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决定着用户对产品的完整体验?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静 孙向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用户体验是以用户与产品的交互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户对产品的完整感受。研究其决定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用户体验。早期研究表明,可用性、美感和情感都有重要影响但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多因素整合理论及其模型... 用户体验是以用户与产品的交互为基础而形成的用户对产品的完整感受。研究其决定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用户体验。早期研究表明,可用性、美感和情感都有重要影响但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关注于多因素整合理论及其模型的建立。在总结实效/享乐结构理论、用户-企业-产品双层结构理论和四种过程模型以提取用户体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的突破点可在三方面,一是深入探讨各因素的作用,二是揭示社会型产品用户体验的形成规律,三是揭示用户体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社会型产品 美感 可用性 任务场景
下载PDF
电影美学中的想象力消费:动机、生产和目的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一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和开拓性的审美批评靶向和综合的、跨学科的社会结构诠释视野。对这一概念的诠释聚焦于电影艺术中真实社会的边界拓展,以及如何通过电影商品的经济交易行为实现其审美和商业的有效转换,最终实现电影美学中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交互统一。以想象力消费作为中层理论观照,通过消除大众文化的底层惯习区隔,将社会结构整体图景的追求设置为大众社会审美下公共领域探索的主题,实现电影受众的主观生活经验和客观社会认知联结下的审美互动。想象力消费已经成为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电影美学的重要实践手段和理论拓展方向,并且必将在新时代和新技术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持续绽放其独特的、多学科的、贯通研究的学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生产 想象力消费 消费文化 社会实践 社会美学
下载PDF
侗族鼓楼的社会功能和美学内涵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俊 《云梦学刊》 2007年第6期110-112,共3页
鼓楼是"南侗"地区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造型精美、结构古朴,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它还集财富和人文展示、聚会议事、民俗风情以及休闲娱乐等诸多社会功能于一身,对于侗族社会的维系和进步、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均不可或缺,... 鼓楼是"南侗"地区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造型精美、结构古朴,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它还集财富和人文展示、聚会议事、民俗风情以及休闲娱乐等诸多社会功能于一身,对于侗族社会的维系和进步、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均不可或缺,有其独特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鼓楼 社会功能 美学内涵
下载PDF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析“小鲜肉”背后的审美趋势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燕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83-85,共3页
网络流行语承载着文化,是社会动态的风向标,是社会的评价体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巴赫金的社会符号观揭示了流行语语言符号背后的社会现象。"小鲜肉"一词已经失去了语言符号字面的意思,被社会赋予了新的含义。"小... 网络流行语承载着文化,是社会动态的风向标,是社会的评价体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巴赫金的社会符号观揭示了流行语语言符号背后的社会现象。"小鲜肉"一词已经失去了语言符号字面的意思,被社会赋予了新的含义。"小鲜肉"的流行折射出当今社会从众消费、人际关系疏远、外形审美等方面的情况,是整个社会、市场、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鲜肉 社会符号学 消费 审美
下载PDF
奈保尔创作思想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高照成 黄晖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4-98,共5页
V.S.奈保尔是当代英语世界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美国读者最多的文艺期刊——《纽约时报书评》曾多次提及他的名字及作品。作为一位别具一格的作家,奈保尔的创作一直密切关注后殖民社会的现实与人生境况;他信赖创作中的直觉与激情、强调... V.S.奈保尔是当代英语世界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美国读者最多的文艺期刊——《纽约时报书评》曾多次提及他的名字及作品。作为一位别具一格的作家,奈保尔的创作一直密切关注后殖民社会的现实与人生境况;他信赖创作中的直觉与激情、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独创性但反对脱离实际的纯粹虚构;他同时认为,一定的审美距离感是进行写作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创作 现实社会 虚构 独创性 审美距离感
下载PDF
论社会审美观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和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15-117,124,共4页
首先提出了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社会审美观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并从传统审美观、生态审美观、实用主义审美观、后现代主义社会审美观4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审美观的审美特点,以及它们各自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情况。指出社会审美观在... 首先提出了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社会审美观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并从传统审美观、生态审美观、实用主义审美观、后现代主义社会审美观4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审美观的审美特点,以及它们各自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情况。指出社会审美观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能让商品包装设计更加接近目标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审美观 包装设计 传统审美观 生态审美观 实用主义审美观 后现代主义社会审美观
下载PDF
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师审美趣味:内涵阐释、实践逻辑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星 李如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31-36,共6页
教师审美趣味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美育的重要内容,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审美现象进行独立的审美判断,并综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观表现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判断与态度。教师审美趣味指向的问题实质上是当前教师审美素养的良莠不齐与... 教师审美趣味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美育的重要内容,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审美现象进行独立的审美判断,并综合社会主流审美价值观表现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判断与态度。教师审美趣味指向的问题实质上是当前教师审美素养的良莠不齐与审美教学实践水平之间的矛盾。构建教师审美趣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将教师个体化审美、社会性审美与专业化审美有机结合,以促进师生审美素养的跃升,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导向并提升课堂教学的审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教师审美 个体化审美 社会性审美 专业化审美 审美趣味 审美素养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生态灾难与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的类型书写 被引量:7
8
作者 龙其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随着生态危机的蔓延与生态意识的普及,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对生态灾难进行了集束式书写,并形成了三个较为常见的创作类型:批判型、忏悔型与审美型。新世纪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以批判现实、自我反省以及审美自然等方式传达生态文明理念,丰富... 随着生态危机的蔓延与生态意识的普及,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对生态灾难进行了集束式书写,并形成了三个较为常见的创作类型:批判型、忏悔型与审美型。新世纪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以批判现实、自我反省以及审美自然等方式传达生态文明理念,丰富了中国生态文学的表现维度与审美价值,对于建构生态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灾难 新世纪文学 社会批判 自我忏悔 自然审美
下载PDF
当代嗅觉艺术的社会介入及实践反思
9
作者 李丽仪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嗅觉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这一极具潜力与无限可能的感官审美形式日渐被诸多艺术家所运用,鉴于我国嗅觉艺术的探索起步较晚,经梳理发现目前尚缺少对其理论性的研究。厘清嗅觉艺术及其相关概念是前提,嗅觉艺术的界定和发展历程... 嗅觉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这一极具潜力与无限可能的感官审美形式日渐被诸多艺术家所运用,鉴于我国嗅觉艺术的探索起步较晚,经梳理发现目前尚缺少对其理论性的研究。厘清嗅觉艺术及其相关概念是前提,嗅觉艺术的界定和发展历程的梳理是根本。文章运用认知人类学、社会介入理论和艺术比较学的研究方法,发现该艺术创作形式与视觉艺术相比,在介入社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为社会景观提供了全新的感知方式。通过国际当代嗅觉艺术创作实践的研究,结合我国目前嗅觉艺术发展的困境,反思这一感官审美形式未来的道路和方向,同时也为“中国气息”的嗅觉艺术探索提供开阔的国际视野与有益的创作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艺术 社会介入 感官审美 实践反思
原文传递
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剑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20,共9页
受众是电视消费的主体。受众心理的定位主要有三个层面 :受众的主体性是一种人本的心理行为 ;受众的心理行为因其社会属性产生了变异 ;受众心理行为的高级形态表现为“审美”及美感升华。在此基础上 ,受众心理在中观的形态上表现为“求... 受众是电视消费的主体。受众心理的定位主要有三个层面 :受众的主体性是一种人本的心理行为 ;受众的心理行为因其社会属性产生了变异 ;受众心理行为的高级形态表现为“审美”及美感升华。在此基础上 ,受众心理在中观的形态上表现为“求真、求知、求美”以及“参与”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受众心理 审美 电视接受 人本心理 社会变异
下载PDF
美育何为——兼论中国美育思想的观念嬗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冉源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从自近代以来中国美育思想的主体层面梳理美育观念的变化,分别从现代社会政治的建构、个体感性自由、"生活美学"的建构三个方面提炼和总结中国美育的主要功能及价值取向,并从美育的本体论角度及时代文化语境等方面详细分析和... 从自近代以来中国美育思想的主体层面梳理美育观念的变化,分别从现代社会政治的建构、个体感性自由、"生活美学"的建构三个方面提炼和总结中国美育的主要功能及价值取向,并从美育的本体论角度及时代文化语境等方面详细分析和佐证了以上几种美育观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中国美育思想 社会政治 感性自由 “生活美学”
下载PDF
新工艺与人工智能设计的创造心理与社会美学内涵探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维忆 《工业工程设计》 2020年第1期26-32,共7页
剖析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兴起的手工艺向纯艺术转化的趋势,揭示手工艺人“由技入道”的定位转换所隐含的理论及现实问题,反思现代主义艺术理念对手工艺的宰制与挪用现象。考察人工智能设计为促进设计与制作再融合所提供的契机,进而提出了... 剖析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兴起的手工艺向纯艺术转化的趋势,揭示手工艺人“由技入道”的定位转换所隐含的理论及现实问题,反思现代主义艺术理念对手工艺的宰制与挪用现象。考察人工智能设计为促进设计与制作再融合所提供的契机,进而提出了新工艺的概念构想。根据具身认知及情境认知理论,分析手工艺创作具有的设计内含于制作,感知与运动协调往复等特征,梳理手工艺的社会美学所彰显的交互、情境、合作等价值,进而论证人工智能设计与手工艺的结合,对于破解身心关系这一创造心理的核心命题,以及由技术具身化对强人工智能可能的路径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的探索。人工智能在新工艺领域的应用将重启设计与制作的交融,而集研究、设计、制作等职能于一身的新工匠将通过各种实验性探索对“材美工巧”、“心手同体”等传统理念做出创造性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艺 人工智能设计 具身认知 情境认知 创造心理 社会美学
下载PDF
发展美学——21世纪美学的主导形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耕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5,共8页
本文对社会发展美学的含义、特征、兴起的条件、创建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认为 ,发展美学所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具体的美和特殊的创美、审美的性质和规律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发展中的美学现象即社会发展美 ,其最大特征是综... 本文对社会发展美学的含义、特征、兴起的条件、创建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认为 ,发展美学所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具体的美和特殊的创美、审美的性质和规律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发展中的美学现象即社会发展美 ,其最大特征是综合性、整体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发展美学 发展美 美学 发展哲学
原文传递
谈谈公文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闵再励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公文存在着美学特征。其内容具有体现群众智慧 ,显示人们规范、改造社会的力量 ,提高人们的素质 ,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社会美 ,其形式具备了严肃、规范、鲜明的单纯齐一之美 ,其语言表现了准确、简明、庄重、得体之美。它们综合地体现了... 公文存在着美学特征。其内容具有体现群众智慧 ,显示人们规范、改造社会的力量 ,提高人们的素质 ,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社会美 ,其形式具备了严肃、规范、鲜明的单纯齐一之美 ,其语言表现了准确、简明、庄重、得体之美。它们综合地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精神面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 美学特征 社会美 形式美 语言美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的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舒开智 《武陵学刊》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社会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解放
下载PDF
试论报告文学特质的美学内涵
16
作者 蒲晓彬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报告文学的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报告文学文本的现实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表现在直接的无功利与间接隐伏着的功利性上;形象美在文本结构的巧妙安排、合理的想象和文学语言的运用等艺术感性形式中得以实现;新颖美要求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不... 报告文学的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报告文学文本的现实美来源于现实生活,表现在直接的无功利与间接隐伏着的功利性上;形象美在文本结构的巧妙安排、合理的想象和文学语言的运用等艺术感性形式中得以实现;新颖美要求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创新;感染美既来自文本内容的真实,又来自文本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是文本真实的内容和完美、和谐的形式在审美高度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质 社会美 形象美 新颖美 感染美
下载PDF
转型期的社会文化审美与文化生态平衡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岚 《泰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城乡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及其艺术反映形式中。对不断萌生和变革中的当代社会文化作审美分析,以文化生态审美观念促进社会文化系统在巨变中保持要素互补、结构均衡、功能协调,实现文化生态平衡,会利于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中维持良性运作、稳态进步、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社会文化审美 现代化
下载PDF
从《七月》谈古代文学的解读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庆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0-66,共7页
讲授《七月》的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该作品的文学价值 ,而在于让学生学会用怎样的方法去解读古代文学作品。这就是 :不能用庸俗社会学的方法先入为主地给古代文学作品贴标签 ,得还原历史 ,回到现场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 ;立足文本 ,把握作... 讲授《七月》的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该作品的文学价值 ,而在于让学生学会用怎样的方法去解读古代文学作品。这就是 :不能用庸俗社会学的方法先入为主地给古代文学作品贴标签 ,得还原历史 ,回到现场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 ;立足文本 ,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要有扎实的训诂学知识 ,有疑古、求异之能力与勇气 ,不囿于前人之成见 ,不膜拜权威之论 ;同时还须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了解学术研究的动态和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庸俗社会学 历史学 美学
下载PDF
社会美及其后现代转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1,共6页
社会美作为美的形态之一,作为中国美学的"特产",曾经在中国美学界引发过激烈的讨论、研究与宣扬。然而,它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却逐渐走向了停滞。不过,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西方当代美学开始关注生活、社会和自然,开... 社会美作为美的形态之一,作为中国美学的"特产",曾经在中国美学界引发过激烈的讨论、研究与宣扬。然而,它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却逐渐走向了停滞。不过,在进入新世纪之后,西方当代美学开始关注生活、社会和自然,开始将生活、艺术、社会、自然的界限抹平——它们开始提出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肯定美学"、"景观美学"——而这些实际上和中国现当代的社会美有着相同的时代诉求和审美立场。同时,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进展,后现代美学思想的影响,社会美开始走向一种建设性的审美征途之中。它开始倡导一种自由、多元、和谐的审美观念,而这些实际上就是一种广义的生态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美 日常生活审美化 后现代主义 自由 多元 和谐 生态美学
下载PDF
论贾平凹散文的社会美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戈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作为审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贾平凹用旁观者的姿态展现了其眼中的社会美。其散文中的社会真实、有趣且发人深省,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展现出他对社会人情世故、历史变迁的感悟,让我们在纷扰的社会生活... 作为审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贾平凹用旁观者的姿态展现了其眼中的社会美。其散文中的社会真实、有趣且发人深省,在平淡的生活场景中展现出他对社会人情世故、历史变迁的感悟,让我们在纷扰的社会生活中找寻到一丝宁静与祥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美 审美 真实 趣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