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东 徐家兴 王振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0-223,共4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表现。病变包括腺癌16例,平滑肌肉瘤12例,淋巴瘤6例。CT扫描能明确肿瘤向腔内和腔外侵犯的程度,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等,为临床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表现。病变包括腺癌16例,平滑肌肉瘤12例,淋巴瘤6例。CT扫描能明确肿瘤向腔内和腔外侵犯的程度,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鉴别诊断应包括小肠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和转移性肿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小肠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肿瘤3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维良 张新晨 +5 位作者 闫朝岐 张浩民 赵志 张建国 张成 汪艳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63例;良、恶性之比为1:6.26。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135例)、恶性间质瘤(57例)、恶性淋巴瘤(3...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63例;良、恶性之比为1:6.26。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135例)、恶性间质瘤(57例)、恶性淋巴瘤(37例)和类癌(20例)等,其临床表现大多为非特异性及症状不典型。慢性隐匿性失血、隐匿体重下降及脐周隐痛(三隐症状)是小肠肿瘤的常见症状,也是小肠肿瘤早期诊断的警示信号。小肠肿瘤术前确诊率为57.0%(174/305),其中十二指肠肿瘤的确诊率为67.2%(92/137);空、回肠为51.9%(82/168)。42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局部或肠段切除;26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53例行根治术,34例行姑息性切除或减瘤荷手术,76例行捷径及取活组织检查手术。153例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或减瘤荷手术者。结论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和内窥镜检查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和定位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凡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应积极施行根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68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辉 张汝鹏 +3 位作者 李昉璇 刘辉 权继传 梁寒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9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分别行腹部B超、CT、消化道钡剂造影...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9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分别行腹部B超、CT、消化道钡剂造影、内镜及实验室检查。区域性小肠淋巴瘤行根治性切除,无法根治者行姑息治疗,术后根据Ann—Arbor分期法进行精确分期,并根据病情施行化疗。采用书信、电话与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7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68例PSIL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腹痛47例、体质量减轻20例,腹胀等。68例患者术前均行消化道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分别确诊15例和11例;45例行B超检查,38例发现腹腔包块;30例行CT检查,5例行PET.CT检查均明确诊断为小肠肿瘤。68例PSIL患者中肿瘤位于回肠50例、空肠13例、十二指肠5例。病理检查:B细胞淋巴瘤64例,T细胞淋巴瘤4例;肿瘤分期多为I期和Ⅱ期,占总例数的66.2%(45/68)。68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51例、姑息手术17例。术后57例施行4~8个疗程辅助化疗,其中施行COP方案7例、施行CHOP方案50例(包括10例CD20阳性患者同时施行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余11例患者未施行化疗。6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4.1%(64/68),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3~132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5个月,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1%、62.2%和59.7%。肿瘤病理分型为B细胞淋巴瘤,肿瘤分期为I~Ⅱ期和手术联合化疗患者预后分别优于T细胞淋巴瘤、Ⅲ~Ⅳ期和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59,45.53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和小肠肿瘤P27mRNA,PTENmRN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国利 杨竹林 徐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研究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P2 7mRNA ,PTENmRNA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标本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 ,P2 7mRNA和PTEN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 :4 4例腺癌P2 7mRNA和PTENmRNA阳性率 (5 2... 研究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P2 7mRNA ,PTENmRNA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标本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后连续切片 ,P2 7mRNA和PTENmRNA染色方法为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 :4 4例腺癌P2 7mRNA和PTENmRNA阳性率 (5 2 % ,5 7% )明显地低于 10例腺瘤 (90 % ,90 % ) ,P2 7mRNA和PTENmRNA阴性病例均为同 1例腺上皮呈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织学分级Ⅰ级、癌细胞未侵袭肌层 +浅肌层、肿块最大径≤ 3cm和淋巴结未转移病例P2 7mRNA、PTEN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细胞侵袭深肌层 +浆膜层、肿块最大径 >3cm和淋巴结转移病例。P2 7mRNA和PTENmRNA在腺癌中表达无明显相互关系。结论 :P2 7mRNA和PTENmRNA表达与十二指肠和小肠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检测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性病变P2 7mRNA或 /和PTENmRNA表达对预防和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可能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小肠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类 信使RNA 杂交染色
下载PDF
CT与MR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宋鹏 刘国庆 +3 位作者 吴鹏 陈海海 白荣 阿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4期148-149,164,共3页
目的分析CT与MR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小肠造影法、MR小肠口服造影法及病理检查。比较CT、MR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以... 目的分析CT与MR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小肠造影法、MR小肠口服造影法及病理检查。比较CT、MR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分析CT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95.92%、97.06%,而MR检查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97.96%、98.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小肠造影、MR小肠口服造影检查均是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有效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其中MR小肠口服造影检查更适用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小肠造影 MR 小肠口服造影 小肠肿瘤 病理检查
下载PDF
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和皮下移植高转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秋珍 脱朝伟 +2 位作者 张宁 杨波 王明耀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为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小肠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新鲜组织块和肝转移灶瘤组织分别移植于裸小鼠的小肠黏膜层内和肩胛间皮下,观察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 目的为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小肠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新鲜组织块和肝转移灶瘤组织分别移植于裸小鼠的小肠黏膜层内和肩胛间皮下,观察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5例人小肠恶性淋巴瘤标本3例移植成功。从中筛选出1株同一人体瘤源人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HSIL-0101)和皮下移植高转移模型(HSIL-0102)。移植瘤病理组织学为非霍奇金(大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9、CD20、CD22、CD45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众数范围55~59条;流式细胞分析示DI值1.47~1.61,均为异倍体。HSIL-0101和HSIL-0102分别传至32和38代;共移植裸鼠357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L-0101肝和淋巴结转移率为100%;HSIL-0102肝转移率为63.5%,淋巴结转移率为62.7%。移植瘤在裸鼠的小肠内和皮下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肝、脾)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HSIL-0101和HSIL-010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小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均出现自发性高转移模型,可用于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和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裸小鼠 肿瘤皮下移植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肿瘤原位移植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和小肠CT仿真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湛忠 刘振翠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10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和小肠CT仿真内镜( CTVE)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马家沟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胶囊内镜和小肠CTVE检查的57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和小肠CT仿真内镜( CTVE)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马家沟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行胶囊内镜和小肠CTVE检查的57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VE 与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7%与89.5%, P=0.719)。CTVE与胶囊内镜诊断非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7%与89.3%, P=0.040)。CTVE对占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3.1%,胶囊内镜为5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结论胶囊内镜和CTVE均为无创性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于接受,均有助于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非占位性病变方面更有优势,而CTVE对判断小肠占位病变方面优于胶囊内镜,二者联合使用可能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小肠疾病 CT仿真内镜 胶囊内镜
原文传递
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晶晶 许静 王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21期2345-2348,共4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50例疑诊小肠肿瘤性疾病的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与CT小肠造影,分析患者病变部位、肠壁形态及病变累及范围等情况,并与...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50例疑诊小肠肿瘤性疾病的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与CT小肠造影,分析患者病变部位、肠壁形态及病变累及范围等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和内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别计算CT、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经手术与内镜活检病理结果显示,83例患者出现小肠肿瘤性病灶(88处),其中脂肪瘤5处,海绵状血管瘤7处,神经内分泌肿瘤9处,间质瘤41处,淋巴瘤18处,腺癌8处。CT、磁共振对小肠肿瘤性疾病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0.36%(75/83)、97.59%(81/83),特异度分别为100.00%(67/67)、100.00%(67/67),准确度分别为94.67%(142/150)、98.67%(148/150),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与CT检查相当,二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小肠良恶性肿瘤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X 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思遥 许元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21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有20例患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其中19例患者结果诊断肠套叠, 1例结...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21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有20例患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其中19例患者结果诊断肠套叠, 1例结果提示"小肠内强化结节,血管畸形"。该21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均于本院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1例患者行回肠部分及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确诊小肠肿瘤及肠套叠,并切除肿物送检。术后石蜡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8例,小肠间质瘤(核分裂<5/50 HPF)5例,小肠间质瘤(核分裂>5/50 HPF)1例,小肠脂肪瘤3例,小肠肉瘤样癌2例,小肠绒毛管状腺瘤1例,小肠神经内分泌癌1例,小肠脂肪肉瘤2例,小肠腺癌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小肠纤维瘤1例,小肠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小肠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术后给予相应患者抗肿瘤辅助治疗,患者症状缓解。结论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继发性肠套叠的相关症状,由于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导致较易出现漏诊情况。增强CT对于诊断以肠套叠为入院诊断的小肠肿瘤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对于怀疑肠套叠的患者应积极行CT等辅助检查,以减少漏诊、误诊。手术解除肠套叠并切除肿物后,患者症状缓解,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小肠肿瘤 临床症状 并发症 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仲耿 任爱民 黄祖和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7期901-902,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8例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行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检查,分析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 目的研究采用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8例小肠肿瘤性疾病患者,行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检查,分析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十二指肠13例,近端空肠11例,远端空肠11例,近端回肠16例,远端回肠7例。CT、MR检查仅在近端回肠的灵敏度、NPV以及诊断率上有差异,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性疾病的诊断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MR CT小肠造影 诊断 小肠肿瘤性疾病
下载PDF
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附46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洪汝涛 《安徽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 2 0 0 3年经病理证实的 4 6例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 33例 ,空肠 6例 ,回肠 5例 ,空回肠均受累 2例。肿瘤以腺癌为最多。常见临床表现为...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 2 0 0 3年经病理证实的 4 6例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 33例 ,空肠 6例 ,回肠 5例 ,空回肠均受累 2例。肿瘤以腺癌为最多。常见临床表现为贫血、腹痛、黄疸、腹水、便血、腹块、纳差、乏力等。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正确诊断 2 7例 ,占 5 8 70 %。术前和术中共发现有转移者 2 1例 ,占 4 5 6 5 %。结论 小肠恶性肿瘤症状多样 ,缺乏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临床特点 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十二指肠和小肠肿瘤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计数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竹林 徐扬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信使核糖核酸(mRNA)、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mRNA和血小板吸附蛋白1(TSP-1)mRNA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MVC染色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和小肠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信使核糖核酸(mRNA)、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mRNA和血小板吸附蛋白1(TSP-1)mRNA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MVC染色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bFGFmRNA、PDGFmRNA和TSP-1mRNA染色为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腺癌MVC(46.2±7.4)明显高于腺瘤(19.8±8.1)。腺癌bFGFmRNA和PDGFmRNA阳性率(57%,48%)明显高于腺瘤(20%,30%),而TSP-1mRNA则相反(腺癌36%,腺瘤90%)。MVC、bFGFmRNAPDGFmRNA表达阳性高与肿瘤分化差、浸润深、直径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腺癌中bFGFmRNA表达与PDGFmRNA表达呈正相关,但与TSP-1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FGF、PDGF和TSP-1均为重要的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其mRNA表达水平与十二指肠和小肠腺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微血管计数 小肠肿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血小板吸附蛋白1
原文传递
Surgical and Radiological Assessment of Small Intestinal Neoplasms
13
作者 Ahmed A. S. Salem Mahoud H. El Shoieby +2 位作者 Amr F. Mourad Amr F. Mourad Hosam El-Din Galal Mohammad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6年第2期96-106,共11页
Purpose: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small intestinal neoplastic lesions. Patient and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suspected to have small bowel neaoplasms were examined wi... Purpose: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small intestinal neoplastic lesions. Patient and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suspected to have small bowel neaoplasms were examined with 64 MDCT and underwent surgical exploration. Result: Contrast enhanced MDCT enterography easily diagnosed twenty patients with small intestinal neoplasms which were confirmed with surgical explora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Conclusions: Our study has been proved that MDCT can be used as a front-line imaging modality for detection of small bowel neoplasms, regarding its ability to show intraluminal, mural and extraintestinal lesions with their characteristic density and features to successfully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different neoplasms and sometimes stage them. However, operative exploration with curative resection or biopsy is still the confirmatory diagnosti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 Enhanced (CE)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ENTEROGRAPHY Surgical Exploration small intestinal neoplasms
下载PDF
胆囊结石病史与小肠肿瘤关系的Meta分析
14
作者 陈兰芳 胡珍 +1 位作者 周亮 陈文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514-3519,3526,共7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病史与小肠肿瘤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到2015年4月所有关于胆囊结石病史与小肠肿瘤关系的观察性研究。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章...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病史与小肠肿瘤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各数据库从建库到2015年4月所有关于胆囊结石病史与小肠肿瘤关系的观察性研究。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章后,提取资料,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其中队列研究4篇,样本量831209例,病例对照研究4篇,样本量1055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病史可能增加小肠肿瘤的患病风险(OR=2.25,95%Cf:1.44~3.52,P=0.000)。按照肿瘤的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认为胆囊结石病史既增加小肠恶性肿瘤(OR=2.11,95%CI:1.18~3.78,P=0.011),也增加小肠良性肿瘤(0R=2.00,95%CI:1.40~2.85,P=0.000)患病风险。按是否性胆囊切除进行亚组分析,未行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病患者(OR=1.30,95%CI:1.12~1.52,P=0.001)和行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患者(OR=2.25,95%CI:1.38~3.68,P=0.001),小肠肿瘤患病风险均增高。结论胆囊结石病史可能增加小肠肿瘤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胆囊结石病史 胆囊切除 小肠肿瘤
下载PDF
18F-FDG PET-CT监测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
15
作者 丁重阳 杨文平 +4 位作者 吴宇霖 孙晋 李洋洋 徐绪党 李天女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7期449-452,共4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小肠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肠腺癌术后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随访(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和长期随...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小肠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肠腺癌术后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随访(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和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PET-CT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复发和(或)转移,8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18F-FDG PET-CT诊断13例为复发和(或)转移(真阳性12例,假阳性1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9例(假阴性2例)。18F-FDG PET-CT对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2/14)、87.5%(7/8)、86.4%(19/22)、92.3%(12/13)和77.8%(7/9)。基于PET-CT结果,45.5%(10/22)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在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较理想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 复发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小肠系膜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陆洪芬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双相性细胞结构 ,由旋涡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的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镜下显示特征性的双相性细胞结构 ,由旋涡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多边性瘤细胞和大量混杂的小淋巴细胞组成。瘤细胞胞界不清 ,呈合体状。胞质淡嗜伊红色 ,核圆形或卵圆形 ,有清晰的核膜 ,染色质呈空泡状或点彩状 ,可见小核仁 ,灶性区域可见分叶状或多核性瘤细胞。瘤细胞核显示轻到中度的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象。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灶。除与瘤细胞相混杂外 ,部分区域内可见淋巴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 ,形成袖套结构。免疫表型 :瘤细胞表达CD2 1,弱阳性表达EMA ,而CD35、S 10 0蛋白、desmin和AE1/AE3等标记均为阴性 ,大多数小淋巴细胞表达CD4 5RO(UCHL 1)和CD3。结论 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 ,应予以完整切除 ,必要时辅以化疗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系膜 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瘤细胞
下载PDF
肠系膜淋巴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小强 杜光烨 +2 位作者 范宜娟 董君波 陆玲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肠系膜淋巴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下肿瘤由旋涡状、束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瘤细胞和大量混杂的淋巴细胞组...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肠系膜淋巴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下肿瘤由旋涡状、束状排列的胖梭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瘤细胞和大量混杂的淋巴细胞组成。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35和CD23,弱阳性表达CD68、S-100和EMA;淋巴细胞表达CD45RO和CD3。结论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肿瘤 滤泡树突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孝 张子其 +1 位作者 张建萍 张钰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了解小肠肿瘤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进行的53例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的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肠X线检查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53例小...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了解小肠肿瘤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进行的53例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的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肠X线检查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53例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肿瘤9例,检出率为16.98%。无症状者3例,无症状人群中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11.11%(3/27);有症状者6例,症状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泻,病程平均为3.83年(1~10年)。胶囊内镜检出的小肠肿瘤包括癌1例、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息肉2例、脂肪瘤1例、小肠粘膜下肿物2例(性质未明)。6例经胶囊内镜证实有小肠肿瘤的患者小肠气钡造影只检出1例,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高于小肠气钡造影。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为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对疑有小肠肿瘤致肠腔狭窄者应行钡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肿瘤 诊断 X线检查
下载PDF
小肠腺癌患者中MMP-9、Ki-67、EGFR和VEGF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婧婧 顾康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小肠腺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9(MMP9)、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小肠腺癌患者的MMP-9、Ki-67、EGFR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 目的探讨小肠腺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9(MMP9)、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小肠腺癌患者的MMP-9、Ki-67、EGFR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MP-9、Ki-67、EGFR和VEGF在小肠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均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相关(P<0.05);Ki-67和EGFR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MMP-9、Ki-67和EGFR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MMP-9、Ki-67、EGFR与预后明显相关,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OSR)和中位生存期(MST)均小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VEGF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分化程度、分期和Ki-67是影响小肠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术后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与未接受治疗患者相比,预后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MMP-9、Ki-67、EGFR、VEGF可作为判断小肠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MMP-9、Ki-67和EGFR的表达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MMP-9 KI-67 EGFR VEGF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肿瘤5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磊 陈亚进 +3 位作者 商昌珍 钟锋 张红卫 陈积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分类、临床特性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5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2214%)良性肿瘤,45例(77.6%)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消...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分类、临床特性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5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2214%)良性肿瘤,45例(77.6%)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85%)、腹痛(19%)、肠梗阻和腹部包块(16%)。术前确诊10例,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确诊良性肿瘤1例;另9例均为恶性肿瘤,其中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发现3例,小肠镜检查发现4例,核素扫描发现2例;术前误诊率82.8%,48例为腹腔探查确诊。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恶性比例较高,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对原因不明的腹痛、消化道出血及定位不明的腹部包块患者应及早行剖腹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原发性 诊断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