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垄耕作对稻谷富硒营养化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周灵芝 韦本辉 +7 位作者 甘秀芹 刘斌 胡泊 申章佑 李艳英 周佳 劳承英 吴延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7-9,共3页
以水稻品种特优582为试材,研究常规拖拉机耕作和粉垄耕作2种耕作方式对水稻富硒(Se)营养化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4.19%和6.36%;粉垄稻谷硒(Se)、锌(Zn)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78.14... 以水稻品种特优582为试材,研究常规拖拉机耕作和粉垄耕作2种耕作方式对水稻富硒(Se)营养化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4.19%和6.36%;粉垄稻谷硒(Se)、锌(Zn)元素含量分别增加了78.14%和15.99%;砷(As)、铬(Cr)含量比对照下降;铅(Pb)、总汞(Hg)、镉(Cd)含量比对照增加,其含量在国家标准限量范围内。因此,粉垄耕作稻田对稻谷产生的营养性影响利大于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水稻 富硒 重金属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晓冰 朱彦光 +3 位作者 李帅 韦灵 陈廷速 甘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51-175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无秸秆覆盖处理(NT0)、粉垄耕作+秸秆覆盖处理(TS)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等4个处理,原位监测其5、20和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及原因。[结果]秸秆覆盖处理(TS和NTS)相比于无覆盖处理(T0和NT0)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P<0.05,下同)且土温日变幅变幅较小,保持了土壤温度的稳定。粉垄耕作相比于免耕更有利于土壤热能的传导,升温迅速,在气温降低后具有增温效应。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T0处理在试验期土壤含水量比试验开始前提高31.3%,差异显著。整个研究期内5~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同一耕作处理下,TS比T0、NTS比NT0分别高出15.4%和5.7%;同一覆盖处理下,TS比NTS、T0比NT0分别高出11.3%和2.0%,差异均显著。同时,经粉垄耕作后下层土壤水分可供给上层。[结论]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有效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粉垄耕作+秸秆覆盖的耕作管理方式可作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免耕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粉垄耕作后效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马玲芳 王娟 +5 位作者 陈萍 马文礼 解艳玲 贺萌萌 鲍举文 谷传申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盐碱地粉垄耕作后效对下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通过耕作方式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数据支撑。在上茬作物水稻播种季,设置传统耕作(CK)、粉垄耕作35 cm(FL35)、粉垄耕作50 cm(FL50)3个处理,在水稻收获后次年播种玉米,观测不...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盐碱地粉垄耕作后效对下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通过耕作方式改良利用盐碱地提供数据支撑。在上茬作物水稻播种季,设置传统耕作(CK)、粉垄耕作35 cm(FL35)、粉垄耕作50 cm(FL50)3个处理,在水稻收获后次年播种玉米,观测不同处理各个时期玉米生长的情况以及收获后的产量。结果表明:粉垄耕作能够增加玉米株高、茎直径、干物质量、穗长、穗粒数、单穗籽粒质量、百粒质量,粉垄耕作通过增加穗粒数和单穗籽粒质量提高产量,各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大小依次为FL50(959.32 kg/667 m^(2))、FL35(799.11 kg/667 m^(2))、CK(606.82 kg/667 m^(2)),FL50、FL35产量分别较CK高58.09%、31.69%,且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对玉米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增加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FL50、FL35、CK,FL35处理的根冠比较高,FL50处理的根冠比较低。可见,粉垄耕作后效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有利于养分向地上部转移,进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后茬玉米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广西喀斯特地区耕作对土壤水分及降雨响应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帅 邓婉珍 +2 位作者 李健 陶涣壮 甘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揭示耕作方式对土壤特性及土壤水分的降雨响应过程的影响,以广西喀斯特地区粉垄耕作和免耕甘蔗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定位监测系统对0~10、10~30、30~50 cm土壤含水量及降雨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 为揭示耕作方式对土壤特性及土壤水分的降雨响应过程的影响,以广西喀斯特地区粉垄耕作和免耕甘蔗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定位监测系统对0~10、10~30、30~50 cm土壤含水量及降雨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粉垄耕作的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在0~10、10~30、30~5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35.4%、69.7%、46.2%,差异显著(P<0.05)。②两种处理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程度均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中雨事件下,免耕仅在0~10 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有较为明显的响应。在大雨和暴雨下,免耕10~30 cm层对降雨的响应时间分别滞后于粉垄耕作9 h和3 h,30~50 cm层分别为2 h和5 h。粉垄耕作的土壤含水量与降雨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对降雨有着极为显著的响应过程。③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整体上呈现随土壤深度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中雨、大雨和暴雨事件发生前,粉垄耕作30~50 cm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均低于免耕,而降雨发生后30~50 cm层土壤含水量及变异系数均大于免耕,表明在降雨发生后粉垄耕作的深层土壤水分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综上,粉垄耕作改善了土壤环境,显著提升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及各层次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程度,从而使各层次土壤水分在降雨发生时得以快速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粉垄耕作 免耕 土壤特性 土壤水分 降雨响应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热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彦光 李帅 +3 位作者 甘磊 李健 Saeed Rad 陈晓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8-86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甘蔗地土壤热性质的动态变化,为合理有效利用水热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甘蔗种植地进行研究,定位监测粉垄耕作(T)处理和免耕(NT)处理方式下,5、20和4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甘蔗地土壤热性质的动态变化,为合理有效利用水热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甘蔗种植地进行研究,定位监测粉垄耕作(T)处理和免耕(NT)处理方式下,5、20和4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并结合土壤基本参数,分析2个处理下土壤温度、土壤热导率和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NT处理受其质地影响,土壤温度的分布为5 cm>40 cm>20 cm,差异均显著(P<0.05,下同);T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质地,其土壤温度分布为5 cm>20 cm>40 cm,差异均显著。研究期内,T处理土壤热导率在20 cm以上土层高于NT处理。T处理有利于降水入渗、储水性能良好、下层水分可供给上层等效果,相比于NT处理改善了土壤热导率沿土壤剖面的分布。同时,不同降水条件下,处理间的土壤热通量变化相同:NT处理在5~20 cm层大于T处理,而在20~40 cm层小于T处理,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T处理土壤热通量由上至下减小,变化规律明显;而NT处理上下层间波动较大。【结论】粉垄耕作处理相比于免耕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本地区的土壤质地和土壤温度分布,土壤热导率和土壤热通量的变化更具稳定性和规律性,可作为广西地区农业种植和管理方式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粉垄耕作 土壤温度 土壤热导率 土壤热通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晓冰 严磊 +3 位作者 李振东 SAEED Rad 陈廷速 甘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6-794,共9页
岩溶区特殊的岩性地质条件,使土壤优先流现象广泛发生。以广西岩溶区内的典型农地甘蔗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染色示踪技术和图像解析方法,分别对传统耕作(CT)和粉垄耕作(SRT)方式下的田间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耕作方式对岩溶... 岩溶区特殊的岩性地质条件,使土壤优先流现象广泛发生。以广西岩溶区内的典型农地甘蔗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染色示踪技术和图像解析方法,分别对传统耕作(CT)和粉垄耕作(SRT)方式下的田间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的发生及其空间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相同外部供水条件下,传统耕作甘蔗地优先流运动分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呈指状形式,且平均湿润锋下渗深度为43.19 cm,显著大于粉垄耕作(P<0.05),而粉垄耕作甘蔗地优先流以横向运动形式为主,表现为团块状湿润锋形式;②粉垄耕作甘蔗地土壤优先流发生时间显著滞后于传统耕作(P<0.05),是其1.67倍;③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两种耕作方式下的甘蔗地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总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粉垄耕作甘蔗地优先流比(70.72%)和长度指数(527.12%)均显著小于传统耕作甘蔗地(P<0.05),且在土壤空间中对应的染色形态变异系数(1.19)是传统耕作的1.38倍,优先流发育程度显著低于传统耕作甘蔗地。粉垄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田间土壤优先流现象,改善了田间土层中的水肥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粉垄耕作 传统耕作 优先流
下载PDF
粉垄栽培水稻减施化肥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被引量:10
7
作者 甘秀芹 周灵芝 +5 位作者 刘斌 周佳 李艳英 申章佑 吴延勇 韦本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17-20,24,共5页
以特优582为供试材料,以常耕零施化肥(CK0)和常耕常规全量施用化肥(CK1)为对照,设置以粉垄常规全量施用化肥为基数进行6种减施化肥处理:粉垄零施肥(A0)、粉垄常规全量施用化肥(A1)、粉垄减施10%(A2)、粉垄减施20%(A3)、粉垄减施30%(A4)... 以特优582为供试材料,以常耕零施化肥(CK0)和常耕常规全量施用化肥(CK1)为对照,设置以粉垄常规全量施用化肥为基数进行6种减施化肥处理:粉垄零施肥(A0)、粉垄常规全量施用化肥(A1)、粉垄减施10%(A2)、粉垄减施20%(A3)、粉垄减施30%(A4)和粉垄减施40%(A5),对水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相对含量、相关产量性状和产量、效益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粉垄A0产量比CK0增加7.98%;A1产量比CK1增产252.0 kg/hm2,增幅4.19%;A3产量最高,为6 366.0 kg/hm2,比A1、CK1分别增加1.62%、5.81%,与A1、CK1差异不显著,但其经济效益最好,达11 355.0元/hm2,比A1、CK1分别增多1 215和1 821元/hm2,增幅分别为12.0%、19.1%。由此,粉垄栽培水稻减施化肥10%~20%具有可行性;从兼顾统筹产量、效益和改善土壤污染等出发,提出在粉垄条件下水稻生产可进行减施化肥20%~30%的初步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栽培 水稻 减施肥料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粉垄技术发展与推广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锋 万辅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26-30,共5页
粉垄技术是广西农业科学院韦本辉团队发明的深耕深松不乱土层、一次性完成耕整地作业的新型农业耕作技术。从粉垄技术的起源、粉垄机械的发展、粉垄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角度介绍粉垄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粉垄技术发展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 粉垄技术是广西农业科学院韦本辉团队发明的深耕深松不乱土层、一次性完成耕整地作业的新型农业耕作技术。从粉垄技术的起源、粉垄机械的发展、粉垄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角度介绍粉垄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粉垄技术发展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技术 农业机械化 粉垄耕作 技术推广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聂胜委 张玉亭 +4 位作者 汤丰收 何宁 黄绍敏 张巧萍 韦本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研究了新型耕作方法(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探索耕作措施与作物群体微环境的关系,为获得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设旋耕CK(12~16cm)、粉垄耕作FL1(20~30em)和粉垄耕作FL2(30~40em)3个处理,其他一切... 研究了新型耕作方法(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探索耕作措施与作物群体微环境的关系,为获得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设旋耕CK(12~16cm)、粉垄耕作FL1(20~30em)和粉垄耕作FL2(30~40em)3个处理,其他一切农事操作均保持一致。结果表明,粉垄耕作(FL1,FL2)对小麦灌浆期群体的冠层温度、群体内地表的温度以及群体内CO:浓度影响较大。灌浆期,群体的冠层温度FL1(31.72℃)、FL2(32.15℃)比CK(32.72℃)低,群体内地表温度FL1(27.98℃)、FL2(28.30℃)比CK(27.97℃)高群体的CO2浓度FL1(373.5mg·L-1)、FL2(373.5mg·L-1)均显著低于CK(431.7mg·L-1)。FL1、FL2处理群体内相对湿度在孕穗期、灌浆期分别为58.1%、60.9%和60.8%、56.6%,高于CK(52.7%和57.7%);相反,群体内温度分别为25.0、23.9℃和32.7、33.2℃,低于CK(27.0℃)和33.8℃)。此外,拔节期粉垄耕作的土壤耕层温度比CK低1-2℃,孕穗期比CK高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潮土 冬小麦 群体 微环境
下载PDF
绿肥压青粉垄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后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胜男 胡钧铭 +2 位作者 徐宪立 韦翔华 何铁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78-785,共8页
研究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稻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对完善稻田保护性耕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6-2017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设置粉垄保护性耕作与单免保护性耕作两种耕作模式,并设不施肥、常规施肥、单倍绿肥压青和双倍绿肥压青4种施肥... 研究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稻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对完善稻田保护性耕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016-2017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设置粉垄保护性耕作与单免保护性耕作两种耕作模式,并设不施肥、常规施肥、单倍绿肥压青和双倍绿肥压青4种施肥处理,然后分别于早稻、晚稻收获后用土壤紧实度仪及单环入渗法测量稻田土壤紧实度及稳定入渗速率,并于晚稻水稻收获后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以了解绿肥压青下粉垄保护性耕作对当季稻田土壤入渗的影响,并就其对后季稻田的后延效应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肥压青下粉垄保护性耕作对当季和后季稻田0-15cm土壤紧实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可以显著降低15-30cm土壤紧实度。同时显著降低了当季及后季土壤表层及耕层的稳定入渗率,使土壤入渗能力降低,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使土壤密实。绿肥压青下粉垄保护性耕作可显著降低后季稻田土壤稳定入渗率和紧实度,对土壤结构及水分入渗的后延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保护性耕作 绿肥压青 土壤紧实度 土壤入渗
下载PDF
绿肥、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免耕稻田土壤碳库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顺翱 吴昊 +5 位作者 胡钧铭 韦翔华 刘开强 蒙炎成 李婷婷 魏宗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90-2696,共7页
【目的】探索免耕稻田绿肥、蚕沙有机肥投入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CO2和CH4排放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稻田土壤碳固持及稻田减肥增效的农业有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前期粉垄与常规耕作基础上,2018—2019年连续开展田间免... 【目的】探索免耕稻田绿肥、蚕沙有机肥投入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CO2和CH4排放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稻田土壤碳固持及稻田减肥增效的农业有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前期粉垄与常规耕作基础上,2018—2019年连续开展田间免耕试验,在同等养分投入条件下,设置绿肥、蚕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模式,以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同步设不施肥空白对照,保护性耕作试验第2年,采用分离式静态箱—气象色谱法测定稻田温室气体CO2和CH4排放通量,同时在水稻返青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收获期采集0~15 cm耕层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在粉垄免耕模式下,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返青期和分蘖期较常规免耕模式提高56%和19%;水稻返青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收获期粉垄免耕稻田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11%、30%、74%和31%,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90%、22%、58%和22%;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48%、90%、48%和39%,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13%、78%、35%和29%。粉垄免耕模式下,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降低16.9%,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降低15.1%;CH4排放通量出现2个峰值,常规免耕和粉垄免耕模式下,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CH4排放通量峰值分别是单施化肥处理的7.69和7.61倍。绿肥和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降低了稻田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增加了CH4累积排放量。【结论】粉垄免耕稻田施用绿肥、蚕沙有机肥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减少CO2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一种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可持续生产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化肥配施 免耕稻田 土壤有机碳 温室气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