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建构主义到社会实在:知识教学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1
1
作者 郑红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0,共8页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知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注重社会文化互动与个人意义生成,却潜存过度建构而否定知识价值、混淆教学活动与一般学习活动、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危害。社会实在理论批判、超越并改进了建构主义的弊端,承认知识生产...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知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注重社会文化互动与个人意义生成,却潜存过度建构而否定知识价值、混淆教学活动与一般学习活动、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危害。社会实在理论批判、超越并改进了建构主义的弊端,承认知识生产的程序客观性与社会性基础,并基于其内在统一性提出知识的社会实在属性,为澄清知识教学的范畴与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以优选的客观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的客观逻辑与社会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以学生的思维发生与知识结构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整合的知识教学观,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本质及其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教学 构建主义 社会实在 反思与重构
下载PDF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社会学内部的对立与动力——有关经典社会学发展的一项考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晓虹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4-122,共9页
在西方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两种对立倾向:前者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社会一旦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它具有先前的个体所不具备的突生性质;后者则认为,个体是最为重要的实体,而社会不过是一个虚... 在西方社会学16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存在着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两种对立倾向:前者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社会一旦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它具有先前的个体所不具备的突生性质;后者则认为,个体是最为重要的实体,而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存在物,其基本的性质是由个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经典社会学时代,这样一种对立的普遍存在,既造成了社会学家之间的巨大鸿沟,又成为推动社会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对立和动力至今仍存在于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分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 经典社会学
原文传递
知识社会性的反思与重构——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教育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石艳 张新亮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9,共12页
20世纪末以来,教育社会学领域对"揭示知识的社会权力关系是否真的有助于教育公平"进行了自觉反思,"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提出力图填补教育政策中知识理论的"真空",为教育社会学弥合愿景功能和解释功能提... 20世纪末以来,教育社会学领域对"揭示知识的社会权力关系是否真的有助于教育公平"进行了自觉反思,"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提出力图填补教育政策中知识理论的"真空",为教育社会学弥合愿景功能和解释功能提供一种替代性方案。社会实在论知识观反思并重构知识的社会性,主张知识的对象是实在而非经验;知识生产具有浮现属性,能够超越产生知识的特定社会历史情境;知识的客观性是一种程序客观性,具有社会基础。社会实在论知识观把"新教育社会学"以来的文化效应的研究转向了知识效应的研究,真正把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这对于学校中课程知识的选择、课堂中教学重点的确立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强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意味着知识领域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层次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理论 社会实在论 知识的社会性 强有力的知识
原文传递
当前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4
作者 仲呈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34,共7页
当前,我们要关注艺术学学科建设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我长期以来坚持认为,高等院校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思维的先锋阵地,而高等艺术院校则是中华民族艺术思维的先锋阵地。如果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落后了,那么... 当前,我们要关注艺术学学科建设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和重要地位。我长期以来坚持认为,高等院校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思维的先锋阵地,而高等艺术院校则是中华民族艺术思维的先锋阵地。如果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落后了,那么这个民族在思维科学上就会落后,思维科学上的落后就是哲学上的落后,一个在哲学上落后了的国家是谈不上具有较强的文化软实力的。我们本次召开的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很有必要,也很有成果。在目前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中,虽然"不通一艺莫谈艺",但也不能固守仅通一门的优势,而是要扩大学术研究的视野,开阔思路,激活思维,增加自己的哲学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科学修养。当前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学科设置还要进一步完善,以彰显中国特色。同时,我们当下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不要搞冒进主义,决不能用大跃进的办法来搞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有自身规律,一定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我们要把党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号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落实到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非常有现实针对性的。文化自觉,首先要自觉地认识和把握文化艺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二要真正遵循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践行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要说真话,讲真情,求真理。如果在中国的高等院校里面不能够敞开思想探讨艺术的独特功能、把握艺术的独特规律、承担艺术的社会担当,不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充满自信,艺术的自强是很难实现的。我认为,在当前国内高校以至艺术教育界、文化界的艺术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学 学科建设 发展 社会现实 问题 文化自觉
下载PDF
重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从社会建构走向社会实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绪辉 沈书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78,共7页
社会建构主义在指导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构建的弊端,使研究者不得不将视野投向了"知识与课程"研究的新领域——社会实在理论,其对社会建构主义的超越,对于指导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首先,该研究解读了社会建构主... 社会建构主义在指导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构建的弊端,使研究者不得不将视野投向了"知识与课程"研究的新领域——社会实在理论,其对社会建构主义的超越,对于指导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首先,该研究解读了社会建构主义课程观,揭示其实质是课程各领域边界削弱的共建主义,使学习者培养指向了一般化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诠释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社会建构色彩,发现存在着阻碍学业进步、学习者难以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极易引发教育的社会公平问题等方面的弊端;再次,论述了社会实在知识观的先进性,并对其课程观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最后,根据社会实在课程观的思想,对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组织、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知识观 课程观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实在理论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知识论发展——从斯宾塞到扬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晓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61,共13页
回顾与评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他对科学知识价值的推崇,到20世纪涂尔干科学理性源于社会结构与宗教的知识观;从20世纪70年代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伯恩斯坦提出的四对知识... 回顾与评论教育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叶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以及他对科学知识价值的推崇,到20世纪涂尔干科学理性源于社会结构与宗教的知识观;从20世纪70年代新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伯恩斯坦提出的四对知识论范畴,到扬对他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从社会建构主义向社会实在论的转变;集中讨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能力教学模式与表现教学模式、强有力者的知识与强有力知识的矛盾关系;厘清这些知识论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对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知识 经验知识 新教育社会学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实在论
原文传递
麦克·扬的社会实在论思想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新亮 石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43,共11页
麦克·扬提出的社会实在论旨在解决由"新教育社会学"带来的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其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教育社会学关于知识问题研究的困境。社会实在论为走出当前的研究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其主张知识的社会建构... 麦克·扬提出的社会实在论旨在解决由"新教育社会学"带来的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其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教育社会学关于知识问题研究的困境。社会实在论为走出当前的研究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其主张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其客观性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知识是一个独特的范畴。麦克·扬批判继承了涂尔干"知识是如何分化"和伯恩斯坦"知识是如何发展"的观点,为知识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在此基础上,麦克·扬提出"强有力的知识"的概念,把学科知识作为强有力的知识的表现形式,对课程知识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他把学科知识作为课程知识选择的起点,并赋予学科知识重要的社会功能,即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扬 课程社会学 社会实在论 强有力的知识 学科知识
下载PDF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反实在论”还是“实在论”?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莉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2-319,共8页
“反实在论”与“实在论”之争是当前有关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争论的核心。批判者指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是“反实在论”,社会建构主义者则竭力澄清自己的“实在论”立场。该文认为社会建构主义是一个芜杂的思想体系,任何一种简单的结论... “反实在论”与“实在论”之争是当前有关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争论的核心。批判者指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是“反实在论”,社会建构主义者则竭力澄清自己的“实在论”立场。该文认为社会建构主义是一个芜杂的思想体系,任何一种简单的结论都难免失之武断,妨碍对它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把握社会建构主义关键在于对“现实”的理解,社会建构主义的“现实”是统一了主客体的生活的现实,它对主客关系的超越对现代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实在论者,了解实在论特有的问题和局限性,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参与这场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 实在论 反实在论
下载PDF
教育质性研究的批判实在论取径初探——兼论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林美 谢少华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9-105,共7页
教育质性研究基本的立足点在于对教育系统中的社会行动实现意义理解与因果说明。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都为教育质性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但各自又面临不同的挑战。批判实在论在开辟出一条教育知识生产的新路径时,也对另外两种取... 教育质性研究基本的立足点在于对教育系统中的社会行动实现意义理解与因果说明。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都为教育质性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但各自又面临不同的挑战。批判实在论在开辟出一条教育知识生产的新路径时,也对另外两种取径存在的缺憾进行了有效而合理的弥补:基于分层本体论的基础,通过回溯深层实在里的机制,实现对教育事件本源的追问。将认识论的相对主义与判断理性结合,在"双重诠释"中实现对教育常识世界的再解释,为维护教育知识的自主性以及生产更可靠的教育知识创造了可能,也为建立既具规律性又具解释性理解的教育理论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性研究 解释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批判实在论
原文传递
迈向“强有力” 知识:中小学教师“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探寻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美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5,共9页
推崇教师日常知识的研究在试图走出“理智主义的神话”时,却易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轻视甚至贬低教育理论知识的力量。社会实在论回溯到知识的社会结构、认识论基础以及知识与专业认同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理论知识与日常知识间不仅存... 推崇教师日常知识的研究在试图走出“理智主义的神话”时,却易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轻视甚至贬低教育理论知识的力量。社会实在论回溯到知识的社会结构、认识论基础以及知识与专业认同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理论知识与日常知识间不仅存在着绝对的分化界限,而且理论知识相对于日常知识更强有力。占有教育理论知识能赋权予教师平等参与社会对话;有助于教师透过表象解释教育事件,获得构建教育世界的启迪与指引;同时,理论知识所系统组成的“单一性”学科是促成“内在奉献”式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理论知识与日常知识的分化是教师学习的起点,经历从日常知识到理论知识的艰难转化,使经验达到相当确定的理智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在论 理论知识 日常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争议:“实体论”与“关系论”两种进路及其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文武 周文杰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互动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呈现出“实体论”与“关系论”两种进路,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价值问题。其中,“实体论”进路否认社交机器... 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互动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呈现出“实体论”与“关系论”两种进路,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价值问题。其中,“实体论”进路否认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并通过论证推动或维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进行情感互动行为的非正当性,认为社交机器人的情感对用户是不善的,应该在伦理上受到限制。而“关系论”进路则肯定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其通过论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情感互动的结果善,认为该行为可以在伦理上被接受。两种进路虽然在伦理价值的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证成目标上不尽相同,但二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嵌入、互为补充的关系。此种关系的揭示,不仅可以为协调两种进路之争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情感真实性 实体论 关系论 机器人伦理
原文传递
社会科学因果关系的实在论辨析--一条形而上学探究的复归之路
12
作者 李煜 常照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8-62,共5页
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将因果关系归结于人类联想习惯的规律,而在传统实在论视角下探究因果关系势必会遭遇这一“休谟难题”。社会科学家卢曼试图避开这一难题,从“功能结构论”的系统理论出发,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偶然发生的,将观察者地... 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将因果关系归结于人类联想习惯的规律,而在传统实在论视角下探究因果关系势必会遭遇这一“休谟难题”。社会科学家卢曼试图避开这一难题,从“功能结构论”的系统理论出发,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偶然发生的,将观察者地位提升到首位,但却将功能主义极端化,最终在因果关系上走向了建构论立场,与形而上学渐行渐远,抛弃了实在论的本质。因此,有必要带着批判意识重新认识因果关系,马里奥·邦格正是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因果关系理论,将因果力量、机制和社会结构作为因果关系的核心,承认因果关系的本体论性质,为社会科学中因果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因果关系 实在论 因果力量 机制
下载PDF
“社会价值”的合理内蕴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祖社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24,共7页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哲学理论超越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传统框架 ,坚持对社会本质的“实践论”掌握 ,认为“社会价值”遵循着自身固有的“超合逻辑” ,绝非单个个体价值的简单加和 ;就内在特质而言 ,社会价值决非既定的、本...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哲学理论超越了“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传统框架 ,坚持对社会本质的“实践论”掌握 ,认为“社会价值”遵循着自身固有的“超合逻辑” ,绝非单个个体价值的简单加和 ;就内在特质而言 ,社会价值决非既定的、本体论式的抽象观念预设 ,而是关系质的、生成性的 ;社会价值的内涵层次可划分为社会主体价值和社会客体价值两大类 ,是两类价值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 社会价值
原文传递
2022电影:想象与建构新的实践图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亚平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1期57-67,I0002,共12页
2022年的中国电影处于特别的时期,仍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就。一年来电影创作的突破,反映着中国电影一天天向上发展的韧性;多种语汇的交织,显示为了实现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而突围的潜能与伟力。电影发展的经验、想象与建构,成为影响我们未... 2022年的中国电影处于特别的时期,仍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就。一年来电影创作的突破,反映着中国电影一天天向上发展的韧性;多种语汇的交织,显示为了实现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而突围的潜能与伟力。电影发展的经验、想象与建构,成为影响我们未来的关键。精品内容的创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观察一年来的国产电影,探讨相关话题,展望迈向电影强国的新征程,我们期待对开创电影业新局面具有深远影响的深刻变革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 智性话语 艺术特质 社会派现实主义 创造内力 2022电影
下载PDF
中国病患题材电影的社会逻辑与现实主义方法拓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孟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5,共6页
重疾比例的上升及其引发的诸多现实问题是近几十年来不能忽视的社会现象。重疾病患进入中国电影的题材范畴无疑是社会逻辑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延续发展。病患题材电影创作的关键在于如何以社会现实为中心兼容&qu... 重疾比例的上升及其引发的诸多现实问题是近几十年来不能忽视的社会现象。重疾病患进入中国电影的题材范畴无疑是社会逻辑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延续发展。病患题材电影创作的关键在于如何以社会现实为中心兼容"虚构"与"真实",由此,该类题材拓展出独特的现实主义方法。在形式方面,病患题材电影采取故事情节设定与类型话语修正等叙事策略;在目的方面,病患题材电影通过观众心理共情和社会观念共鸣以满足真实性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患题材 中国电影 社会逻辑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英国课程社会学的社会现实主义转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燕燕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52,共5页
基于来自理论的诘问和现实课程政策的困惑,20世纪70年代由麦克·扬等人提出的课程社会学的社会建构主义取向当前正转向社会现实主义取向。社会现实主义取向的课程社会学肯定知识的社会性和客观性,重视知识的结构性差异本身,并对课... 基于来自理论的诘问和现实课程政策的困惑,20世纪70年代由麦克·扬等人提出的课程社会学的社会建构主义取向当前正转向社会现实主义取向。社会现实主义取向的课程社会学肯定知识的社会性和客观性,重视知识的结构性差异本身,并对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进行了重新理解。这一转向意味着课程社会学从关注"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转向关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也意味着从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性思维方式,为人们深化关于知识问题的看法打开了新的论争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课程社会学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现实主义 转向
下载PDF
他山之石:美式、苏式、德式三种现实主义之异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洪义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8,共7页
社会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新客观主义,是外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三种现实主义美术类型。其中社会现实主义以表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底层劳动者日益恶化的生活状况为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歌颂苏联社会和塑造劳动者英雄形象为主;... 社会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新客观主义,是外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三种现实主义美术类型。其中社会现实主义以表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底层劳动者日益恶化的生活状况为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歌颂苏联社会和塑造劳动者英雄形象为主;新客观主义以揭露德国魏玛时期的社会阴暗面和动荡现实为主。三种现实主义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在社会立场和思想倾向上有不同之处。它们包含的经验与教训,可为发展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美术提供借鉴之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社会现实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新客观主义
原文传递
经济学转向与重构——模型、事实与社会实在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东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9,共13页
经济学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转向,其研究纲领、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在转向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然而,"边际革命"之后,在经济学流派纷争中,尤其是在崇尚"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 经济学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转向,其研究纲领、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在转向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然而,"边际革命"之后,在经济学流派纷争中,尤其是在崇尚"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与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相互角力中,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主流经济学在崇尚成为"一般化理论"和"硬科学"的同时,逐渐淡忘了事实、历史和制度,陷入追求数学化、模型化和形式美的工具主义泥淖。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下降,需要进行重新建构。经济学重构需要坚持经济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关注现实世界,解释和分析现实经济中出现的现象、事实和问题,处理好经济研究中的假设、模型、事实、制度和历史的关系,突出经济学多元视角,逐步构建合作经济学,形成经济学研究的合作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转向 社会实在论 经济学重构 合作范式
原文传递
社会问题应该在戏剧中自由讨论吗?——谈谈萧伯纳和他的舞台现实主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音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4,共10页
萧伯纳以他驾驭舞台的资质,把卓越的思想能力和历史理性带入原本贫瘠的戏剧领地。萧式社会问题剧,以其让戏剧人物畅所欲言的艺术健全性,在舞台上树立了戏剧辩证法的雏形。于是,追求舞台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作为那个时代的新戏剧,由易... 萧伯纳以他驾驭舞台的资质,把卓越的思想能力和历史理性带入原本贫瘠的戏剧领地。萧式社会问题剧,以其让戏剧人物畅所欲言的艺术健全性,在舞台上树立了戏剧辩证法的雏形。于是,追求舞台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作为那个时代的新戏剧,由易卜生举旗萧伯纳接力,成就了人类自有戏剧以来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社会问题可以在戏剧中自由讨论吗?》是萧式社会问题剧引起反响后写的一篇檄文,目标就是要为新生的社会问题剧正名。本文就是要借题发挥,谈谈被我们思想的懒惰所遮蔽的这个巨大的戏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伯纳 社会问题 舞台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浪漫主义的现实“突围”——教育视角下《平凡的世界》的现实主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宫健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5-79,90,共6页
从“教育是社会再生产手段”的观点来看,《平凡的世界》对以孙少平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教育经历的书写,不仅展示了改革初期乡村教育中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也将家庭背景这一重要因素摆到台前。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 从“教育是社会再生产手段”的观点来看,《平凡的世界》对以孙少平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教育经历的书写,不仅展示了改革初期乡村教育中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也将家庭背景这一重要因素摆到台前。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孙少平形成了“混合型的新人气质”。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孙少平依然选择相信知识和劳动的价值,以个体能动性对抗历史局限性。这一选择展示了作家路遥的现实主义态度:以浪漫主义突围“现实主义”,坚持“艺术的眼光高于历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平凡的世界》 改革开放 教育 阶层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