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分析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分析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及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找出四神丸中各药物活性成分及相互作用靶点,并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为条件进行筛选;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靶点;通过VENNY网络平台将四神丸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潜在靶点做韦恩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优化;基于Matescape数据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检验。结果:筛选后得出活性成分51个、靶点270个,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靶点976个,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靶点116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转录因子JUN、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得到癌症通路、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丙型病毒性肝炎、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稳定。结论: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通过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实现的,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分析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及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找出四神丸中各药物活性成分及相互作用靶点,并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为条件进行筛选;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靶点;通过VENNY网络平台将四神丸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潜在靶点做韦恩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并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优化;基于Matescape数据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检验。结果:筛选后得出活性成分51个、靶点270个,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靶点976个,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靶点116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转录因子JUN、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得到癌症通路、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丙型病毒性肝炎、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稳定。结论:四神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通过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实现的,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