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创面出现的干细胞岛现象 被引量:52
1
作者 付小兵 孙晓庆 +4 位作者 孙同柱 董永洪 顾小曼 陈伟 盛志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33-736,共4页
目的 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皮肤干细胞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在加速受创皮肤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 8例经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治疗而愈的溃疡创面皮肤 ,7例经磺胺嘧啶银治疗而愈的创面皮肤以及 3例流产胎儿、3例... 目的 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皮肤干细胞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这些特征在加速受创皮肤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取 8例经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rhEGF)治疗而愈的溃疡创面皮肤 ,7例经磺胺嘧啶银治疗而愈的创面皮肤以及 3例流产胎儿、3例儿童和 2例正常成人皮肤 ,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 (SP)免疫组化法研究 β1整合素、角蛋白 19(K19)、角蛋白 14(K14)以及角蛋白 10(K10 )的表达特征。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经rhEGF治疗的创面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不仅数量多 ,而且体积增大 ,在再生表皮基底层与角质层之间出现若干干细胞岛。这些干细胞岛的特征是 β1整合素和K19染色阳性 ,在组织学上与基底层干细胞没有直接联系 ,为一类独立的岛状结构。经K14与K10等系列染色鉴别研究表明 ,在正常成人、青少年、胎儿以及未用rhEGF治疗的对照创面皮肤均未发现类似的干细胞岛现象。结论 在经rhEGF治疗的创面表皮中出现的干细胞岛是一种特殊和独立的细胞学结构 ,可能由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逆分化而来。其机制涉及生长因子对细胞分化调控等诸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干细胞 创伤愈合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治疗
原文传递
应用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欣 王晓军 +2 位作者 王成 陈辉 张国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了解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住院患者共25处持续8周以上的难愈性创面,分为慢性溃疡组9例11处创面,为创伤、烧伤后瘢痕溃疡创面;骨外露组11例14处创面,骨外露面积为0.8-77.... 目的了解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住院患者共25处持续8周以上的难愈性创面,分为慢性溃疡组9例11处创面,为创伤、烧伤后瘢痕溃疡创面;骨外露组11例14处创面,骨外露面积为0.8-77.0cm。(最大面积为22.0cm×3.5cm)。手术方法为I期扩创移植人工真皮,2-6周后局部血管化良好,外露肌腱和骨质被类真皮组织覆盖,Ⅱ期移植自体薄断层皮片。结果慢性溃疡组9例患者的11处创面中,9处愈合优良,2处经换药后愈合。骨外露组11例患者的14处创面中,12处愈合优,外露骨质得到有效覆盖;2处创面因感染人工真皮未成活,随后行皮瓣修复手术。随访5-24个月,未见创面复发,外观满意,无明显增生性瘢痕,供皮区亦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方法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失轻微,为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真皮 难愈性创面 骨外露
原文传递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减少皮肤创面瘢痕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士云 唐汉钧 +3 位作者 崔全起 王林扬 章学林 张金福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52-55,共4页
为探讨以祛瘀补虚生肌法组方的外用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简称复黄膏 ,主要由大黄、蛋黄油、血竭、珍珠粉等组成 )减少皮肤创面瘢痕形成的作用机理 ,造成背面皮肤局部创伤大鼠模型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法和RT -PCR法动态观测其... 为探讨以祛瘀补虚生肌法组方的外用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简称复黄膏 ,主要由大黄、蛋黄油、血竭、珍珠粉等组成 )减少皮肤创面瘢痕形成的作用机理 ,造成背面皮肤局部创伤大鼠模型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法和RT -PCR法动态观测其对大鼠创面渗液中透明质酸 (HA)含量、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含量以及创面修复组织中TGF -β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并与白玉膏 (中医传统生肌法 )和凡士林 (临床常规用药 )作比较。结果显示 :复黄膏可明显提高HA含量 (并维持一个较高水平 )和Ⅲ /Ⅰ型胶原比例 ,对TGF -β1 mRNA表达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功效优于白玉膏和凡士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慢性皮肤溃疡 创面渗液 创伤修复 透明质酸 HA 胶原 TGF-Β1MRNA
下载PDF
紫草素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3
4
作者 谢军 毛玉洁 +2 位作者 王思宇 刘伟 刘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50只构建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紫草素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余10只设为对...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50只构建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紫草素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余10只设为对照组。紫草素低、高剂量组分别用4、8 mg/cm;紫草素混悬液均匀涂抹创面,阳性对照组用1890 U/cm;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涂抹创面,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外敷。干预第3、7、14天观察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干预结束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和溃疡创面肉芽组织,HE染色观察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水解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Notch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干预第3、7、14天的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率降低(P<0.05);与紫草素低剂量组比较,紫草素高剂量组干预第3、7、14天的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率增高(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可见新生肉芽组织,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可见陈旧性肉芽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依次减轻。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溃疡创面肉芽组织IOD值降低(104 725.45±2062.45 vs. 197 585.23±2478.42,P<0.05;149 752.54±2441.86vs. 197 585.23±2478.42,P<0.05),HyP含量降低[(3.62±0.12)μg/mg vs.(6.48±0.14)μg/mg,P<0.05;(4.94±0.15)μg/mg vs.(6.48±0.14)μg/mg,P<0.05];与紫草素低剂量组比较,紫草素高剂量组溃疡创面肉芽组织IOD值、HyP含量增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低、高剂量组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NOTCH1 慢性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新生血管
下载PDF
基于药疮交互作用探讨偎脓长肉法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肉芽物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朝军 张朝晖 +7 位作者 张杨 刘现周 徐强 付鲲 刘婷婷 王婉莹 郭悦 赵丽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77-881,共5页
【目的】观察在药疮交互作用理论指导下的偎脓长肉法对大鼠皮肤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4组,每组6只。正常组无创面,正常喂养;对其他3组大鼠采用"... 【目的】观察在药疮交互作用理论指导下的偎脓长肉法对大鼠皮肤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4组,每组6只。正常组无创面,正常喂养;对其他3组大鼠采用"激素干预—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复合因素叠加法复制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组给予生肌象皮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共14d。各组大鼠均以左背部创面用于取材,右背部创面用于观察疗效。分别治疗3、7、14d后,观察大鼠创面分泌物、肉芽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溃疡创面肉芽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1(Arg-1)、Notch1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应用偎脓长肉法治疗14d后创面基本愈合,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创面修复早期(3d),治疗组创面组织VEGF、Arg-1表达水平升高,Notch1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修复晚期(14d),治疗组创面组织iNOS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偎脓长肉法可促进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改善大鼠全身情况,其机制可能与其早期抑制M1型巨噬细胞诱导的iNOS表达,再促进M2型巨噬细胞表型指标Arg-1表达升高,并调节肉芽组织VEGF和Notch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象皮膏 偎脓长肉法 皮肤溃疡 药疮交互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回阳生肌膏拆方对慢性皮肤溃疡模型小鼠疮面愈合及疮面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蒙玉娇 何秀娟 +2 位作者 林燕 薛妍 李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讨回阳生肌膏对慢性皮肤溃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5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益气温阳组、活血通络组,每组30只。采用免疫抑制联合皮肤伤口的方法制备小鼠慢性皮肤溃疡模型。益气温阳组和活血通络组分... 目的探讨回阳生肌膏对慢性皮肤溃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50只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益气温阳组、活血通络组,每组30只。采用免疫抑制联合皮肤伤口的方法制备小鼠慢性皮肤溃疡模型。益气温阳组和活血通络组分别给予益气温阳方和活血通络方各0.018 g,西药组给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0.3 g,均制成含药明胶海绵、无菌贴贴敷,隔天换药,进行疮面拍照。测定疮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创伤第3、7、14天取疮面组织,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疮面新生肉芽组织及胶原分布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疮面组织巨噬细胞数量;使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疮面局部M1、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损伤第7、14天,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益气温阳组、活血通络组疮面面积减小,愈合率升高(P<0.05),且活血通络组愈合率高于益气温阳组(P<0.05)。损伤第3天,空白组、西药组、益气温阳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模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活血通络组VEGF、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且活血通络组VEGF水平高于益气温阳组(P<0.05)。损伤第7天,空白组、西药组、益气温阳组、活血通络组皮肤M1型巨噬细胞数量、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VEGF、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且活血通络组VEGF、IL-10水平高于益气温阳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方与益气温阳方均可促进小鼠皮肤慢性疮面愈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型转化,促使疮面修复由炎症期过渡到增殖期,并且活血通络方对巨噬细胞表型转化作用优于益气温阳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疮面愈合 回阳生肌膏 益气温阳 活血通络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模型bFGF EGF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林扬 高尚璞 +1 位作者 刘晓鸫 唐汉钧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外用中药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复黄膏 )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 :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成SD大鼠背部慢性体表溃疡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黄膏治疗组 (复 1组 )、小剂量复黄膏治疗对照组 (复 2组 )、生肌白... 目的 :探讨外用中药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复黄膏 )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 :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造成SD大鼠背部慢性体表溃疡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复黄膏治疗组 (复 1组 )、小剂量复黄膏治疗对照组 (复 2组 )、生肌白玉膏 (白玉膏 )治疗对照组 (白玉组 )和模型组。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EGFmRNA和bFGFmRNA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仪测定创面组织细胞DNA周期。结果 :复黄 1组创面组织中EGFmRNA和bFGF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白玉组、复 2组相比呈明显上调 ,P <0.0 5 ,复 1组S期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慢性皮肤溃疡 生长因子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的愈合及Wnt/β-catenin信号表达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红伟 刘攀云 张雅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5300-5306,共7页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能明显促进创面皮肤的恢复,但关于基因及药物调控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的:分析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愈合作用及...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能明显促进创面皮肤的恢复,但关于基因及药物调控的相关研究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的:分析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愈合作用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1只,其中1只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另外6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大鼠分成4组,空白组、糖尿病皮肤溃疡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除空白组,其他各组大鼠制备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造模后6h糖尿病皮肤溃疡组和空白组大鼠由尾静脉注入1 mL细胞培养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2.0×10^9 L^-1),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1 mL人参皂苷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2.0×10^9 L^-1)。实验方案经已于2016年12月获得解放军二五一医院动物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开展进行,批准号:20161211。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组相比,糖尿病皮肤溃疡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上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因子含量下降;与糖尿病皮肤溃疡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因子含量上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下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因子含量上升;与空白组相比,糖尿病皮肤溃疡组大鼠成纤维细胞数和新生毛细血管数密度下降;与糖尿病皮肤溃疡组相比,骨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参皂苷 成纤维细胞数 毛细血管密度 炎症细胞因子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蜂蜜敷料治疗体表创伤性溃疡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郭春兰 田玉凤 +1 位作者 张万玲 周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922,共4页
目的观察蜂蜜敷料对创伤性溃疡创面床准备的临床效果,并与现代敷料、传统敷料进行比较。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在外科换药室就诊的体表创伤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在创面床准备过程中使用国产蜂蜜制成的敷料处理,B组和C... 目的观察蜂蜜敷料对创伤性溃疡创面床准备的临床效果,并与现代敷料、传统敷料进行比较。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在外科换药室就诊的体表创伤性溃疡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在创面床准备过程中使用国产蜂蜜制成的敷料处理,B组和C组分别使用现代敷料和传统敷料进行创面处理。观察3组创面不同时间的细菌清除率、愈合率、分期演进速度和平均治疗时间。结果 3组创面细菌清除率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创面分期演进时间、治疗时间均较B组、C组短(P<0.05);3组创面愈合率比较,治疗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d、21d时,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选择蜂蜜敷料有利于创伤性溃疡创面床的准备,能有效清除创面感染和坏死组织,调节创面愈合的微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湿性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蜂蜜 生物敷料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温和灸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修复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彦辉 孙永辉 +4 位作者 孙立虹 梁玉磊 赵振栓 张会珍 李晓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动态血流、微血管数(MV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和灸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104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动态血流、微血管数(MV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和灸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104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32只)、TDP组(32只)、温灸组(3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予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模型。TDP组、温灸组取创面局部及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分别以TDP照射或艾条温灸,每穴15 min,每日1次。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第37、、10、14天创面愈合率,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治疗前及第3、7、14天创面动态血流,免疫组化法检测第3、7、14天大鼠肉芽组织中MVC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率降低(P<0.01),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灸组、TDP组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与TDP组比较,温灸组创面愈合率提高(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温灸组和TDP组在创面修复前期(第3、7天),创面血流及创面肉芽组织中MVC、VEGF表达均呈升高趋势,而在创面修复后期(第14天)则呈下降趋势,温灸组较TDP组表现明显(P<0.05,P<0.01)。结论: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不同时间点的创面动态血流、MVC及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慢性难愈性创面 愈合时间 创面愈合率 微循环 微血管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八珍汤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肉芽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邢捷 阙华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八珍汤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创面肉芽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于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创面对照组外,其余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八珍汤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创面肉芽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于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创面对照组外,其余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八珍汤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通过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PCNA表达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八珍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PC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八珍汤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八珍汤组细胞凋亡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八珍汤能明显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大鼠的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细胞增殖,抑制创面肉芽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创面修复 八珍汤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艾灸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杰辉 王丽 +3 位作者 席丽红 张春霞 狄钾骐 黄玉鑫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700-1704,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糖尿病造模成功大鼠共90只,分为模型组、艾灸组及TDP红外线治疗组(TDP组)各30只,另选取30只大鼠为空白组,对各组... 目的探讨艾灸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糖尿病造模成功大鼠共90只,分为模型组、艾灸组及TDP红外线治疗组(TDP组)各30只,另选取30只大鼠为空白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皮肤溃疡创面模型制备,创面模型制备成功后,艾灸组于溃疡创面正中(阿是穴)施灸,TDP组于溃疡面正中用红外线治疗仪治疗,空白组及模型组局部用生理盐水换药。于创面造模后3 d、6 d及12 d,各组分别取10只大鼠,观察创面愈合速率,检测血清及创面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检测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及TDP组各时间段的创面愈合速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创面造模后3 d创面组织中IL-6、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而创面造模后6 d、12 d血清及创面组织中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创面造模后6 d、12 d血清及创面组织中TNF-α、IL-6含量均有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创面造模后3 d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少,创面造模后6 d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创面造模后12 d仍保持较高水平且CD68+细胞表达水平最高,而创面造模后12 d艾灸组CD68+细胞表达水平最低(P<0.05)。结论艾灸可能通过调控创面炎症因子TNF-α、IL-6含量、降低巨噬细胞活化水平及改善创面炎症细胞浸润来促进大鼠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皮肤溃疡 艾灸 创面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CD68 中医药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换药辅助治疗难愈合创面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晓冬 曲铁兵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难愈合创面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难愈合创面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糖尿病性溃疡6例,外伤手术后溃疡创面5例,压疮4例。创面清创后使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涂抹创面,每周换药,定期检测创面细菌培养结...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难愈合创面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难愈合创面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糖尿病性溃疡6例,外伤手术后溃疡创面5例,压疮4例。创面清创后使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涂抹创面,每周换药,定期检测创面细菌培养结果,观察肉芽生长情况。待创面情况允许时,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封闭创面。结果15例患者中3例换药自行愈合,4例经皮瓣转移手术后愈合,8例植皮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或窦道产生。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可以有效促进创面生长,改善创面情况,提高了手术封闭创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皮肤溃疡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象皮生肌膏联合VSD对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术前伤口床准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4
作者 奉水华 熊武 +5 位作者 黄新灵 陈莹莹 蔡昫 杨双喜 兰宏伟 周忠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皮片/皮瓣术前伤口床准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3例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象皮生肌膏治疗...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皮片/皮瓣术前伤口床准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3例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象皮生肌膏治疗组和VSD治疗组。观察组用象皮生肌膏+VSD治疗,象皮生肌膏治疗组采用象皮生肌膏外敷治疗,VSD治疗组单纯应用VSD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清创次数及皮片/皮瓣术前伤口床准备所需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创面第一次清创后痛觉、创面异味、创周红肿逐渐消失,观察组创面疼痛感和创周红肿消失最快,效果最明显;观察组清创次数及伤口床准备所需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联合VSD对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术前伤口床准备具有其独特优势,能快速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提供良好创基,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皮生肌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肤溃疡 伤口床准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乐 席建元 +1 位作者 刘涛 肖瑞飞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评价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1例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治疗组予以象皮生肌膏换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 目的 评价象皮生肌膏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1例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治疗组予以象皮生肌膏换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ELISA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FGF-2)、VEGF及纤维连接蛋白(fiber connection, Fn)水平,采用VAS量表评估创面疼痛程度,记录溃疡创面愈合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40/46)、对照组为66.7%(3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5,P=0.022)。治疗后2、4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56、12.266,P值均<0.01)。治疗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2.911,P=0.002)。治疗后,治疗组创面分泌物FGF-2[(7.72±0.58)ng/ml比(6.37±0.50)ng/ml,t=11.881]、VEGF[(24.85±5.63)ng/ml比(18.75±4.51)ng/ml,t=5.697]及Fn[(4.15±0.42)ng/ml比(3.47±0.38)ng/ml,t=8.09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象皮生肌膏可缓解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患者的创面疼痛,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难治病 象皮生肌膏 控制疼痛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皮粘散及其拆方外用对慢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及创面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宋玮 陈倩倩 +4 位作者 唐宋琪 王楷 陈明岭 江英培 肖敏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624,共9页
目的探讨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皮粘散组、水牛皮组、硼砂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通过冰醋酸涂抹缺损性创面制作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后皮粘散组、水牛皮组、硼砂组分... 目的探讨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皮粘散组、水牛皮组、硼砂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通过冰醋酸涂抹缺损性创面制作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造模后皮粘散组、水牛皮组、硼砂组分别予以0.2 g药粉均匀地涂抹在溃疡部位,每天换药1次,连续干预21天;模型组不做处理。分别在给药前以及给药的第7、14、21天记录大鼠皮肤溃疡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并进行溃疡色泽、溃疡分泌物、溃疡肉芽组织评分;末将给药次日采用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全层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大鼠局部溃疡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的表达;RT-qPCR法检测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家族蛋白4(Wnt4)、连环蛋白β1(Ctnnb1)、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cnd1)、神经钙黏素(Cdh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皮粘散组、水牛皮组和硼砂组给药第7、14、21天创面面积、皮肤溃疡主要症状积分均降低,给药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皮粘散组给药第7、14、21天的创面面积及皮肤溃疡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P<0.05)。给药第21天,皮粘散组CD31、CollagenⅢ免疫荧光可见荧光信号强,且排列一致性较好;HE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排列更加紧密,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多量新生毛细血管形成;Wnt4、Ctnnb1、Ccnd1、Cdh2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皮粘散组同时间点比较,水牛皮组及硼砂组给药第7、14、21天创面面积均增大、创面愈合率降低(P<0.05);硼砂组给药第7、14、21天溃疡色泽积分、溃疡肉芽组织积分均显著升高,给药第14、21天溃疡分泌物积分升高(P<0.05)。HE染色可见水牛皮组及硼砂组较皮粘散组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增加,且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皮粘散 创面愈合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及SOD、GSH-p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丽艳 陶凯 +2 位作者 修一平 孙海峰 黄悦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小鼠的创面愈合及抗氧化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b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小鼠的创面愈合及抗氧化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b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选取40只健康小鼠,其中30只小鼠的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成糖尿病小鼠模型,然后将所有小鼠的背部制作溃疡创面。分组:湿润烧伤膏组(实验组)、康复新液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健康小鼠),每组10只小鼠。对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创面分别给予湿润烧伤膏和康复新液进行外用处理,1次/d,连续处理14%d;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2周后,观察小鼠创面的愈合情况及病理变化,采集小鼠球后静脉血,检测血清中抗氧化酶SOD、GSH-PX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四组间的差异。结果用药2周后,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SOD、GSH-px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中SOD、GSH-px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四组中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再生及排列情况有明显差异。结论湿润烧伤膏处理糖尿病小鼠的溃疡创面后,抗氧化酶SOD、GSH-PX的表达明显升高,具有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湿润烧伤膏可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皮肤溃疡 小鼠模型 创面愈合 SOD GSH-PX
原文传递
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 被引量:8
18
作者 熊元 米博斌 +62 位作者 闫晨晨 李卉 周武 孙云 夏天 曹发奇 侯志勇 于腾波 喻爱喜 赵猛 谢肇 赵劲民 吴新宝 蒋协远 余斌 张殿英 吴丹凯 刘光耀 刘国栋 花奇凯 刘梦非 胡益强 程鹏 薛航 卢力 楚翔宇 胡良聪 陈朗 查康康 林传陆 余臣焱 陶然阳 林泽 谢旭东 韩艳玖 郭晓东 叶哲伟 周启胜 刘勇 王俊文 夏平 车彪 胡冰 何承建 王光林 王栋梁 林凤飞 倪江东 王爱国 傅德皓 董世武 陈林 许新忠 苏佳灿 唐佩福 姜保国 张英泽 付小兵 刘国辉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1-493,共13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CRW)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及预后差等原因,是临床上面临的最具挑战性难题之一。针对CRW病因复杂、疗效不佳的现状,相关领域诊疗专家有必要对CRW的诊疗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并制订规范化诊疗指南。为此,中国医师协... 慢性难愈性创面(CRW)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及预后差等原因,是临床上面临的最具挑战性难题之一。针对CRW病因复杂、疗效不佳的现状,相关领域诊疗专家有必要对CRW的诊疗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并制订规范化诊疗指南。为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共同组织相关专家,依据需求牵引及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临床问题形成推荐意见,最终制订《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2023版)》,从CRW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术后管理、并发症预防与合并症管理及康复治疗与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9条推荐意见,为CRW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皮肤溃疡 伤口愈合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小檗碱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齐淑静 付改霞 齐瑞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BR)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采用创面局部多次涂抹冰醋酸建立皮肤溃疡模型,随机数字法分组,包括模型组(M组)、小檗碱低... 目的:探究小檗碱(BR)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采用创面局部多次涂抹冰醋酸建立皮肤溃疡模型,随机数字法分组,包括模型组(M组)、小檗碱低剂量组(BR-L组)、小檗碱高剂量组(BR-H组)、小檗碱高剂量+空载组(BR-H+pc-DNA组)、小檗碱高剂量+HIF-1α敲低组(BR-H+pc-HIF-1αKD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以药物分组处理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与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溃疡创面组织炎性因子IL-6、IL-8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HIF-1α/VEGF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M组大鼠创面组织MVD、血清及创面组织IL-6、IL-8水平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BR-L组、BR-H组、BR-H+pc-DNA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MVD、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血清及创面组织IL-6、IL-8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高剂量小檗碱作用更强。敲低HIF-1α可减弱BR对模型组大鼠各指标的作用。结论:小檗碱可通过上调HIF-1α/VEGF通路而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增强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胶原形成,促进其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皮肤溃疡 炎症因子 血管生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传统换药与创面负压修复体表创面的结局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白明 赵茹 +4 位作者 王智 龙笑 曾昂 张海林 王晓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22-328,共7页
背景:尽管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基于临床经验或是主观判断认为创面负压治疗的优越性。目的:观察创面负压治疗体表创面的效果,并与同期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存在体... 背景:尽管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基于临床经验或是主观判断认为创面负压治疗的优越性。目的:观察创面负压治疗体表创面的效果,并与同期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存在体表创面患者45例,其中25例患者应用负压治疗,20例患者应用传统换药治疗方法,记录相关治疗数据。结果与结论:创面负压治疗组在创面术前准备时间、肉芽生长速度、细菌的清除作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换药组(P<0.05),但治疗费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创面负压疗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对创面的愈合起到了正性的促进作用,明显缩短了术前准备的时间,加速创面范围缩小,并降低了修复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降低了医务者的工作强度。创面负压治疗是从创面清创到进行修复重建手术这一中间期的有效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创面 负压治疗 皮肤软组织缺损 感染 溃疡 换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