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坚实进展——以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为例 被引量:39
1
作者 郑杭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52,共7页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实现自己的创新。为了能展示这一特点,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在中国社会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来加以证实,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社会运行论 社会转型论 学科本土论 社会互构论
下载PDF
社会学研究中的认识论传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道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5,共10页
在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学形成了多个学科意义上的认识论传统。最早形成的客观主义认识论与主观主义认识论建基于近代哲学的预设主义,至今仍是社会学家认识社会和构建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到20世纪中后期,基于哲学相对主义和经验主... 在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学形成了多个学科意义上的认识论传统。最早形成的客观主义认识论与主观主义认识论建基于近代哲学的预设主义,至今仍是社会学家认识社会和构建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到20世纪中后期,基于哲学相对主义和经验主义形成了相对主义认识论,这种认识论传统以社会建构主义认识论和解构主义认识论这两种极端的表现形式进入主流社会学的视野。以布迪厄为代表的当代西方社会学家为超越过去的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认识论传统做出巨大努力,虽然最终没有逃脱偏向于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宿命,但持续多年的这种努力使反思主义渐成一种新的认识论传统。而在当代中国社会学界,由郑杭生先生等人提出的社会互构论以新型现代性为现实基础,对以上社会学认识论传统进行了批判性吸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社会与获得理论知识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传统 预设主义 建构主义 反思主义 社会互构
下载PDF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兼论新媒体背景下警察网上话语权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帅 李楠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社会互构论视角下的警民关系构建大致经历“压制性的警民关系”—“契约性的警民关系”—“互构性的警民关系”三个发展阶段。社会转型期的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在互构背景方面承认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警民利益的对立矛盾,在互构... 社会互构论视角下的警民关系构建大致经历“压制性的警民关系”—“契约性的警民关系”—“互构性的警民关系”三个发展阶段。社会转型期的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在互构背景方面承认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警民利益的对立矛盾,在互构框架方面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复合主体作用发挥,在互构平台方面注重建设连通警察与公众的“联结场域”。在新媒体背景下,公安机关和警察队伍面临舆论弱势困境,可通过增强政治引领感召力、政法话题原创力、平台合作影响力、“引关圈粉”吸引力、克难攻坚创新力、网宣铁军战斗力,争取警察网上话语主动权,着力构建“强警察—强民众”的舆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警民关系 社会互构 新媒体 网上话语权
下载PDF
社会互构视域下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的叙事研究
4
作者 尚宇菲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共11页
博士生社会化是理解博士生培养的代表性视角和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互构论,以工科女博士群体为例,建立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的分析框架,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考察其博士生教育经历。研究发现,工科女博士... 博士生社会化是理解博士生培养的代表性视角和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互构论,以工科女博士群体为例,建立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的分析框架,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考察其博士生教育经历。研究发现,工科女博士在专业社会化与性别社会化两个维度,知识、身份与情感三个层面实现“社会性成人”,这是女性与社会环境悖向同变的结果。博士生教育经历具有秩序强化或再造的功能,它对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产生正反双重作用,女性在专业秩序和性别秩序的影响下体验到“双重强制”与自我冲突。工科女博士群体“社会性成人”的历程及其特点,以女性群体经验的形式折射出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的困惑与矛盾。博士生教育应当将性别视角融入学理研究、在育人实践中保有性别观照,为工科女博士“社会性成人”提供指导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女博士 社会性成人 社会互构 叙事研究
下载PDF
社会互构视域下女性在城市社区治理的参与
5
作者 马晋文 花晨 《老区建设》 2024年第9期51-60,共10页
女性群体作为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主力军,凭借其自身优势及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助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基于对南昌市S社区观察可知,女性作为城市社区的使用者、服务者和支持者,通过志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及民主协商性参与的方式... 女性群体作为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主力军,凭借其自身优势及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助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基于对南昌市S社区观察可知,女性作为城市社区的使用者、服务者和支持者,通过志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及民主协商性参与的方式,凝聚女性力量,培育社群感,通过情感联结,将“陌生人社区”联结起来,实现城市社区整合,充分体现了女性群体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组织优势、增能优势和补位优势。社区女性社会组织的成立,扩大了女性自主性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参与途径与空间,同时也对女性个人参与能力提出更高诉求。女性在城市社区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提高自身社会参与能力的同时,也为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 社会互构 女性参与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 被引量:104
6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32,共12页
 本文对旧式现代性的危机和新型现代性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学的分裂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重建努力做了清理和评述。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  本文对旧式现代性的危机和新型现代性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学的分裂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重建努力做了清理和评述。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正式提出了社会互构论———一种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基本理论,并对这一理论做了概括性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社会学 学术传统 个人 自然 社会 中国 社会转型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扶贫历程中的个人与社会——社会互构论的诠释理路 被引量:30
7
作者 郑杭生 李棉管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与社会学基础理论存在二元对立一样,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之一的贫困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个体主义范式与社会结构范式的二元对立。与此对应,中国扶贫实践也明显分野为个体主义扶贫范式和社会结构扶贫范式,这两种范式分别代表了中国扶贫历程... 与社会学基础理论存在二元对立一样,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之一的贫困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个体主义范式与社会结构范式的二元对立。与此对应,中国扶贫实践也明显分野为个体主义扶贫范式和社会结构扶贫范式,这两种范式分别代表了中国扶贫历程的两个阶段。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原则,中国扶贫应该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参与、多元互动和制度之间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个体主义范式 社会结构范式 社会互构论
原文传递
合作博弈:乡村贫困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基于社会互构论的阐释 被引量:20
8
作者 方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野,运用交叉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乡村贫困治理的地方性实践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并非整体性的静态固化格局,而是因不同的互动情境呈现出多元...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野,运用交叉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乡村贫困治理场域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乡村贫困治理的地方性实践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并非整体性的静态固化格局,而是因不同的互动情境呈现出多元性的动态实践特征和持续演化过程,表现为一种制度化程度低、策略性行动强的"合作博弈"的实体关系。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寻求贫困治理合作的可能性,贫困治理的目标一致程度和行动主体的利益契合程度是影响二者博弈最终走向的关键变量。借助于这种互动模式,社会组织在当前行政治理体系异常强大、社会主体性发育水平尚处低位的时代背景下,嵌入到乡村发展场域中,不仅发挥了贫困治理的实际功能,还获得了组织自身的发展空间。不过,由于转型期国家的主导地位,合作博弈的过程本质上还是以呼应政府部门偏好为核心特征,从而强化贫困治理中工具主义导向的事本逻辑,而更长远的社会价值的追求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社会互构论 合作博弈 利益契合
下载PDF
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变、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基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永利 李素敏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3-58,共6页
在社会互构论视角下,职业本科教育是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互构共变,是多元主体的跨界融合、系统整合、发展演进,是一种新型跨界融合教育。这种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层次的共时性、相应性、互构性变化,带来新的理论建构和路径探... 在社会互构论视角下,职业本科教育是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互构共变,是多元主体的跨界融合、系统整合、发展演进,是一种新型跨界融合教育。这种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层次的共时性、相应性、互构性变化,带来新的理论建构和路径探索。从政策演变来看,职业本科教育先后经历理念提出、试点探索、落地实施、完善法治等阶段,正在跨入内部装修的攻坚阶段。从实践来看,职业本科教育主要面临办学体量较小、受益群体较小、办学类型复杂、办学实力不足、经费来源单一、办学后劲不足等现实困境。从生成逻辑来看,人的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本质性逻辑,教育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内生性逻辑,社会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外生性逻辑。因此,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是:打破教育观念束缚,推进教育公平;健全投入保障机制,解决资金瓶颈;构建评价与培养体系,提高话语权;稳步扩大办学规模,推进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改革;消除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壁垒,推进共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社会互构论 互构共变 跨界融合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学方法论的新探索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晓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社会互构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元问题的追索,真正找到了整合、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理论的终极根源,成功超越这些经典二元对立式的社会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经验的强大解释工具。社会互构理论体系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学发出了自己... 社会互构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元问题的追索,真正找到了整合、超越经典二元对立社会理论的终极根源,成功超越这些经典二元对立式的社会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经验的强大解释工具。社会互构理论体系的提出,为中国社会学发出了自己的理论声音,提振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同行面前的自信心,这方面的贡献可能超过该理论本身,对于建设具有"神州气派"、"中国特质"的中国社会学具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个人与社会关系 二元对立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赜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亚莉 周怡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社会互构论认为政治社会化具备交互性、多元性、谐变性的基本特征。研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应从教化和内化的关系入手,明确互构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关注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机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联动方法论上存在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广度... 社会互构论认为政治社会化具备交互性、多元性、谐变性的基本特征。研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应从教化和内化的关系入手,明确互构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关注个人主体性的发挥机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联动方法论上存在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利用新兴网络主体赋能的形式尚待发掘的问题,在个人主体性发挥路径方面存在尚未掌握内化规律、尚未充分利用反向型塑功能的问题,导致联动时出现主体单一、交互不足、谐变受阻。针对此,应在宏观层面充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空间,探索校内和校外以及虚拟空间中多重场域联动育人功效;在微观层面关注受教育者内化过程,通过锚定“Z世代”的群体特质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建立良性“互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政治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食品行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一种社会互构论的研究进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志宏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1-68,共8页
社会互构论从更宏观的视角阐释了个体与社会、自然等人类生存共同体的二重性关系,它要求食品企业超越简单的经济目标,从更高的社会视角遵守国家法律和企业伦理,践行社会责任。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 社会互构论从更宏观的视角阐释了个体与社会、自然等人类生存共同体的二重性关系,它要求食品企业超越简单的经济目标,从更高的社会视角遵守国家法律和企业伦理,践行社会责任。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是食品行业的主要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性和法律性并不冲突,它们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强化我国食品行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发挥国家执法监管者、立法推进者的作用,也需要发挥消费者、舆论媒体、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更需要企业更新理念、创新制度、革新技术,在营销的各个环节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行业 食品安全 社会责任 社会互构论
下载PDF
并存、互构、谐变——社会互构论视域下档案意识的二元构成及其共建同升
13
作者 葛悦 郭朗睿 丁华东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9期42-50,共9页
社会互构论着力于理解和阐释多元行动主体间相互形塑、同构共生的社会现象及其关系机制,为研究“档案意识”这一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和多元的主体互构关系提供了思想工具。在深入考察和剖析档案意识内部结构性矛盾后可以发现,“专业”主... 社会互构论着力于理解和阐释多元行动主体间相互形塑、同构共生的社会现象及其关系机制,为研究“档案意识”这一动态的社会建构过程和多元的主体互构关系提供了思想工具。在深入考察和剖析档案意识内部结构性矛盾后可以发现,“专业”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二元划分和各自差异性的档案认知构成了矛盾存在的基础。专业档案意识和社会档案意识之间的互构经由智性逻辑机制、意志驱动机制、实践反思机制和情性调适机制发生,并由此实现对各主体社会行动及意义的推进、调节和创新。档案意识谐变的目标在于打造档案意识共同体,这离不开解释语境的共融和互构场域的延伸,而依托“记忆”这一理论要素的联结和社会主体的再生产,档案意识的共建同升得以以实践为最终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意识 社会互构论 社会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共同体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视角下的中国竞技体育产业发展——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东颖 严春辉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3-439,共7页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也带来了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转型,竞技体育产业具有体育事业性与产业性2种属性,其发展与政府、市场与社会相关联。"社会互构论"是解释社会转型的本土化理论,主要是研究社会行动主体互构关系,其理论对...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也带来了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转型,竞技体育产业具有体育事业性与产业性2种属性,其发展与政府、市场与社会相关联。"社会互构论"是解释社会转型的本土化理论,主要是研究社会行动主体互构关系,其理论对于中国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的主体互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的状况,其发展主体政府、市场与社会相互关系体现为:政府与市场合理划分边界与职能并相互合作,政府与社会是服务者与参与者的关系,市场与社会建立信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政府主体、市场与社会是协同发展的关系,并依据特定的环境发挥各主体的最佳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竞技体育产业 互构关系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亚文化:青年、社会及多元主体互构共变的时代产物
15
作者 陈龙 杨逸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网络流行语作为青年圈层交往下的亚文化产物,由青年主体创制、使用,涌现在互联网场域的各个角落。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出发,网络流行语亚文化的生成与流通是由媒介技术、社会心理与商业资本互构驱动。具体来说,媒介技术引发青年交往结构... 网络流行语作为青年圈层交往下的亚文化产物,由青年主体创制、使用,涌现在互联网场域的各个角落。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出发,网络流行语亚文化的生成与流通是由媒介技术、社会心理与商业资本互构驱动。具体来说,媒介技术引发青年交往结构圈层化,新媒介赋权青年主体,是网络流行语亚文化生成的逻辑起点;社会心理持续型构网络流行语亚文化的意义生产,投射社会现状,调适主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姿态,是一种内生动力;商业资本是一股来自圈外的力量,延伸至网络流行语亚文化得以触及的场域,推动其广泛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 网络流行语 亚文化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研究——以“惠州模式”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向德平 雷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4,共7页
根据社会互构论的基本理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即是城市和农村两主体互构共变的机制,包括城乡互构的主体、互构动力、互构方式和互构域四个要素。随着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日益丰富,"城乡整体互构共生"的统筹城乡发展... 根据社会互构论的基本理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即是城市和农村两主体互构共变的机制,包括城乡互构的主体、互构动力、互构方式和互构域四个要素。随着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日益丰富,"城乡整体互构共生"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逐渐显现出其优越性和合理性。该模式主张城市和农村是互构共生的,互动地位将趋于平等合作,双方相互关系的维持依赖于利益需要的满足,互构结果将是互惠双赢。惠州的实践证明,各地在深入把握城乡互构机制的基础上,建构既有自己特点又遵从普适规律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社会互构论 互构机制 惠州模式
下载PDF
城市单身青年的身份认同探究——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昕苗 卫甜甜 任明明 《北京青年研究》 2021年第1期13-21,共9页
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研究提出单身青年的身份认同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互构的结果,单身青年既潜移默化的接受着来自"他者"对于单身者婚恋的看法和态度,也在不断向外界输出自我对于单身状态的理解和演绎,这一过程总体上呈现出正向谐... 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研究提出单身青年的身份认同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互构的结果,单身青年既潜移默化的接受着来自"他者"对于单身者婚恋的看法和态度,也在不断向外界输出自我对于单身状态的理解和演绎,这一过程总体上呈现出正向谐变与反向递变并行的复杂趋势。单身青年通过与国家、利益群体以及个人丛的多重互构共变构建身份认同、形成群体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在现代与传统的交织中,根据互构向度和量级的不同,单身青年分化形成了"恐单族"、"安单族"和"乐单族"三种不同的单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身 身份认同 社会互构论 单身类型
下载PDF
社会互构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红”现象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杨帆 黎晓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0-74,共5页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红"这一新兴职业,并使其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在这个过百万的庞大群体中,大学生"网红"占相当比例,形成了"大学生网红"现象。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红"...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红"这一新兴职业,并使其逐渐成为互联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在这个过百万的庞大群体中,大学生"网红"占相当比例,形成了"大学生网红"现象。结合当代"大学生网红"现象根植的中国社会背景,运用郑杭生教授提出的"社会互构论",认为"大学生网红"现象是社会主体互构的产物,建议基于互构主体采取复合措施,规范大学生"网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大学生 网络红人 规范引导
下载PDF
社会互构论视野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静丽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3期52-54,共3页
本文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基础,从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现象出发,依托于多年高校学生工作经验所提供的广泛的现实基础,认为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建构主体的多元性,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干... 本文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基础,从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现象出发,依托于多年高校学生工作经验所提供的广泛的现实基础,认为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发展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建构主体的多元性,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性,逐步引导组织服务意识成为高校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主流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学生干部 价值型塑 组织服务意识
下载PDF
基于社会互构论的农民工阶层认同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德薇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2期66-74,共9页
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迅速变迁中,农民工阶层以其规模和影响成为变迁的主体阶层之一。本文基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认为农民工问题的形成和解决是社会学基本问题在当代的生动具体的展现。农民工阶层认同是"自我与他者"互... 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迅速变迁中,农民工阶层以其规模和影响成为变迁的主体阶层之一。本文基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认为农民工问题的形成和解决是社会学基本问题在当代的生动具体的展现。农民工阶层认同是"自我与他者"互构共建的结果,其群体地位感知、阶层意识和阶层行为构成自我认定的一面,国家政策导向、地方政府举措和社会舆论构成他者认可的一面。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则体现了上述两方面互构的延续和变化。农民工阶层及其问题解决具有战略性意义,因而中国现代性的特征也将受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构论 农民工 阶层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