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温速度对冷冻保存异体小静脉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生 胡汝麒 +2 位作者 潘功平 马强 刘振华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8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内皮细胞代谢活性,超微结构和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快速冷冻和二步冷冻两种不同的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小时后施行移植。观察方法包括四唑盐还原试验、扫描电镜... 目的:探讨不同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内皮细胞代谢活性,超微结构和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快速冷冻和二步冷冻两种不同的降温速度对异体小静脉进行冷冻,在液氮中保存48小时后施行移植。观察方法包括四唑盐还原试验、扫描电镜、静脉造影及病理检查。结果:经二步冷冻保存的异体小静脉,其代谢活性和内皮细胞形态得到良好保持,移植后排斥反应减弱,90天通畅率80%。结论:二步冷冻降温是异体小静脉冷冻保存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同种异体移植 静脉通畅率
下载PDF
改良式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在ESRD细小静脉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明源 魏涛 +2 位作者 廖文胜 杨禄颜 文朝晖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9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动静脉内瘘(AVF)成形术在终末期肾病细小静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茂名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ESRD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选取细小静脉(静脉直径范围1.50~2.40mm)患者24例作为研究组,同... 目的探讨改良式动静脉内瘘(AVF)成形术在终末期肾病细小静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茂名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ESRD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选取细小静脉(静脉直径范围1.50~2.40mm)患者24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头静脉在2.50mm以上的患者2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式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前臂自体内瘘方式,比较两组的首次内瘘使用时间、血透流量、并发症以及头静脉血流量。结果在首次内瘘使用时间、血透流量及头静脉血流量三个指标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12.50%,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小静脉患者行改良的造瘘手术也拥有较大的成功机会且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前臂自体内瘘术 改良式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细小静脉
下载PDF
胰周小静脉的观察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孙丛 周存升 +2 位作者 柳澄 王涛 王道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正常组 3 0例及胰腺癌 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 ,即胰腺期和肝脏期 (注射对比剂后 3 5s和 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 ,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 目的 探讨胰周小静脉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正常组 3 0例及胰腺癌 44例行螺旋CT双期扫描 ,即胰腺期和肝脏期 (注射对比剂后 3 5s和 70s)扫描。统计正常组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 ,观察胰腺癌病例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改变。结果 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为 73 %~ 90 % ,胰腺期优于肝脏期 ;胰周小静脉扩张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 41% (13 /3 2 )。结论 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 ,胰周小静脉的扩张可作为胰腺癌不可切除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周小静脉 CT双期扫描
下载PDF
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沈君高 苏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54例(59指)断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29指)和观察组(27例,30指)。对照组接受自体小静脉桥接移植术,观察组接受同... 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54例(59指)断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29指)和观察组(27例,30指)。对照组接受自体小静脉桥接移植术,观察组接受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个月,观察组的患指成活情况、指甲长度、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的患指美观度、血液循环状态、感觉恢复、运动功能、日常活动、恢复工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的患指感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的患指修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用于断指再植中的效果良好,可提高患指成活率,改善患指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 自体小静脉桥接移植术 断指再植
下载PDF
胰周小静脉显示率的比较和MSCT及重建技术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钟建国 袁建华 王振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822-824,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和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50例患者行胰腺螺旋CT双期扫描,即动脉晚期和静脉期(开始注射对比剂延迟扫描时间35s和70s)扫描.统计动脉晚期及静脉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观察胰...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和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50例患者行胰腺螺旋CT双期扫描,即动脉晚期和静脉期(开始注射对比剂延迟扫描时间35s和70s)扫描.统计动脉晚期及静脉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观察胰周小静脉的CT及后处理的影像表现.结果 胰周小静脉胰腺十二指肠上后静脉、胰腺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和胃结肠干在静脉期的显示率分别为86%、92%和96%,均优于动脉晚期.结论 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静脉期优于动脉晚期;MSCT及重建技术能提高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胰周小静脉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9
6
作者 张发惠 谢其扬 +4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松庆 宋一平 田万成 黄汉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66岁,平均35.2岁。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缺损18例,足背部缺损10例,中前足缺损8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缺损范围:3.5cm×2.5cm~17.0cm×11.0cm,切取皮瓣4cm×3cm~18cm×12cm。结果远端蒂动脉穿支2~5支,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及外踝后动脉穿支,外径0.6±0.2mm和0.8±0.2mm,距外踝尖上1.0±1.3cm和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5.3±2.1、6.8±2.8和7.0±4.0cm。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支和深筋膜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和深、浅筋膜血管网。临床应用36例皮瓣全部成活,仅3例术后皮瓣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经8~16个月随访,供区外形良好,患肢能正常行走,皮瓣感觉逐步恢复。结论以外踝后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3.0cm。以跟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动脉穿支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6
7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2 位作者 郑和平 宋一平 田万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7
8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张春 田万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肌间隔动脉穿支 远端蒂复合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李光早 徐静 +2 位作者 张莉 熊竹友 王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3,i0001,共4页
目的介绍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取5具新鲜尸体(10侧下肢)分别沿髂外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观测小腿后外侧不同阶段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及对相应部位皮肤的血供。临床设... 目的介绍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取5具新鲜尸体(10侧下肢)分别沿髂外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观测小腿后外侧不同阶段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及对相应部位皮肤的血供。临床设计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创面9例。结果小腿后外侧上、中、下1/3段分别由腓肠浅动脉、胫后动脉肌皮穿支、腓动脉肌间隙穿支所发出的血管滋养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形成了以神经、血管为中心的串状动脉网,与深筋膜层血管网及皮下血管网相互吻合。临床应用9个皮瓣(9例),完全成活,足跟及足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结论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逆行皮瓣血运丰富、成活可靠,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 腓肠外侧神经 腓肠浅动脉 皮瓣
原文传递
经小隐静脉插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黄晓钟 梁卫 张纪蔚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均经小隐静脉穿刺置溶栓导管插入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均经小隐静脉穿刺置溶栓导管插入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49±71)万IU直接溶栓。以静脉造影结果的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与溶栓前比较,静脉通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30,P〈0.01),静脉通畅率改善50%±15%,无严重并发症。本组37例,随访22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4)个月,复查静脉造影。按随访时间6~12个月、13~18个月分两组,结果与溶栓前比较。6~12个月组,静脉通畅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Z=-3.545,P〈0.01),静脉通畅率为58%±13%;13~18个月组,静脉通畅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静脉通畅率为68%±20%。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导管消融术 小隐静脉
原文传递
经小隐静脉与经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方灿军 潘力生 +5 位作者 丁振 聂宗杰 查振平 邱海军 梅文俊 汪文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经造影或彩超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32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30例)经患肢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从治疗后...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经造影或彩超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32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30例)经患肢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从治疗后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治疗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组大腿消肿率为(88±13)%,B组为(85±22)%,A组小腿消肿率(82±16)%,B组为(84±15)%;A组静脉通畅度(84.55±2.34)%,B组(84.52±3.2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尿激酶使用量少,疗程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形成优于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其具有疗程短、尿激酶使用量少、并发症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小隐静脉 腘静脉 置管溶栓
下载PDF
小型翼结构仿生设计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岑海堂 陈五一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小型翼结构设计主要是确定翼梁、翼肋的形式、分布和尺寸,以满足机翼结构强度、刚度要求。生物骨架以其结构、材料的合理分布和组合满足生物体的多种功能需求,为飞行器结构仿生设计提供了不竭灵感。叶脉形状为椭圆形空心管,并且尺寸沿... 小型翼结构设计主要是确定翼梁、翼肋的形式、分布和尺寸,以满足机翼结构强度、刚度要求。生物骨架以其结构、材料的合理分布和组合满足生物体的多种功能需求,为飞行器结构仿生设计提供了不竭灵感。叶脉形状为椭圆形空心管,并且尺寸沿轴线逐渐减小,最主要结构特征是倾斜、交错、分叉,以适应不同部位应力分布特点。在分析小型翼结构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叶脉结构特征,利用相似原理,设计仿生型机翼结构。有限元分析表明,仿生机翼比原型机翼具有更高的结构效能。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技术制作原型与仿生型机翼样件,并对其进行静力弯曲试验,与原型机翼相比,仿生型机翼质量、变形、应力都相应减少,证实了小型翼结构仿生设计的有效性和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仿生 小型翼 叶脉 选择性激光烧结
下载PDF
经小隐静脉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给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忠信 潘春球 +2 位作者 符方勇 林智琪 刘正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地将56例急性LDVT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24条肢体)予以经SSV插管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区域抗凝溶栓,对照组(35例/36条肢体)经外周静脉予以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分析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变化,调查静脉血栓的消长、患肢周径及溶栓抗凝相关并发症。结果经校正χ2检验,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1 vs 4/36,χ2=1.92,P≤0.05)。经威尔科克森检验,研究组总有效率(95.8%,23/24)和对照组(94.4%,34/36)无统计学差异(V=0.52,P>0.05),但总显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83.3%vs 55.6%,V=2.36,P≤0.05)。经配对t检验,研究组溶栓期间血清FBG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血清FBG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肢周径减少时相和血清D-二聚体下降时相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SSV插管予以区域灌注阿加曲班和尿激酶可提高溶栓疗效,减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溶栓 插管 小隐静脉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下载PDF
扩大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进 陈景明 +4 位作者 王卫国 张强 刘立峰 王平山 蔡锦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S006-S007,共2页
总结扩大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的方法 ,探讨该皮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对 17例大面积皮瓣 (16cm× 10 cm~ 2 5 cm× 16 c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 17例分别为小腿骨折术后骨外露并感染及骨不连 ,胫前皮... 总结扩大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的方法 ,探讨该皮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对 17例大面积皮瓣 (16cm× 10 cm~ 2 5 cm× 16 c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 17例分别为小腿骨折术后骨外露并感染及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肤缺损跟腱断裂 ,足背皮肤缺损肌腱骨外露的病例。均采用逆行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经随访 6~ 30个月 ,除 1例远端边缘少许表皮坏死外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无感染复发 ;骨不连愈合 ;外观恢复满意。分析认为 ,扩大面积的皮瓣血供可靠 ,不伤及重要血管 ,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骨外露 足背皮肤缺损
下载PDF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
15
作者 萧剑彬 林少芒 +3 位作者 张智辉 李强 刘金玲 吴权辉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 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下载PDF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
16
作者 蒋忠铭 徐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经小隐静脉放置溶栓导管于深静脉血栓段内,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直接溶栓。结果 14例下肢深静脉血...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经小隐静脉放置溶栓导管于深静脉血栓段内,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直接溶栓。结果 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包括中央型8例,混合型6例。溶栓后主干再通,侧支血管增多10例,血栓溶解率71.4%;12例疼痛缓解,肿胀消退,恢复正常劳动力,2例患者肿胀明显减轻,能进行家务劳动。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小隐静脉
下载PDF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防护下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与足背静脉溶栓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7
作者 方灿军 胡何节 潘力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82-86,共5页
目的比较急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患肢置管溶栓与经足背溶栓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市立医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共52例急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 目的比较急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患肢置管溶栓与经足背溶栓的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市立医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共52例急性髂一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置管溶栓组(A组)和经足背溶栓组(B组)。其中置管溶栓组28例,术前均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经足背溶栓组24例,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10例。通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测量下肢周径变化、溶栓并发症、远期通畅率及瓣膜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置管溶栓组术后24h患者肢体肿胀开始减轻,3~5d后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溶栓治疗后7d症状基本消退。经足背溶栓组一般48~72h后开始起效,7d后症状明显改善。置管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总量为(320±100)×10^4u,总疗程为4~7d;经足背溶栓组应用尿激酶总量为(460±120)×10^4u,总疗程为6~10d。置管溶栓组治疗后大、小腿的肢体消肿率分别为(90.12±6.15)%和(86.74±7.24)%,经足背静脉溶栓组治疗后大、小腿的肢体消肿率分别为(85.71±5.54)%和(85.16±6.57)%,置管溶栓组治疗后Ⅲ级血栓溶解率患者达82.1‰经足背静脉溶栓组治疗后Ⅲ级血栓溶解率患者为50%,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具备疗程短、起效快、并发症少及PTS发生率低等优点,置管溶栓治疗方法优于经足背溶栓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静脉滤器 导管溶栓 小隐静脉
下载PDF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宏生 李宇 +3 位作者 纪影畅 蔡湘娜 林常敏 李国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18 cm×10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40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静脉血回流通畅,适合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组织缺损 小隐静脉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占斌 石荣剑 +2 位作者 杨龙 曹广超 秦祥钧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 探讨促进皮瓣成活、外形美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10例患者资...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 探讨促进皮瓣成活、外形美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10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8例, 女2例;年龄18~54岁, 平均4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坏死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6.0 cm~16.0 cm×10.0 cm,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 并优化方法:①把瓣部内小隐静脉分离出来保留于肢体内, 优化静脉回流;②游离进入蒂部的腓动脉穿支血管, 入蒂处为旋转点, 蒂部内仅包含腓肠神经血管链、小隐静脉主干及筋膜组织, 宽度2.0 cm左右, 既增加皮瓣血供又美化蒂部;③蒂部扭转处设计成弧形皮瓣覆盖并采用明道转移, 预防卡压;④供区采用接力皮瓣覆盖, 根据供区位置选用腓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或腓肠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⑤部分病例腓肠神经与创周感觉神经缝接。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 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对皮瓣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6~12个月, 平均8.5个月, 供、受区皮瓣完全成活, 小腿外形美观, 皮瓣质地柔软, 弹性好, 耐磨,3例缝接神经的皮瓣感觉按照BMRC进行评定, 达到S3级以上, 患者满意度高;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疗效, 结果85~98分, 平均91.6分, 获优8例, 良2例。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充足, 静脉回流合理, 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接力皮瓣覆盖获得了良好的外形, 缝接了感觉神经使皮瓣具有感觉;修复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 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隐静脉 腓肠外侧动脉 接力皮瓣
原文传递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进 张强 +3 位作者 王卫国 刘立峰 王平山 蔡锦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92-394,共3页
目的 :总结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探讨皮瓣血供特点及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方法 :对 2 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 目的 :总结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探讨皮瓣血供特点及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方法 :对 2 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肤缺损跟腱断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 2例远端边缘少许表皮坏死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感染无复发 ;骨折愈合 ;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皮瓣不伤及重要血管 ,血供可靠 ,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尤适用于小腿主要血管损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皮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