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改性污泥的水分布特征与脱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荀锐 王伟 乔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51-856,共6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水热改性污泥束缚水含量及水热改性影响下的污泥固体颗粒对水的束缚强度,分析了水热改性污泥水分布特征与脱水性能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将污泥的束缚水含量由3.6 g/g降低至1.0 g/g以下,随着热处...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水热改性污泥束缚水含量及水热改性影响下的污泥固体颗粒对水的束缚强度,分析了水热改性污泥水分布特征与脱水性能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将污泥的束缚水含量由3.6 g/g降低至1.0 g/g以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束缚水含量降低,在水热处理条件为170℃/90 min时束缚水含量降低至0.592 g/g.水热处理将污泥中大部分的束缚水转变为可被机械力去除的自由水,污泥中自由水、束缚水及固体含量发生变化.泥饼中自由水的含量基本不变,约为10%.对污泥中的水分进行热力学分析发现,污泥脱水泥饼的水分束缚强度约为65 kJ/kg,机械脱水不能再进行.在170℃下进行水热改性污泥压滤脱水的含水率从80%降低至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热改性 水分布 脱水性能
原文传递
制革污泥中铬的生物脱除及其对污泥的调理作用 被引量:53
2
作者 周立祥 周顺桂 +2 位作者 王世梅 方迪 王电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4-1020,共7页
构建了一个以70L生物淋滤反应器为主体的制革污泥生物除铬的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特异的硫杆菌TS6,反应6d,制革污泥中Cr溶出率可达到87 4%.随后进行的污泥沉降与离心脱水试验表明,生物淋滤具有显著的污泥调理功效,显著提高污泥沉... 构建了一个以70L生物淋滤反应器为主体的制革污泥生物除铬的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特异的硫杆菌TS6,反应6d,制革污泥中Cr溶出率可达到87 4%.随后进行的污泥沉降与离心脱水试验表明,生物淋滤具有显著的污泥调理功效,显著提高污泥沉降与机械脱水性能.生物淋滤处理的污泥,经12h的静置沉降,污泥体积可减少57 2%,并且无需添加任何絮凝剂,即可取得良好的机械脱水效果.生物淋滤处理导致的污泥体系pH的下降与Fe3+浓度的上升可能是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淋滤 制革污泥 污泥沉降 机械脱水 污泥调理 除铬 硫杆菌 脱除 调理作用 反应器
下载PDF
不同调理方案下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刘欢 杨家宽 +2 位作者 时亚飞 李野 何姝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94-3399,共6页
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选取不同导致目前调理剂难以进行比选.以聚丙烯酰胺(PAM)、FeCl3及无机复合物等几种常用的调理剂为例,通过测定调理后污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沉降性能、泥饼含水率及污泥脱水率5个常用评价指标,探... 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选取不同导致目前调理剂难以进行比选.以聚丙烯酰胺(PAM)、FeCl3及无机复合物等几种常用的调理剂为例,通过测定调理后污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沉降性能、泥饼含水率及污泥脱水率5个常用评价指标,探讨了各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分别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投加量的调理剂时,SRF与CST具有良好的正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96、0.93).SRF及CST均能准确地反映污泥板框压滤脱水性能,但不能很好地预测离心脱水效果.污泥的沉降性能与SRF、CST大致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由于泥饼含水率与脱水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存在对应性,因此优选调理剂时,建议综合考虑泥饼含水率和脱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调理 脱水性能 比阻 毛细吸水时间 沉降性能 脱水率
原文传递
壳聚糖絮凝剂的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邹鹏 宋碧玉 王琼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7,共3页
通过污泥比阻的测定,分析絮凝剂剂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三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壳聚糖以及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都存在最佳剂量,小于或大于最佳投加量,絮凝效果都不好... 通过污泥比阻的测定,分析絮凝剂剂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三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壳聚糖以及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都存在最佳剂量,小于或大于最佳投加量,絮凝效果都不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壳聚糖、三氯化铝的最佳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2g/L、10g/L、35g/L。与三氯化铝相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药剂消耗量要低得多。壳聚糖与CPAM相比,在达到相同的絮凝效果时,壳聚糖的用量大于CPAM的用量。将壳聚糖与氯化铝复合,用两段法应用于污泥调理,研究这种复合絮凝剂的脱水性能,实验表明壳聚糖和三氯化铝复合,能大大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污泥调理 壳聚糖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及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袁园 杨海真 《四川环境》 2003年第5期1-8,共8页
研究表面活性剂和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采用最优加药量的各种加药方案进行了从污泥性质到脱水行为的一系列横向比较。污泥性质的比较依据为絮体颗粒的宏观(目测)和微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变化以及在结合水含... 研究表面活性剂和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采用最优加药量的各种加药方案进行了从污泥性质到脱水行为的一系列横向比较。污泥性质的比较依据为絮体颗粒的宏观(目测)和微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变化以及在结合水含量(DSC法测)方面的变化。脱水行为的比较依据为过滤脱水速率(比阻)、离心脱水速率(1800rpm-2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脱水程度(4800rpm-45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及脱水清液的性质(目测及测定SS、COD、TP)。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表面活性剂与Fe3+和CaO联用外,投加表面活性剂或酸处理对提高污泥脱水速率的意义不大,但却能有效提高污泥的机械脱水程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是:分散作用使污泥絮体结构分散解体,释放出原絮体内部的结合水;增溶作用可溶解有高度水合作用的ECP。酸处理的作用机理是:H+与污泥的结合,改变了污泥的表面电荷特性,促进了污泥絮体间进一步的絮凝;使ECP水解,降低了絮体对水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调理 机械脱水 表面活性剂 酸处理
下载PDF
Enhancing sewage sludge dewaterability by bioleaching approach with comparison to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ing methods 被引量:26
6
作者 Fenwu Liu Jun Zhou +1 位作者 Dianzhan Wang Lixiang Zh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403-1410,共8页
The sewage sludge conditioning process is critical to improve the sludge dewaterability prior to mechanical dewatering. Traditionally, sludge is conditioned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approaches, mostly with the addition... The sewage sludge conditioning process is critical to improve the sludge dewaterability prior to mechanical dewatering. Traditionally, sludge is conditioned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approaches, mostly with the addition of inorganic or organic chemicals. Here we report that bioleaching,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microbial method for the removal of sludge-borne heavy metals,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sludge dewaterability. The effects of bioleaching and physical or chemical approaches on sludge dewaterability were compared. The conditioning result of bioleaching by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nd 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on sludge dewatering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s of hydrothermal (121℃ for 2 hr), microwave (1050 W for 50 sec), ultrasonic (250 W for 2 min), and chemical conditioning (24% ferric chloride and 68% calcium oxide; dry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fic resistance to filtration (SRF) or capillary suction time (CST) of sludge is decreased by 93.1% or 74.1%, respectively, after fresh sludge is conditioned by bioleaching, which is similar to chemical conditioning treatment with ferric chloride and calcium oxide but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 conditioning approaches including hydrothermal, microwave, and ultrasonic conditioning. Furthermore, after sludge dewatering, bioleached sludge filtrate contains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s of chroma (18 times), COD (542 mg/L), total N (TN, 300 mg/L), NH4+-N (208 mg/L), and total P (TP, 2 mg/L) while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chroma (660 times), COD (18,155 mg/L), TN (472 mg/L), NH4+-N (381 mg/L), and TP (191 mg/L) among these selected conditioning methods. Moreover, unlike chemical conditioning, sludge bioleaching does not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TN, and TP in the resulting dewatered sludge cake. Therefore, considering sludge dewaterability and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l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dge BIOLEACHING conditioning FILTRATE sludge cake
原文传递
Exploitation of Fenton and Fenton-like reagents as alternative conditioners for alum sludge conditioning 被引量:27
7
作者 Maha A. Tony Y. Q. Zhao Aghareed M. Tayeb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1-105,共5页
The use of Fenton's reagent (Fe^2+/H2O2) and Fenton-like reagents containing transition metals of Cu(Ⅱ), Zn(Ⅱ), Co(Ⅱ), and Mn(Ⅱ) for an alum sludge conditioning to improve its dewaterability was invest... The use of Fenton's reagent (Fe^2+/H2O2) and Fenton-like reagents containing transition metals of Cu(Ⅱ), Zn(Ⅱ), Co(Ⅱ), and Mn(Ⅱ) for an alum sludge conditioning to improve its dewater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conditioning the same alum sludge using cationic and anionic polym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enton's reagent was the best among the Fenton and Fenton-like reagents for the alum sludge conditioning. A considerable effectiveness of capillary suction time (CST)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47% can be achieved under test conditions of Fe^2+/H2O2 = 20/125 mg/g DS (dry solid) and pH 6.0. The observation of floc-like particles after Fenton's reagent conditioning of alum sludge suggest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Fenton's reagent conditioning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olymer conditioning. In spite of the lower efficiency in the CST reduction of Fenton's reagent in alum sludge conditioning compared to that of polymer conditioning, Fenton's reagent offers a more environmentally safe option. Tiffs study provided an example of proactive treatment engineering, which is aimed at seeking a safe alternative to the use of polymers in sludge conditioning towards achieving a more sustainable sludge managemen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 sludge conditioning Fenton and Fenton-like reagents organic polymers cost estimate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活性污泥中的调理作用 被引量:27
8
作者 刘秉涛 娄渊知 徐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考察了聚合氯化铝、壳聚糖以及复合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调理作用,结果表明,它们都有助于改善活性污泥的脱水,通过比较污泥比阻的变化,观察试验中的矾花生成现象,表明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污泥调理中不仅效果明显,污泥比阻最先... 考察了聚合氯化铝、壳聚糖以及复合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调理作用,结果表明,它们都有助于改善活性污泥的脱水,通过比较污泥比阻的变化,观察试验中的矾花生成现象,表明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污泥调理中不仅效果明显,污泥比阻最先达到低点3×1012m·kg-1,滤速较快,而且有助于减少金属污泥的生成,是较佳的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调理 壳聚糖 聚合氯化铝.
下载PDF
Fenton试剂与CPAM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马俊伟 刘杰伟 +2 位作者 曹芮 岳东北 王洪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538-3543,共6页
含水率是影响污泥处置效果与成本的重要因素,通过泥饼含水率、上清液COD、蛋白质、多糖质量浓度、污泥粒径等指标,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Fenton试剂单独及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理机制.结果表明,CPAM阳离... 含水率是影响污泥处置效果与成本的重要因素,通过泥饼含水率、上清液COD、蛋白质、多糖质量浓度、污泥粒径等指标,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Fenton试剂单独及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调理机制.结果表明,CPAM阳离子度越高,脱水效果越好,且酸性条件有利于改善CPAM的污泥脱水效果.Fenton试剂H2O2投加量越高,污泥脱水效果越好.Fenton试剂与CPAM联合调理时污泥脱水效果更为显著,投加FeSO4=2 g.L-1、H2O2=6 g.L-1,污泥含水率由原泥的85.5%降低至76.7%,再投加CPAM 3 kg.t-1联合调理后污泥含水率降至74.8%.Fenton试剂对胞外聚合物的破解作用使污泥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增大,释放部分的吸附水和内部水;CPAM与Fenton试剂的联合调理,将分散的污泥絮体凝聚,污泥平均粒径由35.16μm增至50.50μm,比表面积由未加入CPAM的0.39 m2.g-1降至0.20 m2.g-1,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效果的改善作用优于单一絮凝剂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聚丙烯酰胺 污泥脱水 联合调理 胞外聚合物
原文传递
基于RSM模型对污泥联合调理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邢奕 王志强 +4 位作者 洪晨 司艳晓 刘敏 李洋 田星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66-2873,共8页
研究了Ca O、PAFC联合表面活性剂(1227)预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污泥滤饼含水率(WC)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药剂投加量的最佳范围.然后通过以响应曲面优化法(RSM)为依据的Box-Behnken实验,建立了滤... 研究了Ca O、PAFC联合表面活性剂(1227)预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污泥滤饼含水率(WC)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药剂投加量的最佳范围.然后通过以响应曲面优化法(RSM)为依据的Box-Behnken实验,建立了滤饼含水率和CST减少率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进而得到联合调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联合调理能够明显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Ca O、PAFC和1227的最佳药剂量分别为42.00,60.40,80.89mg/g,此条件下滤饼含水率为(68.30±0.26)%,CST减少率为(87.30±0.32)%.同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表明基于响应曲面法所得的最佳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对相关污泥处理及条件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调理 CAO PAFC 表面活性剂 响应曲面优化法
下载PDF
调质-机械分离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泥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余兰兰 王丹 吉文博 《化工机械》 CAS 2011年第4期413-416,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含油污泥难以处理的特点,通过加入破乳剂和絮凝剂对含油污泥进行综合调质,利用调质-机械分离技术取得了油、水、泥三相分离的效果,考察了固液比、破乳剂种类及加量、温度、调质用絮凝剂的种类及加量、离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针对大庆油田含油污泥难以处理的特点,通过加入破乳剂和絮凝剂对含油污泥进行综合调质,利用调质-机械分离技术取得了油、水、泥三相分离的效果,考察了固液比、破乳剂种类及加量、温度、调质用絮凝剂的种类及加量、离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污油回收率达90%以上,能有效回收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分离 含油污泥 油泥调质
下载PDF
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脱水/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时亚飞 杨家宽 +5 位作者 李亚林 刘欢 毛苇 侯海攀 李野 何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0-75,共6页
从现阶段污泥处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介绍目前污泥可脱水性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基于骨架构建体的污泥脱水及污泥固化技术在污泥处置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污泥调理脱水与固化处置一体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污泥调理 脱水 骨架构建体 固化
下载PDF
不同pH值下胞外聚合物对污泥脱水性能及束缚水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邢奕 王志强 +5 位作者 洪晨 司艳晓 张坤 刘敏 田星强 李洋 《工程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7-1395,共9页
研究了不同pH值下污泥脱水性能和束缚水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污泥调理过程中各层胞外聚合物(S-EPS、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S-EPS中有机官能团以及有机酸的含量,探讨了胞外聚合物对污泥脱水性能及束缚水含量的影响.酸性... 研究了不同pH值下污泥脱水性能和束缚水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污泥调理过程中各层胞外聚合物(S-EPS、LB-EPS和TB-EPS)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S-EPS中有机官能团以及有机酸的含量,探讨了胞外聚合物对污泥脱水性能及束缚水含量的影响.酸性条件下,污泥的脱水性能明显好于中性条件,并且p H值为3.03时,污泥滤饼含水率(WC)和毛细吸水时间(CST)均降至最低,分别为60.8%和25.4 s;碱性条件下,污泥中束缚水的含量明显增加,WC和CST均大幅升高,污泥脱水性能恶化.酸碱的加入导致污泥中TB-EPS含量降低,LB-EPS和S-EPS含量升高,并且EPS各层组均与WC、CST以及束缚水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S-EPS与污泥脱水性能以及束缚水含量的相关性最显著.酸碱调理过程中,部分EPS水解生成有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S-EPS中有机官能团的总量和种类都有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 调理 胞外聚合物 脱水性能 束缚水
原文传递
芬顿试剂及骨架构建体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鹏 刘欢 +3 位作者 姚洪 李野 杨昌柱 杨家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6-151,共6页
针对污泥的固化填埋或建材化利用等后续处置方式,采用芬顿试剂及骨架构建体改善污泥脱水性能。骨架构建体分别由水泥、石灰、粉煤灰、菱镁矿、磷石膏两两复配而成。以调理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沉降性能以及脱水泥饼含水率、脱水率... 针对污泥的固化填埋或建材化利用等后续处置方式,采用芬顿试剂及骨架构建体改善污泥脱水性能。骨架构建体分别由水泥、石灰、粉煤灰、菱镁矿、磷石膏两两复配而成。以调理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沉降性能以及脱水泥饼含水率、脱水率为评价指标来考察芬顿试剂与骨架构建体组合而成的复合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架构建体能强化芬顿试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效果,实现污泥的深度脱水。复合调理后,污泥比阻最低可降至0.355×1012m/kg,降低率达93.14%;毛细吸水时间降至15.3 s,降低率达31.08%;分别采用离心和板框脱水方式,泥饼含水率可降至66.62%和39.3%,此时,脱水率分别达81.36%和9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调理 芬顿试剂 骨架构建体 离心脱水 板框脱水
下载PDF
污泥调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严伟嘉 孙永军 +2 位作者 冯丽颖 谭洋 郑怀礼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1-45,共5页
分析了污泥调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污泥调理的作用,介绍现行主要污泥调理技术:物理调理、化学调理、微生物调理和联合调理的调理方法。探讨了调理原理和研究进展,对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污泥调理技术的未来... 分析了污泥调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污泥调理的作用,介绍现行主要污泥调理技术:物理调理、化学调理、微生物调理和联合调理的调理方法。探讨了调理原理和研究进展,对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污泥调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调理 污泥脱水 絮凝剂 处理技术
下载PDF
铝、铁、钛3种金属盐基混凝剂调理污泥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晓萌 王鑫 +1 位作者 杨明辉 张淑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74-2282,共9页
以铝盐、铁盐和钛盐混凝剂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了3种混凝剂的污泥调理性能.通过测定调理前后污泥比阻、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变化,结合三维荧光光谱与分子量变化分析及调理前后污泥尺寸大小与颗粒表面形貌变化,系统比较了它... 以铝盐、铁盐和钛盐混凝剂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了3种混凝剂的污泥调理性能.通过测定调理前后污泥比阻、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变化,结合三维荧光光谱与分子量变化分析及调理前后污泥尺寸大小与颗粒表面形貌变化,系统比较了它们对污泥的调理性能,并揭示了调理机制.3种无机混凝剂的污泥调理能力依次为:聚合氯化铝(PAC)、钛凝胶混凝剂(TXC)、聚合硫酸铁(PFS);调理后,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明显降低;PFS和TXC对有机物的结合能力要强于PAC,疏松结合的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含量是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调理过程中3种混凝剂所形成污泥颗粒的大小顺序为:TXC>PFS>PAC,所形成污泥颗粒的大小并非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无机混凝剂电中和能力和与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共同影响无机混凝剂的污泥调理性能.本研究为污泥调理混凝剂的选取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调理 无机混凝剂 钛凝胶 胞外聚合物 调理机制
原文传递
活化过硫酸盐对市政污泥调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鑫 濮文虹 +7 位作者 时亚飞 虞文波 张诗楠 宋健 张昊 何姝 杨昌柱 杨家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02-4207,共6页
常规污泥脱水技术只能将市政污泥含水率降到80%左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破坏污泥的絮体结构.本研究利用Fe2+活化过硫酸钠(SPS)的方法进行污泥调理,以到达... 常规污泥脱水技术只能将市政污泥含水率降到80%左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破坏污泥的絮体结构.本研究利用Fe2+活化过硫酸钠(SPS)的方法进行污泥调理,以到达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当Fe2+与S2O2-8投加量(以绝干污泥计)分别为25.88 mg·g-1、80 mg·g-1(Fe2+与S2O2-8摩尔比为1.1∶1)时,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比阻SRF降低率最大,滤液中蛋白质和多糖浓度达到最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污泥Zeta电位值由负向正变化,颗粒比表面积增大,絮体由密集的团状变成结构松散的层状结构,污泥脱水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污泥调理 胞外聚合物 高级氧化 脱水性
原文传递
污泥深度脱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姚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53-157,共5页
基于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中含水率过高这一技术瓶颈,提出了污泥深度脱水概念,拟定了"添加FeCl3及CaO化学调理+隔膜压滤"的工艺路线;通过小样机和实体机试验,验证了该工艺路线的可行性,试验显示当FeCl3、CaO添加量分别约占污... 基于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中含水率过高这一技术瓶颈,提出了污泥深度脱水概念,拟定了"添加FeCl3及CaO化学调理+隔膜压滤"的工艺路线;通过小样机和实体机试验,验证了该工艺路线的可行性,试验显示当FeCl3、CaO添加量分别约占污泥干基量的8%、20%时,可使污泥含水率稳定达到60%以下,满足填埋要求;在综合考察压滤液循环使用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白龙港污泥深度脱水工程,实现了该重大工程的稳定、连续、达标运行,为缓解上海市污泥处理与处置困境实践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 深度脱水 化学调理 工程实践
原文传递
活性污泥的理化性质与絮凝调理投药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婷 王毅力 +1 位作者 冯晶 徐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895,共7页
采用烧杯试验研究了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与絮凝调理投药量的关系,分析了活性污泥离心上清液黏度及其中胶体的Zeta电位和表面电荷密度、污泥絮体的粒度、分形维数和强度等理化性质指标随调理絮凝剂(CPAM,CZ-8698)投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 采用烧杯试验研究了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与絮凝调理投药量的关系,分析了活性污泥离心上清液黏度及其中胶体的Zeta电位和表面电荷密度、污泥絮体的粒度、分形维数和强度等理化性质指标随调理絮凝剂(CPAM,CZ-8698)投药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些指标在确定絮凝调理最佳投药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CZ-8698的投药量对污泥的脱水性能和理化性质均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基于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比阻(SRF)确定的活性污泥絮凝调理的最佳投药量范围为4.28~7.13g.kg-1,对应的CST与SRF值分别为(12.62±1.39)s、0.56×1012m.kg-1.在此最佳投药量区间,污泥离心上清液中胶体的Zeta电位与表面电荷密度均由负值变为正值,污泥絮体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09(一维)和1.51(二维),其表面不规则程度最低、结构较为密实;污泥絮体的粒径随着絮凝剂投药量的增加持续增大到mm尺度,但其强度在投药量高于4.60 g.kg-1以后逐渐趋于稳定.此外,当絮凝剂投药量低于上述最佳范围时,污泥离心上清液的黏度已经达到了最小值(1.24±0.04)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脱水性能 絮凝调理 投药量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芬顿试剂与DDBAC联合调理污泥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邢奕 王志强 +2 位作者 洪晨 刘敏 司艳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4-1172,共9页
研究了不同p H值下芬顿试剂(H2O2/Fe2+)与表面活性剂(DDBAC)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污泥滤饼含水率(WC)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p H值以及药剂投加量最佳范围.然后通过以响应曲面优化法(RSM)为依据... 研究了不同p H值下芬顿试剂(H2O2/Fe2+)与表面活性剂(DDBAC)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以污泥滤饼含水率(WC)和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p H值以及药剂投加量最佳范围.然后通过以响应曲面优化法(RSM)为依据的Box-Behnken试验,建立了WC和CST减少率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进而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最优值.结果表明,联合调理过程中p H=3.91,H2O2、Fe2+和DDBAC的投加量分别为47.60,38.60,58.20mg/g时,WC降至60.26%,CST减少率升至89.89%,污泥脱水性能明显改善.同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表明基于响应曲面法所得的最佳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对相关污泥处理及条件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调理 P H值 芬顿试剂 表面活性剂 脱水性能 响应曲面优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