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经鼻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及颞下窝神经鞘瘤 被引量:58
1
作者 周兵 黄谦 +5 位作者 崔顺九 王成硕 李云川 于振坤 陈晓红 叶婷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02-806,共5页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经上颌窦后外侧壁切除累及翼腭窝及颢下窝神经鞘瘤手术结果,探讨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病例资料来自2004年至2011年住院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切除手术患者6例,其...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经上颌窦后外侧壁切除累及翼腭窝及颢下窝神经鞘瘤手术结果,探讨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病例资料来自2004年至2011年住院接受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切除手术患者6例,其中男性和女性各3例,年龄29 ~ 59岁.手术前主要接受鼻窦CT扫描和MRI检查.采用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认为神经鞘瘤.术后定期CT或MRI检查随访观察.结果 6例患者实现手术完整切除.平均随访19.3个月无复发,有3例在术后第1~2周出现面部上颌神经分布区域较明显麻木感,随后逐渐减轻,仅1例随访终期遗留术侧口角轻度麻木.结论 内镜下经鼻开放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和颞下窝神经鞘瘤,完整保留鼻腔外侧壁,损伤小,并发症少,为经鼻进入翼腭窝和颞下窝的创新微创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颅底肿瘤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翼腭窝
原文传递
内镜经鼻斜坡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秋航 孔锋 +2 位作者 严波 倪志立 吕海丽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外科治疗斜坡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24例斜坡病变患者行内镜经鼻手术,其中脊索瘤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鳞状细胞癌6例,脊索肉瘤2例,软骨肉... 目的总结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外科治疗斜坡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24例斜坡病变患者行内镜经鼻手术,其中脊索瘤5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鳞状细胞癌6例,脊索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腮腺癌颅底转移1例,甲状腺癌颅底转移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结果 24例患者术中镜下及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病例随访12~51个月,有3例死亡。完全切除的22例中,术后5例复发,其中2例分别手术后5个月和43个月行第2次内镜经鼻手术,前者于第2次手术后26个月死亡,后者至今生仔。1例手术后18个月行经颅手术;2例分别于术后38个月和术后12个月复发,未行治疗,带瘤生存。次全切除的2例中,1例脊索肉瘤患者手术后3个月死亡;另1例术前曾行经颅手术,颅内中脑前方有瘤组织残留,手术后5个月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脊液鼻漏2例,无颅内感染病例。结论内镜经鼻治疗斜坡肿瘤不仅微创,而且可以更好地辨认深部结构,暴露和处理病变的范围大。同时,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内镜经鼻对于斜坡病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颅底肿瘤 颅窝 耳鼻喉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期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8
3
作者 吴彦桥 杨伟炎 +6 位作者 周定标 黄德亮 余新光 韩东一 李向红 武文明 戴仆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8-362,T006,共6页
目的 通过对 61例颅底脊索瘤回顾性分析 ,简化原颅底脊索瘤分型并提出新的临床分期。方法 颅底脊索瘤 61例 ,典型脊索瘤 5 8例 ,软骨型脊索瘤 3例 ,男 34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2 6∶1 ,年龄 7~ 75岁 ,平均 ( 38 44± 1 3 6... 目的 通过对 61例颅底脊索瘤回顾性分析 ,简化原颅底脊索瘤分型并提出新的临床分期。方法 颅底脊索瘤 61例 ,典型脊索瘤 5 8例 ,软骨型脊索瘤 3例 ,男 34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2 6∶1 ,年龄 7~ 75岁 ,平均 ( 38 44± 1 3 61 )岁。初诊患者 40例 ,复发患者 2 1例。术前或术后接受放射治疗 2 6例。分期方法 :鞍区型Ⅰ、Ⅱ、Ⅲ、Ⅳ期 ,斜坡型Ⅰ、Ⅱ、Ⅲ、Ⅳ期 ,广泛型只有Ⅳ期。随访时间 1 2~ 2 0 6个月。结果  61例患者本院接受 90例次手术 ,全切除 7例次 ,次全切除 2 6例次 ,大部分切除 41例次 ,部分切除 1 6例次 ;Ⅱ、Ⅲ、Ⅳ期手术分别为 2 1例、30例次、39例次 ;上方入路全切或次全切为 1 8例次 ( 37 5 % ) ,下方入路为 2 3例次 ( 5 4 8% )。并发症上方入路 2 1例 ( 4 3 75 % ) ,下方入路为 6例 ( 1 4 2 7% )。 3、5、1 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0 2 %、62 60 %、37 64%。结论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与分期结合可以更好的对病变进行定位、定量、指导手术入路选择、比较疗效、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临床分期 手术治疗 肿瘤 影像学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放射治疗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胡永红 卢泰祥 +4 位作者 麦伟源 韩非 黄莹 刘慧 张恩罴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 评价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在首程放射治疗后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85~ 1986年 10 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 ,均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低分化 96例 ,高分化 4例。所有病例经CT扫描证实颅底骨质被破坏 ,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B型超... 目的 评价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在首程放射治疗后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85~ 1986年 10 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 ,均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低分化 96例 ,高分化 4例。所有病例经CT扫描证实颅底骨质被破坏 ,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采用60 Co或直加单纯外照射 ,总剂量 6 6~ 80Gy/ 6~ 8周 ,2Gy/次。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 ,平均随访 2 2 3个月 (2~ 174个月 )。采用Kaplan Meier统计生存率 ,Cox模型分析各种预后因素 ,包括侵犯海绵窦、蝶窦、筛窦、上颌窦 ,咽旁间隙侵犯、头痛、颅神经损害 ,治疗后头痛缓解及颅神经损害的修复等。结果  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8 8%、38 0 %、2 6 9%、13 0 % ,但伴有前组颅神经 (Ⅰ~Ⅷ )和后组颅神经 (Ⅸ~Ⅻ )同时侵犯者 5年生存率仅为 7 7%。死亡原因包括局部复发 5 9例 ,远处转移 2 1例 ,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 1例 ,非肿瘤原因死亡 5例。经多因素分析 :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缓解。结论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发现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症状的缓解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存活率 颅底骨质破坏 颅神经损伤
下载PDF
内镜下带血管蒂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颅底缺损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维天 殷善开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3-468,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颅底硬膜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的8例应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术后颅底硬膜缺损及创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颅底硬膜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的8例应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术后颅底硬膜缺损及创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前颅底血管外皮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Kadish C型)、筛窦癌1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3例、颅底类癌1例、脑脊液鼻漏伴反复颅内感染1例。其中前颅底缺损6例,中颅底缺损2例。手术采用内镜经鼻人路,直视下获取以鼻后动脉为蒂的一侧鼻中隔黏骨膜瓣。组织瓣覆盖硬膜缺损后,周缘敷以明胶海绵,并用生物蛋白胶固定,鼻内以碘仿纱条、水囊及膨胀海绵支撑。术后5~7d撤除全部鼻内支撑物。结果1例鼻中隔瓣部分坏死,其余7例鼻中隔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7d有脑脊液鼻漏,再次手术探查以腹部脂肪封堵漏口成功,术后随访6~24个月,颅底组织愈合良好,无延迟性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结论内镜经鼻入路采用带血管蒂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颅底硬膜缺损是一种可靠的颅底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脑脊液鼻漏
原文传递
累及颅底肿瘤的手术切除与入路选择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跃煌 祁永发 +1 位作者 唐平章 徐震纲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2 0 0 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 84例的经验 ,讨论侵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 ,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 ,同...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 1993~ 2 0 0 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 84例的经验 ,讨论侵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 ,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 ,同时尽量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 ,减少并发症。结果 患者年龄 6~ 78岁 ,平均 4 3 8岁。良性肿瘤 14例 ,恶性肿瘤 70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切除累及咽旁颅底肿瘤 38例 ;同时有前、中颅底破坏 7例 ;肿瘤同时累及中、后颅底 13例 ;侧颅底颞下窝肿瘤 2 6例。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或填充 6 0例。 6例并发脑脊液漏 ,2例迟发脑脓肿 ,修复组织瓣部分坏死 3例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恶性肿瘤 3年生存率 6 7 5 % (2 7/ 4 0 )。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 ,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 :①肿瘤部位及累及的范围 ;②安全、充分地切除肿瘤 ;③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手术切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颅底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远志 薛亚军 +3 位作者 林绍坚 张安可 刘耀华 楼美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前颅底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9例前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患...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前颅底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9例前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患者的头颅CT、MRI以及CT血管成像(CTA)图像进行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术中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肿瘤。分析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前颅底病变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术中多模态融合影像可清晰显示前颅底肿瘤病变及其毗邻的神经组织、血管、骨性结构、蝶窦以及气房分隔。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达到肿瘤全切除,3例达次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迟发性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发生。结论在神经内镜经鼻切除前颅底肿瘤手术中,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结合术中神经导航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其毗邻的重要结构,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多模态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江波 孟悛非 陈应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366,T006,共5页
目的 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诊断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颅底脊索瘤和侵犯颅底的 13例鼻咽癌、11例垂体瘤患者作了头颅CT、MRI检查 ;7例颅底脊索瘤作了MRI的多层面重建 (multipleplan... 目的 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诊断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颅底脊索瘤和侵犯颅底的 13例鼻咽癌、11例垂体瘤患者作了头颅CT、MRI检查 ;7例颅底脊索瘤作了MRI的多层面重建 (multipleplanarreconstruction ,MPR)。结果 MRI反映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优于CT ,CT、MRI显示颅底中线骨质破坏作用相似。根据MRI显示肿瘤的部位与侵犯范围 ,颅底脊索瘤分为蝶鞍斜坡型、鼻咽型和颞枕型。颅底脊索瘤T2 加权 (T2 weightimaging,T2 WI)信号强度明显高于侵犯颅底的鼻咽癌和垂体瘤 (P <0 0 1)。MRI的MPR影像显示 ,3例视神经被肿瘤推压移位 ,4例被肿瘤包埋 ,7例功能损害的外展神经均为肿瘤包绕侵蚀 ,3例动眼神经受压。结论 T2 WI显著高信号是颅底脊索瘤的特征性MRI征象 ,有重要鉴别意义 ;MRI的MPR技术可对颅神经精确显示 ,在颅底脊索瘤的手术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核磁共振 X线 体层摄影术 CT MRI
下载PDF
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侵入瘤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京 祁永发 +3 位作者 徐振纲 殷玉林 张思迅 左焕琮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颅底侵入瘤的指征、手术要点及优缺点。 方法自 1998年 11月~ 2 0 0 1年 8月 ,采用上颌骨翻转入路连续切除鼻咽颅底肿瘤 2 7例 ,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2 7例中鼻咽癌 6例 ,鼻咽纤维血... 目的 探讨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颅底侵入瘤的指征、手术要点及优缺点。 方法自 1998年 11月~ 2 0 0 1年 8月 ,采用上颌骨翻转入路连续切除鼻咽颅底肿瘤 2 7例 ,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2 7例中鼻咽癌 6例 ,鼻咽纤维血管瘤 5例 ,鼻咽囊腺癌 5例 ,神经鞘瘤 2例 ,嗅神经母细胞瘤 2例 ,脊索瘤 2例 ,颞下翼腭窝低分化癌 2例 ,颞下翼腭窝肉瘤 2例 ,上颌窦癌 1例。 18例曾经 1次或多次手术切除肿瘤后复发。侵犯颅内重要结构的 17例。全部患者术中显露满意 ,肿瘤均得到肉眼全切除 ,无手术死亡 ,术后无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后随访 2~ 3 3个月 ,平均随访16个月。其中 2例分别于术后 5、8个月死于肿瘤复发 ;2例于术后 7、12个月局部复发 ;1例于术后 11个月出现肺转移 ,现带瘤生存 ;其余患者恢复日常生活。 结论 采用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原发于颅底、翼腭窝的肿瘤及广泛侵犯颅底的其他鼻咽部肿瘤 ,具有显露充分 ,手术切除彻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颅底侵入肿瘤 肿瘤侵润 神经外科手术 经上颌骨翻转入路
原文传递
430例颅底病变手术与缺损修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德亮 杨伟炎 +3 位作者 韩东一 王荣光 王嘉陵 周其友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M515-M519,共5页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30例颅底病...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30例颅底病变患者中 ,男 2 6 5例 (6 1 6 % ) ,女 16 5例(38 4 % ) ;患者平均年龄 36 1岁 (2 5~ 76 0岁 ) ;左侧颅底病变 173例 (4 0 2 % ) ,右侧 178例(4 1 4 % ) ,累及颅底中部和两侧者 79例 (18 4 % ) ;累及前颅底 116例 (2 7 0 % ) ,中间颅底 5 7例(13 3% ) ,侧、后颅底 174例 (4 0 5 % ) ,有 83例 (19 5 % )累及颅底 2个或 2个以上的区域。 4 30例病变中肿瘤 2 83例 (6 5 8% ) ,外伤 76例 (17 7% ) ,先天性病变 4 2例 (9 8% ) ,感染性病变 18例(4 2 % ) ,原因不明 11例 (2 6 % )。 2 83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 15 4例 (35 8% ) ,恶性 12 9例(30 0 % )。全部病变均经手术处理 ,其中 2次手术 4 3例 ,3次手术 5例 ,4次手术 4例 ,5次手术 1例 ,6次手术 3例 ,共行手术 5 14例次。行颅底骨缺损修复 95例 (2 2 1% ) ,行脑膜修补 117例 (2 7 2 % ) ;发生术后并发症 2 7例 (6 3% )。 2例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 ,手术时血管破裂 ,行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后引起脑疝而死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病变 手术治疗 缺损修复 颅底肿瘤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底肿瘤术中颅底重建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政源 寿雪飞 +6 位作者 沈明 何文强 张柯怡 赵曜 李士其 钟平 王镛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底肿瘤术中颅底缺损的修补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出现颅底缺损的202例患者的颅底重建疗效。术中根据硬...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底肿瘤术中颅底缺损的修补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出现颅底缺损的202例患者的颅底重建疗效。术中根据硬膜缺损直径和脑脊液流量将颅底缺损分为Ⅰ~Ⅲ级,对不同分级的患者采用相应的颅底重建策略。结果202例患者中,颅底缺损Ⅰ级者占15.8%(32例)、Ⅱ级者占24.3%(49例)、Ⅲ级者占59.9%(12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6例(3.0%),接受再次神经内镜修补手术后均获得成功。术后颅内感染4例(2.0%),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1例(0.5%)老年患者手术后因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内镜修补颅底缺损安全、有效。根据不同颅底缺损分级采用相应的修补策略,可有效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颅底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颅底缺损
原文传递
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本涛 王振常 +6 位作者 于振坤 鲜军舫 田其昌 刘中林 梁熙虹 常青林 兰宝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 探讨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和MRI表现 ,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翼腭窝原发肿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肿瘤均起源翼腭窝 ,通过其自然通道向邻近结构不同程度生长 ,其中神经鞘瘤 3例、神经纤维瘤 ... 目的 探讨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和MRI表现 ,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翼腭窝原发肿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肿瘤均起源翼腭窝 ,通过其自然通道向邻近结构不同程度生长 ,其中神经鞘瘤 3例、神经纤维瘤 2例、血管纤维瘤 3例、腺样囊性癌2例、黑色素瘤 1例。神经源性肿瘤边界清楚 ,高分辨率CT(HRCT)可见翼腭窝扩大 ,周边骨质受压移位、变薄 ;在MRT1WI呈等信号 (与脑实质比较 ) ,T2 WI呈高信号 ,2例神经纤维瘤信号均匀 ,呈均匀强化。 3例神经鞘瘤可见囊性区 ,呈不均匀强化。血管纤维瘤边界较清楚 ,HRCT可见翼腭窝扩大 ,周边骨质受压移位 ,变薄及破坏。在MRT1WI呈等信号 (与肌肉比较 ) 2例 ,低信号 1例 ;T2 WI呈高信号 ,明显强化 ,1例瘤体可见散在点或条状流空信号 ,呈不均匀强化。腺样囊性癌边界不清楚 ,形态不规整 ,HRCT示翼腭窝扩大 ,骨质呈虫蚀样破坏 ;在MRT1WI呈低信号 (与肌肉比较 ) ,T2 WI呈高信号 ,信号不均 ,瘤体内可见点、囊状更高信号 ,呈不均匀强化。黑色素瘤边界清楚 ,形态不规整 ,HRCT示翼腭窝扩大 ,前侧骨质受压移位、变薄 ,其余骨壁破坏 ,肿瘤突入邻近结构 ;MRT1WI呈稍高信号 (与肌肉比较 ) ,T2 WI呈高信号 ,见多发点或条状流空信号 ,呈不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原发肿瘤 CT检查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颅底肿瘤患者鼻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琼 赖永金 +2 位作者 李斌 胡福军 何福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362-5365,共4页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患者鼻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颅内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943例;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患...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患者鼻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颅内手术的颅底肿瘤患者943例;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4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47例,感染率4.98%;47例感染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占59.42%,革兰阴性菌28株占40.5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底重建、脑脊液鼻漏、颅底手术史、术前应用抗菌药物为术后颅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底肿瘤患者鼻内镜颅底手术术后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按照病原学类型采取针对性预防感染措施,且有效监测存在的感染因素,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鼻内镜颅底手术 病原菌 术后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郭致飞 赵兵 +2 位作者 吴德俊 李德坤 孙锦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9-664,共6页
目的筛查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筛查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者中81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率为50.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5 h(OR=3.438,95%CI:1.371~8.625;P=0.008)、术中失血量≥400 ml(OR=2.308,95%CI:1.115~4.777;P=0.024)、术中开放额窦或乳突气房(OR=16.817,95%CI:3.689~76.658;P=0.000)是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术中开放额窦或乳突气房的颅底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与组织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15
作者 潘斌才 李斌 +1 位作者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瘤和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由于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重叠,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鉴别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极易误诊。笔者对各种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发生部位、MRI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发生于颅底的10例脊索瘤、5例脊索样脑膜瘤、3例脊索样胶质瘤和5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病例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脊索瘤主要发生于斜坡伴骨质破坏,T2WI呈高信号和"蜂房征",组织形态学可见脊索样特征和"液滴"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弥漫性强阳性。脊索样脑膜瘤位于鞍旁海绵窦,边界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并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肿瘤组织中黏液样基质和典型脑膜瘤区域比例不均匀,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数目不等,除表达上皮膜抗原外,D2-40表达阳性率为4/5。脊索样胶质瘤好发于第三脑室,增强后呈均匀致密强化灶、边界锐利;上皮样肿瘤细胞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恒定表达阳性外,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也位于斜坡,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均与脊索瘤相似,但不表达或仅灶性表达上皮性标志物,Galectin-3在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颅底脊索样肿瘤有各自较明确的解剖学定位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对于易混淆的病例,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脑膜瘤 神经胶质瘤 颅底肿瘤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颅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伟明 瞿宣兴 +3 位作者 钟鸣 吴近森 诸葛启钏 鲁祥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 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 ,以提高全切率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方法 报道 10 3例经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 ,根据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相应的颅底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并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 结果 肿瘤Simpson′... 目的 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 ,以提高全切率 ,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方法 报道 10 3例经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脑膜瘤 ,根据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相应的颅底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并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并发症。 结果 肿瘤Simpson′sⅠ、Ⅱ级全切除 6 3例 ,次全切除 31例 ,大部切除 9例。术后恢复良好 75例 ,遗留颅神经麻痹 2 4例 ,手术死亡 4例。 结论 颅底脑膜瘤采用颅底外科技术 ,明显缩短了肿瘤显露距离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脑牵拉 ,同时配合显微外科技术 ,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脑膜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全切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荣宝刚 陈玮伦 +3 位作者 丁元萍 解光 陈瑛 王天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的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手术治疗涉及颅底的肿瘤79例。采用了11种手术入路,如面中掀翻、额冠状切开、鼻外翻、上颌骨外旋、上颌骨部分切除、眶内容剜除、下颌骨切开外旋、额+颞+耳前+颈...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的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手术治疗涉及颅底的肿瘤79例。采用了11种手术入路,如面中掀翻、额冠状切开、鼻外翻、上颌骨外旋、上颌骨部分切除、眶内容剜除、下颌骨切开外旋、额+颞+耳前+颈、额+颞+耳后+颈、颞+耳后+颈、颞+口及相互组合的联合入路,彻底切除了累及颞下窝、翼腭窝、鼻窦、鼻咽部、颅底、桥脑小脑角、大脑额叶和颞叶的肿瘤。结果79例患者均彻底切除了肿瘤, 5例并发脑脊液漏,均在1周内自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良性肿瘤29例,其中脑膜瘤11例,神经纤维瘤9例,软骨瘤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血管瘤型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颈静脉球体瘤、神经鞘膜瘤各1例,随访至今情况良好, 19例患者存活超过5年,生存期最长1例已超过8年。恶性肿瘤50例,其中肉瘤、高分化鳞癌各3例,中分化鳞癌17例,低分化鳞癌11例,乳头状瘤恶变5例,软骨肉瘤、腺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混合瘤各2例,未分化癌、嗅神经母细胞瘤、纤维肉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无失访患者。直接法统计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9 2% (29 /49)、38 5% (10 /26)。结论对每位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和累及范围,按照最短路径,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尽可能利用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颅底肿瘤 1992-2002年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血管瘤型脑膜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 海绵状血管瘤 颈静脉球体瘤 联合入路 回顾性分析 下颌骨切开 桥脑小脑角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膜瘤 高分化鳞癌 低分化鳞癌
原文传递
Original article: Anterior and middle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after tumor resection 被引量:9
18
作者 WANG Bo WU Sheng-tian LI Zhi LIU Pi-n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81-285,共5页
Backgrou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kull base tumors is still challenging today due to its sophisticated operation procedure. Surgeons who specialize in skull base surgery are making endeavor to promote the outcome of ... Backgrou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kull base tumors is still challenging today due to its sophisticated operation procedure. Surgeons who specialize in skull base surgery are making endeavor to promote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kull base tumor. A reliable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after tumor resection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avoiding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such as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indication, operation approach and operation technique of anterior and middle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4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terior and middle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at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05 and March 2008.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gions involved by the tumor. Microsurgery was carried out for tumor resection and combined endoscopic surgery was performed in some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sizes of various defects after tumor resection, an individualized skull base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each case with artificial materials, pedicled flaps, free autologous tissue, and free vascularized muscle flaps, separately. A skull base bone reconstru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some cases simultaneously. Results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in all 44 cases with a fascia lata repair in 9 cases, a free vascularized muscle flap in 1 case, a pedicled muscle flap in 14 cases, and a pedicled periosteal flap in 20 cases. Skull base bone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on 10 cases simultaneously. The materials for bone reconstruction included titanium mesh, free autogenous bone, and a Medpor implant. The result of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was satisfactory in all patients. Postoperative early-stag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10 cases with full recovery aft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nclusions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skull base defects in v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ull base neoplasms MICROSURGERY ENDOSCOPES 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业海 张琨龄 +6 位作者 杨克林 万经海 杨见明 邱建新 陆地红 方平 童步升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保证颅底手术的安全性并彻底根治肿瘤。方法对我院 10年来 2 9例不同颅底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颅底的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在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切除... 目的 探讨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保证颅底手术的安全性并彻底根治肿瘤。方法对我院 10年来 2 9例不同颅底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颅底的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在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切除肿瘤时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初期3例手术中有 2例术后颅底有部分肿瘤残留 ;其余 2 6例颅底手术中 ,皆在直视下完全切除肿瘤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本组 2 9例中 ,侵犯颅底的恶性肿瘤行不同的颅底手术 19例 ,其 3年生存率为 72 2 % (13/ 18) ,5年生存率为 35 7% (5 / 14 )。结论 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分别是不同的颅底手术重要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手术 临床解剖标志 颅底肿瘤 手术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20
作者 桂松柏 李储忠 +7 位作者 赵澎 白吉伟 刘春晖 曹磊 李振业 王新生 宗绪毅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的治疗策略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复发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将其分为4种类型:全斜坡型(43例... 目的 探讨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的治疗策略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3例复发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位置将其分为4种类型:全斜坡型(43例)、中上斜坡型(51例)、中下斜坡型(8例)、广泛型(21例).123例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123例患者中,39例(31.7%)肿瘤全切除,58例(47.2%)次全切除,26例(21.1%)部分切除.术后9例(7.3%)出现脑脊液鼻漏,并再次行修补术;3例发生颅内感染,其中2例经治疗后康复,1例死亡;术后新发生脑神经损伤14例;术中颈内动脉破裂3例,其中2例为微小破口,经电凝后止血满意,1例破口较大,鼻腔填塞止血后立即行介入手术置入覆膜支架治疗,3例患者均康复.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的改善率为47.6%(10/21),复视的改善率为32.3%(10/31),面部麻木及疼痛的改善率为41.7% (5/12),耳鸣及听力下降的改善率为30.0% (3/10),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以及饮水呛咳的改善率为25.0% (4/16),头痛、头晕的改善率为86.6%(58/67),鼻塞的改善率为100% (9/9),肢体偏瘫或运动障碍的改善率为66.7%(8/12).结论 复发颅底脊索瘤手术难度增大,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优势明显.正确的手术策略和技巧,并结合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多普勒超声等辅助设备,是保证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复发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