解读为一种反对宗教介入公共生活的现代姿态。其实,这种偏狭的"现代"忽略了信仰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并因此无法完整理解现代生活公私两个世界的互动关系。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宗教的复兴运动促使人们在祛魅之外看到由复魅象征着的人类另一种生活模式。由此人们可以认识到宗教之于人心秩序、理性之于社会秩序的高度相关性。宗教的价值就此再获肯定。而掌握世俗权力的人们,也就不再具有以无神论的方式处置有神论问题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复魅 社会秩序 无神论 有神论
下载PDF
社会合作秩序何以可能: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3
18
作者 韦倩 姜树广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0-151,共12页
无亲缘关系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大规模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主要特征。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社会合作秩序得以维持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与其它物种相比,人类具有什么样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才导致大规模群体中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呢?这个问题... 无亲缘关系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大规模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主要特征。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社会合作秩序得以维持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与其它物种相比,人类具有什么样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才导致大规模群体中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呢?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社会科学都关心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目前为止仍然存在一些未解之谜,仅仅依靠单一学科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和深层次的追问,试图以跨学科的视角对这一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合作 一阶搭便车 二阶搭便车 神经元经济学
原文传递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董建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100,共8页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将传统中国农村社会概括为“礼治社会”,体现了其深刻的学术洞察力。但是,从礼与法、基层社会与国家,以及地方习惯法与国家法等诸多层面的关系来看,所谓“礼治”并不意味着“无法”。而且,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将传统中国农村社会概括为“礼治社会”,体现了其深刻的学术洞察力。但是,从礼与法、基层社会与国家,以及地方习惯法与国家法等诸多层面的关系来看,所谓“礼治”并不意味着“无法”。而且,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完全自立于王朝法律统治之外,单纯依靠无法之“礼”来维持公共秩序的乡土社会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如果我们把传统农村社会的一般特征由“礼治”改为“以礼治为主,礼法兼治”,也许更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治 传统农村 社会秩序
下载PDF
社会规则论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正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5,共6页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 ,有其共同的发展目标 ,因此也必须有共同的规则 ,以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社会规则中以道德规则、管理规则和法律规则最为主要 ,而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偏废均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社会规则在社会发展过...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 ,有其共同的发展目标 ,因此也必须有共同的规则 ,以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社会规则中以道德规则、管理规则和法律规则最为主要 ,而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偏废均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社会规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环境下 ,我们应当注意社会规则发展的趋势 ,继续完善管理规则和法律规则 ,弥补道德规则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则 法律规则 相辅相成 秩序 完善 社会发展 应当 缺失 深化改革 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