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rrating a Fantasmatic Unity: On the Contemporary Sinophone Discourse of China's Civilizational Subjectivity
1
作者 WU Guanju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6年第4期633-651,共19页
A powerful discourse centered on China's civilizational subjectivity has emerged in the Sinophone intellectual world since the early 2000s. Among many promoters of this intellectual trend, Gan Yang, together with his... A powerful discourse centered on China's civilizational subjectivity has emerged in the Sinophone intellectual world since the early 2000s. Among many promoters of this intellectual trend, Gan Yang, together with his slogan of the "fusion of three traditions," is indeed most influential. This study employs Lacanian psychoanalytic technics to tackle Gan Yang's thesis, treating the latter not just an object for textual analysis, but more deeply (and fruitfully), that for psycho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fantasmatic structure framing and guaranteeing Gan's (sharply inconsistent) vision of China's civilizational subjectivity. Such fantasmatic formation can be referred to as the "Great Dragon fantasy"-a fantasy about China's civilizational unity and gl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izational subjectivity FANTASY Gan Yang Jacques Lacan slavoj Zizek
原文传递
“上帝死了,一切都不被允许”:齐泽克的赛博空间批判 被引量:7
2
作者 戴宇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8-208,共11页
关于赛博空间及其衍生的虚拟现实的理论探讨已然成为当代媒介理论研究进路中的核心话题。本文旨在系统性地阐释当代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赛博空间批判理论。与经典的媒介技术决定论者不同的是,齐泽克认为,赛博空间的崛起使得主体... 关于赛博空间及其衍生的虚拟现实的理论探讨已然成为当代媒介理论研究进路中的核心话题。本文旨在系统性地阐释当代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赛博空间批判理论。与经典的媒介技术决定论者不同的是,齐泽克认为,赛博空间的崛起使得主体身处"大他者退却"的时代,没有发挥"主人"作用的大他者来保障个体的行事规范了。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齐泽克强调,一旦主人的功能衰退,不再有人告知主体所真正欲求的事,那么主体有效的选择也将随之消除,主体承受了曾由大他者代理选择的重担,从而陷入了拉康所言的"上帝死了,一切都不被允许"的深层次的禁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赛博空间 精神分析
下载PDF
实在界之快感:齐泽克电影批评对拉康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孙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9,共8页
齐泽克认为,拉康精神分析的核心命意在于实在界与现实之对立。实在界对于符号化的抵制所产生的剩余快感,总是会污损那幅依靠意识形态支撑而获得虚幻一致性的现实图景。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和大众文化产品,最生动地体现了实在界之快感的激... 齐泽克认为,拉康精神分析的核心命意在于实在界与现实之对立。实在界对于符号化的抵制所产生的剩余快感,总是会污损那幅依靠意识形态支撑而获得虚幻一致性的现实图景。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和大众文化产品,最生动地体现了实在界之快感的激进性。齐泽克的大量理论阐述,都是借助精神分析与电影文本的交互阅读而展开。齐泽克深入分析和评述了《卡萨布兰卡》、《城市之光》和《知情太多的人》等几部经典影片,集中阐发了观影心理过程中可能会调动起来的激进的快感,并确认其作为电影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齐泽克所说的"未完成之现实的本体论",为我们审视拉康精神分析的电影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拉康精神分析 电影理论 快感 实在界
原文传递
作为幻象的意识形态: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秀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当代著名后现代哲学家齐泽克以其独特的写作和论述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他的幻象意识形态理论。该理论在逻辑前提中把意识形态当做与现实或实在对立的幻象来批判,又在具体论述中把幻象与实在之间的关系模糊化甚至同一化,并进而模糊和取消... 当代著名后现代哲学家齐泽克以其独特的写作和论述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他的幻象意识形态理论。该理论在逻辑前提中把意识形态当做与现实或实在对立的幻象来批判,又在具体论述中把幻象与实在之间的关系模糊化甚至同一化,并进而模糊和取消了现实或实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分和对立关系。这就使得任何意识形态批判实际都已不可能,因为幻象意识形态已成为无法打倒的“崇高客体”,我们所做的似乎只能是“穿越”意识形态幻象,触摸实在界的面庞:意识形态已经一方面具有准物质形态的现实感或实在性,另一方面又以一种非物质的形态获得了永恒性和常在性。这就是幻象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基于此,齐泽克以其对幻象的批判成就了对当代或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现象的批判和揭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象 齐泽克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齐泽克—波德维尔之争再考察
5
作者 刘昕亭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齐泽克和波德维尔的学术论争,常被归为“中等层面”与“宏大理论”的范式之争。两人确有分歧,但都反对相对主义,尤其是文化研究中的相对主义。对于波德维尔和“后理论”来说,相对主义拒绝真实的确定性,强调主体认同的多元性。齐泽克则... 齐泽克和波德维尔的学术论争,常被归为“中等层面”与“宏大理论”的范式之争。两人确有分歧,但都反对相对主义,尤其是文化研究中的相对主义。对于波德维尔和“后理论”来说,相对主义拒绝真实的确定性,强调主体认同的多元性。齐泽克则质疑文化研究的反本质主义,悬置真与假的基本判断。齐泽克当年的质疑发展出“后电影”版本,如对连续剪辑、叙事功能的再讨论。“后电影”不是前述理论论争的消弭,而是其新挑战和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维尔 齐泽克 后理论 后电影 认知主义
原文传递
升华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炜静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23,共13页
“升华”作为精神分析理论探讨艺术的关键概念,在弗洛伊德的“欲望目标的转移”、马尔库塞的“压抑性反升华”、拉康的“客体被提升至原质之位”、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这条学术史脉络中,实现了由精神分析艺术论到意识形态批... “升华”作为精神分析理论探讨艺术的关键概念,在弗洛伊德的“欲望目标的转移”、马尔库塞的“压抑性反升华”、拉康的“客体被提升至原质之位”、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这条学术史脉络中,实现了由精神分析艺术论到意识形态批判的拓展;其主要内涵也由“主体欲望目标的转移”,转变为强调“客体位置和外在规则的强制性”。升华的理论来源杂糅了个体心理学、索绪尔语言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等多方面,在个体欲望分析、资本社会意识形态批判、艺术批评等维度都显示出强大的理论阐释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华 弗洛伊德 拉康 齐泽克
原文传递
齐泽克哲学中的“幻象”理论 被引量:5
7
作者 韩振江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251-263,共13页
幻象是齐泽克哲学中的一个内涵丰富而复杂的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齐泽克的所有理论工作都离不开对"幻象"的阐释。齐泽克对拉康的"欲望图谱"中的幻象公式($◇a)作了解剖式的分析,并根据幻象与实在界的&qu... 幻象是齐泽克哲学中的一个内涵丰富而复杂的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齐泽克的所有理论工作都离不开对"幻象"的阐释。齐泽克对拉康的"欲望图谱"中的幻象公式($◇a)作了解剖式的分析,并根据幻象与实在界的"中介"关系提出了"幻象结构现实、幻象结构欲望和幻象结构社会"的观点。他认为,幻象不是一种梦幻式的匮乏替代物,而是一种通过意象架构人类主体现实存在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幻象 实在界 欲望
原文传递
“后结构主义之后”的崇高美学——论齐泽克对崇高美学的重构
8
作者 吴天天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53-167,442,共16页
齐泽克的最初成名与其对崇高美学的重构密不可分,而他的思想整体上也具有崇高美学特征。人们比较容易发现齐泽克对黑格尔、拉康的借鉴,但综合而言,齐泽克崇高美学其实包含着与德国古典美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理论之间的深刻对话。作为“后... 齐泽克的最初成名与其对崇高美学的重构密不可分,而他的思想整体上也具有崇高美学特征。人们比较容易发现齐泽克对黑格尔、拉康的借鉴,但综合而言,齐泽克崇高美学其实包含着与德国古典美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理论之间的深刻对话。作为“后结构主义之后”的思想家,齐泽克在重构崇高美学的过程中体现出与后结构主义相通的思想诉求,即反思形而上学并推崇差异。齐泽克崇高美学具有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后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建构方面,还体现在文学、绘画、电影等领域的文艺批评实践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美学 齐泽克 德国古典美学 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之后
原文传递
齐泽克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困境
9
作者 张蝶 《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136,共10页
齐泽克宣称后马克思时代意识形态的主导模式已经变成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他围绕“幻象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将精神分析理论中幻象和现实的含义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中虚假与现实的含义交织在一起,并刻意不加区分地混用,以此建构了犬... 齐泽克宣称后马克思时代意识形态的主导模式已经变成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他围绕“幻象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将精神分析理论中幻象和现实的含义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中虚假与现实的含义交织在一起,并刻意不加区分地混用,以此建构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通过商品交换活动中人们误将商品和货币的抽象普遍性认成了真正实体,从而倒置了抽象普遍与具体特殊,以此说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运作原理。最后用“律令就是律令”这一命题的自我阐明过程和将意识形态幻象与信仰类比,去解说意识形态幻象的运作方式。齐氏的论断看似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颠覆,实则并没有越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框架。当今社会日益增强的符号性网络的权威性作为齐泽克理论的现实依据,在本质上也并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根本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犬儒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幻象
原文传递
“假装假装”的辩证逻辑实质——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视角
10
作者 方俊男 杜世洪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3,共7页
陈嘉映对奥斯汀的《假装》一文进行了转述,并补充说“我们不仅会假装,而且会假装假装”。不过,陈文并没有对“假装假装”给出一个清晰界定。“假装”通常会作为一个反叙实动词来使用,并在逻辑上表现出否定性:假装X→~X。“假装假装”故... 陈嘉映对奥斯汀的《假装》一文进行了转述,并补充说“我们不仅会假装,而且会假装假装”。不过,陈文并没有对“假装假装”给出一个清晰界定。“假装”通常会作为一个反叙实动词来使用,并在逻辑上表现出否定性:假装X→~X。“假装假装”故此被认为表示双重否定即肯定:假装假装X→~假装X→~~X(=X)。然而,从具体案例来看,“假装假装”展现出的不是一种双重否定表肯定的线性结构,而是一种嵌套结构。从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来看,“假装假装”的嵌套结构标识着它在逻辑上呈现出的是辩证法意义上的否定之否定。因此,假装假装X既不等于假装X,也不等于没有假装X,它是X在经过否定之否定发生辩证法逆转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装 假装假装 辩证法 否定之否定 齐泽克
原文传递
绝对自由与激进变革:论齐泽克
11
作者 罗素·格里格(文) 李西祥(译) 童芯(译)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绝对自由的行动概念在齐泽克的作品中起着关键作用,这是他阐述个人或团体如何进行干预以带来重大政治或社会变革的核心。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齐泽克阐释了绝对自由的行动之于主体与符号世界的交互关系。与内在于符号秩序的否定行为不同... 绝对自由的行动概念在齐泽克的作品中起着关键作用,这是他阐述个人或团体如何进行干预以带来重大政治或社会变革的核心。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齐泽克阐释了绝对自由的行动之于主体与符号世界的交互关系。与内在于符号秩序的否定行为不同,绝对自由的行动以更为激进的方式挑战和破坏主导准则,并使符号秩序实现了颠覆性的重组。事实上,在齐泽克看来,行动具有根本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政治行动在绝对意义上都是无端的,因此真正的社会变革并非易事。安提戈涅是行动的原型,也是齐泽克借以分析绝对自由行动概念的范例。本文从拉康纯粹欲望角度分析,认为安提戈涅的反抗与牺牲并没有毁灭性的企图,其选择恰恰是对父系内源法的忠诚。因此,安提戈涅的行动并非齐泽克意义上的绝对自由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自由 行动 齐泽克 激进变革
下载PDF
论齐泽克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2
作者 李西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7,共9页
齐泽克将其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在《视差之见》中明确提出了复兴辩证唯物主义的主题,在《比无还少》和《绝对反冲》中推进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在《视差之见》中,齐泽克主要强调了视差辩证法,这是强调事物内在裂隙、内在... 齐泽克将其哲学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在《视差之见》中明确提出了复兴辩证唯物主义的主题,在《比无还少》和《绝对反冲》中推进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考。在《视差之见》中,齐泽克主要强调了视差辩证法,这是强调事物内在裂隙、内在最小差异的辩证法,是强调事物自身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法。用这种辩证法来补充、限定唯物主义,是齐泽克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的前提。在《比无还少》中,齐泽克讨论了作为无的空洞,将其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基础,即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在《绝对反冲》中,齐泽克深入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即自身回溯性地规定自身的绝对反冲,塑造了革命的黑格尔形象,并以之来理解当代现实社会,解读历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辩证唯物主义 视差之见 比无还少 绝对反冲
下载PDF
“病症”与意识形态批判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振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
病症不仅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而且还是当代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齐泽克结合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赋予了"病症"新的政治意义。他认为,在意识形态中,病症是一个被符号... 病症不仅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而且还是当代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齐泽克结合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赋予了"病症"新的政治意义。他认为,在意识形态中,病症是一个被符号秩序所排除的例外。这一特殊性坚持自己的普遍性要求就会颠覆和解构意识形态的符号秩序,带来马克思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病症 意识形态批判
下载PDF
论齐泽克反抵抗政治的理论取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琦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41,共12页
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宰制和威胁,西方左派理论界盛行以抵抗政治来进行直接斗争。不过在齐泽克看来,这一理论方式具有致命缺陷,因为它是"后政治"的,不够激进和彻底,完成不了其理论批判任务。为了寻找批判资本主义的其它理论可能,... 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宰制和威胁,西方左派理论界盛行以抵抗政治来进行直接斗争。不过在齐泽克看来,这一理论方式具有致命缺陷,因为它是"后政治"的,不够激进和彻底,完成不了其理论批判任务。为了寻找批判资本主义的其它理论可能,齐泽克分析了麦尔维尔笔下的一个人物巴特比,并以他彻底的"拒绝"为基础发展出一种新的减法的政治学理论。这种理论诊断出左派政治理论的症结所在,提出一个与抵抗相反的路径,显示出较强的解释力。它"以退为进",致力于重建政治性本体的目标,并打开了重新政治化的新空间。减法的政治呈现出一种超越抵抗政治的理论姿态,预示着解决问题的新希望,并具有深刻的理论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抵抗政治 巴特比 减法的政治学
原文传递
齐泽克、自然失衡与绿色技术的价值重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魁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7,共7页
自20世纪60年代爆发生态危机以来,通过绿色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实现自然平衡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可是,著名哲学家齐泽克对此提出了严重质疑,他依据当代混沌学、拉康的精神分析以及生态政治批判等理论,否认自然平衡的可复归性与当代绿色... 自20世纪60年代爆发生态危机以来,通过绿色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实现自然平衡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可是,著名哲学家齐泽克对此提出了严重质疑,他依据当代混沌学、拉康的精神分析以及生态政治批判等理论,否认自然平衡的可复归性与当代绿色治理的有效性,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争议。齐泽克的看法固然有明显的缺陷,但是并非毫无价值。实际上,当代生态危机的爆发具有多重根源,绿色技术并非万能;绿色技术的生态价值或许不在于根治生态危机,而是在于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人类的未来在于合理利用绿色技术走负责任创新的道路,顺天应人,实现人与自然的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自然失衡 精神分析 绿色技术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在悲剧和喜剧之间--齐泽克论大屠杀书写的特征及其政治之维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炜静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齐泽克用悲剧和喜剧的悖论来讨论大屠杀书写的特征。一方面,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丧失了一切人之为人的尊严,没有任何传统悲剧人物应该具备的品质。在悲剧时代已逝时,对之过度模仿就会沦为戏仿。另一方面,集中营的恐怖与极权的非理性虽然确... 齐泽克用悲剧和喜剧的悖论来讨论大屠杀书写的特征。一方面,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丧失了一切人之为人的尊严,没有任何传统悲剧人物应该具备的品质。在悲剧时代已逝时,对之过度模仿就会沦为戏仿。另一方面,集中营的恐怖与极权的非理性虽然确实会呈现出滑稽的反讽感,但将大屠杀书写为纯粹的喜剧又是不道德的,即使是喜剧作品也会在特定时刻凸显其悲剧内核。悲剧和喜剧背后隐含着赤裸生命和崇高牺牲两种政治维度:前者是集中营的常态,而后者的崇高感既会以"牺牲""赎罪"的名义被纳粹利用,也会在反抗极权时真切地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大屠杀 齐泽克 赤裸生命
原文传递
齐泽克生态观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魁 胡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2-19,共8页
鉴于当前严峻的生态问题,斯拉沃热·齐泽克重新阐释了晚期拉康哲学的核心概念——"实在界",并用其分析生态危机,认为如今的生态危机和失衡的自然是实在界对人类侵犯大自然的应答,通过"一小片实在界"揭示出人类... 鉴于当前严峻的生态问题,斯拉沃热·齐泽克重新阐释了晚期拉康哲学的核心概念——"实在界",并用其分析生态危机,认为如今的生态危机和失衡的自然是实在界对人类侵犯大自然的应答,通过"一小片实在界"揭示出人类在生态问题上的悖论式要求,形成了与目前生态学截然不同的生态理论。在他看来,"自然"并不存在,面对生态危机,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从"逃避"走向"直视",直面生态危机已经爆发的现实,不作毫无意义的"投射与回溯",不做价值中立的选择,必须走得更为激进,转向生态政治革命的诉求。虽然齐泽克的生态观展现出独特的理论锋芒,但这并未回答"人类的未来在何方?"这一根本性问题,忽视了人在面对各种灾难时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性以及辩证性,对生态政治革命的主体变化与具体途径考虑不足,这就需要进行彻底的哲学反思。由于危机总是蕴含着机遇,人类如果无法遏止诸如气候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到来,或许只能走向适应,确立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这同时也孕育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沃热·齐泽克 “实在界” 生态危机 适应
下载PDF
没有快乐的快感:齐泽克文学观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淳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0,共10页
本文从符号阉割、剩余快感、穿越幻象等三个方面入手,对齐泽克的"快感"范畴进行研究。快感是符号阉割的产物,在认同符号秩序的前提下,只能得到产生于痛苦的剩余快感。当穿越幻象去捕捉快感之际,主体会遭遇死亡驱力。快感给主... 本文从符号阉割、剩余快感、穿越幻象等三个方面入手,对齐泽克的"快感"范畴进行研究。快感是符号阉割的产物,在认同符号秩序的前提下,只能得到产生于痛苦的剩余快感。当穿越幻象去捕捉快感之际,主体会遭遇死亡驱力。快感给主体的存在提供意义,所以主体期待着被快感愚弄,虽然他总是—已经与快感分离。作为一种悖论性存在,快感与快乐无关,而与阉割、痛苦、死亡等相关。正是在对快感的追寻中,文学艺术找到了自己的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快感 剩余快感 符号阉割 死亡驱力 穿越幻象 文学
原文传递
缝合
19
作者 刘昕亭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缝合"概念涉及精神分析、电影研究、政治学、后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哲学等多个学科。诸多学者通过缝合,开启了电影意指方式、主体匮乏、意识形态批评、社会存在乃至"哲学终结论"的广泛议题。缝合从一个普通的外科手... "缝合"概念涉及精神分析、电影研究、政治学、后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哲学等多个学科。诸多学者通过缝合,开启了电影意指方式、主体匮乏、意识形态批评、社会存在乃至"哲学终结论"的广泛议题。缝合从一个普通的外科手术名词,一跃成为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理论概念。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齐泽克对缝合的再阐发、巴丢对哲学缝合其前提的再建构,使得缝合这个原本的"后"学概念,晚近又逆转为对"后"牌范式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新理论路径。齐泽克明确用缝合观点反击电影"后理论"告别拉康的反理论行动,在解构主义之后再度开辟"普遍性"的理论战场。巴丢则否认"哲学终结论",将"解缝合"视为今天重新发现哲学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主体 齐泽克 普遍性
原文传递
物与艺术本体——当代激进左翼美学对艺术本体论的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振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5,149,150,共10页
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现成品"等给美学家带来了理论上的困惑,即普通物品与艺术品的区别何在。阿瑟·丹托等延续艺术摹仿论的思路,在比较普通物与器物、艺术品之间的相似度中辨认出艺术包含超过物自身的东西,即有意味... 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现成品"等给美学家带来了理论上的困惑,即普通物品与艺术品的区别何在。阿瑟·丹托等延续艺术摹仿论的思路,在比较普通物与器物、艺术品之间的相似度中辨认出艺术包含超过物自身的东西,即有意味存在其中,但不明究竟为何物。与此同时,作为激进左翼美学家的阿甘本和齐泽克也思考了工业品介入艺术领域以及艺术本体论问题。齐泽克认为普通物所以成为艺术品,是因为其背后存在某种神圣的艺术本体之物,即大写的物(Thing)。大写的艺术之物并不存在,只是不同的客体对象占据了神圣物的位置,而呈现了不同艺术形式。阿甘本则从制作/诗(ποíησι!)与生产形态的角度辨析了工业物品与艺术品的本源性差异,他认为艺术品是保有存在并让事物绽放真理的形式。激进左翼美学对艺术本体论问题另辟蹊径的思考,为今天思考艺术何为提供了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物 神圣物 艺术本体 阿甘本 齐泽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