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被引量:51
1
作者 景天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4,共5页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最缺乏的是理念,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出现了一些理念比较清晰,也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效率主义、平等主义和社会公正原则。效率主义认为在中国不能企图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其经济动机是短期的,战...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最缺乏的是理念,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出现了一些理念比较清晰,也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效率主义、平等主义和社会公正原则。效率主义认为在中国不能企图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其经济动机是短期的,战略目标是错误的,财政上是无法持续的,而且自损中国国际竞争力。平等主义认为社会保障要实行"平等主义"原则,范围扩及全民,所有中国公民凡是生活处于困难时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得到国家的帮助。而"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是以社会公正为理念基础的,其内容是守住底线,卫生保健;强化服务,就业优先;依托社区,城乡统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理念基础 基础整合 社会公正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 被引量:75
2
作者 李政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34,共9页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教育尺度 教育基础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被引量:44
3
作者 钟涨宝 狄金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13,共7页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转型改变了传统乡村社会管理机制实践的基础,亦促使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处于不断变迁之中。以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实践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来分析农村社会秩序的生成,探讨社会转型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社...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转型改变了传统乡村社会管理机制实践的基础,亦促使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处于不断变迁之中。以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实践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来分析农村社会秩序的生成,探讨社会转型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实践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进而提出在转型进程中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完善的对策建议:加强农村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法律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准则;更新管理理念,推动以权利保障与民生建设为导向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的危机应对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基础 组织基础
下载PDF
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 被引量:34
4
作者 吴晓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2,共8页
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术都在其发展进程中经历过一个决定性转折,即摆脱它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并从而取得其自我主张。对于中国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来说,它的自我主张同时是容受性的。这意味着,它在广泛的对外学习中要成为... 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术都在其发展进程中经历过一个决定性转折,即摆脱它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并从而取得其自我主张。对于中国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来说,它的自我主张同时是容受性的。这意味着,它在广泛的对外学习中要成为能思的和批判的。中国学术之取得自我主张的总体标志,从形式上来说,在于它能够真正根植于本民族的"活的语言"中;就内容方面而言,在于它能够批判地脱离主观思想—外部反思,从而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现实本身之中。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既在相应的时期保持其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又在一定阶段上开始意识到并诉求其自我主张,这两方面归根到底是从我们的历史性实践之命运的转折发源的。就这一基础而言,只有当中国发展的独特道路得到充分的发育和成熟,只有当中国发展的目标不再可能从外部的任何一种形式中现成地取得,只有当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本身形成一种向着未来筹划的强大的统摄力,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方始能够积极地生成并内在巩固地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 自我主张 外部反思 社会现实 实践基础
原文传递
论城市社区微治理运作的内生机理及价值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伟东 熊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4,共8页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管控"与"自治"双重向度的现实困境。面对社会结构多元化、居民需求异质化的现状,城市社区推行"微治理"这一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通过...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管控"与"自治"双重向度的现实困境。面对社会结构多元化、居民需求异质化的现状,城市社区推行"微治理"这一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通过发挥多元协作、降缩单元、利益联结、赋权增能等机理优势,"微治理"有效弥补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中政府"越位"及社会"缺位"的不足,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差异化、扁平化和高效化,促进了社区参与氛围的营造及多元共治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微治理 实践空间 社会基础 政策价值
下载PDF
扎根乡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30
6
作者 陈航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1,共7页
以一个经历农业转型的乡镇为例,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家庭经营以及乡土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灭小农家庭经营、改变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也并不一定会以其特殊的社会经... 以一个经历农业转型的乡镇为例,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家庭经营以及乡土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消灭小农家庭经营、改变乡土社会;而乡土社会也并不一定会以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结构就天然排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并未对村民原先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造成过度冲击之时,其所遭遇到的来自乡土社会的反向力量就会相对减弱。与此同时,如能透过连属家庭经营、利用乡土性社会准则这两种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可巧妙地将两者吸纳到自己的支配体系之中,并就此建立起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小农家庭经营 乡土社会 社会基础
下载PDF
生产方式概念含义的演变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家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32,共6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性概念,它有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生产力的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关系等多重含义。斯大林把生产方式界...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性概念,它有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生产力的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关系等多重含义。斯大林把生产方式界定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使其由多义性概念变为一义性概念。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存在 经济基础
原文传递
大流动社会:本质、特征与挑战——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变革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炳辉 《领导科学论坛》 2016年第17期87-95,共9页
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而言,是由一个"静态社会"向"流动社会"转变,这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期与根本挑战。大流动社会的本质是分化、变迁和改革,它至少包... 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从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而言,是由一个"静态社会"向"流动社会"转变,这构成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长期与根本挑战。大流动社会的本质是分化、变迁和改革,它至少包含四大特征是流动本身、内外有别、有序流动和信息爆炸。其带来的挑战集中在政府职能难以稳定、地方改革冲击统一科层体系、管理的财政成本高昂、信息扩散突破科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流动社会 国家治理体系 社会基础 科层制
下载PDF
社会情境影响公平感知及相关行为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晓林 胡捷 彭璐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1-598,共8页
公平作为人际交互中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关于群体成员在给定情境下应当如何行为的规范。社会情境对人际互动中的公平感知及相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介绍近年来本实验室有关社会情境如何调节公平... 公平作为人际交互中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关于群体成员在给定情境下应当如何行为的规范。社会情境对人际互动中的公平感知及相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介绍近年来本实验室有关社会情境如何调节公平感知和相关行为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应结合计算模型、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科学手段,揭示公平感知与公平行为的计算、遗传和神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情境 公平规范 公平感知 神经机制
下载PDF
日本文化产业战略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海霞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2010年第6期24-30,共7页
日本将发展文化产业定位于立国之高度,这就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有利于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其中。重视培育文化产业生长的"土壤",采取了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提升生活中的"审美与表现",保护与传承传... 日本将发展文化产业定位于立国之高度,这就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有利于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其中。重视培育文化产业生长的"土壤",采取了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提升生活中的"审美与表现",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以及推进全民参与"感性价值创造"等措施。《亚洲门户构想》的提出标志着文化产业新战略的形成,其核心内容可概况为:"展示‘日本的魅力’-提升文化力-增强综合国际竞争力-获取经济、外交等利益。"该构想强调要建立并促使亚洲各国接受日本的评价以及加大对外宣传日本文化的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产业 战略思想 国家战略 社会基础 日本的魅力
下载PDF
城乡比较视角下农村网格化管理审视 被引量:15
11
作者 钱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网格化管理日益被视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模式而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实践。从城乡比较的视角看,作为一种最初孕生于城市社会的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与城市社会的高密度空间格局、高频次治理事务的特质相适配。而乡村社会的分散化... 网格化管理日益被视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模式而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实践。从城乡比较的视角看,作为一种最初孕生于城市社会的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与城市社会的高密度空间格局、高频次治理事务的特质相适配。而乡村社会的分散化空间格局、低频次的治理事务,以及乡村基层政府相对灵活高效的部门协同机制,决定了网格化管理模式与乡村社会基础之间的适配错位。网格化管理模式在乡村社会的具体实践诱发大量简单事务和治理对象的私人性事务涌入正式治理体系、基层治理主体的避责式消极应对,整个基层治理体系也由此偏离了简约高效的基本定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构建与乡村社会相适配的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在乡村社会的推广应用需要更加审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管理 城乡比较 社会基础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多党合作与社会团结——民主党派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基础”研讨综述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天柱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3,共4页
在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近期联合举行的统战理论研讨沙龙上,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多党合作与社会团结——民主党派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基础"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 在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心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近期联合举行的统战理论研讨沙龙上,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多党合作与社会团结——民主党派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基础"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一是认为从政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基础的角度,思考和研究我国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和作用发挥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二是认为我国各民主党派自产生以来,其社会属性和社会基础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三是认为从政党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基础的角度观察,当今中国民主党派产生了与社会大众以及自身所代表的特定阶层和群体的两个脱离。而要解决民主党派在社会属性和社会基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的努力和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合作 社会团结 民主党派 社会属性 社会基础
下载PDF
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村庄运行机制研究——兼议国家权力的实现基础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祖佩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96,共16页
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村庄运行机制嵌入乡、村关系和村级治理的具体情境中。文章以“乡镇政府行动类型——村庄利益密集度——村庄社会团结度”为分析框架,在呈现不同类型村庄中目标管理责任制机制的差异化基础上,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政... 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村庄运行机制嵌入乡、村关系和村级治理的具体情境中。文章以“乡镇政府行动类型——村庄利益密集度——村庄社会团结度”为分析框架,在呈现不同类型村庄中目标管理责任制机制的差异化基础上,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政府权力的非正式运作以及村级任务推进方式等方面,归纳出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村庄运行的一般逻辑。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村庄运行过程实质是国家权力传导至村庄社会并在与村庄社会互动中彰显自身的过程。而对目标管理责任制村庄运行机制的类型化呈现和总结,为审视现代国家权力的实现基础提供了依据。藉此,文章最后在国家权力的村庄实现基础方面作了延展式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责任制 运行机制 国家权力 社会基础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价值基础——社会公平与社会政策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迎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8,共13页
社会公平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政策所涉及的社会公平有自己特定的角度、内涵和实现路径。社会公平之所以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是因为从社会政策发展的历史看,社会政策与社会公平相随而行;社会政策... 社会公平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政策所涉及的社会公平有自己特定的角度、内涵和实现路径。社会公平之所以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是因为从社会政策发展的历史看,社会政策与社会公平相随而行;社会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在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时如何体现社会公平,它反映出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政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社会政策建设严重不足,其公平性难以有效体现,导致不仅在初次分配领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在再分配领域也未能对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加以适当矫正;而且在社会政策内部也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公平的问题。因此,基于公平推进我国社会政策的改革创新就显得必要、重要且在现阶段更具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公平 价值基础 改革创新
下载PDF
信任、合作与参与: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10
15
作者 程红艳 杜佳慧 李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6,共11页
教育改革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孤立的自我改革。教育改革嵌套于社会改革,两者是相互包含、互为媒介、互动同构的有机整体。社会信任、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是影响教育改革的社会三要素,三者以社会合作为中心,共同为教育改... 教育改革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孤立的自我改革。教育改革嵌套于社会改革,两者是相互包含、互为媒介、互动同构的有机整体。社会信任、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是影响教育改革的社会三要素,三者以社会合作为中心,共同为教育改革提供从心理到行动、从行动到制度化的社会基础。社会信任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本与责任共担,信任程度缺失制约教育改革,造成教育改革制度设计的“公平悖论”与参与改革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内耗;社会合作促进教育改革的技术、人力、经费等诸要素融合,并为教育改革提供自生自发的基层创新动力机制,跨界合作为解决教育“短板”与“盲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社会参与为教育问题解决从个体感受经由社会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政策开辟了渠道,通过协商机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重建社会信任、鼓励社会合作、扩大社会参与可夯实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社会合作 社会参与 教育改革 社会基础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论纲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党的十九大之后,乡村治理现代化被正式提上中国政治议程。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系列部署难以直接导入分化和多元的乡村社会。对此,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快速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要义、社会基础与治理体... 党的十九大之后,乡村治理现代化被正式提上中国政治议程。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系列部署难以直接导入分化和多元的乡村社会。对此,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快速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要义、社会基础与治理体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布局、农民形态和产权制度等一系列变迁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当前,特殊的土地制度不但阻滞和过滤了社会基础变动所带来的导向效应,并且塑造了独特的土地产权秩序,成为乡村治理的一个特定参数。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顺应乡村社会基础结构之变,构建开放性的土地产权秩序,并在城乡布局、县镇关系、村庄体制方面作出适应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社会基础 产权秩序 治理体制
下载PDF
论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苇 姜大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优先保护婚姻家庭住房权,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在我国不仅具有法理基础,而且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从域外立法例看,一些国家已经有对婚姻家庭住房权有优先保护的立法内容。基于我国现实国情,宜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建立婚姻家庭住房权优先... 优先保护婚姻家庭住房权,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在我国不仅具有法理基础,而且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从域外立法例看,一些国家已经有对婚姻家庭住房权有优先保护的立法内容。基于我国现实国情,宜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建立婚姻家庭住房权优先保护制度,以彰显我国宪法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基本理念,实现法律对婚姻家庭当事人基本人权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住房权 制度功能 法理基础 社会基础 立法建议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大型体育赛事角色定位与功能调适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邹月辉 金朝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30,37,共6页
为促进大型体育赛事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以大型体育赛事的角色和功能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新形势,认为应将大型体育赛事的角色定位为:政治影响力... 为促进大型体育赛事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以大型体育赛事的角色和功能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新形势,认为应将大型体育赛事的角色定位为:政治影响力提升的辅助者;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的促进者;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者;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功能调适的具体路径:辅助民生改善,提升政治影响力;促进赛事产业圈厚度的拓展,加强经济实力;倡导共生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创建和谐公正的体坛环境,推动社会和平发展。为促进大型体育赛事健康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角色定位 功能调适 社会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社会时间理论与人民美好生活构建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时间的本质乃是人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持续展开,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存在"不断地塑造时间,并由此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塑成自我"生命尺度",最终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且富有意义。当前,我...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时间的本质乃是人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持续展开,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存在"不断地塑造时间,并由此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塑成自我"生命尺度",最终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且富有意义。当前,我们所要构建的美好生活正是要让人民群众在物质满足基础上生活得更加丰富全面,更加意义突出。因此,就人民美好生活的构建而言,马克思的时间理论仍处于一种在场状态,具体表现在:美好生活的层次跃升要求必须树立人对时间的主体性地位;美好生活的内涵拓展要求必须致力更多自由时间的生成;美好生活的人本取向要求必须使时间的利用更加充分且富有意义。要想构建人民美好生活,就必须把握时间的属人本质,夯实美好生活的物质根基;转化时间的样态与结构,打开美好生活的多维面向;突显时间的超越性意涵,深化美好生活的价值归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时间 美好生活 物质基础 生命尺度
下载PDF
从“个体”到“社会”: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现实应对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立剑 朱一鑫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8,共9页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是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重要选择。基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社会基础与生成逻辑,探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现实情境和核心动力,发现在社会变迁中,传统的地缘、血缘互助基础变得比较薄弱,而文化观念和社会资本作为“... 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是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重要选择。基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社会基础与生成逻辑,探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现实情境和核心动力,发现在社会变迁中,传统的地缘、血缘互助基础变得比较薄弱,而文化观念和社会资本作为“软约束”也难以全面发挥作用;农村老年人由于互助养老服务质量不高、回馈及时性不强、公平性难以有效衡量等问题,容易产生个体消极意识,进而提出立足现实需求、提升行动绩效,树立典型示范、重构社会资本,明确建设标准、建立制度保障,扩展资金来源、引导民众参与等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互助养老 社会基础 生成逻辑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