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不同时间备皮对切口感染有无差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夏英 陈秀榕 +3 位作者 罗学琴 刘庆元 孙晓燕 叶青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41,56,共2页
探讨外科手术前备皮的时间对切口感染有无差异 ,经对 2 2 7例手术病人分别采用术前 1d和术前 2h内备皮的前瞻性研究 ,发现 2组不同时期备皮对切口感染有显著意义。术前 2h内备皮者切口感染率远低于术前 1d备皮者。
关键词 备皮 时间 切口感染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的比较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寅 李蓉梅 +2 位作者 傅荣 袁玲 周峥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成功置入导丝后,纵切组90°扩皮即刀刃向上与皮肤垂直扩皮,横切组180°扩皮即刀刃与皮肤平行扩皮。结果纵切...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两种扩皮角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成功置入导丝后,纵切组90°扩皮即刀刃向上与皮肤垂直扩皮,横切组180°扩皮即刀刃与皮肤平行扩皮。结果纵切组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h及7d出血量显著少于横切组,扩皮后疼痛程度显著轻于横切组(均P<0.01);纵切组一次送鞘成功率(100%)高于横切组(90.0%)。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扩皮时采用纵切法可有效减少扩皮后出血,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超声引导 塞丁格技术 扩皮 纵切 横切
下载PDF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时患者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和切皮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丁蕾 陈冀衡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79-1983,共5页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全麻诱导时,患者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和切皮反应的不同。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5~60岁,体重50~80 kg,ASAⅠ或Ⅱ级,非困难气道...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全麻诱导时,患者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和切皮反应的不同。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5~60岁,体重50~80 kg,ASAⅠ或Ⅱ级,非困难气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麻诱导分别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30 mg·kg^(-1)(O组)及枸橼酸舒芬太尼0.30μg·kg^(-1)(S组),随后两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0~2.5 mg·kg^(-1)和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1),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七氟醚维持,切皮前不再追加镇痛药。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和切皮(T4)时记录生命体征以及呛咳、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2时O组血压和心率较T0时无明显变化,S组则有显著升高(P≤0.001);与O组比较,S组T2插管时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P≤0.001)。两组切皮时血压、心率均没有显著升高,两组均未出现呛咳和体动反应。结论:相比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全麻诱导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30 mg·kg^(-1)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患者对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舒芬太尼 插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切皮 血液动力学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改良扩皮方法在B超引导下实施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连带 崔虹 +1 位作者 黄敏清 黄婉娜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扩皮方法在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患者257例分为3组。穿刺成功后:A组采用横切(20°)扩皮法;B组采用纵切(90°)扩皮法;C组采用纵切(0°)扩皮法。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置管后穿... 目的探讨改良扩皮方法在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患者257例分为3组。穿刺成功后:A组采用横切(20°)扩皮法;B组采用纵切(90°)扩皮法;C组采用纵切(0°)扩皮法。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情况、患者疼痛度、送鞘成功率。结果 C组患者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 h及72 h出血量、疼痛度低于A组和B组(P<0.01);C组一次送鞘成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B超引导下PICC置管扩皮时采用纵切(0°)扩皮法可有效减少扩皮后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一次送鞘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扩皮 PICC
下载PDF
提高手术切皮前Time-out正确执行率 被引量:9
5
作者 瞿佳 尹志良 +1 位作者 赵勤 徐琳珊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年第5期89-91,110,共4页
目的提高手术切皮前Time-out正确执行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手术切皮前Time-out执行率现状进行调查,认为医护人员核查不规范、巡回护士监督不到位、医护人员意识不强为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症结。经过解析,发现真因为:制度/流程不完善... 目的提高手术切皮前Time-out正确执行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手术切皮前Time-out执行率现状进行调查,认为医护人员核查不规范、巡回护士监督不到位、医护人员意识不强为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症结。经过解析,发现真因为:制度/流程不完善,缺乏安全意识,缺乏系统培训。对此,多方拟定对策,从完善制度/流程,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培训与考核3方面改进。结果手术切皮前Time-out正确执行率由66%提高至98%。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手术切皮前Time-out正确执行率,减少手术差错事故发生,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手术 切皮 Time-out
下载PDF
双小切口手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9
6
作者 石波 李宗原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切口新方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保留跟腱断端皮桥、2个微创切口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1~57岁,平均44.3岁。观察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1年踝关节运动范围...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切口新方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保留跟腱断端皮桥、2个微创切口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1~57岁,平均44.3岁。观察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1年踝关节运动范围、双侧小腿最大周径、跟腱断裂平面周径、恢复工作及伤前体育活动的时间,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方法进行评分。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再断裂等并发症,腓肠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正常。术后1年AOFAS评分94.3±5.5较术前65.1±6.9提高(t=7.672,P=0.013);患足踝关节活动范围(55.4±6.5)°与健足(56.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325)。21例均恢复伤前工作与学习,恢复工作时间平均10周(6~15周);15例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恢复伤前体育活动时间平均21周(18~24周)。小腿最大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减少0.45 cm(0.3~0.8 cm),跟腱断裂平面周径伤侧较对侧平均增粗0.4 cm(0.2~0.7 cm)。结论:采用2个微创切口技术保存跟腱及其断端皮桥区软组织血液供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皮肤 软组织损伤 切口
下载PDF
激光焊接人体皮肤切口及其与常规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铜军 谭毓铨 +1 位作者 袁庆华 于惠秋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激光焊接法、皮内缝合法及结节缝合法修复的人体皮肤切口愈合情况,阐明激光修复皮肤切口的优越性。方法 对17例不同疾病的人体皮肤切口进行CO2激光焊接,焊接功率10W±02W,并随机选择皮内缝合(5例)和结节缝合(5例)修... 目的 对比观察激光焊接法、皮内缝合法及结节缝合法修复的人体皮肤切口愈合情况,阐明激光修复皮肤切口的优越性。方法 对17例不同疾病的人体皮肤切口进行CO2激光焊接,焊接功率10W±02W,并随机选择皮内缝合(5例)和结节缝合(5例)修复的人体皮肤切口作对照。术后3、7天和4周,观察皮肤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 激光焊接法修复的皮肤切口愈合快,切线痕迹细、平整,瘢痕不明显。结论 激光焊接皮肤切口是一种较理想的组织修复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皮肤切口 常规缝合 比较研究
下载PDF
Dermabond皮肤粘合剂对外科手术切口愈合效果及美观度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霜 张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Dermabond皮肤粘合剂对外科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为临床外科手术切口愈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诊的外科手术患者80例。按自愿原则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采用传... 目的:探讨Dermabond皮肤粘合剂对外科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为临床外科手术切口愈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诊的外科手术患者80例。按自愿原则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采用传统缝线缝合,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采用Dermabond皮肤粘合剂缝合。比较两组术后基本情况、切口愈合效果及切口美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闭合时间、术后8d切口护理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皮肤红肿、术后3d伤口疼痛、瘢痕形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rmabond皮肤粘合剂用于外科手术切口闭合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切口闭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及瘢痕形成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粘合剂 手术切口 瘢痕 愈合质量 美观满意度
下载PDF
BIS预测切皮心血管反应的可靠性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布为 彭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581-584,共4页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 (BIS)能否预测切皮时心血管反应以及芬太尼对其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普外和妇科腹部手术病人 4 8例 ,随机分对照和芬太尼两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丙泊酚顺序麻醉诱导。插管后吸入异氟醚维...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 (BIS)能否预测切皮时心血管反应以及芬太尼对其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普外和妇科腹部手术病人 4 8例 ,随机分对照和芬太尼两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丙泊酚顺序麻醉诱导。插管后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切皮前 5分钟 ,芬太尼组静注芬太尼 2 μg/kg ,对照组静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切皮前后BIS、心率、收缩压 (SBP)变化及呼气末异氟醚浓度 (ISOET)。结果  (1)麻醉诱导后BIS明显下降 (P <0 0 1) ,静注芬太尼后 ,BIS由4 7 4降至 4 4 3(P <0 0 5 ) ,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 ,BIS则无明显变化。切皮前至切皮后 15分钟 ,ISOET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BIS值高于对照组。 (2 )BIS值与ISOET呈显著负相关 ,r =- 0 3395 8(P =0 0 0 1) ,而与SBP无相关性。 (3)切皮后 ,对照组心率明显增加 ,而芬太尼组无明显变化 ;SBP两组均较切皮前明显增加 ,但对照组增加幅度更明显。结论 BIS不能预测切皮时的心血管反应 ,芬太尼可显著减轻切皮时的心血管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切皮刺激 心血管反应 麻醉管理
下载PDF
“改良备皮法”的推广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申屠敏姣 王菊吾 +1 位作者 陈爱初 蔡学联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8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推广术前"改良备皮法"的必要性。方法将3331例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1824例)和对照组(1507例),分析两组术后Ⅰ类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两组Ⅰ类切口感染率都在正常范围内即小于0.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 目的探讨推广术前"改良备皮法"的必要性。方法将3331例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1824例)和对照组(1507例),分析两组术后Ⅰ类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两组Ⅰ类切口感染率都在正常范围内即小于0.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临床推广应用的长期随访分析,"改良备皮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临床推广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皮肤准备 切口愈合 切口感染
下载PDF
骨科术前不同备皮方法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驰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在骨科手术术前应用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脱毛剂备皮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剃刀备皮法。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在骨科手术术前应用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脱毛剂备皮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剃刀备皮法。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备皮时间长于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毛剂备皮法较传统剃刀备皮法的备皮时间略长,但备皮后患者术野皮肤菌落少,术后切口恢复效果好,备皮过程中患者不良感受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皮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早期快速扩张法在体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欧阳天祥 陈惠平 +4 位作者 虞杰 肖燕 林军 黄莹滢 曹颖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早期快速扩张法在体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采用术中注入扩张器容量30%和术后每天注入约扩张器容量10%的快速扩张方法扩张皮肤,用滑行皮瓣、旋转皮瓣等修复瘢痕缺损。结果21例患者...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早期快速扩张法在体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采用术中注入扩张器容量30%和术后每天注入约扩张器容量10%的快速扩张方法扩张皮肤,用滑行皮瓣、旋转皮瓣等修复瘢痕缺损。结果21例患者共埋置扩张器47个,平均扩张时间17.2d,疼痛不明显,一次性修复皮肤缺损区域,扩张皮瓣全部存活。经过3个月至2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垂直于扩张范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并早期开始快速扩张,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扩张时间,减轻疼痛,是一种较好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垂直小切口 快速扩张 瘢痕整复
原文传递
小切口保留乳头或皮肤在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瑞华 肖敬东 +4 位作者 吕晔 何慧君 周子平 张辉寰 陈小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保留乳头或皮肤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及期可行性。方法在2005年1月~2008年5月期间,我院对42例T1~T2及无皮肤广泛累及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小切口保留保留乳头(NAC)或皮肤(SSM)完成根治术。其中NAC36例,SSM6例。结果除了... 目的探讨小切口保留乳头或皮肤在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及期可行性。方法在2005年1月~2008年5月期间,我院对42例T1~T2及无皮肤广泛累及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小切口保留保留乳头(NAC)或皮肤(SSM)完成根治术。其中NAC36例,SSM6例。结果除了1例乳头局部坏死外,96.9%的病人治疗满意。随访1~40个月,目前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T1~T2及皮肤无广泛累及的乳腺癌患者选择NAC或SSM时,其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及满意程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留乳头 保留皮肤 小切口
下载PDF
无针缝合器在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莉英 祖立秋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1期208-210,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妇产科近3年多来在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闭合中使用无针缝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0例开腹妇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无针缝合器及传统针线缝合手术切口皮肤,比较两组...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妇产科近3年多来在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闭合中使用无针缝合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0例开腹妇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无针缝合器及传统针线缝合手术切口皮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差异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无针缝合器与传统针线缝合方式相比较,无皮肤创伤、无蜈蚣足样瘢痕、无异物、无炎症反应、无压迫、血供良好、排出通畅、自助拆除无拆线疼痛。无针缝合器缝合切口皮肤时间(2.74±0.54)s,住院天数(5.32±0.54)d,伤口瘢痕宽度(0.22±0.55)cm明显低于传统针线缝合缝合切口皮肤时间(5.85±1.45)s,住院天数(6.43±1.98)d,伤口瘢痕宽度(5.14±2.54)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针缝合器满意度评分(7.89±1.68)分明显高于传统针线缝合满意度评分(6.45±1.6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开腹手术行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切口对合整齐,切口一期愈合率高,愈合完整美观,患者及家属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针缝合器 妇科开腹手术 皮肤切口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异丙酚和舒芬太尼靶控麻醉诱导和切皮时BIS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黄伟 谭文斐 王俊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异丙酚和舒芬太尼靶控麻醉诱导和切皮时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50例,年龄22~61岁,体重57~80kg,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26例),艾司洛尔组(E组,24例)。设定异丙酚和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异丙酚和舒芬太尼靶控麻醉诱导和切皮时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50例,年龄22~61岁,体重57~80kg,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26例),艾司洛尔组(E组,24例)。设定异丙酚和舒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分别为3.0μg/mL和0.2ng/mL。E组给予艾司洛尔,单次0.5mg/kg,然后以50μg.kg-1.min-1持续静注。记录入室时,给与舒芬太尼和异丙酚达到Cp浓度时,插管前,插管后l,3,5min和切皮前,切皮后3min收缩压(SBP),心率(HR)和BIS值。结果E组在输注舒芬太尼和艾司洛尔后SBP,HR,BIS无明显变化,与S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在插管后1,3min和5min,SBP,HR,BIS较插管前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S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切皮后SBP,HR,BIS较切皮前变化不明显,和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司洛尔本身并不影响BIS的变化,但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和BIS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靶控 异丙酚 舒芬太尼 麻醉诱导 切皮 脑双频指数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膜对皮肤切口愈合促进及瘢痕抑制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丽 梁晓龙 +2 位作者 张玉杰 李创 吴幼玉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8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膜对皮肤切口愈合促进及瘢痕抑制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只,麻醉后在脊柱两侧做皮肤切口至肌层,缝合伤口,对照组外敷空白膜,治疗组外敷自制EGF膜...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膜对皮肤切口愈合促进及瘢痕抑制的作用。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只,麻醉后在脊柱两侧做皮肤切口至肌层,缝合伤口,对照组外敷空白膜,治疗组外敷自制EGF膜,每日更换,两组分别于伤后3、5、7、9、14、21 d各处死3只大鼠,制取标本,于肉眼下、Masson 3色染色及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伤后14、21 d未进行)后观察切口皮肤,并测定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肉眼观察治疗组表皮层和真皮层愈合早于对照组。masson 3色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胶原纤维粗大,与创口呈垂直状态;治疗组成纤维细胞排列疏松、规则,伤口两侧新生胶原纤维量较少,胶原束纤细,排列相对疏松。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伤后3、5 d表皮上层由阴性转向强阳性,伤后7 d表皮上层与伤后5 d比较变化不明显,伤后9 d表皮上层呈阴性;治疗组伤后3、5、7、9 d表皮上层呈强阳或阳性。伤后3、5、7、9、14 d PCⅢ含量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外源性EGF能提高伤口中EGF水平,可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切口 愈合
下载PDF
无针缝合器在闭合再次剖宫产手术切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芙蓉 柒铭铭 +1 位作者 谢恺俐 毕婷婷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共3页
目的 :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再次剖宫产术切口的效果。方法 :107例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另105例疤痕子宫患者采用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切口的缝合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疼痛及切口愈... 目的 :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再次剖宫产术切口的效果。方法 :107例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另105例疤痕子宫患者采用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切口的缝合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49例(45.79%),>2~6分58例(54.21%);对照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22例(20.95%),>2~6分83例(7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5.31±0.64)s,住院天数(4.33±0.81)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82±0.63)cm,对照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8.95±1.48)s,住院天数(5.72±1.98)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6.23±2.24)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62.62%)明显高于对照组(3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针皮肤吻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优于皮内缝合法,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针缝合器 再次剖宫产 皮肤切口
原文传递
艾司洛尔对静脉麻醉诱导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赫冠男 吕黄伟 王俊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141-2143,2146,共4页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对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麻醉诱导或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和切皮时的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静脉靶控麻醉组(V组,46例)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组(S组...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对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麻醉诱导或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和切皮时的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静脉靶控麻醉组(V组,46例)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组(S组,40例)。2组又各分为2个亚组,对照组(C组)和艾司洛尔组(E组)。V组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麻醉诱导,用靶控泵给与舒芬太尼(血浆靶控Cp为0.2 ng.mL-1),丙泊酚(血浆靶控Cp为3.0μg.mL-1)。S组用面罩七氟烷吸入诱导,经面罩吸入6%七氟烷加氧气1 L.min-1和笑气3 L.min-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小剂量肌松药物罗库溴铵0.6 mg.kg-1,最小肺泡有效浓度(MAC)>1.3以上后行气管插管。E组给艾司洛尔,单次1 mg.kg-1,然后以100μg.kg-1.min-1持续静注。记录入室时,给与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达到Cp浓度时(V组)或吸入七氟烷达到1.3MAC时(S组),插管前,插管后1,3,5 min和切皮前,切皮后3 min的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BIS值。结果:诱导前各组间SBP,HR,SpO2和BIS没有差异。VC,SC组插管后1,3 min SBP,HR,BIS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1)。VE,SE组在插管后各时段SBP,HR,BIS较插管前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和VC,SC组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VC组切皮后SBP,HR,BIS较切皮前显著升高(P<0.01)。SC组切皮后SBP,HR,BIS较切皮前无显著性差异。VE,SE组切皮后SBP,HR,BIS较切皮变化不明显,和VC,S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SC组和SE组在七氟烷MAC达到1.3时,SBP,HR,BIS较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SE组各时段SBP,HR,BIS较VE组降低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麻醉诱导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和切皮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BIS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靶控 丙泊酚 舒芬太尼 七氟烷 麻醉诱导 切皮 脑电双频指数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志成 朱小华 +2 位作者 王小平 许国泰 郭胜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皮肤延迟愈合、皮肤坏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科2006-2010年行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情况。结果本组72例均获平均4.5个月的随访,术后发生创...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行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后伤口皮肤延迟愈合、皮肤坏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科2006-2010年行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情况。结果本组72例均获平均4.5个月的随访,术后发生创口边缘皮肤坏死、创口感染导致创口不愈合7例,5例经换药后愈合。2例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治疗痊愈。结论采取跟骨外侧L型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时,熟练掌握跟骨周围解剖结构,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充分引流、按皮瓣技术操作是避免后皮肤坏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 切口 愈合 皮肤坏死 对策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切皮大小对穿刺点渗血渗液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红叶 王文亚 +3 位作者 秦东燕 刘晴晴 王婷 黄玉荣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A02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人为干预PICC置管切皮大小对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渗液的影响。方法穿刺材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导管型号为4fr的PICC导管及其穿刺套装,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肿瘤科室进行置管的60例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A...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人为干预PICC置管切皮大小对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渗液的影响。方法穿刺材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导管型号为4fr的PICC导管及其穿刺套装,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肿瘤科室进行置管的60例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A组(对照组),B组(试验组),A组切皮时采取切皮刀于穿刺点沿导丝方向从表皮进入上肢切开一个与患者上臂成平行方向的0.4 cm的切口,B组采用相同切皮方式切开一个0.2 cm的切口,观察置管后A组与B组PICC穿刺点的渗血渗液情况。结果 B组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明显低于A组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切皮0.2 cm穿刺点渗血渗液率明显低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切皮0.4 cm穿刺点渗血渗液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PICC 切皮 渗血渗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