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种植窦内成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倩 李丹 唐志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5-930,共6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 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50个月常规复查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成骨情况。结果:共植入了27枚种植体(其中A组13枚,B组14枚),随访时间为40.23(36.20,48.07)个月。A组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为(6.64±1.21)mm,B组RBH为(6.96±1.36)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9)。A组随访时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为(2.20±1.71)mm,B组随访时SBG为1.77(0.94,2.05)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83)。根据随访时种植体尖端附近成骨情况将种植体尖端成骨分为3类,分别为优、良和中。随访时A组有9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B组有8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695)。A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9±1.32)mm,B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3±0.91)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98)。随访时两组总体的SBG为1.85(1.10,2.20)mm,将两组随访时的SBG分别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仅与种植体尖端突出于上颌窦底的高度显著相关(r=0.383,P=0.049)。结论: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SBG主要与种植体尖端提升的高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体 窦内成骨高度
下载PDF
伴牙源性上颌窦炎患牙拔除后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修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韵莹 刘芸 +4 位作者 徐婷 刘珍珍 曹少萍 王张嵩 武东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种植术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均值(1.556±0.693)mm,大于对照组(1.229±0.4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上颌窦底提升术均无上颌窦黏膜穿孔。修复后24个月,研究组SBG、ABH和MBL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OMS的患牙拔除后,上颌窦炎症减退、缺牙区骨质高度和密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及种植修复,可以达到与非OMS患牙拔除后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上颌窦炎 拔牙术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 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修复 上颌窦黏膜厚度 上颌窦内成骨高度 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 种植体边缘骨吸收
下载PDF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骨改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星星 孙丽娟 +4 位作者 王悦 丁锋 刘向东 张思佳 宋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分析牙槽嵴严重萎缩患者在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患者41例,根据剩余牙槽骨高度(RBH)分为A组(2<RBH≤4 mm,20例)和B组(4<RBH≤6 mm,21例)。术后1年和3年,用影像学测量技术比较2... 目的:分析牙槽嵴严重萎缩患者在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患者41例,根据剩余牙槽骨高度(RBH)分为A组(2<RBH≤4 mm,20例)和B组(4<RBH≤6 mm,21例)。术后1年和3年,用影像学测量技术比较2组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情况,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术后1、3年时,A组的垂直骨增量(VBG)均高于B组(P<0.05);术后3年时VBG与种植体长度(IL)呈正相关(r=0.284,P<0.05),与RBH呈负相关(r=-0.409,P<0.05);方程:术后3年VBG=0.836 IL-1.074 RBH-0.424。结论:RBH和IL是VBG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 剩余牙槽骨高度 垂直骨增量
下载PDF
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德争 谭包生 郭德惠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3年第2期78-83,共6页
目的:统计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术后5-9年种植体存留率,观察种植体根尖骨改建情况。方法:回访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5年以上107颗种植体,通过CBCT测量种植体根尖新骨形成情况。结果:种植体存留率为96.3%。对28例患者(35颗种植体)进行C... 目的:统计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术后5-9年种植体存留率,观察种植体根尖骨改建情况。方法:回访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5年以上107颗种植体,通过CBCT测量种植体根尖新骨形成情况。结果:种植体存留率为96.3%。对28例患者(35颗种植体)进行CBCT分析,发现20颗种植体埋于新上颌窦底下,15颗种植体突出新上颌窦底。结论: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种植体5年以上存留率在90%以上。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可获得理想的长期稳定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 存留率 新骨形成 锥形束CT
下载PDF
伴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星星 陈旭涛 +4 位作者 王蕾 施少杰 赵国强 赵文爽 宋应亮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伴有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后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60例,根据黏骨膜厚度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在术后不同时期观察骨量的变化。结果通过独立t检验,术后... 目的分析伴有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后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60例,根据黏骨膜厚度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在术后不同时期观察骨量的变化。结果通过独立t检验,术后6个月、3年时分别对两组病历的种植体根尖骨高度、边缘骨吸收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年时,炎症组的垂直骨增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安全可靠,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 慢性上颌窦炎 垂直骨增量 边缘骨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