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北上奥陶统宝塔组头足类的聚爆深度分析及其地质学意义
1
作者 彭庭祖 杨宇宁 +1 位作者 王冬梅 池祥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8,共16页
上奥陶统宝塔组是扬子板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因富含类型多样的头足类化石及发育特殊的网纹状构造而闻名。目前,有关宝塔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的分析都是基于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定性推测,而且争议较大。笔者等在黔北尧龙山地... 上奥陶统宝塔组是扬子板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因富含类型多样的头足类化石及发育特殊的网纹状构造而闻名。目前,有关宝塔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的分析都是基于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定性推测,而且争议较大。笔者等在黔北尧龙山地区宝塔组采集到大量原域埋藏的头足类化石,根据它们的隔壁强度系数(Septal Strength Index,SSI)与聚爆深度的耦合关系,首次对这些头足类生活时的古海水深度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选取符合SSI分析条件的16块Sinoceras和12块Michelinoceras标本,系统分析了SSI分别与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SSI随壳体长度及隔壁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顶角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与内部构造单一参数的相关性不大,可能受到多个内部构造参数的共同制约。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尧龙山地区宝塔组中共埋出现的Sinoceras和Michelinoceras的SSI分别为5.564~10.829和11.432~19.532,对应的生态深度大约分别为128~169 m和228~280 m,表明两属头足动物生活时可能已经出现明显的生态分层现象,古生物地理区系也出现一定的差异。不过,两个属内部不同种的生态深度没有明显差别。头足类的生态深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宝塔组沉积时期的水体深度可能大于280 m,远比前人分析的结果深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sinoceras Michelinoceras 隔壁强度系数 生态深度 上奥陶统宝塔组
下载PDF
论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的鉴别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方翔 张允白 +1 位作者 陈挺恩 张元动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92,共9页
晚奥陶世早期,随着海平面上升,鹦鹉螺逐渐成为海洋中的霸主,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Foord)]开始繁盛。迄今为止Sinoceras chinense共记录有8个亚种,主要产出于晚奥陶世早期扬子区宝塔组网纹状灰岩之中。从前人的描述和图版来... 晚奥陶世早期,随着海平面上升,鹦鹉螺逐渐成为海洋中的霸主,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Foord)]开始繁盛。迄今为止Sinoceras chinense共记录有8个亚种,主要产出于晚奥陶世早期扬子区宝塔组网纹状灰岩之中。从前人的描述和图版来看,有些亚种与Sinoceras chinense模式标本差别较大,并且一些亚种并存于同一地区同一层位,这与生物学上种和亚种的定义相悖,需要重新厘定。因此,本文在归纳24篇前人文献中关于Sinoceras chinense的所有系统描述资料基础上,对迄今已发表的33个Sinoceras chinense标本选取6个主要壳体形态参数,运用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这些标本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认为这些标本可以分为3个组合:Sinoceras chinense chinense组合、Sinoceras chinense eccentrica组合和非Sinoceras chinense组合,从而厘定了有关该种的分类问题,并明确Sinoceras chinense的鉴别特征,进而重新认识Sinoceras chinense的地理分布,认为Sinoceras chinense仅分布在我国华南、云南西部、新疆和西藏等地,华北地区和国外并没有确切的产出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e) 鉴别特征 多元统计分析 PAST软件 宝塔组 晚奥陶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