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 一项元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90,共18页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对检索后获得的65项研究(70个独立样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 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均是当下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诸多研究探讨了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但研究结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为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产生分歧的原因,对检索后获得的65项研究(70个独立样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95%CI[0.34,0.41]);二者的相关强度受社交媒体使用测量指标和社交媒体类型的调节,但不受性别、年龄、错失焦虑测量工具和个体主义指数的调节。结果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大众传播的社会认知理论和数字恰到好处假说的争论,表明社交媒体使用程度越高的人往往也会伴随着较高水平的错失焦虑。防止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尤其是引导大众合理使用以图像为中心并且开放度较高的社交媒体有助于错失焦虑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失焦虑(错失恐惧) 社交媒体 社交网站 元分析
下载PDF
观点与链接:在线社交网络中的群体政治极化 一个微观行为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福平 许丹红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7-240,共24页
群体政治极化是互联网传播领域长期关注的重要现象,然而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极化的状况和形成机理是否发生了变化?为此本文分析了从观点生产到链接构建的群体极化机制,并结合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数据与跨国比较数据进行了验证。研... 群体政治极化是互联网传播领域长期关注的重要现象,然而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极化的状况和形成机理是否发生了变化?为此本文分析了从观点生产到链接构建的群体极化机制,并结合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数据与跨国比较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社交网络的技术、媒介和社会网络三重特性的相互作用下,使用者会选择观点的隔离并转而链接同质群体,这一建构过程最终导致网络群体极化的产生。对跨国数据的分析也表明,在政治观点表达更为活跃的社交网络中,人们认知到相异观点的几率却下降了。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构建一个多元协商的网络治理环境,我们或许可以从观点和链接两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社交网络 群体极化 同质性原则 多元化协商
下载PDF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影响: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崔曦曦 孙晓军 牛更枫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300,共7页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活动的新领域和人际交往的新媒介。为探讨社交网站中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来自武汉市两所普通中学的817名10~19岁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23人,女...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活动的新领域和人际交往的新媒介。为探讨社交网站中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来自武汉市两所普通中学的817名10~19岁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23人,女生366人。研究采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使用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真实自我呈现和积极自我呈现与积极反馈、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呈现既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友谊质量,也能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的友谊质量没有直接预测作用,只能通过积极反馈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友谊质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积极自我呈现 真实自我呈现 积极反馈 友谊质量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中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朱鹤 石凡超 +7 位作者 安澜 殷晓莎 付梅花 王昱丹 周艺林 杨芳 姚燕 张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以有效调查问卷781份作为样本。社交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欺凌行为和心理学量表。根据网络欺凌行为参与及实施情况,将样本分为网络欺凌行为仅受害者组、仅施害者组和受害-施害者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段、登陆社交网络频率、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时间、熟人所占的比例及朋友人数等级资料各组网络欺凌发生率。结果:研究对象781人中,306人(39.18%)参与过网络欺凌,其中53人(17.32%)实施过网络欺凌行为,111人(36.27%)受到过网络欺凌,142人(46.41%)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416人(53.27%)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419人(53.65%)对生活不满意。男性、来自西部地区、社交网络登陆频率≥2次、自我同一性危机和生活满意度是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95%CI:1.97-3.83;OR=3.09,95%CI:1.88-5.07;OR=3.22,95%CI:1.14-9.08;OR=1.55,95%CI:1.11-2.16;OR=1.47,95%CI:1.05-2.06)。结论:我国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社交网络 大学生 身心健康
下载PDF
社交网站使用对体像满意度的影响:体像比较的中介作用和自我客体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魏祺 孙晓军 +1 位作者 连帅磊 宋玉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0-926,共7页
为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青少年体像满意度的影响和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体像比较量表、体像不满量表和自我客体化量表对1469名中学生(736名男生,733名女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体像... 为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青少年体像满意度的影响和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体像比较量表、体像不满量表和自我客体化量表对1469名中学生(736名男生,733名女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体像比较显著正相关,与体像满意度显著负相关,女生体像比较与体像满意度显著负相关,男生则不显著。(2)女生社交网站使用通过体像比较的部分中介作用预测体像满意度,且体像比较的中介作用受到自我客体化的调节。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女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满意度关系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青少年女生积极健康地进行网络社交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体像比较 体像满意度 自我客体化
下载PDF
基于社交网站采纳健康信息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莫秀婷 邓朝华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12期29-37,共9页
健康信息与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研究其在社交网站上的采纳特点和影响因素十分必要。然而关于使用社交网络获取健康知识这一行为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对网络用户基于社交网站采纳健康信息行为的深入认识和探讨。结合社会认知理... 健康信息与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研究其在社交网站上的采纳特点和影响因素十分必要。然而关于使用社交网络获取健康知识这一行为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对网络用户基于社交网站采纳健康信息行为的深入认识和探讨。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现有的健康信息系统研究,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了解国内网络用户基于社交网站采纳健康信息的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证实了用户健康自我效能、健康关注、感知风险和感知信息支持显著影响了用户对SNS健康信息的采纳意向;同时感知信息支持、感知情感支持、健康关注及感知风险显著影响了用户的健康自我效能;感知风险受到用户信任倾向的显著影响。为今后针对社交网络获取健康知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模型上的借鉴,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健康信息 采纳行为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下载PDF
社交网络中的社会比较: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彩娜 马田雨 张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31,共10页
社会比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社会比较信息、更便捷的比较途径。与传统的社会比较相比,社交网络中的社会比较具有自发性、比较信息的两极化、比较对象的多样化等特征。现有研究发现了社交网络中... 社会比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社会比较信息、更便捷的比较途径。与传统的社会比较相比,社交网络中的社会比较具有自发性、比较信息的两极化、比较对象的多样化等特征。现有研究发现了社交网络中社会比较对用户的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探讨了与之相关的个体与文化因素。未来研究应更关注社交网络中的消极信息对用户的影响、重视用户的主体性及进一步深化社交网络中社会比较的个体差异与文化差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比较 社交网络 自我评价
下载PDF
社交网站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基于信息获取和人际交互的视角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莉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2,共6页
以用户信念为基础,期望确认模型为框架,将社交网站看作是一个信息获取工具或人际交互工具,分别构建了其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以新浪微博用户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能促进对社交网站用户持... 以用户信念为基础,期望确认模型为框架,将社交网站看作是一个信息获取工具或人际交互工具,分别构建了其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以新浪微博用户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能促进对社交网站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理解,以及能为社交网站服务商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用户 应用行为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近10年国外SNS用户自我披露行为研究述评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程松 王雪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19年第2期85-93,共9页
对近10年国外SNS用户自我披露研究进行综述,借助WebofScience平台检索、筛选得到47篇相关文献。根据已有成熟标准梳理、分析其所采用的主要理论及影响因素,归纳出当前SNS用户自我披露研究中常用的8种理论,重点介绍隐私计算、计划行为理... 对近10年国外SNS用户自我披露研究进行综述,借助WebofScience平台检索、筛选得到47篇相关文献。根据已有成熟标准梳理、分析其所采用的主要理论及影响因素,归纳出当前SNS用户自我披露研究中常用的8种理论,重点介绍隐私计算、计划行为理论、人格特质和依恋理论,并从自我披露的收益、成本及成本减轻因素和用户自身与社会影响因素两方面对检验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自我披露 成本-收益 隐私计算 计划行为理论 人格特质 依恋理论
下载PDF
不同社交网站使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链式中介模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田录梅 潘月 +1 位作者 董鑫月 孔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3-752,共10页
为探讨不同社交网站使用(微信和微博)和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48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微信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不显著,而微博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显著,即微博使用越多... 为探讨不同社交网站使用(微信和微博)和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48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微信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不显著,而微博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显著,即微博使用越多,抑郁越多;(2)微信使用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抑郁,也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正向预测抑郁;而微博使用不能直接预测抑郁,其效应完全由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所链式中介。研究提示,微信使用和微博使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是不同的,微信比微博有更复杂的作用机制和多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 抑郁 上行社会比较 妒忌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互联网2.0时代社交网站企业的估值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魏嘉文 田秀娟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08,共4页
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使社交网站企业快速兴起。社交网站企业较传统企业的差异性,给社交网站企业的估值定价带来了难题,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社交网站企业,急需探讨适用于社交网站企业的新方法。本文在对前人研究... 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使社交网站企业快速兴起。社交网站企业较传统企业的差异性,给社交网站企业的估值定价带来了难题,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已经不再适用于社交网站企业,急需探讨适用于社交网站企业的新方法。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与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并探讨社交网站企业的价值源泉。运用梅特卡夫法则,借鉴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部提供的网络企业定性估值公式,结合市场法,得到一种可以定量计算社交网络企业价值的新方法。以新浪微博作为实例,分别用传统的DCF模型和基于梅特卡夫法则的估值方法对其进行价值计算,最后将两个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2.0时代 社交网站企业 价值评估
下载PDF
实施社交媒体营销拓展网络营销渠道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宝玲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随着社交媒体网站逐步流行,国内外许多企业开始借助社交媒体开展营销活动。社交媒体营销不仅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营销平台,而且拓展了企业的网络营销渠道。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营销理念及其发展、常用的社交媒体营销工具... 随着社交媒体网站逐步流行,国内外许多企业开始借助社交媒体开展营销活动。社交媒体营销不仅为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营销平台,而且拓展了企业的网络营销渠道。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营销理念及其发展、常用的社交媒体营销工具,以及社交媒体在企业网络营销中的应用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社交网站 网络营销
下载PDF
社交网站在社会认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新月 王兴超 +2 位作者 雷雳 王鹏程 周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24-2034,共11页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属于某特定社会群体的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对个体情绪、情感的价值与意义。当前,社交网站已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社会认同的环境。主要体现在扩展社交范围、促进信息交换、提供表达舞台、允许隐私...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属于某特定社会群体的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对个体情绪、情感的价值与意义。当前,社交网站已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社会认同的环境。主要体现在扩展社交范围、促进信息交换、提供表达舞台、允许隐私设置和提供多重选择这五个方面。社交网站在个体社会认同的建构、表达、管理、重构和建立归属感等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仍需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上做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 社交网站 归属感
下载PDF
抑郁与社交网站使用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诏君 孔繁昌 +3 位作者 赵改 王亚丹 周博 张星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4-1110,1135,共8页
目的: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纳入了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文献40篇,共43个独立效应量,总样本量为41265,运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进行整体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 目的: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纳入了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文献40篇,共43个独立效应量,总样本量为41265,运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进行整体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元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忙0.14,P<0.001)。社交网站使用的测量指标的调节效应显著,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相关最高,使用时间、活跃水平与抑郁相关较小,使用强度、使用频率和具体使用行为与抑郁无显著相关。年龄和性别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表明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有关,社交网站的测量指标是主要的调节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 抑郁 正相关 元分析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关联主义视角下学习型社交网站的构建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锐 李亚娇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3期10-16,共7页
社交网站(SNS)是Web2.0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模式。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关系链为基础,利用诸如网络聊天(IM),交友,开博客、记日志,建相册,参与群组,玩SNS游戏,分享日记等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创造内容,维系关系,培育感情。... 社交网站(SNS)是Web2.0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模式。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关系链为基础,利用诸如网络聊天(IM),交友,开博客、记日志,建相册,参与群组,玩SNS游戏,分享日记等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创造内容,维系关系,培育感情。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关联主义的理论观点,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型社交网站的创建应该遵循和坚守的创建理念和原则,其研究结果对促进社交网站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主义 社交网站 学习型社交网站
下载PDF
国外社交网络招聘研究述评:基于个体网络大数据的人才甄选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文智 陈晓琛 吕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46-59,共14页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ites,SNSs)的快速发展,为人才招聘单位和应聘人员提供更完全和对称的信息。但SNSs人才招聘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倾向于依据过往经验来识别SNSs中的人才信息,降低了人才差异认知的准确性。因此...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ites,SNSs)的快速发展,为人才招聘单位和应聘人员提供更完全和对称的信息。但SNSs人才招聘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倾向于依据过往经验来识别SNSs中的人才信息,降低了人才差异认知的准确性。因此,理论研究需要系统地探讨如何建立科学SNSs招聘体系,帮助HR建立规范的人才招聘流程以代替经验式的网络人才判别行为。在系统的文献分析基础上,回顾了SNSs招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从个体SNSs数据的真实性、SNSs数据提取与人才识别,以及SNSs招聘的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国外理论与实践的现状,指出未来SNSs招聘的主要研究议题,为SNSs招聘与我国人才战略提供理论研究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人才识别 大数据 招聘与录用
下载PDF
大五人格对社交网站使用方式的影响:自恋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娟 田帅 +4 位作者 孙鑫琰 谢思怡 曹庆勋 王小雅 方晓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2-1208,共7页
目的:通过考察自恋在大五人格对社交网站使用方式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探究人格特质对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基本人口学量表、自恋人格问卷、大五人格量表简版、主动和被动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对49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 目的:通过考察自恋在大五人格对社交网站使用方式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探究人格特质对社交网站使用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基本人口学量表、自恋人格问卷、大五人格量表简版、主动和被动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对49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五人格可以显著预测社交网站的使用方式。其中神经质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站被动使用(β=0.18);外向性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站主动使用和社交网站被动使用(β分别为0.28、0.15)。(2)显性自恋在外向性对社交网站主动使用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外向性对社交网站被动使用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隐性自恋在神经质对社交网站被动使用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大五人格对社交网站使用方式的影响过程中,自恋是其中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五人格 显性自恋 隐性自恋 社交网站 大学生
原文传递
Insights into New Media Use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mplications for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heory 被引量:5
18
作者 Blake Hendrickson Devan Rosen 《Social Networking》 2017年第2期81-106,共26页
The current study uses a longitudinal, mixed-method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that new media, such as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video chat, play in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friendsh... The current study uses a longitudinal, mixed-method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that new media, such as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video chat, play in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friendship network develop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nd adapt their new media use while abroad to communicate globally with their friends and family, and locally with their newly formed relationships. Furthermore, social networking site host national friends do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ace-to-face host national friends;however, interaction with established face-to-face host national friends and friend groups via new media platforms leads to a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host communication patterns.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researchers who apply Kim’s [1]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heory consider incorporating Host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as a principal conc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Media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GENTINA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Video CHAT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网络行为与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维晨 张婍 +3 位作者 王淑娟 熊朋迪 辛玖岭 祝卓宏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网络招募被试,于2011年8月采用自制人人网使用行为问卷收集509名大学生的社交网络行为,采用60题简版大五人格量表(NEO—FFI)评估被试的人格特征。结果(1)高外倾个体和低外...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网络招募被试,于2011年8月采用自制人人网使用行为问卷收集509名大学生的社交网络行为,采用60题简版大五人格量表(NEO—FFI)评估被试的人格特征。结果(1)高外倾个体和低外倾个体在留言频率[(2.26±0.51)次,(2.10±0.40)次,t=3.163,P=0.002]、更换状态频率[(2.58±0.71)次,(2.33±0.62)次,t=3.268,P=0.001]、更换头像频率[(2.05±0.88)次,(1.81±0.72)次,t=2.628,P=0.009]、上传照片频率[(2.17±0.49)次,(1.96±0.33)次,t=4.409,P〈0.0005]有显著差异;(2)高开放性个体和低开放性个体使用“送礼物”频率有显著差异[(2.01±0.49)次,(1.83±0.59)次,t=2.870,P=0.005];(3)愿意使用“黑名单”、“悄悄话”的被试宜人性得分和不使用“黑名单”、“悄悄话”的有显著差异[(41.93±4.41)分,(43.07±4.72)分,t=2.207,P=0.028]、[(42.23±4.79)分,(43.27±4.55)分,t=2.476,P=0.014];(4)按照对留言在意程度分为高、中、低组,三组被试责任心得分有显著差异[(41.59±6.33)分,(40.72±5.67)分,(37.56±8.33)分,F=7.170,P=0.001];(5)高神经质个体和低神经质个体对人人网的依赖程度有显著差异[(2.91±1.01)分,(2.48±1.02)分,t=3.815,P〈0.01];状态内容以情绪抒发为主的被试和以社会事件、生活记录为主的神经质得分差异显著[(33.10±6.78)分,(32.19±6.16)分,(31.36±5.77)分,F=3.594,P=0.010];结论大学生社交网络行为与人格特征显著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其人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网络 人人网 网络行为 大五人格
原文传递
健康自我效能对基于社交网站采纳健康信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莫秀婷 邓朝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3-757,共5页
目的探讨人们通过社交网站采纳健康信息意愿的行为特点及健康自我效能对的调节与中介作用。方法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在436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基础上采用SPSS 17.0、Lisre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健... 目的探讨人们通过社交网站采纳健康信息意愿的行为特点及健康自我效能对的调节与中介作用。方法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在436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基础上采用SPSS 17.0、Lisre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健康自我效能部分中介了感知情感支持、感知信息支持、健康关注、感知用户信任与用户采纳意向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在健康关注和采纳意向之间不起调节作用。结论本研究模型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人们基于社交网站采纳健康信息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社交网站 健康信息 调节作用 中介作用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