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2+)激活的深红—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吕营 范思婷 +3 位作者 李云凯 张晓航 陈小玲 刘宇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深红—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生物光学成像、信息存储和智能传感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m^(2+)和Sm^(2+)、Dy^(3+)掺杂的SrAl_(2)Si_(2)O_(8)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对所得材料进行结构和... 深红—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生物光学成像、信息存储和智能传感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m^(2+)和Sm^(2+)、Dy^(3+)掺杂的SrAl_(2)Si_(2)O_(8)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对所得材料进行结构和光学性能表征。所制备的样品在被254 nm激发后表现出强烈的深红—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特性,SrAl_(2)Si_(2)O_(8)∶0.02Sm^(2+),0.01Dy^(3+)的余辉发光CIE坐标(10 min)为(0.6722,0.3275)。Dy^(3+)的引入能够产生更多的电子捕获陷阱,从而实现余辉性能的提升。本研究中新型深红—近红外余辉发光中心的探索及余辉性能提升策略有望为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 近红外余辉发光 固相法
下载PDF
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的生长及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江浩 黄欣帅 +2 位作者 蓝陈慧 魏钦华 秦来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3,共7页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S和ICP-OES等手段研究了晶体的组分和结构。结果表明,Sm^(2+)成功掺入Cs_(4)EuI_(6)基质,且对基质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在紫外和X射线的激发下,晶体主要呈现两个发光中心(Eu^(2+)和Sm^(2+)),发光峰位于450和840 nm左右,分别对应于Eu^(2+)和Sm^(2+)的5d→4f的跃迁发光,紫外激发下的Eu^(2+)和Sm^(2+)的荧光衰减寿命均处于微秒级别。结果表明,随着Sm^(2+)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波长由蓝光逐渐变为近红外光。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Sm^(2+)浓度掺杂对晶体发光性能、Eu^(2+)-Sm^(2+)能量传递及荧光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Sm^(2+)掺杂浓度可以调控晶体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4)EuI_(6) ^sm^(2+)掺杂 闪烁晶体 近红外发光 布里奇曼法 能量传递
下载PDF
速凝和渗氮制备高性能钐铁氮磁粉及其粘结磁体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坚 高远 +2 位作者 何坤宏 陈远星 刘仲武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1年第6期37-43,共7页
利用速凝铸片结合氮气渗氮批量生产了Sm_(2)Fe_(17)N_(3)磁粉,研究了不同批次和不同渗氮工艺制备的Sm_(2)Fe_(17)N_(3)磁粉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可以得到硬磁性能优异的磁粉。在773 K下渗氮24 h后缓冷处理得到的Sm_(2)Fe_(17)... 利用速凝铸片结合氮气渗氮批量生产了Sm_(2)Fe_(17)N_(3)磁粉,研究了不同批次和不同渗氮工艺制备的Sm_(2)Fe_(17)N_(3)磁粉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可以得到硬磁性能优异的磁粉。在773 K下渗氮24 h后缓冷处理得到的Sm_(2)Fe_(17)N_(3)磁粉性能达到:剩磁J_(r)=0.94 T,内禀矫顽力H_(cj)=698 kA/m,最大磁能积(BH)_(max)=129.5 kJ/m^(3)。相比Nd-Fe-B磁体,Sm-Fe-N磁粉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利用优化的粉末制备了粘结磁体,初步研究粉末粒径对Sm^(2)Fe_(17)N_(3)粘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发现粒径均匀的粉末制成磁体的密度更大且硬磁性能更好,粉末平均粒径为67μm的粘结磁体的最大磁能积为(BH)_(max)=75.8 k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铁氮 渗氮工艺 粘结磁体 磁性能
原文传递
Sm^(2+)离子的激发态能级
4
作者 吴承埙 刘广洲 张思远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6-64,共9页
本文采用U群方法计算了Sm^(2+)离子的激发态4f^5n′l′的主要谱项能级,给出了以Slater积分为参数的表达式。并顾及自旋-轨道耦合,按Russell-Saunders近似计算了相应能级的耦合参数λ。
关键词 U群方法 钐离子 激发态 能级
下载PDF
基于合作能量传递的Sm^(2+)离子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辉 马世童 +1 位作者 郑克志 秦伟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3-1419,共7页
报道了Sm^(2+)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在实验上证明了变价镧系离子同样可以作为上转换材料的发光中心。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复合Ba FCl_(0.5)Br_(0.5)∶1%Sm^(2+)-Ca F_2∶1%Yb^(3+)化合物发出红色上转换发光。上转换发射光谱中位于631,644,... 报道了Sm^(2+)离子的上转换发光。在实验上证明了变价镧系离子同样可以作为上转换材料的发光中心。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复合Ba FCl_(0.5)Br_(0.5)∶1%Sm^(2+)-Ca F_2∶1%Yb^(3+)化合物发出红色上转换发光。上转换发射光谱中位于631,644,665,689,704,729 nm的特征发射分别来自于样品中Sm^(2+)的~5D_i(i=0,1)→~7F_j(j=0,1,2)特征跃迁。根据动力学分析及光子数拟合的结果,我们将二价Sm离子的上转换过程归因于合作能量传递,即:两个同时被激发的Yb^(3+)离子合作将能量传递给一个Sm^(2+)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能量传递 ^Yb^3+-dimer ^sm^2+ 上转换发光
下载PDF
BaClF∶Sm^(2+),Ce^(3+)微晶中Sm^(2+)发光光谱研究
6
作者 卢强华 高英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微晶 Ba Cl F∶ Sm2 + ,Ce3 +低温光谱的测量 ,观察到 Sm2 +发光中心的 5D2 ,5D1发射的温度猝灭现象 ,以及谱线半宽度随温度升高而非均匀增宽 ,这种非均匀增宽只与电子跃迁的基态 7F0 ,7F1,7F2 有关 .
关键词 光谱 微晶 BACLF ^sm^2+ ^CE^3+ 温度猝灭 发光材
下载PDF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rB_4_O_7:Sm^(2+) for light conversion agent
7
作者 孙家跃 朱吉成 +1 位作者 刘晓瑭 杜海燕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84-1087,共4页
A deep red-emitting SrB407:Sm^2+ phosphor for light conversion agent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reactio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hase formation of SrB4OT:Sm^2... A deep red-emitting SrB407:Sm^2+ phosphor for light conversion agent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reactio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hase formation of SrB4OT:Sm^2+ materials. Results of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showed that the phosphor could be efficiently excited by the UV-vis light region from 250-500 nm, and it exhibited deep red (685 nm) emis- sion corresponding to ^5D0→^7F0 transition of Sm^2+. The critical quenching concentration of Sm^2+ in SrB407:Sm^2+ phosphor was about 0.05,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verified to be the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xter's theory. The decay times had few altera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SrB4OT:xZm^2+ phosp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 PHOTOLUMINESCENCE light conversion agent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SrFCl:Sm^(2+)中的Sm^(3+)在光谱烧孔中的行为
8
作者 张家骅 黄世华 +2 位作者 秦伟平 高殿昆 虞家琪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研究了77K时SrFCl:Sm^(2+)在光谱烧孔过程中Sm^(2+)和Sm^(3+)的再分布,得出烧孔的最大总面积受材料中Sm^(3+)数量的限制,孔的最大总面积与Sm^(2+)非均匀线型内积分面积比等于材料中Sm^(3+)与Sm^(2+)含量比。
关键词 SrFCl ^sm^2+ ^sm^3+ 光谱烧孔
下载PDF
BaFCl:Sm^(2+)中Sm^(2+)的f-f跃迁的动力学性质
9
作者 陈晓波 何雪华 +1 位作者 张合义 孙寅官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7,共4页
本文报导了BaFCl:Sm^(2+)中Sm^2的~5D_J能级的荧光光谱和寿命,根据简单模型进行的分析,得到了有关其动力学性质的结果,并分析了用其实现光谱烧孔的可能性。
关键词 BaFCl ^sm^2+ 跃迁 动力学 晶体
下载PDF
高压光传感材料SrB4O7∶Sm^2+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永刚 陈百利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3-207,共5页
SrB4O7∶Sm^2+材料具有发射峰单一、强度大、半峰全宽窄,且发射峰随压力的变化有比较显著频移等特性,通常作为校准高压光传感材料红宝石的潜在替代物。为了研究其感应测高压性能受材料结晶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 SrB4O7∶Sm^2+材料具有发射峰单一、强度大、半峰全宽窄,且发射峰随压力的变化有比较显著频移等特性,通常作为校准高压光传感材料红宝石的潜在替代物。为了研究其感应测高压性能受材料结晶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高压光学敏感的传感材料SrB4O7∶Sm^2+,用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了SrB4O7∶Sm^2+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水热合成法制备的SrB4O7∶Sm^2+结晶度最佳,发射峰随压力的变化有比较显著频移,同时发射峰强度大,且半峰全宽较窄,可为压力光感材料红宝石的优良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SrB4O7∶sm^2+ 高压光学传感 水热法合成 高温固相合成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高压光传感材料SrB4O7∶Sm^2+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11
作者 刘永刚 陈百利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8-211,共4页
SrB4O7∶Sm2+材料具有发射峰单一、强度大、半峰全宽(FWHM)窄,且发射峰随压力的变化有比较显著频移等特性,为了研究其感应测高压性能受材料结晶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高压光学敏感的传感材料S... SrB4O7∶Sm2+材料具有发射峰单一、强度大、半峰全宽(FWHM)窄,且发射峰随压力的变化有比较显著频移等特性,为了研究其感应测高压性能受材料结晶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和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高压光学敏感的传感材料SrB4O7∶Sm2+,用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了SrB4O7∶Sm2+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水热合成法制备的SrB4O7∶Sm2+结晶度最佳,发射峰随压力的变化有比较显著频移,同时发射峰强度大,且FWHM较窄,可为压力光感材料红宝石的优良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SrB4O7∶sm^2+ 高压光学传感 水热法合成 高温固相合成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148名蒙古族健康志愿者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乙酰化代谢分型的人群调查
12
作者 廖小曼 王可毅 +1 位作者 景志敏 马春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9-19,共1页
药物代谢多态性与临床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医生和药理学家们的注意。有关乙酰化代谢分型的研究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报道日渐增多。目前已见到用SM<sub>2</sub>和异烟肼对汉族,藏族、壮族进行乙酰化代谢分型人群调查的报道,而对... 药物代谢多态性与临床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医生和药理学家们的注意。有关乙酰化代谢分型的研究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报道日渐增多。目前已见到用SM<sub>2</sub>和异烟肼对汉族,藏族、壮族进行乙酰化代谢分型人群调查的报道,而对其他国内少数民族则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本文主要报告148名蒙古族健康志愿者应用SM<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调查 ^sm^2 磺胺二甲基嘧啶 药物代谢 临床医生 药理学家 八十年代 多态性 代谢率 乙酸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