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52
1
作者 陈治谏 廖晓勇 刘邵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5-127,160,共4页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是一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坡地改良利用途径,是山丘区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努力方向。2年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篱农业技术可减小坡地坡度3°,增加土壤有机质10.39%,减少土壤侵蚀量96.74%,...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是一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坡地改良利用途径,是山丘区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努力方向。2年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篱农业技术可减小坡地坡度3°,增加土壤有机质10.39%,减少土壤侵蚀量96.74%,减少地表径流量75.82%,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为1.58,是山丘区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农业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改良 植物篱农业技术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评价
下载PDF
不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的养分流失 被引量:33
2
作者 徐泰平 朱波 +1 位作者 汪涛 况福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9-141,144,共4页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几次暴雨过程氮、磷流失的观测与分析,研究了不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的紫色土坡耕地的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产流初始阶段,氮、磷流失严重,径流中养分输出浓度比较高,总氮最大可达8.0 mg/L左右,总磷在1.9 mg/L左右;坡...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几次暴雨过程氮、磷流失的观测与分析,研究了不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的紫色土坡耕地的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产流初始阶段,氮、磷流失严重,径流中养分输出浓度比较高,总氮最大可达8.0 mg/L左右,总磷在1.9 mg/L左右;坡耕地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密切,氮、磷迁移以泥沙吸附态迁移为主,径流中的颗粒态氮、磷含量随降雨侵蚀力增大而增大,而溶解态氮、磷含量与降雨侵蚀力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暴雨 养分流失 降雨侵蚀力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廖晓勇 陈治谏 +1 位作者 刘邵权 王海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已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通过15°、25°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定位试验,探讨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状况、侵蚀泥沙的颗粒组成及养分特征。结果表... 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已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通过15°、25°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定位试验,探讨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状况、侵蚀泥沙的颗粒组成及养分特征。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流失的泥沙中<0.02mm的颗粒大量富集,是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以果—植物篱复合、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紫色土 利用方式 水土流失 三峡库区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地坡耕地立地影响因素及分区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102,共5页
从贵州喀斯特山地气候、母岩-地貌-土壤系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坡耕地土壤特性、现有森林植被等方面分析其对喀斯特山地坡耕地立地的影响,将贵州喀斯特山地坡耕地划分成3区10亚区16小区。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山地 坡耕地 立地分类 气候 母岩-地貌-土壤系统 水土流失 石漠化 森林植被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下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汪涛 朱波 +2 位作者 武永锋 况福虹 徐泰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8,共4页
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试验,比较了川中紫色土丘陵区12种不同施肥制度下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和氮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次降雨量达到44 mm时,相对于不施肥而言,农家肥配施化肥分别降低坡地径流与侵蚀量68.2%,67.3%,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分别降... 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试验,比较了川中紫色土丘陵区12种不同施肥制度下坡耕地侵蚀产沙特征和氮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次降雨量达到44 mm时,相对于不施肥而言,农家肥配施化肥分别降低坡地径流与侵蚀量68.2%,67.3%,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分别降低80.3%,92.6%。不同施肥制度下随地表径流迁移的颗粒态氮占总氮的比例大部分都在60.0%以上。坡耕地平衡施肥能降低坡耕地土壤氮素随径流的损失,增施了磷、钾肥后,总氮迁移量分别降低了41.0%和46.1%。与不施肥相比较,农家肥配施化肥减少径流总氮69.0%,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减少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紫色土 坡耕地 氮素流失
下载PDF
陕北子洲县“7·26”特大暴雨引发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调查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楠 陈一先 +2 位作者 白雷超 王灏霖 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338-344,I0003,I0004,共9页
[目的]201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8时陕北榆林地区突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与经济损失。通过考察该次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危害,旨在为今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6日赴暴雨受灾... [目的]201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8时陕北榆林地区突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与经济损失。通过考察该次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危害,旨在为今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6日赴暴雨受灾区子洲县,选取了清水沟、马家沟、蛇家沟3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对该次暴雨下流域内坡耕地、退耕林草地、梯田、填沟造地、淤地坝、道路等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7·26"特大暴雨洪水下,坡耕地细沟发育明显,甚至产生小切沟;而2000年退耕的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以面蚀为主,无明显细沟产生;新修梯田连接两阶田面的道路及承接路面来水的田面冲毁严重,田埂部分区段被冲开,田坎发生塌落;在削坡填沟造地区域,不仅农作物和坝体遭到严重破坏,而且残蚀了田旁新修道路,切割裸露沟壁多处发生土体塌落;淤地坝或轻或重都存在损毁与隐患,但在该次暴雨中滞洪拦沙作用明显。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该区陡坡耕种现象依然存在,小流域蓄排水系统缺乏,部分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与维护不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水土保持意识淡薄。[结论]"7·26"特大暴雨洪水造成的土壤侵蚀依然很严重,而退耕林草地的土壤侵蚀轻微,证明水土保持工作在该区依然十分重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应该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特别是陡坡退耕。同时,专业设计并实施小流域蓄水、引水、排水网络系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6”特大暴雨洪水 土壤侵蚀 坡耕地 退耕地 填沟造地 榆林地区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汪涛 朱波 +1 位作者 罗专溪 张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2-970,共9页
通过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过程及其硝酸盐含量的长期监测,研究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过程对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影响明显。地表径流过程中硝酸盐含量随降雨历时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壤中... 通过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过程及其硝酸盐含量的长期监测,研究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过程对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影响明显。地表径流过程中硝酸盐含量随降雨历时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壤中流过程则表现为不断上升、趋于稳定的趋势。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潜在的环境风险极大,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地表径流和壤中流NO3--N平均含量分别为0.73±0.17 mg L-1、21.72±2.05 mg L-1,其中,75%的地表径流NO3--N含量超过0.5 mg L-1,85%的壤中流NO3--N含量超过10 mg L-1。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0.93±0.05 kg hm-2,壤中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33.51±2.73 kg 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0.62%、22.34%,随壤中流淋失是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的主要途径。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不仅可能造成当地地表水富营养化,而且可能造成当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将加剧长江上游水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硝酸盐 流失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汪涛 朱波 +1 位作者 罗专溪 张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4,共5页
通过具有壤中流观测功能的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结合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常规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特征、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1)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过程呈多峰特征,受瞬时雨强的影响明显;而壤中流过程则表现... 通过具有壤中流观测功能的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结合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常规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特征、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1)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过程呈多峰特征,受瞬时雨强的影响明显;而壤中流过程则表现出明显的单峰、产流时间滞后、持续时间长等特点;(2)玉米灌浆成熟-收割期径流量明显高于其它生育期,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量分别为(65.06±5.94)mm,(86.36±3.27)mm,分别占3年地表径流、壤中流年均径流量的67.92%,79.82%;(3)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显著,但与降雨强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坡耕地地表径流系数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壤中流径流系数随坡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4)坡耕地径流分配特征明显。3年地表径流年平均径流量为95.78 mm,壤中流平均流量为108.19mm,分别占总径流量的46.96%,5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地表径流 壤中流
下载PDF
紫色土坡耕地壤中产流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佩 王玉宽 +3 位作者 傅斌 王道杰 王先拓 王勇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8,共5页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它受雨强、坡度、土层厚度、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产流规律。结果表明,(1)耕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雨入渗量,并增大壤中流发...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它受雨强、坡度、土层厚度、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产流规律。结果表明,(1)耕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降雨入渗量,并增大壤中流发生机率;(2)紫色坡耕地土层较浅是导致壤中流增大的主导因素,缓坡有利于壤中流的产生;(3)雨强对壤中流的流量过程线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壤中流的起始产流时间影响不明显;随雨强增大,壤中流峰值流量显著增加;(4)壤中流的产生滞后于地表流,产流过程表现出缓慢变化的单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中流 紫色土 坡耕地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坡耕地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维银 刘国彬 许明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28,共3页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种植不同作物的坡耕地土壤抗冲性进行动态测定 ,探讨了坡耕地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和种植不同作物条件下的抗冲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为该区保持坡耕地水土、防止流失而合理配置农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坡耕地 土壤抗冲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不同炭基改良剂提升紫色土蓄水保墒能力 被引量:21
11
作者 柴冠群 赵亚南 +2 位作者 黄兴成 张跃强 石孝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6-302,309,共8页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改良剂(秸秆、有机肥、生物炭、炭基改良剂I和炭基改良剂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库容、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的关系,以期为紫色土区水土...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改良剂(秸秆、有机肥、生物炭、炭基改良剂I和炭基改良剂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库容、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的关系,以期为紫色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对照)相比,5种炭基改良剂都能提高土壤对降水的截存和保贮能力,显著提高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水分总库容、有效水库容及重力水库容,降低了土壤凋萎点含水量和无效水库容;不同改良剂提升作用大小为改良剂Ⅱ>改良剂I>生物炭>有机肥>秸秆>对照。施用改良剂I、改良剂Ⅱ、生物炭和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秸秆的效果不显著。施用炭基改良剂降低了<0.25mm的微团聚体含量,促进了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其中对粒径>5mm的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提升幅度最大,比对照提高14.5%~60.7%;5种炭基改良剂都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及稳定性指数,以炭基改良剂I、炭基改良剂Ⅱ和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大。土壤总库容、重力水库容和有效水库容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小团聚体呈负相关,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孔隙度密切相关。因此,施用炭基改良剂通过促进土壤团聚作用,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孔隙度,进而增大土壤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水库容,是改善紫色土结构和提高紫色土坡耕地保水蓄水能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改良剂 土壤水分库容 孔隙度 团聚体特征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技术效益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廖晓勇 陈治谏 +1 位作者 刘邵权 罗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40,共4页
坡耕地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以聚土垄作与农林复合为基础,组装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水有效性,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显著提高土地生产力,发挥了较好的立... 坡耕地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以聚土垄作与农林复合为基础,组装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水有效性,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显著提高土地生产力,发挥了较好的立体农业生态经济效益,为三峡库区坡耕地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坡耕地 粮经果复合垄作 效益评价 生态经济效益 立体农业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套种对南方红壤坡耕地经济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魏亚飞 王辉 +3 位作者 谭帅 田大作 卢佳宇 张先登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7-1624,共8页
为研究红壤丘岗区经济果园套种模式对新改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坡度约12°、坡长18 m、宽度1.5 m的12个猕猴桃种植试验小区为对象,设计连续3年套种紫薯(PSP)、毛叶苕子(HV)、荒草(W)3种模式,以无植被覆盖裸地(CK)... 为研究红壤丘岗区经济果园套种模式对新改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坡度约12°、坡长18 m、宽度1.5 m的12个猕猴桃种植试验小区为对象,设计连续3年套种紫薯(PSP)、毛叶苕子(HV)、荒草(W)3种模式,以无植被覆盖裸地(CK)为对照,测定不同坡位0~15 cm表层土壤团聚体指标。结果表明:套种处理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数量和大小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趋势,其增幅顺序为PSP>HV>W>CK。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和分形维数(D)的顺序为CK>W>HV>PSP,表明套种紫薯坡地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最好,毛叶苕子次之。沿顺坡方向,所有处理WR>0.25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呈减小趋势,而PAD和D呈逐渐增大趋势,表明新改坡耕地土壤的结构性沿坡长方向呈现变差的趋势。D与MWD、GMD、>0.25 mm团聚体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套种能够增加丘岗坡地经济果园土壤团聚体数量和大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岗区 坡耕地 经果林 植物套种 土壤团聚体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撂荒农耕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演变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超 刘国彬 +1 位作者 薛萐 肖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809-3817,共9页
【目的】探索农耕地撂荒对土壤微量元素演变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中土壤质量评价和生态恢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农耕地撂荒后不同坡向土壤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 【目的】探索农耕地撂荒对土壤微量元素演变特征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中土壤质量评价和生态恢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农耕地撂荒后不同坡向土壤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结果】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后,阴坡由于土壤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大,植被生长旺盛。有机碳、全氮、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锌含量变化规律性较强,表现为在演替前期变化较小,而后期随撂荒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有效铜则随撂荒年限呈降低趋势。阳坡土壤有机碳、全氮及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则随年限呈波动变化。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量元素密度变化不同,阳坡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密度在演替前10年明显高于阴坡,而在10年后显著低于阴坡;有效铜密度在前5年略低于阴坡,5年后明显高于阴坡。【结论】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20年后,虽然4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低或极低水平,因此黄土丘陵区通过自然演替来改善土壤微量元素状况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撂荒演替 有效态微量元素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坡地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铁钢 李占斌 +2 位作者 李鹏 徐国策 刘晓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110,共5页
以花生(PL)、玉米(CL)、玉米和花生套种(TCP)3种种植方式下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及氮素流失特征,并以裸地(BL)作为对照。结果表明:PL、CL、TCP和BL的地表径流量大小... 以花生(PL)、玉米(CL)、玉米和花生套种(TCP)3种种植方式下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及氮素流失特征,并以裸地(BL)作为对照。结果表明:PL、CL、TCP和BL的地表径流量大小依次为BL〉CL〉PL〉TCP,雨强为1.20mm/min时,其产流量分别为195.6L,182.1L,23.4L,11.9L,以BL的产流量为基准,TCP,PL和CL分别减少地表径流的比例为94%,88%和7%。不同种植方式下产沙量的排列次序为BL〉CL〉PL〉TCP,其产沙量分别为947g,72g,19g,4g,以BL的产沙量为基准,TCP,PL和CL减少泥沙的比例分别为99.6%,98.0%,92.4%;地表径流中的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浓度变化特征表明:除TCP外,PL、CL、BL在产流结束前地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浓度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为硝态氮,占总氮流失的比例为54%~79%。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氮素流失量表现为T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丹江流域 坡耕地 种植方式 氮素流失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持续性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治谏 廖晓勇 +1 位作者 刘邵权 王海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85-87,共3页
坡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以植物篱生态过滤网带技术、粮经果复合垄作技术、地下地膜截水墙技术为核心的坡耕地持续性利用技术 ,不仅培肥土壤 ,增加土壤含水 ,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显著提高土... 坡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以植物篱生态过滤网带技术、粮经果复合垄作技术、地下地膜截水墙技术为核心的坡耕地持续性利用技术 ,不仅培肥土壤 ,增加土壤含水 ,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显著提高土地系统生产力 ,发挥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可为三峡库区坡耕地的利用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持续利用技术 效益分析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陕北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贾科利 常庆瑞 +2 位作者 王占礼 张俊华 齐雁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研究分析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山坡中、上部为土壤侵蚀最强烈地带,坡顶侵蚀较弱;土壤全N、碱解氮、速效钾与水蚀和耕作侵蚀间呈线性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阳离子代换量则与水蚀和耕作侵蚀无显... 研究分析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山坡中、上部为土壤侵蚀最强烈地带,坡顶侵蚀较弱;土壤全N、碱解氮、速效钾与水蚀和耕作侵蚀间呈线性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阳离子代换量则与水蚀和耕作侵蚀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土壤侵蚀 土壤性质 ^137Cs示踪技术
下载PDF
玉米种植下紫色坡耕地径流中磷素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晓玲 郑子成 李廷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41-2450,共10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玉米生长季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占总径流的比例较大,其中平作地表径流占总径流量的80%~83%,地表径流磷素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64%~88%;顺坡垄作分别为84%...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玉米生长季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占总径流的比例较大,其中平作地表径流占总径流量的80%~83%,地表径流磷素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64%~88%;顺坡垄作分别为84%~87%和79%~87%,横坡垄作分别为71%~87%和52%~88%。(2)各耕作措施下总径流量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较苗期和成熟期小,且径流中磷素流失以DTP(可溶性磷)流失为主。(3)在3种耕作措施中,平作地表径流量及磷素流失总量最少;横坡垄作壤中流损失最大,是平作和顺坡垄作的1.1倍,其磷素流失总量也最严重,是平作的2倍、顺坡垄作的1.9倍。对于零散坡耕地而言,合理的耕作措施对磷素流失的调控具有一定作用,但有别于其他类型坡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措施 坡耕地 磷素流失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渗漏迁移初探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泰平 朱波 +1 位作者 况福虹 汪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4-466,共3页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玉米季不同施肥试验田渗漏水的观测与分析,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在天然降雨时渗漏水的产流规律及土壤磷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渗漏水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与雨强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通过对川中丘陵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玉米季不同施肥试验田渗漏水的观测与分析,研究了紫色土坡耕地在天然降雨时渗漏水的产流规律及土壤磷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渗漏水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与雨强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暴雨下渗漏水中的DTP及PO34--P含量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二次波峰规律。不同的施肥条件显著影响渗漏水的DTP含量,NP处理最高,DTP含量达到了0.047mg·L-1。PO43--P是DTP的主要组成形态,占了DTP的62%~85%。不同施肥处理渗漏水的DTP迁移总量为4.0~7.5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磷渗漏 环境效应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田土壤碳库组分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超 刘国彬 +1 位作者 薛萐 余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30,共5页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坡耕地改造梯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碳库组分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坡耕地改造梯田后,土壤碳库组分变化显著,并随改造年限呈线性增加,30年后,土壤有机碳(TOC)、重铬酸钾易氧化态...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坡耕地改造梯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碳库组分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坡耕地改造梯田后,土壤碳库组分变化显著,并随改造年限呈线性增加,30年后,土壤有机碳(TOC)、重铬酸钾易氧化态碳(EOC1)、高锰酸钾易氧化态碳(EOC2)、水溶性有机碳(DOC)、热水浸提有机碳(HWOC)、K2SO4浸提有机碳(CK2SO4)、碳水化合物(CHO)以及微生物量碳(MBC)较坡耕地增幅分别达146%、213%、196%、97%、246%、240%、234%和134%。相关性分析表明:TOC、EOC1、EOC2、DOC、HWOC、CHO和MBC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显著,可以作为坡耕地改造梯田中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碳库含量较低,而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可以提高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库组分 坡耕地 梯田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