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戴庆厦 朱艳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137,共7页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照;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语言类型学 研究经验 新动态
下载PDF
西北地区语言接触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敏春芳 肖雁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7,共11页
西北地区的语言接触研究是当前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梳理西北地区语言接触的研究现状发现,已有研究成果着眼于语言接触产生的词汇借用现象、语言接触过程的语法复制以及语言接触理论研究等,研究形式多样,成果层出不穷。但也... 西北地区的语言接触研究是当前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梳理西北地区语言接触的研究现状发现,已有研究成果着眼于语言接触产生的词汇借用现象、语言接触过程的语法复制以及语言接触理论研究等,研究形式多样,成果层出不穷。但也存在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有待进一步深入等问题。西北地区的语言接触研究不仅为汉语方言提供了语言接触研究的新视角,也为接触语言学提供了中国北方汉语和阿尔泰语言接触的研究个案,修正并完善了语言接触理论。西北地区的语言接触研究能够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发展,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语言接触 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 汉语方言 借词
下载PDF
汉藏语系状貌词语音重叠特征的象似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春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8-234,240,共8页
汉藏语系多音节状貌词都普遍具有语音重叠这一类型学意义的特征。状貌语义特征和语音重叠特征在诸多语言中表现出一致性,其中有必然因素的存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研究认为,语言的外在形式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经验结构,语言... 汉藏语系多音节状貌词都普遍具有语音重叠这一类型学意义的特征。状貌语义特征和语音重叠特征在诸多语言中表现出一致性,其中有必然因素的存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研究认为,语言的外在形式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经验结构,语言结构和认知内容之间有可以论证的联系。对于状貌词,人们对其状貌特征的共同感知经验,也会在语言结构中呈现出共同的特征。状貌词语音上的重叠形式与概念上描摹的图画性、形象性相对应,实际上是概念领域空间量的增加对应着语音上的重叠形式。人们对于具有画面感、绵延性的形象感转化为异质的语音形象时需要同构性,也就是语音重叠的心理形象印迹和空间画面感的心理概念形象印迹达到通感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状貌词 认知语言学 语音重叠 象似性
原文传递
新中国汉藏语研究70年
4
作者 黄成龙 久西杰(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之一,数百种汉藏语系语言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南亚诸国的辽阔区域,语言特征纷繁多样,语言关系错综复杂。就中国境内的汉藏语系语言有80余种,随着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发现新的语言。1949...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之一,数百种汉藏语系语言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南亚诸国的辽阔区域,语言特征纷繁多样,语言关系错综复杂。就中国境内的汉藏语系语言有80余种,随着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还会发现新的语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设立研究机构、不断壮大科研队伍、积极培育学科体系等方式来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事业。学者们从汉藏语的调查分析、系属问题研究、描写、比较到更广阔的语言类型、语言接触等领域。在汉藏语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文章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汉藏语研究的成就。从单一描写到多元化研究,研究手段不断革新,从纸笔记录到描写分析;从数字技术手段到大范围的比较研究。研究方法不断更新,从定性研究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断推进汉藏语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跨学科合作,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汉藏语系语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比较研究 前沿动态
下载PDF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前沿问题核心聚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媛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4-119,共6页
前沿问题是领域专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定位和梳理,有助于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深入。本文以CSSCI来源期刊为数据来源,对1998—2019年间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 前沿问题是领域专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定位和梳理,有助于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深入。本文以CSSCI来源期刊为数据来源,对1998—2019年间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前沿问题核心聚类进行定位和分析。研究发现:围绕汉藏语系语言系属关系这一前沿问题,形成了汉语与侗台语族的亲属关系、白语的系属分类、上古汉语与原始汉藏语的构拟、藏缅语语法结构的演变等核心聚类。对汉藏语系语言系属分类的分歧与共识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同源词是研究分歧的关键。对前沿问题核心聚类的研究视角进行总结,主要分为立足于汉藏语系的整体宏观视角和立足于语言要素的个体微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前沿问题 核心聚类 汉藏语系 研究视角
下载PDF
王献之、王羲之子不避父名渊源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洪民 《滨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中都有“之”字,有悖中国传统的避讳文化,这一现象当源于汉藏语系的父子连名制。父子连名制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还有反映,20世纪40年代大西南的藏缅语族中仍有这种习俗。晋室南渡时位于江南的亦属汉藏语系的部族应...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中都有“之”字,有悖中国传统的避讳文化,这一现象当源于汉藏语系的父子连名制。父子连名制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还有反映,20世纪40年代大西南的藏缅语族中仍有这种习俗。晋室南渡时位于江南的亦属汉藏语系的部族应当也有这一习俗,晋室大族就受到了他们的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王献之 父子连名制 汉藏语系
下载PDF
汉语史前语言关系的最新探索——读何九盈先生《重建华夷语系的理论和证据》
7
作者 高永安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1年第2期36-47,257-258,共14页
《重建华夷语系的理论和证据》通过口传历史、考古学、语言学结合的“三重证据法”,考证华夷语系的历史主人。得出的四个语族的格局,与李方桂的汉藏语系的格局基本一致:苗蛮语族——苗瑶语族;百越语族——侗台语族;华夏语族——汉语;姜... 《重建华夷语系的理论和证据》通过口传历史、考古学、语言学结合的“三重证据法”,考证华夷语系的历史主人。得出的四个语族的格局,与李方桂的汉藏语系的格局基本一致:苗蛮语族——苗瑶语族;百越语族——侗台语族;华夏语族——汉语;姜戎语族——藏缅语族。但是两个语系又有本质的不同:第一,范围不同,华夷语系中还曾经存在过东夷语族、北狄语族,可惜它们在后来或者分裂,或者消失。第二,依据不同,华夷语系采用“三重证据法”,汉藏语系假说是基于现代语言面貌而构拟的原始语。第三,时地不同,华夷语系存在于五帝时代的黄河流域,而汉藏语系则无法确定时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语系 汉藏语系 三重证据法 化石词
原文传递
论反响型量词与通用量词的不对称性
8
作者 程工 池杨琴 易朝晖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46,共14页
汉藏语言存在两类量词形式,一种是可以和多个名词结合的通用量词,另一种是与名词语音形式相同的反响型量词。不少研究认为反响型量词是量词系统的雏形,存在明显局限,正在或者必将被通用量词替代。文章以泰语反响型量词和汉语动量词为依... 汉藏语言存在两类量词形式,一种是可以和多个名词结合的通用量词,另一种是与名词语音形式相同的反响型量词。不少研究认为反响型量词是量词系统的雏形,存在明显局限,正在或者必将被通用量词替代。文章以泰语反响型量词和汉语动量词为依据,对此提出质疑,并运用轻名词理论分析了量词结构的句法推导过程,认为通用量词与反响型量词其实是同一句法结构的不同实现形式,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是功能语类,后者是实词语类。两类量词在演变中的不对称不能仅用线性的、单向的语法化过程来解释,而应该从语言机制内部找原因。事实上,两类量词都是普遍语法允准的平等选项,具体语言对量词形式的选择是由该语言的总体架构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响型量词 通用量词 汉藏语系 不对称性 轻名词
下载PDF
纳瓦霍语的汉藏语特征
9
作者 童芳华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将纳瓦霍语置于汉藏语系的大框架内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纳瓦霍语与汉藏语系的部分语种之间存在诸如语音上的声调性、语序上的SOV性、亲属称谓语的脉系划分性等共同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 纳瓦霍语 汉藏语系 语序 亲属称谓语
下载PDF
汉藏语系诸语言里调类生成的两大模式
10
作者 金有景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7-61,共5页
汉藏语系诸语言的调类生成、演化,至少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模式。甲式涉及汉语、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诸语言,乙式涉及藏缅语族诸语言。甲式的声调发生学模式属于“先舒促、后高低”模式,先分出舒调、促调,再分高调、低调。舒调里分出平声... 汉藏语系诸语言的调类生成、演化,至少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模式。甲式涉及汉语、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诸语言,乙式涉及藏缅语族诸语言。甲式的声调发生学模式属于“先舒促、后高低”模式,先分出舒调、促调,再分高调、低调。舒调里分出平声、上声、去声,促调变成入声。乙式的声调发生学模式属于“先高低,后舒促”模式,先分出高调、低调,然后高调、低调再各分出舒、促各调。探讨汉藏语系诸语言的调类生成、演化模式,对于汉藏语言有关问题的研究,比如探寻同源词或关系词、相关语言的分类问题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调类 汉语 壮侗语族 苗瑶语族 藏缅语族
下载PDF
“汉藏语系”假说源流
11
作者 席婧 王启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6,70,共16页
“汉藏语系”假说自19世纪末正式提出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汉藏语系”假说提出和论证各个阶段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汉藏语系”研究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当前研究中的挑战和突破方向,发现“汉藏语... “汉藏语系”假说自19世纪末正式提出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汉藏语系”假说提出和论证各个阶段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汉藏语系”研究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当前研究中的挑战和突破方向,发现“汉藏语系”研究还存在着语音对应系统难以建立、同源词难以确定以及语言系属纷争不决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外学者在坚持传统的类型学理论和历史比较方法进行语言内部的研究之外,还注意到了人类学、考古学和计算机辅助谱系年代学等创新方法的应用,为“汉藏语系”研究提供了多学科综合性视角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假说 语音比较 同源词 语言类型学 新语法学原则
下载PDF
关于汉藏语语法比较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 被引量:10
12
作者 戴庆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0,共6页
汉藏语系语法比较研究的重要性表现在 :为汉藏语的历史比较提供证据 ;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材料 ;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方法上的依据。当前要加强单一语言 (或方言 )的微观语法描写 ,建立供汉藏语比较研究的语料库 ,研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 汉藏语系语法比较研究的重要性表现在 :为汉藏语的历史比较提供证据 ;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材料 ;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方法上的依据。当前要加强单一语言 (或方言 )的微观语法描写 ,建立供汉藏语比较研究的语料库 ,研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语法 比较研究 语言类型学 语言教学 并行关系 同源关系 历史研究 语法标记 语法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