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胜青 杨辉 陈立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66-368,304,共4页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呈缓慢浸润性生长。以往因其位置深在且对颅底重要神经结构广泛侵犯,颅底脊索瘤的治疗一直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肿瘤病理学和颅底外科学的发展,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及...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呈缓慢浸润性生长。以往因其位置深在且对颅底重要神经结构广泛侵犯,颅底脊索瘤的治疗一直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肿瘤病理学和颅底外科学的发展,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及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就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分型和手术入路等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善锡 李阳 +2 位作者 王晓阳 罗敏 高源统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包括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特点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搜集15例颅底脊索瘤中,斜坡型6例,蝶鞍型3例,颞枕区...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包括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特点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搜集15例颅底脊索瘤中,斜坡型6例,蝶鞍型3例,颞枕区型2例,广泛型2例,鼻咽型1例,蝶窦型1例,肿瘤形态以类圆形分叶状为主,病灶MR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病变内可有囊变、出血、钙化灶;MRI的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有9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提示有病变复发征像。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浸润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的确定、术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I
下载PDF
CT、MRI对颅底脊索瘤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文琴 万玉萍 +2 位作者 李栋 陈刚 罗天扬 《甘肃医药》 2012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常见病变及其CT、MRI影像学表现,探讨CT、MRI对颅底脊索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病例临床资料及CT、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底脊索瘤MRI表现为T...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常见病变及其CT、MRI影像学表现,探讨CT、MRI对颅底脊索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病例临床资料及CT、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底脊索瘤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以高、低信号为主。MRI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CT表现病灶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影,均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其信号特点。CT检查在显示病灶的骨质破坏、残存骨质方面较MRI具有优势。因此,CT、MRI检查相结合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在与垂体瘤、颅咽管瘤、软骨肉瘤、鼻咽癌、脑膜瘤等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X线
下载PDF
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志勇 周良学 +3 位作者 刘浩 姜曙 蔡博文 徐建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6~77岁,平均42.6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鼻显微镜... 目的比较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6~77岁,平均42.6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鼻显微镜组和神经内镜组,对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显微镜下手术38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14例,部分切除18例,全切率为15.8%;经鼻神经内镜下手术18例,其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为55.6%。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症状改善和肿瘤全切率神经内镜组明显好于经鼻显微镜下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鼻神经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其全切率明显提高,且其手术并发症率未明显增加,应其作为颅底脊索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经鼻手术 显微镜 神经内镜 手术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脑脊索瘤切除术围术期出血量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5
作者 景龙年 雷成 +1 位作者 姚婧鑫 韩如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9-294,共6页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于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以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5日至2022年10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内镜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氨甲...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于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以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5日至2022年10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内镜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30例和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对照组28例。氨甲环酸组于手术切皮时给予氨甲环酸总量为20 mg/kg负荷量泵注,泵注时长为15 min,随后按5 mg·kg^(-1)·h^(-1)连续泵注至手术结束或药物用尽,且药物总量不超过2 g。生理盐水组则以等量同速的生理盐水泵注。记录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手术时长、患者术后24h凝血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住院时长。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4.2(3.1,10.0)mL/kg vs 6.4(4.3,13.2)mL/kg,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氨甲环酸组输血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后24 h凝血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ICU停留和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底脊索瘤经内镜切除术患者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输血率,且并不会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氨甲环酸 术中出血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彦军 李兴伟 +1 位作者 李瑞鑫 石少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4期43-45,共3页
目的:将CT与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颅底脊索瘤诊断当中,分析其影响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颅底脊索瘤患者进行研究,选择同期收治的21例侵犯颅底鼻咽癌者与16例垂体瘤者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CT与MR检查,其中17例颅底脊索瘤患... 目的:将CT与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颅底脊索瘤诊断当中,分析其影响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颅底脊索瘤患者进行研究,选择同期收治的21例侵犯颅底鼻咽癌者与16例垂体瘤者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CT与MR检查,其中17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实施核磁共振多层面重建,观察其CT与MR影像表现。结果:经CT扫描可见5例患者瘤内有分散、点状钙化。29例患者肿块边界模糊,9例患者肿块边界清晰,周边可见肿瘤包膜。经MR检查肿块边界清晰,轮廓为叶状,T1WI可见均匀低强度信号与混杂信号,T2WI可见高强度信号,且信号越强使肿瘤强化更为显著。研究组T2WI信号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两组T1WI信号强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T2WI高强度信号为颅底脊索瘤的重要MR征象,MR在诊断颅底脊索瘤方面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CT 核磁共振成像 分析
下载PDF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志勇 滕海波 +1 位作者 周良学 徐建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8-235,共8页
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残留脊索组织的先天性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骶尾部及颅底中线部位,尤其是斜坡区域,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密切相关,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多能长期生存.由于颅底脊索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侵袭范围广,累及颅底重... 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残留脊索组织的先天性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骶尾部及颅底中线部位,尤其是斜坡区域,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密切相关,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多能长期生存.由于颅底脊索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侵袭范围广,累及颅底重要神经、血管及脑组织等,手术完全切除极其困难,因此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电生理监测、经鼻超声系统和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测仪等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经鼻内镜入路能在直视下最大可能地安全切除颅底脊索瘤,并尽可能保留重要神经、血管功能,其手术创伤小,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已成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全面认识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相关文献,并从术前肿瘤评估分型、手术策略、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几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经鼻内镜手术 肿瘤分型 手术切除程度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残留和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祝均 王伟 +1 位作者 李杨 李鹏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残留和复发的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残留和复发颅底脊索瘤进行伽玛刀治疗。肿瘤治疗平均周边剂量为11.8±2.1Gy(8—15Gy),以40%~55%等剂量曲线覆盖病灶。伽玛刀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观...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残留和复发的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残留和复发颅底脊索瘤进行伽玛刀治疗。肿瘤治疗平均周边剂量为11.8±2.1Gy(8—15Gy),以40%~55%等剂量曲线覆盖病灶。伽玛刀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观察,统计分析肿瘤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24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平均随访27.8±7.9个月。15例(62.5%)患者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8例无明显变化(33.3%),1例加重(4.2%)。24例患者共接受伽玛刀治疗31次。至随访结束,共有3人死亡。未观察到与伽玛刀治疗直接相关的近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手术和常规放射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的脊索瘤,伽玛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放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伽玛刀 治疗
原文传递
高场强磁共振诊断颅底脊索瘤 被引量:2
9
作者 卢春汕 刘兆芹 +1 位作者 王冠武 孟健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磁共振影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颅底脊索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特点,包括发生部位、信号特点、生长方式、强化特点等。结果 24例颅底脊索瘤中,蝶鞍型6例,斜坡型9例,颞枕区型4例,广...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磁共振影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颅底脊索瘤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特点,包括发生部位、信号特点、生长方式、强化特点等。结果 24例颅底脊索瘤中,蝶鞍型6例,斜坡型9例,颞枕区型4例,广泛型3例,鼻咽型1例,病灶形态以类圆形分叶状为主,MR表现为T1WI呈混杂信号,T2WI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病变内可有出血、囊变、钙化灶;磁共振的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结论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周围组织侵犯范围以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对明确诊断、术式选择及术后随访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颅底脊索瘤 诊断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成 景龙年 +1 位作者 姚婧鑫 韩如泉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为患者血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的患者,按术中出血量分为<15%自身血容量组(A组)和≥15%自身血容量组(B...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为患者血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的患者,按术中出血量分为<15%自身血容量组(A组)和≥15%自身血容量组(B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术中出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其中A组91例,B组31例。122例患者中,男71例、女51例,平均年龄(47.0±11.9)岁。两组患者总失血量400.0(200.0,725.0)ml,术中输血29例(23.8%);肿瘤直径40.1(30.0,50.0)mm,血供丰富的瘤体52例(42.6%),瘤体周围血管受累74例(6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瘤体周围血管受累越严重(OR=8.393,95%CI:1.381~51.013,P=0.021)、术中胶体液的输注量越多(OR=1.003,95%CI:1.001~1.005,P=0.016)和术后PLT值越低(OR=0.984,95%CI:0.972~0.997,P=0.013)的患者,其术中出血风险越高。结论瘤体周围血管受累、术中胶体液的输注量多和患者PLT低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血液管理理念及早行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围术期出血量,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术中出血 患者血液管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征和临床价值
11
作者 李景龙 高显峰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4期15-16,共2页
目的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进行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4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两组都实施CT和磁共振检查。比对两... 目的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进行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4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两组都实施CT和磁共振检查。比对两组患者肿瘤部位和形态特点,肿瘤加权强度信号的强弱,研究颅底脊索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征和临床价值。结果相对于CT检查来说,磁共振在颅底脊索瘤检查时能更好的反应肿瘤侵犯部位,信号特征也比CT更为显著。结论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的多面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CT 磁共振
下载PDF
复发性颅底脊索瘤12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刘柱 刘蕾 +1 位作者 刘羊钰 金红军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6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1例脊索瘤患者中12例经病理证实为复发性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因已行相关治疗(7例已行... 目的探讨复发性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1例脊索瘤患者中12例经病理证实为复发性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因已行相关治疗(7例已行放射治疗),有1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功能受损等颅神经受损症状,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5例患者肿瘤全切,余7例患者部分切除.7例已行放疗的患者病理指标Ki-67阳性率较5例未行放射治疗者明显升高.随访时间为13~85(44.67±26.73)个月,11例存活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复发性脊索瘤患者临床表现以颅神经损伤为主,在治疗上首选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辅助放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复发 临床表现 病理 治疗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锐 贺能树 +2 位作者 徐志宣 郝大鹏 徐爱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3-915,共3页
目的 研究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 ,探讨其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7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 ,13例行CT检查。结果 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 11例 (6 4 .7% ) ,鞍区 6例(35 .3% ) ;肿瘤形态以类圆形分叶状为主... 目的 研究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 ,探讨其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7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 ,13例行CT检查。结果 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 11例 (6 4 .7% ) ,鞍区 6例(35 .3% ) ;肿瘤形态以类圆形分叶状为主 (88% ) ;病变呈不均匀长T1、长T2 信号 ,病灶内可见囊变、出血、钙化灶 ;病变侵犯邻近结构器官如 :斜坡、垂体、海绵窦等 ;MRI增强扫描示病变呈持续性“蜂房样”不均匀强化 10例 ,均匀强化2例。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颅底部脊索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特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MRI表现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在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雪玲 高峥嵘 +1 位作者 荆彦平 何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脊索瘤及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MRI信号特点。结果:在T2WI序列上颅底脊索瘤16例呈混杂高信号,2例为明显混...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脊索瘤及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MRI信号特点。结果:在T2WI序列上颅底脊索瘤16例呈混杂高信号,2例为明显混杂高信号,10例呈混杂低信号;而侵袭性垂体瘤18例呈均匀等信号,8例呈均匀稍高信号,6例边缘或中心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28例脊索瘤中16例呈蜂窝状延迟强化,9例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相对稍均匀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32例侵袭性垂体瘤23例较均匀中轻度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在T2WI序列及动态增强中,信号强度、信号均匀度及强化特点有较明显区别,对二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蜂窝状延迟强化对脊索瘤有一定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2WI 增强扫描 侵袭性垂体瘤 颅底脊索瘤
下载PDF
经腭径路摘除鼻咽颅底脊索瘤
15
作者 李薇 张念凯 刘云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为了寻求安全可靠的手术径路,本文报告6例经口腭手术径路治疗的鼻咽颅底脊索瘤病例的经验。此径路可充分暴露手术术野,以利肿瘤的完全切除。3例存活5~10年无复发;1例术后2年带瘤存活;另2例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死亡。该径... 为了寻求安全可靠的手术径路,本文报告6例经口腭手术径路治疗的鼻咽颅底脊索瘤病例的经验。此径路可充分暴露手术术野,以利肿瘤的完全切除。3例存活5~10年无复发;1例术后2年带瘤存活;另2例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死亡。该径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进路 鼻咽 颅底 脊索瘤 经腭径路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论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颖 游瑞雄 +1 位作者 江飞 郑义浩 《医疗装备》 2014年第9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与MR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论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CT与MR表现。结果:颅底脊索瘤好发于斜坡与蝶鞍,在CT上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在MR上表现为T1WI上呈...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与MR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论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CT与MR表现。结果:颅底脊索瘤好发于斜坡与蝶鞍,在CT上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在MR上表现为T1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CT在显示病灶的骨质破坏、病灶内残存的骨质及钙化灶方面优于MR,而MR在显示病灶的范围、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及与颅底重要结构的关系等方面明显优于CT,联合应用CT与MR检查,不仅可以提高颅底脊索瘤的诊断,还能为临床确定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脊索瘤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