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丰波 武宇赤 +3 位作者 张霄雁 庞有明 王永军 张澜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严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38例患者,根据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髂腹股沟皮瓣、指固有动脉蒂系列岛状皮瓣、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严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138例患者,根据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髂腹股沟皮瓣、指固有动脉蒂系列岛状皮瓣、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逆行筋膜蒂皮瓣、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足背皮瓣、足拇趾腓侧趾腹皮瓣、第二足趾侧腹皮瓣、拇趾甲皮瓣、上臂外侧(骨)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等移植修复。皮瓣面积2.0cm×3.0cm~10cm×20cm。结果所有移植皮瓣中8例部分坏死,余均成活;122例经2个月至3年随访,皮瓣外形和功能恢复较满意;28例皮瓣臃肿予修薄,26例功能欠佳者予功能重建。结论按原则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手部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能最大限度恢复手的功能与外形,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肤移植 手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护理 被引量:25
2
作者 安丰妹 慕维利 +1 位作者 张进彤 丁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对 45例吻合血管的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 ,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抗休克抢救和术野皮肤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 ,及时发现并处理动静脉危象 ,以及对慢性感染创面移植皮瓣后行特殊灌洗疗法 ,可有效地... 对 45例吻合血管的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的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 ,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抗休克抢救和术野皮肤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 ,及时发现并处理动静脉危象 ,以及对慢性感染创面移植皮瓣后行特殊灌洗疗法 ,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使皮瓣成活率达 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脐皮瓣移植 修复 四肢创伤 护理
原文传递
鼻唇沟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军辉 邢新 +3 位作者 欧阳天祥 李萍 许洁 郭恩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介绍鼻唇沟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1997年8月至2005年1月,以鼻唇沟区作皮瓣供区,设计推进和易位转移的两种以皮下组织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面部鼻唇沟周围的中等大小的皮肤缺损共23处,缺损... 目的:介绍鼻唇沟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1997年8月至2005年1月,以鼻唇沟区作皮瓣供区,设计推进和易位转移的两种以皮下组织为蒂的鼻唇沟岛状皮瓣,修复面部鼻唇沟周围的中等大小的皮肤缺损共23处,缺损大小由2.0cm×1.9cm至5.0cm×4.5cm。结杲: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随访时间1~40个月,面部形态满意;局部平整,没有“猫耳朵”形成;切口瘢痕隐藏于鼻唇沟皱褶内而不显;面部各器官没有扭曲和移位畸形。结论:鼻唇沟岛状皮瓣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较可靠和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岛状皮瓣 皮下组织蒂 皮肤 面部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机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欣 王成 +2 位作者 张琮 黄鑫 曹华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兔72只,于头颅顶部制作创面模型,根据创面基底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各24只:(1)皮肤缺损组:切除皮肤保留颅骨骨膜;(2)骨膜缺损组:切除皮肤及颅骨骨膜,暴...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兔72只,于头颅顶部制作创面模型,根据创面基底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各24只:(1)皮肤缺损组:切除皮肤保留颅骨骨膜;(2)骨膜缺损组:切除皮肤及颅骨骨膜,暴露颅骨;(3)骨烧伤组:在骨膜缺损组的基础上,将裸露颅骨用电烙铁烫伤致颅骨表层坏死,然后在各个创面上移植人工真皮。于移植后1、2、3、4周每组各取2只切取移植的人工真皮制作标本,HE染色观察人工真皮血管化情况;每组各4只进行伊文蓝灌注实验,定量检测组织中伊文蓝含量,间接测定人工真皮血管化程度。结果移植后1周,皮肤缺损组人工真皮内细胞充填较多,并有少量新生血管生长,其余2组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新生血管很少;移植后2周,皮肤缺损组人工真皮内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充填,骨膜缺损组和骨膜烧伤组人工真皮血管化迟滞;移植后3~4周骨膜缺损组和骨膜烧伤组人工真皮血管化程度接近皮肤缺损组,血管化较满意,形成有血运的薄层组织膜。伊文蓝灌注实验结果:移植后2周后人工真皮内染料灌注量皮肤缺损组即接近峰值,均显著高于骨膜缺损组和骨烧伤组[(2741±976)比(1039±590)和(403±209)μg/g,均P〈0.01]。移植后3周皮肤缺损组和骨膜缺损组均达峰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骨烧伤组[(2943±793)和(2255±316)比(1125±404)μg/g,均P〈0.01];移植后4周骨烧伤组达峰值,仍均低于皮肤缺损组和骨膜烧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9±787)比(2298±778)和(2141±385)μg/g,均P〉0.05]。结论由于骨膜的缺乏和损伤,骨外露创面移植人工真皮后血管化过程延迟,其血管化过程主要起源自骨外露创面周边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人工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愈合 修复机制
原文传递
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欣 杜伟力 +2 位作者 温春泉 张琮 田彭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9-525,共7页
目的比较应用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和双层型人工真皮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4例(37个创面)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应用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和双层型人工真皮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4例(37个创面)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9〜67岁[35.5(29,45)岁]。小腿及足踝部骨外露面积≥10cm^(2)(短径≥2cm).20例(21个创面)Ⅰ期采用双层型人工真皮移植(A组);14例(16个创面)Ⅰ期采用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B组).两组Ⅱ期均移植自体刃厚皮片观察Ⅱ期术后2周及2个月创面总愈合率,比较两组Ⅱ期术后2周及术后2个月创面愈合优良率、Ⅰ期与Ⅱ期手术间隔时间。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Ⅱ期术后5〜6个月时两组植皮区瘢痕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个月[5(2,7.5)个月]。Ⅱ期术后2周及2个月创面总愈合率分别为81%(30/37)及97%(36/37).其中术后2周创面愈合优良率A组为76%(16/21),B组为88%(14/16);术后2个月创面愈合优良率A组为95%(20/21),B组为100%(16/16)(P均>0.05)D A组中4个创面需要再次移植人工真皮完成骨外露创面覆盖,B组均单次移植完成骨外露创面覆盖。A组中剔除4例经二次人工真皮移植的患者,Ⅰ期与Ⅱ期手术间隔时间为20(16,21)d,B组为21(21,23)d(P>0.05)。Ⅱ期术后5〜6个月时A组VSS评分为(9.2±1.1)分,B组为(8.0±1.2)分(P<0.05)。分项评分中色泽A组为(2.5±0.5)分,B组为(2.0±0.6)分;柔软度A组为(2.2±0.7)分,B组为(1.6±0.5)分,B组均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人工真皮移植可有效修复下肢大面积骨外露创面,单层型+双层型人工真皮复合移植可避免大面积下肢骨外露创面修复时多次移植人工真皮,且Ⅰ期与Ⅱ期手术间隔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植皮区瘢痕色泽和柔软度得到改善,提高了创面修复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人工 真皮 小腿损伤 足损伤 伤口愈合 骨外露
原文传递
护手霜预防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桂莲 蒋英 李美玲 《临床护理杂志》 2012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护手霜预防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止血带受压部位涂足量护手霜,垫医用石膏绵纸保护。对照组止血带受压部位除垫医用石膏绵纸保护外,未加其它干预措施。并... 目的观察护手霜预防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止血带受压部位涂足量护手霜,垫医用石膏绵纸保护。对照组止血带受压部位除垫医用石膏绵纸保护外,未加其它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0min两组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实验组止血带受压部位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止血带受压部位使用护手霜,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24h皮肤损伤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手霜 气压止血带 皮肤损伤
下载PDF
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飞 宁金龙 +2 位作者 李小静 张林 陈旭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3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颜面部因色素痣、血管瘤、瘢痕、基底细胞癌、鳞癌等病变切除后造成的... 目的探讨应用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皮瓣基底部皮下组织为蒂或以皮瓣两侧皮下组织为蒂的鼻唇沟“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颜面部因色素痣、血管瘤、瘢痕、基底细胞癌、鳞癌等病变切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3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外观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皮瓣血运可靠、转移灵活、切口瘢痕与鼻唇沟方向一致、愈合后瘢痕不明显、术区平整等优点,是修复颜面部美容效果要求较高部位皮肤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皮肤/外科学 外科皮瓣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小鼠皮肤损伤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敏 颜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促进软组织愈合,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具有促进皮肤再生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促进皮肤损伤修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制...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促进软组织愈合,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具有促进皮肤再生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促进皮肤损伤修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制作C57/BL6小鼠(西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全层皮肤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自造模后即开始治疗,各组分别涂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专用培养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富血小板纤维蛋白,3次/d,连续7d。在治疗后的1,3,7,10 d测量创面大小并计算治疗后3,7 d的创面愈合率;治疗后第14天进行创面愈合的组织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专用培养基组相比,其他3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2)治疗后3,7 d,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3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专用培养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组织学分析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组小鼠创面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聚集、血管新生、肉芽组织重塑、上皮化均比其他3组明显,伤口愈合效果最好;(4)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小鼠皮肤损伤的修复,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液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愈合 小鼠 干细胞 皮肤 创伤和损伤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腹和左股部大面积皮肤缺损1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伦学刚 张新华 李晓敏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47-948,共2页
患者,男,27岁,2008年因车祸伤致下腹部及左股部大面爽皮肤缺损,左股骨骨折,双侧睾丸严重挫裂伤。在外院行清列加左股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及双侧睾丸摘除术,术后创面油少覆盖,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换药。l周后创面感染,发生脓毒缸症... 患者,男,27岁,2008年因车祸伤致下腹部及左股部大面爽皮肤缺损,左股骨骨折,双侧睾丸严重挫裂伤。在外院行清列加左股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及双侧睾丸摘除术,术后创面油少覆盖,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换药。l周后创面感染,发生脓毒缸症,患者精神恍惚,意识不清,时有烦躁。伤后10d转入我完。入院查体:患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肢端湿冷,左下肢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创术 引流术 皮肤 损伤和创伤 骨髓炎
下载PDF
胎兔皮肤创伤消减文库构建与瘢痕愈合基因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波 王正国 朱佩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574-575,T003,共3页
目的:许多哺乳动物的胎儿在妊娠期前2/3内皮肤创伤为无瘢痕愈合,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获得差异表达的片段并构建消减文库,为差异基因的筛选及可能出现的未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前期铺垫。方法:选择孕20d的胎... 目的:许多哺乳动物的胎儿在妊娠期前2/3内皮肤创伤为无瘢痕愈合,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获得差异表达的片段并构建消减文库,为差异基因的筛选及可能出现的未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前期铺垫。方法:选择孕20d的胎兔及孕兔分别在腰部做全层皮肤切口,12h后取材作为胎兔创伤(fetaltrauma,FT)、胎兔对照(fetalcontrol,FC)和成兔创伤(adulttrauma,AT)。提取总RNA,合成dscDNA,经RsaⅠ酶切、Adaptor连接,两次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可获得差异性表达的片段。将扩增产物插入T载体并转染工程菌,培养后挑选阳性克隆。结果:经逐步验证获得61个较为可靠的阳性克隆。结论:设计并应用改良的SSH(2Drivers)替代传统的SSH,经实验证实在理论及实际操作上均可行且合理。消减文库的构建对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兔 皮肤创伤 消减文库 构建 瘢痕愈合 基因筛选
下载PDF
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及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旭升 刘兴炎 +4 位作者 甄平 樊晓海 高秋明 田琦 薛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69-2170,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4-2008年,共采用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或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其中合并伸指肌腱缺损6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7~34岁,平均27岁... 目的:观察应用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4-2008年,共采用逆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或肌腱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其中合并伸指肌腱缺损6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7~34岁,平均27岁。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6个月,27例皮瓣中23例全部成活,1例坏死,3例远端皮缘坏死,伤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第二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操作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或合并伸指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肤缺损 肌腱损伤
下载PDF
创伤性伤口患者皮肤清洗现况及原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8 位作者 刘晓晴 李来娟 白育瑄 薛嘉宇 彭青 黄秀玲 谷宇 朱守林 谭挺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46-650,654,共6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伤口患者皮肤清洗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皮肤清洗方案、促进创伤愈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设计横断面描述性研究及问卷,调查2020年1月18日—2月18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伤口... 目的分析创伤性伤口患者皮肤清洗现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皮肤清洗方案、促进创伤愈合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设计横断面描述性研究及问卷,调查2020年1月18日—2月18日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伤口门诊和外科病房的各类创伤性伤口患者,入选者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与,通过手机“问卷星”调研问卷链接或二维码扫码完成在线问卷的调研及提交,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居住情况、致伤原因、伤口气味和疼痛、活动能力、伤后皮肤清洁方法、每周清洗频率和每次清洗时间及不清洗的原因等。使用Epidata 3.0软件双人录入,核对建立数据库,SPSS软件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伤口皮肤清洗现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剔除2份无效问卷,共收到391例有效数据问卷,男性、女性各占47.83%(187例)和52.17%(204例),年龄18~100岁,平均52.7岁。伤口持续时间<30d和≥30d者各占48.85%(191例)和51.15%(200例)。致伤原因:手术切口感染和物理性创伤各占55.50%(217例)和44.50%(174例)。活动能力:自主活动、轮椅活动和卧床分别占73.15%(286例)、9.97%(39例)和16.88%例(66例)。伤后清洗现况:伤后皮肤清洗率仅20.72%(81例,95%CI 16.70%~24.80%),清洗方法以包裹伤口淋浴和局部擦浴为主,分别占45.68%(37例)、44.44%(36例);清洗频次每周1~2次,每次清洗时间10~15min;皮肤和伤口不洁有异味者占33.50%(131例),其中不清洗者皮肤和伤口不洁有异味率明显高于清洗组(40.65%vs.6.17%,P<0.05);清洗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年龄<65岁者≥65岁者活动自如者高于活动不便者(P<0.05)。310例不清洗原因主要为:听从医嘱39.67%(123例),担心感染56.13%(174例),失去自理能力4.20%(13例)。所有患者表示既担心皮肤清洗增加伤口感染风险,又担心不清洗局部污秽增加感染机会。结论创伤性伤口患者皮肤清洗率总体较低,导致皮肤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 伤口清洗 伤口愈合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玉卓 陈永华 +5 位作者 刘冬 郭庆山 杜思衡 周思儒 张连阳 李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修复的52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男40例,女12例;年龄4~61岁,平均37.1岁。皮肤... 目的探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在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修复的52例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男40例,女12例;年龄4~61岁,平均37.1岁。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未一期闭合者,根据创面情况决定再次行牵张术进而关闭创面,若经皮肤牵张后Pinch试验阴性则直接缝合,若Pinch试验阳性则采用植皮、皮瓣修复剩余创面。术后12个月观察瘢痕有无挛缩,植皮及皮瓣区域大小,并与原创面进行比较评价牵张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皮肤牵张后一期闭合创面36例,分期闭合创面8例,剩余的8例患者在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经植皮修复2例,皮瓣修复6例。一期闭合创面中,发生感染3例,皮缘坏死5例;分期关闭创面未出现感染,但发生皮缘坏死2例;在8例经皮肤牵张缩小创面后植皮或皮瓣修复患者中,未出现感染及皮瓣坏死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经一期或分期闭合伤口愈合良好,瘢痕呈线性,无瘢痕挛缩,经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患者植皮或皮瓣面积小于原有创面。结论应用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的皮肤牵张术是一种有效的皮肤创面治疗手段,针对部分患者可替代传统的植皮术和皮瓣手术,但严格把握适应证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皮肤牵张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皮肤保护膜在气管导管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5期2271-2272,共2页
目的探讨3M Cavilon无痛皮肤保护膜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对皮肤的保护效果。方法 2012年1—6月从重症监护病房中选取60例需行机械通气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于皮肤后用丝绸胶布固定;对照... 目的探讨3M Cavilon无痛皮肤保护膜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对皮肤的保护效果。方法 2012年1—6月从重症监护病房中选取60例需行机械通气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于皮肤后用丝绸胶布固定;对照组直接用丝绸胶布固定于皮肤上。结果皮肤保护膜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对皮肤的保护效果明显。结论 3 M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后,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将皮肤与胶布隔离,从而起到减少皮肤机械性受损、保护皮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保护 气管 导管 留置 皮肤 损伤 皮肤保护膜 气管导管固定
下载PDF
P物质对表皮细胞聚集、分化控制及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希亮 张玉红 倪文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38-1543,共6页
背景: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修复的源泉细胞,研究其分化、迁移的调控机制是实现其完美愈合的关键。目的:探讨P物质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P物质组、辣椒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背景: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及其附属器修复的源泉细胞,研究其分化、迁移的调控机制是实现其完美愈合的关键。目的:探讨P物质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P物质组、辣椒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皮肤缺损模型后分别于创面局部注射外源性神经肽P物质、辣椒素、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5 d。用药不同时间点检测3组大鼠皮肤厚度、皮肤创伤面积、BrdU阳性细胞率。结果与结论:1用药第14天3组大鼠皮肤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用药时间的不断延长,表皮厚度开始变薄;用药第42天,P物质组表皮厚度明显缩小,对照组表皮厚度变化不明显,辣椒素组表皮厚度有所缩小。2皮肤创伤3,5,7 d时P物质组皮肤创伤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和辣椒素组(P<0.05),辣椒素组和对照组的创伤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P物质组在用药第3,5,7,12天时Brd U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辣椒素组和对照组(P<0.05);辣椒素组在第3,5,7,12天时BrdU细胞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结果提示P物质能够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加速创面部位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 皮肤 创伤和损伤 P物质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表皮细胞 聚集 皮肤创伤 辣椒素
下载PDF
太赫兹辐射暴露致小鼠皮肤损伤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纯海 马秦龙 +9 位作者 陶嘉雯 卢永辉 林敏 高鹏 邓平 何旻蒂 皮会丰 张蕾 张彦文 余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282-2289,共8页
目的探讨太赫兹(terahertz,THz)辐射暴露所致皮肤组织损伤的生物效应特点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频率为0.22 THz,平均功率密度为0、25、50 mW/cm^2的THz辐照动物,辐照时间为5 min,观察辐照引起的... 目的探讨太赫兹(terahertz,THz)辐射暴露所致皮肤组织损伤的生物效应特点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57BL/6J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频率为0.22 THz,平均功率密度为0、25、50 mW/cm^2的THz辐照动物,辐照时间为5 min,观察辐照引起的暴露部位皮肤升温曲线特点和皮肤组织病理损伤特征,同时通过对辐照部位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损伤的整体效应及潜在分子机制,并进一步通过ELISA验证RNA-seq揭示的相关效应。结果25 mW/cm^2 THz辐照不引起明显的升温效应,但50 mW/cm^2 THz辐照能够导致辐照动物皮肤平均温度迅速升高超过2℃,并且导致辐照部位皮肤组织出现上皮脱落及出血等病理损伤特征。通过对损伤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出上调基因49个,下调基因27个。对这些基因进行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功能为调控机体组织免疫及炎症反应等。ELISA检测结果显示,THz暴露后皮肤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THz辐射导致暴露部位皮肤出现明显的热效应损伤及引起炎症反应等损伤效应,并导致一系列基因表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皮肤 热效应 创伤与损伤 RNA-SEQ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闭合性皮肤脱套伤的诊治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凤朝 马超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皮肤脱套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7-2005年收治的31例闭合性皮肤脱套伤,对其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漏诊原因。7例采用穿刺抽液;11例采用开窗,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13例于术中,在脱套处皮下放置... 目的:探讨闭合性皮肤脱套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7-2005年收治的31例闭合性皮肤脱套伤,对其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漏诊原因。7例采用穿刺抽液;11例采用开窗,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13例于术中,在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治疗。结果:31例患者中,11例漏诊。17例表现为均匀肿胀的患者中,9例漏诊。14例伴有骨折的患者中,10例漏诊。所有患者的脱套皮肤均与皮下愈合,1例治疗前有小部分皮肤坏死的患者,坏死面积无扩大,2例手术皮下置管患者出现切口缘少许坏死。结论:闭合性皮肤脱套伤伴骨折或表现为均匀肿胀时较易漏诊。穿刺抽液、开窗,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及术中在脱套处皮下放置多孔负压引流管均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透明质酸修复小鼠皮肤损伤 被引量:8
18
作者 楼敏铭 王宏伟 马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5,共6页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因子有效促进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透明质酸修复小鼠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干细胞条件培... 背景:已有文献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因子有效促进组织的损伤修复过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透明质酸修复小鼠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透明质酸组、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全层皮肤切除当天即进行治疗,用无菌棉签分别蘸取生理盐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液各0.5 mL,均匀涂抹于皮肤创面上,每天早、中、晚各涂抹治疗1次,连续涂抹治疗7 d,测量创面的大小,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造模后第5天的创面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和qR T-PCR实验检测损伤修复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0.01);(2)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呈强阳性表达;(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透明质酸凝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m RNA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4)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液能加速小鼠皮肤创面修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或透明质酸凝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质干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透明质酸 皮肤 创伤和损伤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制备温敏凝胶外用治疗皮肤烫伤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培 胡振生 +2 位作者 马玲 王换换 李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853-4860,共8页
背景:有研究显示脂肪干细胞参与烫伤后皮肤组织的修复,但利用脂肪干细胞分泌物制备水凝胶,并治疗皮肤烫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人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水凝胶外用治疗小鼠皮肤烫伤模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解联合贴壁培养法,从脂... 背景:有研究显示脂肪干细胞参与烫伤后皮肤组织的修复,但利用脂肪干细胞分泌物制备水凝胶,并治疗皮肤烫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分析人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水凝胶外用治疗小鼠皮肤烫伤模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解联合贴壁培养法,从脂肪组织培养获得脂肪干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稳定增殖期细胞,收集其条件培养基,加入壳聚糖、甘露醇、β-甘油磷酸钠和透明质酸等制备温敏水凝胶,同时用新鲜脂肪干细胞完全培养基制备水凝胶。24只C57BL/6小鼠背部脱毛后用95℃铝块烫伤10 s快速建立3度皮肤烫伤模型,右侧以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水凝胶每天涂抹2次;左侧使用脂肪干细胞新鲜培养基水凝胶每天涂抹2次,连续涂抹7 d,观察愈合时间与愈合进程,计算愈合率,在烫伤后第4,14,28天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状,增殖旺盛,平均倍增时间为55 h,可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90和CD105,低表达CD31和CD34,证明其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准;②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制备的温敏水凝胶在4-20℃呈现为清凉透明的黏稠液体,放入37℃15 min变为半固态凝胶;③95℃铝块烫伤小鼠表皮、真皮及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的正常结构完全破坏,符合严重的3度烫伤标准,伤口面积均大致为3 cm^2;④在修复过程中发现,与新鲜培养基水凝胶对照组相比,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水凝胶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伤口整洁,瘢痕增生少,创面组织结构恢复好;⑤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水凝胶组炎症浸润深度、炎症浸润细胞密度、肉芽组织厚度、成纤维细胞密度、新生血管密度和表皮厚度等指标显著好于新鲜培养基水凝胶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以上结果表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皮肤烫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温敏水凝胶
下载PDF
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对体表创面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白明 赵茹 +4 位作者 王智 龙笑 曾昂 张海林 王晓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6期8108-8115,共8页
背景: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已被人们广泛应用,目前发表的文献其实际学术价值有限,缺乏科学的、客观的量化指标证明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对于创面治疗的有效性。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创面负压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高等级的证据支持,... 背景: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已被人们广泛应用,目前发表的文献其实际学术价值有限,缺乏科学的、客观的量化指标证明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对于创面治疗的有效性。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创面负压治疗技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高等级的证据支持,并指导临床科研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检索不同的数据库,检获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共15篇。分别由两名研究者负责提取数据并评估研究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有15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其中10个随机对照试验为B级中度偏倚风险,5个为C级高度偏倚风险;10个试验为研究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在慢性创面中的疗效,另5项试验为研究其在急性创面的疗效。创面负压治疗技术与传统治疗在多数主要结果评判指标中存在显著差异。慢性创面患者中创面负压治疗技术与传统治疗在"术前准备时间"、"创面缩小与肉芽组织增长的速度"、"截肢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疼痛强度"、"并发症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急性创面中创面负压治疗技术与传统治疗在"术前准备时间"、"肉芽增长速度"、"伤口感染率"、"材料费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创面自行愈合数量"、"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创面负压治疗技术不论在慢性创面或者急性创面的治疗中都显示出有效性,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加快肉芽组织生长速度、减少截肢率及伤口感染率。文章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最高质量的证据。但是这些纳入研究分析的试验尚存在方法学上的缺陷,有必要设计更严谨的研究方案,开展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支持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循证医学 溃疡 创面 负压治疗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