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脏腑配属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珍珠 陈子杰 +3 位作者 黄薰莹 张宁 李梦琳 翟双庆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1-474,共4页
《黄帝内经》中对于脏腑配属的关系存在多种不同学说,根据脏腑配属不同学说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脏腑配属的常规模式与特殊模式,五脏配五腑、五脏配六腑、六脏配六腑等为常规模式,常规模式是按照脏与腑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划分。特殊模式是... 《黄帝内经》中对于脏腑配属的关系存在多种不同学说,根据脏腑配属不同学说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脏腑配属的常规模式与特殊模式,五脏配五腑、五脏配六腑、六脏配六腑等为常规模式,常规模式是按照脏与腑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划分。特殊模式是结合四时阴阳按照脏腑功能特性进行配属。通过对脏腑常规模式与特殊模式的详细论述,为脏腑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六腑 脏腑配属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中医脏腑学说浅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先小乐 常宏 +6 位作者 丁培杰 曹颖 柳月娟 白素芬 董玉山 杜晨光 徐丁洁 《河南中医》 2019年第8期1147-1151,共5页
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藏神、主志。脏腑功能失调可通过生克乘侮传至其他脏腑,脏腑相关学说体现了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看待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目前,对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主要集中在对中医文献的挖掘整... 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藏神、主志。脏腑功能失调可通过生克乘侮传至其他脏腑,脏腑相关学说体现了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看待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规律。目前,对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主要集中在对中医文献的挖掘整理和临床经验的总结,脏腑相关学说体现对人体生命现象的功能系统观、脏象联系观和天人整体观,在实践层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学说 五行 五脏 六腑
下载PDF
基于“六腑以通为用”论治缺血性脑卒中
3
作者 樊倩 赵峰 虞鹤鸣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28-933,共6页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属于中医学“卒中”范畴,是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重大慢性病。“六腑以通为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若六腑不通不降,则脾胃、肠腑、三焦气机受...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属于中医学“卒中”范畴,是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重大慢性病。“六腑以通为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若六腑不通不降,则脾胃、肠腑、三焦气机受阻,气机不畅,浊邪内生,上逆犯脑导致中风。六腑闭塞不通,气机受阻,清浊升降失常,水谷精微流失于下,日久气血亏虚,外邪易犯,人体正气虚弱和虚邪之风两虚相得,亦可发为中风。现代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与肠道菌群、神经通路、内分泌通路、免疫机制等密切相关。基于六腑以通为用理论提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以通腑泻浊、开窍醒神为主,体现了中医脑肠共治、上病下治的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六腑 以通为用 脑肠共治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脏腑辨证浅论“六腑皆令人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莎莎 方国栋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4期213-216,共4页
泄泻病主脏在脾,病位在肠,且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有“五脏六腑皆令人泻”之说。现代医家多从五脏辨治泄泻,忽视从六腑论治之重要性。现通过整理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六腑与泄泻的相关论述,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六腑泄泻的中医诊治方法,... 泄泻病主脏在脾,病位在肠,且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有“五脏六腑皆令人泻”之说。现代医家多从五脏辨治泄泻,忽视从六腑论治之重要性。现通过整理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六腑与泄泻的相关论述,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六腑泄泻的中医诊治方法,分别从胃泻、胆泻、小肠泻、大肠泻、膀胱泻、三焦泻进行论述,认为:胃泻宜脾胃同治,参苓白术散为脾胃共治代表方之一;胆泻有虚、热、湿等之分,临证宜兼顾肝胆,安神定志;小肠泻有虚寒、湿热之别,甚或寒热错杂,治疗上可选五苓散、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大肠泻亦有寒、热、湿、虚之分,临证宜据证用方,如黄芪建中汤、白头翁汤等,甚或因肺热移于大肠而用清燥救肺汤;膀胱泻宜从气化失司着眼,临证可从肾、从肺论治;三焦泄泻则可辨位论治。六腑泄泻,宜用通降法,六腑虚证致泄亦不少见,临证当注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脏腑辨证 泄泻 六腑
原文传递
不寐之六腑辨治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可馨 纪立金 《光明中医》 2022年第7期1182-1184,共3页
不寐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对此很早有论述,古今医家对于不寐的病因病机几乎达成一致,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阳不入阴,阴阳不知,同时与五脏密切相关。但却鲜少有从“六腑”治疗的相关论述,此文主要从“六腑”的角度论述“... 不寐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对此很早有论述,古今医家对于不寐的病因病机几乎达成一致,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阳不入阴,阴阳不知,同时与五脏密切相关。但却鲜少有从“六腑”治疗的相关论述,此文主要从“六腑”的角度论述“不寐”,从新角度发掘“不寐”问题,以期为临床论治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六腑 阴阳 营卫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基于“脾为之卫”探讨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翟亚荣 吴瑶 +4 位作者 裘雪莹 郑昊龙 隋国媛 宋囡 贾连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105-1109,共5页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达到行使防御的功能。“脾为之卫”与免疫系统相关性的建立离不开的最重要物质是卫气,卫气的分布与免疫细胞活动范围、运动轨迹、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组成、功能和指标均密切相关。放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损伤。中医药是辅助肿瘤放化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减毒增效作用。因此,基于“脾为之卫”阐释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及机制,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肿瘤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脾为之卫 中医药 中医理论
下载PDF
论呃逆的脏腑病机 被引量:22
7
作者 高阳 白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23-1024,1026,共3页
我国医学认为人身是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在发病的过程中脏腑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机主要是胃气上逆动膈,但临床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时以单纯的和胃降逆之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实际上,呃逆的病机往往较为... 我国医学认为人身是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在发病的过程中脏腑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呃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机主要是胃气上逆动膈,但临床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时以单纯的和胃降逆之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实际上,呃逆的病机往往较为复杂,不单局限于中焦脾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若心神失主、心气逆乱必会影响脾胃升降;肺有"华盖"之称,主一身之气,职司肃降,故能与胃相助为用皆其通降,若肺气郁闭、华盖不宣则胃失通降,呃逆由生;肝主疏泄,若疏泄失司,横逆犯脾,浊气上逆动膈发为呃逆;肾者胃之关,是先天之本,若固藏失司、肾气失于摄纳则气不归元,虚气上逆动膈也可发为呃逆。遂在呃逆的诊疗过程中,不可局限于治疗中焦脾胃,因五脏六腑皆令人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胃气上逆 病机 五脏六腑
下载PDF
周岱翰教授谈“六腑以通为用”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薏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21-22,共2页
文章论述了"六腑以通为用"在肿瘤中的应用。周岱翰教授提出,随着肿瘤病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腑攻下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对肿瘤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六腑以通为用 周岱翰 肿瘤
下载PDF
五脏六腑皆令人眩,非独肝也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国明 谭智敏 邓华亮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29-32,共4页
眩晕是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的疑难疾病,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通过梳理《内经》条文和临床观察,认为《内经》中已经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眩晕,非独肝也。经过总结《内经》中五脏六腑致眩的病因病机,同时回顾近现代医家对眩晕的辨证思路和... 眩晕是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的疑难疾病,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通过梳理《内经》条文和临床观察,认为《内经》中已经指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眩晕,非独肝也。经过总结《内经》中五脏六腑致眩的病因病机,同时回顾近现代医家对眩晕的辨证思路和临床经验,笔者发现,眩晕的发生与其他脏腑原因的影响密不可分,如髓海不足、心火上炎、胃气不降,肺气不足等均能导致眩晕,但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重视其他脏腑对眩晕的影响,同时重视肝与他脏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对本病的治疗大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眩晕 病因病机 五脏六腑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浅论六腑络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静云 纪智 +5 位作者 宋军 王紫娟 张跃 李昇洙 胡志明 刘清国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447-1450,共4页
六腑络是络脉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归纳总结《黄帝内经》中与'六腑络'有关的描述,结合后代医家对六腑络的发挥,从定义、结构、功能、辨别、发病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释,认为六腑络是指经脉系统中分布在六腑及其周围的... 六腑络是络脉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归纳总结《黄帝内经》中与'六腑络'有关的描述,结合后代医家对六腑络的发挥,从定义、结构、功能、辨别、发病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释,认为六腑络是指经脉系统中分布在六腑及其周围的深部络脉,在功能上与六腑密切相关,可用于六腑疾病的治疗。这一认识可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腑络 阴络 络脉系统 六腑
原文传递
舌与五脏六腑相关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群 林雪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4-565,共2页
从舌的结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临床舌诊等方面,对舌与五脏六腑的相关关系做一探讨,对舌候五脏六腑的原理做进一步的探析。
关键词 五脏六腑 相关
下载PDF
符为民教授基于“六腑以通为用”与脑-肠轴理论治疗卒中后抑郁经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欣彤 厉励 +1 位作者 王永生 梁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期137-140,共4页
卒中后抑郁是抑郁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回归社会的能力。符为民教授认为其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痰浊瘀血内生,脑腑功能失调。基于“六腑以通为用”中医理论,符教授提出以通腑为治疗大法,临证时常根据... 卒中后抑郁是抑郁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回归社会的能力。符为民教授认为其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痰浊瘀血内生,脑腑功能失调。基于“六腑以通为用”中医理论,符教授提出以通腑为治疗大法,临证时常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精准辨证,采用通腑降气、泻心通腑、化痰通气、活血通腑、醒脑通腑等不同“通”法,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六腑以通为用 脑-肠轴 临床经验 符为民
下载PDF
从“脾为之卫”探讨延缓胰腺癌演进的治脾调卫机理与策略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传龙 李奕 +2 位作者 姜晓晨 庞博 花宝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胰腺疾病多责于脾,中医从脾论治胰腺癌可有效延缓其演变进程,但缺少理论支持,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对“脾为之卫”内涵的阐发,认为“脾为之卫”是机体护卫功能的高度概括,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脾主运化”。胰腺癌患者分泌功能异常,... 胰腺疾病多责于脾,中医从脾论治胰腺癌可有效延缓其演变进程,但缺少理论支持,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对“脾为之卫”内涵的阐发,认为“脾为之卫”是机体护卫功能的高度概括,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脾主运化”。胰腺癌患者分泌功能异常,胆汁、胰液排出受阻而造成“脾失运化”,导致“脾为之卫”向“脾失之卫”的病理转变,或为胰腺癌演进的核心环节。“脾伤卫弱→脾损卫伐→脾衰卫溃”这一病理演变进程与现代研究中胰腺癌的演变进程高度契合,合理解释了治脾以延缓胰腺癌演进效果显著的机理所在,维护和恢复“脾为之卫”的功能,以重塑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是延缓胰腺癌演进的关键。结合现代研究,总结出清脾以复卫气、健脾以行卫气、补脾以生卫气三大治脾调卫策略,以期为临床辨治胰腺癌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脾为之卫 运化 分泌功能 治脾 卫气
原文传递
论五脏六腑与牙齿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长兵 吕爱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72-74,共3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官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该文在牙齿与肾精相关的经典认识基础上,引用古代文献,进一步论述了五脏六腑与牙齿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牙齿疾患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途径。
关键词 牙齿 五脏六腑 经络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通腑泄浊法衍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子涵 张琪琪 +2 位作者 马晨稀 袁静雅 张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17-822,827,共7页
代谢毒素的产生和潴留是慢性肾衰竭的显著特点。改善代谢毒素产生的内环境,减少代谢毒素生成并增加其排泄,是阻止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环节。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水湿、湿热、瘀血、浊毒... 代谢毒素的产生和潴留是慢性肾衰竭的显著特点。改善代谢毒素产生的内环境,减少代谢毒素生成并增加其排泄,是阻止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环节。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水湿、湿热、瘀血、浊毒等邪实为标,久病则湿、瘀、毒蕴结。邪实既是慢性肾衰竭的病理产物,又诱导疾病进展。《温热逢源》言“盖脏病无出路,必借道于腑,乃能外出”,六腑可为邪实之出路,故六腑通则邪实输泻有余。通腑泄浊法以邪实为标靶,是慢性肾衰竭在扶正固本之外的治标之法。狭义的通腑泄浊法功同下法,临床应用范围较局限,应进一步阐释其内涵,拓展其应用范围以适应临床需要。广义的通腑泄浊法当重恢复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生理特性,给予邪实以出路,并“攻邪已病”。根据邪实的特性因势利导,使之排出体外,邪去则正安,主要包括通达气机、通利小便、通畅肠腑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通腑泄浊法 腑以通为用 邪有出路 通达气机 通利小便 通畅肠腑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咳嗽”之分脏腑论治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海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7期229-230,共2页
本文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出发,结合临床治疗咳嗽的经验所得,对咳嗽分脏腑论治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咳嗽的病机,为临床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 咳嗽 肺病 辨脏腑论治
下载PDF
《内经》“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旭青 严道南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1期1-3,共3页
对《素问·咳论》经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解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明其真义,通过考《内经》原文、查后世方药、联系现代临床、分析古代医案,发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本义是指三焦失利导致的咳逆。而临床... 对《素问·咳论》经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解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明其真义,通过考《内经》原文、查后世方药、联系现代临床、分析古代医案,发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本义是指三焦失利导致的咳逆。而临床又不可局限于三焦,五脏六腑病变,均可使邪聚胃关肺或关肺聚胃而致咳,临床当详查病机,重视肺胃,随证应变,方为至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皆聚于胃 关于肺 三焦咳 五脏六腑咳
下载PDF
阴阳五行在《黄帝内经》脏腑理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柴琳 李佳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76-4478,共3页
《黄帝内经》以中国古典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阐释了人体脏腑的功能与特性。文章论述了人体脏腑中阴阳五行运行的方式与特点,以及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与人体病理、治疗与养生的关系。其中,特别对“奇恒之腑”无五行所属进行辨析,... 《黄帝内经》以中国古典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阐释了人体脏腑的功能与特性。文章论述了人体脏腑中阴阳五行运行的方式与特点,以及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之理与人体病理、治疗与养生的关系。其中,特别对“奇恒之腑”无五行所属进行辨析,表明了其阴阳五行属性取决于论述的角度、条件和辩证对比的事物,并非无阴阳五行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 脏腑 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
原文传递
刘启泉基于“六腑以通为补”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世豪 张乃霖 +4 位作者 梁笑妍 郭浩林 宋聪敏 李红京 刘启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8,共4页
该文将刘启泉教授从“六腑以通为补”理论出发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验介绍如下。生动阐释了六腑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生理与病理关系,简要说明了从六腑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基础,认为其病位虽在胃,却与六腑密切相关。慢性萎缩... 该文将刘启泉教授从“六腑以通为补”理论出发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验介绍如下。生动阐释了六腑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生理与病理关系,简要说明了从六腑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基础,认为其病位虽在胃,却与六腑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胃宜降则和”有着重要的联系,而人体之六腑均与足阳明胃之通降密切相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得以通调,CAG即可得到缓解。刘师从“谨守病机”入手,在临床上运用通泄胆腑、通降胃腑、通调大肠、通利小肠、通畅三焦、通达膀胱六法,以达到缓解CAG症状、使萎缩的胃黏膜得以逆转的效果。刘师在临证潜方用药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之不同而具体化裁,谨守“六腑以通为补”理论,遵叶氏“忌刚用柔”之旨,灵活运用泄胆腑、降胃腑、调大肠、利小肠、畅三焦、达膀胱之药,六腑并治,气血同调,达到通六腑以安胃的目的,最终实现以通为补,以期有效逆转腺体萎缩的镜下病理表现,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启泉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六腑以通为补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论正胰腺脏位 还十二指肠腑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堇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期28-30,共3页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藏 五脏六腑 三焦 心包 胰腺 十二指肠 六脏六腑 现代创新版 手厥阴胰经 手少阳十二指肠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