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鹤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8-684,共7页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多种不同疾病相关。高危型HPV16、18、31、33、45、52和61等是子宫颈、外阴、阴道、阴茎、肛门和口腔以及口咽癌的病因,低危型HPV6和11是生殖器疣的病因。...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多种不同疾病相关。高危型HPV16、18、31、33、45、52和61等是子宫颈、外阴、阴道、阴茎、肛门和口腔以及口咽癌的病因,低危型HPV6和11是生殖器疣的病因。HPV与喉癌有一定病因学联系,然而与食管癌和肺癌的关系尚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生殖器疣 皮肤癌 食管癌
下载PDF
皮肤黑色素瘤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林千里 张文俊 +1 位作者 汪汇 江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期28-32,共5页
皮肤黑色素瘤是一种致命性的皮肤恶性肿瘤。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皮肤黑色素瘤的患病率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皮肤黑色素瘤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皮肤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和防治进行综述。本综述的... 皮肤黑色素瘤是一种致命性的皮肤恶性肿瘤。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皮肤黑色素瘤的患病率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皮肤黑色素瘤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皮肤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和防治进行综述。本综述的目的在于通过介绍皮肤黑色素瘤相关内容,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黑色素瘤 流行病学 预防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国地下水砷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1
3
作者 邓安琪 董兆敏 +1 位作者 高群 胡建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556-3565,共10页
以皮肤癌、膀胱癌、肺癌及联合毒性(膀胱癌和肺癌联合)为毒性终点,结合我国地下水砷浓度分布,评价了我国人群暴露于地下水砷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地下水砷浓度几何均值为1.597~6.216μg/L,经面积校正后,全国地下水砷浓度几何均值... 以皮肤癌、膀胱癌、肺癌及联合毒性(膀胱癌和肺癌联合)为毒性终点,结合我国地下水砷浓度分布,评价了我国人群暴露于地下水砷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地下水砷浓度几何均值为1.597~6.216μg/L,经面积校正后,全国地下水砷浓度几何均值为2.773μg/L.计算表明,我国男性人群日均暴露量几何均值为0.088μg/(kg bw·d),女性人群日均暴露量几何均值为0.093μg/(kg bw·d).基于此,全国男性由地下水中砷暴露带来的皮肤癌、肺癌、膀胱癌风险期望值分别为1.32×10^(-4),5.88×10^(-4)和9.83×10^(-4),男性膀胱癌和肺癌的联合风险期望值为1.48×10^(-3);全国女性由地下水中砷暴露引起的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风险期望值分别为1.35×10^(-4),1.49×10^(-3)和9.42×10^(-4),女性膀胱癌和肺癌的联合风险期望值为2.31×10^(-3),女性风险均高于男性.大部分地区皮肤癌致癌风险在饮用水砷可接受风险水平10-4范围之内,而大部分肺癌、膀胱癌及其联合致癌风险值均超出了可接受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风险评价 皮肤癌 膀胱癌 肺癌
下载PDF
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缪之文 徐莉莉 +2 位作者 张丽成 罗艳侠 薛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皮肤癌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对皮肤癌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以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通径分析研究住院费用的... 目的探讨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皮肤癌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对皮肤癌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以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通径分析研究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30361例皮肤癌住院患者。人均住院费用12705.15元,中位数为8676.00元;平均住院日12.49d,中位数为9.00d。结果显示平均住院日是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医疗付费方式、手术情况、治疗结局、是否有再住院计划、医院等级等不仅对住院费用存在直接作用,还可通过住院日间接影响住院费用。结论住院日是影响住院费用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对可控因素的控制,采取综合措施,合理缩短住院天数,有效缓解住院费用增长,减轻皮肤癌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抗皮肤癌与白血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2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是化学立体结构相同的同分异构体,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之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微生物、抗糖尿病和抗肿瘤)等作用。综述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抑制皮肤乳头瘤的形成、抗黑色素瘤、淋巴系和髓系白血病等药理...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是化学立体结构相同的同分异构体,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之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微生物、抗糖尿病和抗肿瘤)等作用。综述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抑制皮肤乳头瘤的形成、抗黑色素瘤、淋巴系和髓系白血病等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齐墩果酸 皮肤癌 白血病 药理作用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性病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余兵 高君 肖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0-1072,共3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皮肤性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皮肤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痤疮、硬化萎缩性苔藓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皮肤性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皮肤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痤疮、硬化萎缩性苔藓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近年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在皮肤性病科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皮肤肿瘤 尖锐湿疣 痤疮
下载PDF
饮水砷卫生标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梁超轲 王汉章 +1 位作者 马凤 金银龙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6,共4页
以往各国的 0 .0 5 mg/ L饮水砷卫生标准是基于防治经饮水过量摄砷导致的慢性砷中毒而制订的。由于砷化物己确定为人类致癌物 ,且与其它一些疾病相联系 ,需要研究修订出更安全又可行的饮水砷卫生标准。为此 ,世界卫生组织 (WHO)及一些... 以往各国的 0 .0 5 mg/ L饮水砷卫生标准是基于防治经饮水过量摄砷导致的慢性砷中毒而制订的。由于砷化物己确定为人类致癌物 ,且与其它一些疾病相联系 ,需要研究修订出更安全又可行的饮水砷卫生标准。为此 ,世界卫生组织 (WHO)及一些国家已将饮水砷卫生标准降为 0 .0 1mg/ L ,加拿大提出了 0 .0 2 5 m g/ L的过渡性标准 ,美国环保局 (EPA)经长期大量调查研究与综合分析 ,也即将决定饮水砷卫生标准修订为 0 .0 1mg/ L。这些发展 ,可能将促进我国对于 0 .0 5 mg/ L的饮水砷卫生标准的思考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慢性砷中毒 卫生标准 研究进展 砷化物 致癌物
下载PDF
面部皮肤癌的皮瓣修复 被引量:14
8
作者 丁浩 汪春兰 +2 位作者 曹东升 李小静 宁金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不同皮瓣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46例面部恶性肿瘤,根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扩大切除后分别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鼻唇沟皮瓣、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皮...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不同皮瓣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46例面部恶性肿瘤,根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扩大切除后分别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鼻唇沟皮瓣、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皮瓣全部Ⅰ期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外形满意,随访4个月~3年,除1例鳞癌4月后局部复发,经再次扩大切除、全厚皮片移植术后痊愈,余均未见复发,颜面部外观满意。结论:颜面部皮肤癌宜早期手术扩大切除,并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皮瓣修复创面,可取得较满意的外形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皮肤癌 皮瓣
下载PDF
2015-2017年我国皮肤癌住院患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丽成 田雪 +3 位作者 安吉 缪之文 罗艳侠 薛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35,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关联度和结构变动的趋势,为相关卫生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全国2015—2017年皮肤癌住院患者的费用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分项住院费用与总费用的关联程度,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皮肤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关联度和结构变动的趋势,为相关卫生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全国2015—2017年皮肤癌住院患者的费用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各分项住院费用与总费用的关联程度,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各项费用的结构变动情况及其对总费用变动的贡献情况。结果皮肤癌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增长趋势,药费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最大,血液和血液制品费的关联度最小。关联度的顺位依次是药费、治疗费、诊断费、综合医疗服务费、耗材费、其他费用、血液和血液制品费。药费以及其他费用的结构变动值呈负向变动,而综合医疗服务费、诊断费、治疗费、血液和血液制品费与耗材费的结构变动值则呈正向变动。药费、诊断费和综合医疗服务费结构变动贡献率较高,3项累积贡献率达70.97%。结论皮肤癌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且逐年增长,药品费和诊疗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住院费用结构不合理,药费、治疗费和诊断费比重较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技术价值的综合医疗服务费虽有上升,但占比仍然较低,费用结构仍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住院费用 灰色关联度法 结构变动度
下载PDF
518例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子莲 张倩 +2 位作者 吴雯婷 张春雷 马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2-606,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对2013至2016年间518例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黑...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提供线索。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对2013至2016年间518例恶性皮肤实体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共343例,癌前病变162例,NMSC中基底细胞癌206例、鳞状细胞癌73例、角化棘皮瘤47例,基底细胞癌、各亚型鳞状细胞癌门诊就诊比例呈逐年升高。NMSC男女比例差异不大,均以老年人(≥60岁)为主。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79.6%),以鼻部为著,侵袭性鳞癌好发于头面部(61.1%),原位鳞癌好发于躯干(34.6%)。癌前病变中日光性角化最多。结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NMSC门诊就诊比逐年升高,以头面部基底细胞癌增长最快,且以老年患者为主,提示关注环境危险因素(紫外线、汽车尾气、PM2.5)对恶性皮肤肿瘤发病的影响,以及早期预防教育、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皮肤肿瘤 癌前病变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皮肤癌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商琼琼 刘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0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通过对皮肤癌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以期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水平,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顺利康复创造条件。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40例皮肤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 目的通过对皮肤癌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以期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水平,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顺利康复创造条件。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40例皮肤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对患者的术前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将结果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该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自评焦虑量表评分、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自评量表筛查中有14例患者有精神症状阳性患者14例,自评焦虑量表筛查有14例阳性,自评抑郁量表筛查有15例阳性。症状自评量表中以强迫化症状、躯体化、敌对的得分最高,该量表所有各因子平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面部是皮肤癌的好发区域,该类患者担心手术后容貌受损,心理负担重,导致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较大,焦虑、抑郁情绪突出,找出患者存在的主要的心理问题,给予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癌症及手术治疗带来的疲乏,以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顺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术前 心理状态 SCL-90 SAS SDS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肤色、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和紫外线 被引量:9
12
作者 吕雪梅 施鹏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3-570,共8页
近期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黑素细胞中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对调节棕黑色素和红黄色素的合成起关键的作用。MCR基因的变异与动物的皮毛、人的皮肤和头发颜色差异密切相关。对小鼠的遗传学研究显示,MC1R是独特的、双功能控制受体。它... 近期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黑素细胞中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对调节棕黑色素和红黄色素的合成起关键的作用。MCR基因的变异与动物的皮毛、人的皮肤和头发颜色差异密切相关。对小鼠的遗传学研究显示,MC1R是独特的、双功能控制受体。它由α-促黑色素皮质激素激活,其桔抗物为agouti蛋白,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哺乳动物表皮颜色的变异。另外,人类皮肤的色素沉着是决定于皮肤对外辐射的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皮肤癌的重要因素。MCR变异与黑色素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 黑色素 皮质素受体1 紫外线 毛发颜色 皮肤癌
下载PDF
实时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临床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爽 Haishan Zeng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9,共15页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和生化组成信息,具有快速、准确、无创(或低创)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早期癌症检测和组织病理生理分析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激光技术、光纤探测器件和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促进了新...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和生化组成信息,具有快速、准确、无创(或低创)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早期癌症检测和组织病理生理分析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激光技术、光纤探测器件和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促进了新型拉曼光谱分析仪器与技术的研发,更进一步扩展了其临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彰显出其独特的科学内涵与应用价值。对临床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归纳总结了临床快速拉曼光谱分析集成系统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以作者相关研究工作为例,探讨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临床癌症早期检测与病理分析中的应用特点,为推动相关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拉曼光谱 早期癌症诊断 临床检测仪器 皮肤癌 肺癌
原文传递
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乔莉 周俊 +4 位作者 李蕊联 葛文娱 苏慧 甄彩娥 张鸿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 观察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38例确诊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大小、皮损侵入程度、年龄、身体状况及手术意愿,68例患者选择单纯光动力治疗,70例患者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70... 目的 观察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38例确诊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大小、皮损侵入程度、年龄、身体状况及手术意愿,68例患者选择单纯光动力治疗,70例患者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70例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者,69例皮损基本消退,治愈率98.6%,其中46例先做手术,24例先做光动力治疗再行手术治疗,术后ALA—PDT治疗I一4次,平均2,2次;68例单纯行AI。A—PDT治疗患者,63例皮损基本消退,治愈率92.6%,治疗次数2~7次,平均3.2次,另有5例患者未愈,但皮损较前改善;基底细胞癌(BCC)治疗2~7次,平均3.2次,鳞状细胞癌(SCC)治疗3~6次,平均3.8次,鲍温病治疗2~5次,平均3.15次,乳房外Paget治疗2~6次,平均3.6次。术后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红肿或色素沉着。对BCC和SCC的手术患者、非手术患者分别行样本均数“检验(d=0.05),结果示,无论BCC还是SCC,手术患者AIJA—PDT治疗次数均少于非手术患者(P〈0.05);手术患者中SCC和BCC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手术患者中BCC治疗次数少于SCC(P〈0.05)。结论 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联合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治疗周期,且BCC患者治疗次数少于SC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手术 恶性肿瘤 皮肤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人皮肤癌细胞株A431生长抑制机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焦慧琴 王蕤 +4 位作者 孙海梅 刘永 郭敏 苏红星 周德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皮肤癌细胞株A431和正常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并与顺铂(DDP)比较,评价Res作为天然抗肿瘤药物的潜在价值。方法培养A431细胞和HaCaT细胞,使用不同浓度Res或单独DDP处理后,...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皮肤癌细胞株A431和正常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并与顺铂(DDP)比较,评价Res作为天然抗肿瘤药物的潜在价值。方法培养A431细胞和HaCaT细胞,使用不同浓度Res或单独DDP处理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对细胞的增生抑制率;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cl-2和Caspase-3蛋白。结果①Res和DDP均能明显抑制A431细胞的增生,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各自相应半数抑制浓度(IC50),DDP对HaCaT细胞的增生抑制率高于Res(P<0.05);②镜下观察可见Res处理后A431细胞呈现凋亡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检测发现A431细胞的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Bcl-2蛋白着色减弱、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Res对A431的增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不良反应较DDP弱;Res也可诱导A431发生凋亡,可能与抑制Bcl-2表达、促进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顺铂 A431细胞株 皮肤癌 BCL-2 CASPASE-3
下载PDF
ALA-PDT治疗皮肤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小耿 李洁霞 +4 位作者 谭瑞芬 韦思敏 胡宇波 陈炳忠 梁敏奇 《癌症进展》 2017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皮肤癌患者,根据患者是否采用ALA-PDT治疗分为联合组(ALA-PDT+手术治疗)43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手术治疗)37例,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43例患者均完...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皮肤癌患者,根据患者是否采用ALA-PDT治疗分为联合组(ALA-PDT+手术治疗)43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手术治疗)37例,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43例患者均完成了ALA-PDT治疗,其中治疗显效38例(88.37%)、有效5例(11.63%);联合组的术前病灶面积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手术创面面积小于单纯手术组,外观满意度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为9.30%,24个月的复发率为18.60%,单纯手术组分别为16.22%、35.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2个月,单纯手术组为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T结合手术治疗皮肤癌有利于减小手术创面面积,对患者术后创面外观恢复有利,但是对皮肤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皮肤癌
下载PDF
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洪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2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颜面部皮肤癌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83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11%,10年生存率为61.45%。基底细胞癌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颜面部皮肤癌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83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11%,10年生存率为61.45%。基底细胞癌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9%和73.58%,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60.00%和40.00%(P<0.05)。临床分期为T1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58%和72.92%,T2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和50.00%,T3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和22.2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术对颜面部皮肤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生存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 皮肤癌 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国皮肤癌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莉莉 张丽成 +4 位作者 田雪 赵宇晗 缪之文 薛明 罗艳侠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皮肤癌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中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部皮肤癌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地区分布状况。结果共纳入2015~2017年皮肤癌患者81496例,其中男性42573例... 目的分析中国皮肤癌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5~2017年中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部皮肤癌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地区分布状况。结果共纳入2015~2017年皮肤癌患者81496例,其中男性42573例,女性38923例,男女比值为1.09∶1,60~70岁为高发年龄组,职业以农民为主。各省份中广东省患者数最多。各地理分区中华东地区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34.20%。各经济分区中东部地区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45.86%。结论中国皮肤癌住院患者数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提高对皮肤癌防治工作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住院患者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治疗剂量308nm准分子光对小鼠皮肤的致癌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俊 应朝霞 +3 位作者 王永贤 马慧群 张淑兰 李蕊联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 探究常规治疗剂量308nm准分子光长期照射对小鼠皮肤的致癌性。方法 将96只昆明小鼠根据308nm准分子光照射时间(4周、8周、12周、16周、20周和24周)不同分为6组,每组8只,每个时间组均设正常对照组;参考人非增生性皮肤病变治疗剂量... 目的 探究常规治疗剂量308nm准分子光长期照射对小鼠皮肤的致癌性。方法 将96只昆明小鼠根据308nm准分子光照射时间(4周、8周、12周、16周、20周和24周)不同分为6组,每组8只,每个时间组均设正常对照组;参考人非增生性皮肤病变治疗剂量,初始照射剂量60mJ/cm2,1次/周,再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增加治疗剂量。照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无明显改变,P53阳性表达率随照射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P>0.05);308nm准分子光照射16周后,部分小鼠皮肤开始出现角质形成细胞的非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照射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照射16周、20周和24周时,308nm准分子光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08nm准分子光对小鼠皮肤具有一定致癌性,致癌风险同照射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nm准分子光 小鼠 皮肤癌 P53蛋白
下载PDF
Dermal fibroblast expression of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 promotes epidermal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in normal and diseased skin 被引量:8
20
作者 Chunji Quan Moon Kvun Cho +4 位作者 Yuan Shao Laurel E. Mianecki Eric Liao Daniel Perry Taihao Quan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890-903,共14页
Stromal cells provide a crucial microenvironment for overlying epithelium.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a stromal cell-specific protein,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 in normal human ... Stromal cells provide a crucial microenvironment for overlying epithelium.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a stromal cell-specific protein,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 (SDF-1), in normal human skin and in the tissues of diseased skin. Immunohistology and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coupled quantitative real- time RT-PCR revealed that SDF-1 is constitutively and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in dermal stromal cells in nor- mal human skin in vivo. To our surprise, an extremely high level of SDF-1 transcrip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dermis of normal human skin in vivo, evidenced by much higher mRNA expression level than type I collagen, the most abundant and highly expressed protein in human skin. SDF-1 was also upregulated in the tissues of many human skin disorders including psoriasis,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Double immunostaining for SDF-1 and HSP47 (heat shock protein 47), a marker of fibroblasts, revealed that fibroblasts were the major source of stroma-cell-derived SDF-1 in both normal and diseased skin. Functionally, SDF-1 activates the ERK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s) pathway and functions as a mitogen to stimulate epidermal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Both overexpression of SDF-1 in dermal fibroblasts and treatment with rhSDF-1 to the skin equivalent cultur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keratinocyte layers and epidermal thickness. Con- versely, the stimulative function of SDF-1 on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was nearly completely eliminated by inter- fering with CXCR4, a specific receptor of SDF-1, or by knock-down of SDF-1 in fibroblasts. Our data reveal that extremely high levels of SDF-1 provide a crucial microenvironment for epidermal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in both physiologic and pathologic ski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 dermal fibroblast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skin cancer PSORIA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