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初贵州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杜小玲 高守亭 彭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72,共12页
2011年1月贵州再次出现仅次于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长达32天,伴随3次明显的冷空气影响,具有持续时间长、间断性突出、中期降雪突出的特点。本文利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0X10再分析资料、2.5°×2.5&#... 2011年1月贵州再次出现仅次于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长达32天,伴随3次明显的冷空气影响,具有持续时间长、间断性突出、中期降雪突出的特点。本文利用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10X10再分析资料、2.5°×2.5°再分析资料、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观测资料,对2011年1月发生在贵州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2011年1月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极涡偏于东半球,亚欧地区位势高度距平呈“北高南低”;亚欧中高纬度出现了2次强大、稳定、持久的阻塞高压:(2)副热带南支锋区活跃,12月31日~1月2日、1月9~11日、17-20日、27-29日有4次活跃期,水汽输送具有间断性特点;(3)维持在25。N附近的低层切变为低温雨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辐合条件,地面上稳定持久的准静止锋是低温雨雪天气发生的重要影响系统;(4)强冻雨、冰粒及降雪天气的温度场、锋区结构、大气运动状况等存在差异。出现强冻雨天气时,锋面逆温高度最低、逆温梯度最大、逆温厚度最薄,逆温区有较厚的暖层,云层伸展高度在600hPa以下,气流上升区高度低,具有暖云降水的特点。出现冰粒天气时,锋面逆温高度较低、逆温梯度大、逆温厚度较薄,逆温区有浅薄的暖层,云层伸展高度较高,气流上升区高度较低,也具有暖云降水的特点;出现降雪天气时,锋面逆温高度较高、逆温梯度最小、逆温厚度薄,逆温区无暖层,云层伸展高度超过500hPa,具有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冷云降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 阻塞高压 副热带南支锋区 准静止锋 锋面逆温
下载PDF
2010年新疆北部暴雪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分析 被引量:61
2
作者 李如琦 唐冶 肉孜.阿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2010年新疆北部地区暴雪异常偏多,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记录突破历史极值。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对北疆暴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10年两种暴雪类型发生时的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 2010年新疆北部地区暴雪异常偏多,降雪量和积雪深度记录突破历史极值。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对北疆暴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10年两种暴雪类型发生时的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北疆暴雪多发生在山区和迎风坡上,在暴雪形成过程中地形作用不容忽视;北疆暴雪的发生与极锋急流和副热带急流的位置、强度密切相关,两支急流的叠加和汇合是冷锋暴雪发生的主要大尺度环流形势,极锋急流在暖区暴雪中占主导地位;冷锋暴雪是由北方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汇合造成的,而暖区暴雪是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对更冷而形成的冷暖汇合造成的;冷锋暴雪时地面高压呈西南—东北向,暴雪发生在强冷锋锋区内;暖区暴雪时地面高压呈西北—东南向,暴雪由冷锋前暖锋引发;新疆北部暴雪的水汽以接力的方式输送,伊朗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暴雪的水汽输送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新疆北部 环流异常 水汽输送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暴雪的天气学分型及应用 被引量:39
3
作者 马振升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普查了1986-2000年冬季河南省70个暴雪的个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建立了横槽型和两槽一脊型的暴雪天气学模型。通过对2003年2月9-10日(横槽型)和2003年3月4-5日(两槽一脊型)河南省出现的两场区域性暴... 普查了1986-2000年冬季河南省70个暴雪的个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建立了横槽型和两槽一脊型的暴雪天气学模型。通过对2003年2月9-10日(横槽型)和2003年3月4-5日(两槽一脊型)河南省出现的两场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成因特征、物理量等的对比分析发现,暴雪天气一般发生在经向环流与纬向环流相互调整之时,低空急流与低层切变线上气旋性曲率东扩或低涡东移是产生暴雪的重要原因,冷垫是产生暴雪的基本条件,最后给出了两类典型暴雪的具体预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天气模型 对比分析 预报特征
下载PDF
山东省南部一次极端特大暴雪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胡顺起 曹张驰 陈滔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4-992,共9页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鲁南地区历史极端暴雪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FY-2E长波辐射资料(Outgoing Long-w ave Radiation,OLR)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对2015年11月23-24日...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鲁南地区历史极端暴雪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FY-2E长波辐射资料(Outgoing Long-w ave Radiation,OLR)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对2015年11月23-24日出现在山东省南部极端特大暴雪过程的成因和动力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雪发生在回流形势下,对流层中层强西南低空急流、切变线及低层强东北风共同作用,造成异常强暴雪天气。(2)低层西南急流把水汽输送到鲁南地区,并在暴雪区上方产生强的水汽辐合中心,为本次特大暴雪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3)高低空急流耦合,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使得低层减压,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暴雪发生发展。(4)西南低空急流与偏北风在鲁南上空辐合,是强降雪主要集中在该地区的重要原因。(5)强冷空气降温使得雨快速转雪,降雪持续时间长,导致强降雪发生。(6)OLR特征分析表明,OLR 3 h平均低值中心与3 h最大降雪中心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研究鲁南地区极端暴雪特征有助于提高该地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对防灾减灾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低空急流 涡度平流 OLR
下载PDF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雪凝灾情分析及重建思考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苇洁 聂忠兴 +3 位作者 龙秀琴 彭熙 李安定 陈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根据贵州省凝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实施细则,就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受灾地块设置样方进行林木受损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普底花区的成灾面积比远远低于金坡花区;杜鹃林中马缨杜鹃受灾... 根据贵州省凝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实施细则,就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受灾地块设置样方进行林木受损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普底花区的成灾面积比远远低于金坡花区;杜鹃林中马缨杜鹃受灾最严重,映山红(落叶)受灾最轻;大径级的杜鹃花受损较严重,林内出现大量的林窗,面积最大的达2100m2。从树种、林分结构、自然条件等情况,分析灾害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灾后重建应以杜鹃花区为重点,加强大径级杜鹃花的保护力度,林窗的生态恢复需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 杜鹃花 雪凝灾害 灾后重建
下载PDF
新疆北部强降雪天气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庄晓翠 李博渊 +1 位作者 李如琦 周鸿奎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总结了近50 a来新疆北部强降雪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水汽特征及地形对强降雪增幅作用等进行了分类概述。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造成新疆北部强降雪的各种尺度系统和短期环流异常、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 总结了近50 a来新疆北部强降雪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水汽特征及地形对强降雪增幅作用等进行了分类概述。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造成新疆北部强降雪的各种尺度系统和短期环流异常、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不同区域强降雪及暖区和冷锋暴雪的区别及地形对各区域暴雪作用;不同区域强降雪的水汽源汇结构、远距离接力输送和集中机制及高、中、低纬度水汽输送和循环异常状况;中尺度系统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推进新疆暴雪短期和短时预报的发展,提高预报准确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强降雪 中尺度系统 水汽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一次局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马秀玲 彭九慧 +3 位作者 杨雷斌 王宏 杨庆红 刘伯华 《干旱气象》 2008年第1期64-68,共5页
应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春季承德市暴雪天气从形成的大尺度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高压脊的阻挡导致南北低值系统的合并加强,它的移动缓慢造成了这次暴雪天气。低层辐合和低空急流... 应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春季承德市暴雪天气从形成的大尺度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高压脊的阻挡导致南北低值系统的合并加强,它的移动缓慢造成了这次暴雪天气。低层辐合和低空急流的建立造成大范围的水汽辐合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深厚的大气湿层为大的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散度场、垂直速度场、k-螺旋度的高低空配置和时空变化是暴雪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结合红外卫星云图,分析实时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预测暴雪天气的发展变化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环流背景 急流 垂直速度 螺旋度
下载PDF
1961~2006年黑龙江省暴雪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玉莲 于宏敏 +1 位作者 任国玉 周江兴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0-478,共9页
利用1961~2006年逐日降雪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暴雪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暴雪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暴雪量和暴雪日数最多发生在季节转换的10月和次年3月,不在隆冬季节;暴雪强度5月和10月最大;... 利用1961~2006年逐日降雪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暴雪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暴雪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暴雪量和暴雪日数最多发生在季节转换的10月和次年3月,不在隆冬季节;暴雪强度5月和10月最大;全省平均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存在不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主要发生在春季暴雪多发的东部山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年际波动有所增大,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雪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
下载PDF
突发事件连锁反应的实证研究——以2008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荣莉莉 张继永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从突发事件连锁反应分析,认为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是由自然灾害引发的连锁反应事件。选择了新浪网冰雪灾害报道专题的近4 000篇报道作为数据源,从时间、空间和事件角度揭示了此次冰雪灾害的演化过程,并分析了事件扩散的原因。
关键词 2008年初冰雪灾害 连锁反应 新闻报道 演化过程 突发事件
下载PDF
2008年低温暴雪对枇杷北缘地区生产造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化坤 邱学林 +5 位作者 徐春明 沈珉 李浩宇 张海如 张春晓 黄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057-9060,9109,共5页
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的长期低温、暴雪天气以及霜冻给枇杷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枇杷栽培的北缘地区。笔者查阅了江苏省气候资料,低温、暴雪及此后的冰冻、霜冻是造成2008年枇杷减产的主要原因。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金庭镇、张家... 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的长期低温、暴雪天气以及霜冻给枇杷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枇杷栽培的北缘地区。笔者查阅了江苏省气候资料,低温、暴雪及此后的冰冻、霜冻是造成2008年枇杷减产的主要原因。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金庭镇、张家港市、无锡市、上海市、浙江省余杭市等地的枇杷冻害情况表明:1.低温暴雪天气对2008年的枇杷产量造成较大影响;2.品种之间抗寒性差异明显;3.地形对枇杷冻害影响明显;4.不同管理水平和树势冻害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温 霜冻 枇杷 影响
下载PDF
雪灾对毛竹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胜 丁九敏 +3 位作者 徐涵湄 汪家社 徐自坤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30,共5页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一次极大的自然干扰。为研究雪灾对土壤主要生态因子和土壤生态学过程的影响,笔者对福建武夷山受雪灾干扰的毛竹林生态系统受灾程度进行了调查。依据毛竹林分的受灾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3...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一次极大的自然干扰。为研究雪灾对土壤主要生态因子和土壤生态学过程的影响,笔者对福建武夷山受雪灾干扰的毛竹林生态系统受灾程度进行了调查。依据毛竹林分的受灾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3种类型。结果显示:雪灾后,重度、中度与轻度受灾毛竹林的受损率分别为43.7%、21.8%和10.3%;因雪灾输入林地地表的生物量分别为2.21、1.04和0.60kg/m2;受灾程度不同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因子影响有显著的差异。林分郁闭度分别与土壤含水率、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微生物生物量碳、受损率、雪灾后输入地表生物量等呈显著负相关;雪灾后输入地表生物量分别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受损率、土壤呼吸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程度受灾林分间的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显著差异性,林冠的打开和大量凋落物、粗木质残体碎屑的输入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土壤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改变竹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毛竹林 土壤呼吸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武夷山
下载PDF
2011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司东 李修仓 +3 位作者 任福民 徐良炎 袁媛 龚志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0-489,共10页
2011年,全球气温偏高,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十个暖年,是近60年来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年份中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1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4月,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9月又一次拉尼娜事件生成。年初,低温、寒流席卷亚洲大部,暴风... 2011年,全球气温偏高,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十个暖年,是近60年来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年份中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1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偏少。4月,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9月又一次拉尼娜事件生成。年初,低温、寒流席卷亚洲大部,暴风雪频繁袭击北美地区。西欧和中国东部出现严重春旱。夏季,非洲东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而东南亚、巴基斯坦和中南美洲洪涝灾害严重。全球极端偏暖事件主要出现在欧洲西部和西北部、南亚南部、东亚中西部、北美东南部等地;极端偏冷事件主要出现在东亚、澳大利亚、非洲南部和美国东北部和西部等地。而南美中东部、东南亚及中国东南部、日本、澳大利亚北部、非洲西部等地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研究发现,2010/2011年拉尼娜事件和台风活动是导致东南亚洪涝出现的重要原因,而巴基斯坦洪涝主要与印度洋正位相偶极型海温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表面气温 拉尼娜 暴风雪 洪涝 热带气旋
下载PDF
2008年雪灾对武夷山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氮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九敏 卜晓莉 +4 位作者 刘胜 徐涵湄 汪家社 徐自坤 阮宏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7-522,共6页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冰冻雪灾,通过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和异质性而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以福建武夷山遭受冰冻雪灾不同危害程度(轻、中、重3种类型)的毛竹林为试验地,探讨了08雪灾干扰后毛竹林不同土层(0~10、10...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冰冻雪灾,通过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和异质性而对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以福建武夷山遭受冰冻雪灾不同危害程度(轻、中、重3种类型)的毛竹林为试验地,探讨了08雪灾干扰后毛竹林不同土层(0~10、10~25、25~4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除25~4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外,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硝态氮含量均随受灾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cm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重度受灾竹林也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受灾竹林。不同受灾竹林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与土壤温度、雪灾输入林地生物量显著正相关,与竹林郁闭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湿度不相关。本研究结果揭示,由于雪灾导致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改变,土壤中的氮可能以硝酸盐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形式从生态系统中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毛竹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硝态氮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原文传递
2009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威 蔡锦辉 +1 位作者 郭艳君 李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2009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五暖年。年初,暴风雪、低温和寒潮天气席卷欧洲大部,北美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秋冬连旱;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罕见高温;夏季,中国东部、南亚、欧洲多国、美国西海岸遭受高温热... 2009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五暖年。年初,暴风雪、低温和寒潮天气席卷欧洲大部,北美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秋冬连旱;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罕见高温;夏季,中国东部、南亚、欧洲多国、美国西海岸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年内,澳大利亚、墨西哥、非洲东部持续于旱。6月,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开始形成。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气旋活动均较常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表面气温 厄尔尼诺 暴风雪 高温热浪 干旱 热带气旋
下载PDF
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两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素艳 张超 史金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1期19-2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FY-2C卫星云图及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及红外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方面,对2015年11月5—6日和21—22日内蒙古自治区两次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FY-2C卫星云图及呼和浩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及红外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方面,对2015年11月5—6日和21—22日内蒙古自治区两次回流与倒槽作用引发的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西风槽、700 h Pa急流和切变线及地面倒槽是内蒙古自治区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中尺度云团是造成两次暴雪过程的直接原因。700 h Pa急流对暖湿空气的输送及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700 h Pa急流越强且持续时间越长,降雪持续时间越长,降雪量也越大;系统性抬升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高低空急流耦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冷空气"楔入"构成低层冷垫,温度差异及其垂直切变导致动力锋生,锋面次级环流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暖湿气流在"冷空气楔"上爬升,"冷垫"与"暖盖"是暴雪产生的热力条件;最强降雪出现在锋区最强且开始减弱期间,暴雪区对应相当黑体温度低值中心(TBB≤220 K)、850 h Pa水汽辐合中心及最大上升运动中心;基本反射率因子达30—35 d Bz,可导致局部强降雪;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呈"S"型结构,"牛眼"结构长时间存在可使降雪持续或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回流 倒槽 物理量诊断 雷达回波
下载PDF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2008年初中国雪灾报道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院菊霞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1期123-124,143,共3页
新闻语篇历来是批评性话语关注的焦点之一,但鲜有关注自然灾害的。2008年初中国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雪灾,分析选自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国内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对中国雪灾的两篇相关报道,发现美国媒体对雪灾破坏程度的描述远比中国... 新闻语篇历来是批评性话语关注的焦点之一,但鲜有关注自然灾害的。2008年初中国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雪灾,分析选自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国内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对中国雪灾的两篇相关报道,发现美国媒体对雪灾破坏程度的描述远比中国媒体所描述的严重,呈现出一个脆弱的中国形象。对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英语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在新闻阅读与教学上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语篇 批评性话语分析 雪灾
下载PDF
雪灾对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九敏 徐涵湄 +4 位作者 刘胜 汪家社 徐自坤 阮宏华 刘玉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雪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干扰类型,通过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和异质性而对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笔者以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为试验地,探讨雪灾干扰后不同土层(0~10cm、10~25cm和25~40cm)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 雪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干扰类型,通过改变资源的有效性和异质性而对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笔者以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为试验地,探讨雪灾干扰后不同土层(0~10cm、10~25cm和25~40cm)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氮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灾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含量除25~40cm土层外都显著高于对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受灾常绿阔叶林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含量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雪灾导致了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土壤中的氮可能以铵盐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形式从生态系统中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铵态氮 武夷山
下载PDF
华北地区暴雪覆盖与土壤墒情关系初探——以邯郸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路 刘家宏 +2 位作者 叶睿 李玮 秦大庸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3,17,共5页
研究土壤冬季储水量对整个冬季土壤墒情尤为重要,可以预测解冻后土壤墒情变化为3月中旬华北地区开展农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华北地区2009年11月的一次强降雪气象资料、2002-2008年多年平均同期降水资料和土壤墒情实测的面尺度资料,... 研究土壤冬季储水量对整个冬季土壤墒情尤为重要,可以预测解冻后土壤墒情变化为3月中旬华北地区开展农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华北地区2009年11月的一次强降雪气象资料、2002-2008年多年平均同期降水资料和土壤墒情实测的面尺度资料,对降雪量、降雪时间和土壤含水量以及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积雪覆盖对土壤含水量有显著影响。和同等水量的降雨相比,冻融土壤平均含水量高出多年平均土壤含水量10%以上;积雪覆盖导致土壤各层含水量随时间变化波动较为均匀,使土壤水分下渗延时效应明显;积雪覆盖有利于维持土壤含水量的稳定,同时使土壤含水量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土壤含水量 华北地区 面尺度
下载PDF
德州两次降雪过程的预报思路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雪红 陈华凯 杨玉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1-125,共5页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对2009年11月11日-12日的暴雪过程和2010年2月9日-10日的降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在发生前期形势相似,影响系统强度差异较大,产生暴雪的形势明显要好,但受暴雪过程影响,第二次过程...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对2009年11月11日-12日的暴雪过程和2010年2月9日-10日的降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在发生前期形势相似,影响系统强度差异较大,产生暴雪的形势明显要好,但受暴雪过程影响,第二次过程预报量级偏大;数值预报产品对暴雪过程预报较好,对第二次过程预报效果较差,但由于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产品使用出现失误,预报与实况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预报思路 数值预报
下载PDF
雪灾对武夷山毛竹林凋落物分解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涵湄 丁九敏 +5 位作者 刘胜 卜晓莉 王邵军 汪家社 徐自坤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为了研究雪灾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影响,利用大样袋网袋法对武夷山3种程度受灾的毛竹林样地中凋落物的分解进行了连续1a的观测研究。结果显示:毛竹凋落物的分解失重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夏季,不同样地毛竹凋落物分解... 为了研究雪灾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影响,利用大样袋网袋法对武夷山3种程度受灾的毛竹林样地中凋落物的分解进行了连续1a的观测研究。结果显示:毛竹凋落物的分解失重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夏季,不同样地毛竹凋落物分解速率随受灾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加快,不同受灾样地秋冬两季凋落物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差异,春季重度受灾竹林分解速率又显著快于中度与轻度受灾竹林。3种样地毛竹凋落物的分解动态符合Olson指数衰减模型,且分解系数k从大到小排序为:重度受灾样地、中度受灾样地、轻度受灾样地。不同受灾竹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均与土壤温度、雪灾输入林地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郁闭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湿度不相关。研究表明雪灾加快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质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毛竹林 凋落物 分解速率 分解模型 武夷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