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语方言变音现象谈汉语的形态类型 被引量:3
1
作者 柯理思 太田斋 《中国方言学报》 2017年第1期27-48,共22页
本文采用《语言结构世界地图集》(WALS)对语言形态类型的四个参照项之一,即词干和构词、语法成分的融合度,来考察汉语方言的小称范畴和体貌范畴的标注方式。从其他三个标准看汉语确实是典型的分析型语言,但是在词干和构词、语法成分的... 本文采用《语言结构世界地图集》(WALS)对语言形态类型的四个参照项之一,即词干和构词、语法成分的融合度,来考察汉语方言的小称范畴和体貌范畴的标注方式。从其他三个标准看汉语确实是典型的分析型语言,但是在词干和构词、语法成分的融合度方面,汉语某些方言却显示出相当活跃的'变音'现象,有一定的内部差异。经过具体例子的分类和分析,表明这个尺度有利于跨方言比较研究,也有利于跨语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变韵 变调 类型学 汉语方言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今的民、刑事正义体系——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法系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宗智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75,共27页
本文从"正义体系"的整体来重新思考中国古今的非正式(民间)正义体系和正式(国家)正义体系,特别强调民事正义体系和刑事正义体系的相互依赖、交搭和互动。然后,将其与"世界正义工程"(WJP)的"法治指数"所... 本文从"正义体系"的整体来重新思考中国古今的非正式(民间)正义体系和正式(国家)正义体系,特别强调民事正义体系和刑事正义体系的相互依赖、交搭和互动。然后,将其与"世界正义工程"(WJP)的"法治指数"所采用的框架相对比,借此论证古今"中华法系"与现代西方法律的异同,以及中国的调解体系与西方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的差异。中华法系今天不仅在中国也在其他主要的东亚文明国家起到重大的作用,应该破除一些影响较大的盲点和误区,探索一条超越中西、古今二元对立分析框架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非正式正义体系 正式正义体系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世界正义工程
原文传递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方言“量名”结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3-393,共11页
汉语方言中存在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而成的"量名"结构。文章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汉语方言"量名"结构出现的句法位置和指称性质,揭示差异背后的蕴含共性,并对此进行初步解释。
关键词 汉语 量名 类型学
下载PDF
对烟叶成熟度的再认识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小东 汪孝国 +1 位作者 许自成 郭传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44-2645,共2页
通过对烟叶成熟度内涵和演变的认识,以期形成新的烟叶成熟观。烟叶的成熟是有客观前提的,从生态条件、发育、营养、管理层面探讨了烟叶成熟的基础。烟叶成熟度存在地域差异,因此应根据当地烟叶生产实际建立富有针对性的烟叶成熟度评价... 通过对烟叶成熟度内涵和演变的认识,以期形成新的烟叶成熟观。烟叶的成熟是有客观前提的,从生态条件、发育、营养、管理层面探讨了烟叶成熟的基础。烟叶成熟度存在地域差异,因此应根据当地烟叶生产实际建立富有针对性的烟叶成熟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成熟度 中式卷烟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伟东 《高等农业教育》 2004年第7期12-14,共3页
本文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养分,分析了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初探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冰 徐正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 反义词的研究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略显薄弱, 特别表现在理论方法及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上。反义词应是同一语言、同一历史时期, 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 在一个或几个义位上相对或相反而词性相同的词。古... 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 反义词的研究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略显薄弱, 特别表现在理论方法及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上。反义词应是同一语言、同一历史时期, 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 在一个或几个义位上相对或相反而词性相同的词。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应从专书入手。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判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借助文例判定; 依靠注释及书中的有关解释判定; 联系整部书的用词进行判定。通过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 可以了解一个词的多义系统, 了解常用反义词的发展演变, 还可以补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反义词 《论衡》
下载PDF
壮语地名中的壮语与汉语——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四 被引量:10
7
作者 覃凤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壮语 汉语
下载PDF
中国的正义体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笔者采用的是总体性的正义体系视野,兼及民事、刑事法律,"政"与"法",正式(国家)和非正式(民间)正义体系,以及来自两者的互动而形成的半正式体系("第三领域")。文章和笔者新书所论述和引用的实例跨越古今... 笔者采用的是总体性的正义体系视野,兼及民事、刑事法律,"政"与"法",正式(国家)和非正式(民间)正义体系,以及来自两者的互动而形成的半正式体系("第三领域")。文章和笔者新书所论述和引用的实例跨越古今、中西,并兼顾实践和理论。前后一贯的是,由实践历史出发来突出其所展示的理论含义,特别是"实用道德主义"的二元合一(互动、互补)的思维与逻辑。据此,提出新型中华法系的前瞻性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 法律科学主义 民刑事正义 “政”与“法” 新型中华法系
原文传递
理想的认识论与日常的认识论——中西认识论之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再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9-21,31,共4页
本文提出“理想的认识论”与“日常的认识论”这两个概念以表示中西认识论之间的区别。前者的主旨是表象的、绝对的、分析的、符合的 ;后者的主旨则是生活的、相对的、整体的、协同的。本文最后认为 ,就其本质而言 ,这两种认识论并非相... 本文提出“理想的认识论”与“日常的认识论”这两个概念以表示中西认识论之间的区别。前者的主旨是表象的、绝对的、分析的、符合的 ;后者的主旨则是生活的、相对的、整体的、协同的。本文最后认为 ,就其本质而言 ,这两种认识论并非相互排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理论认识论 日常认识论 中国 西方 认识判准 真理观
下载PDF
嗓音的南北差异与汉语声调产生的地域先后 被引量:4
10
作者 冉启斌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53,共8页
文章提出汉语声调产生存在地域差异、南方声调产生先于北方的推测。历史文献材料能为这一推测提供一些线索和佐证。现代共时嗓音微观声学分析看到,基频微扰在南方语言和北方语言中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湿度和温度对嗓音的影响,文章推论声... 文章提出汉语声调产生存在地域差异、南方声调产生先于北方的推测。历史文献材料能为这一推测提供一些线索和佐证。现代共时嗓音微观声学分析看到,基频微扰在南方语言和北方语言中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湿度和温度对嗓音的影响,文章推论声调在古代应该先产生于南方。论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北方方言在六世纪应该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声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嗓音分析 汉语声调 声调产生 地域差异
原文传递
在全球化背景下关于中国文化安全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有金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8-36,共9页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安全引发了文化安全问题,为确保中国的文化安全,我们要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文化和国际先进文化接轨,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安全引发了文化安全问题,为确保中国的文化安全,我们要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文化和国际先进文化接轨,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正确的文化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中国文化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排除与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中国文化 文化安全 民族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机制
下载PDF
试析条件连词“但”的形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丽娟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结合汉语史研究,从词义演变和语法位置两个角度入手,试图讨论条件连词"但"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副词"但"的"仅、只"义为条件连词"但"提供了语义基础;同时,"但"在句子中所处的... 本文结合汉语史研究,从词义演变和语法位置两个角度入手,试图讨论条件连词"但"的形成过程。我们认为,副词"但"的"仅、只"义为条件连词"但"提供了语义基础;同时,"但"在句子中所处的句法位置为副词向连词的转变提供了理想的语法环境。条件连词"但"的形成是语义、语境、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引申和迁移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连词 "但" 汉语史
下载PDF
追踪甘青一带语言区域内汉语及其变体格标记形成的轨迹
13
作者 徐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2-286,共15页
文章通过追踪比较60年代至今的语料,发现甘肃青海一带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里的格标记是逐渐形成的。安多藏语、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诸语言都在不同时期和地段交织地影响了这一带的汉语。今天所见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的格标记乃是不同语系... 文章通过追踪比较60年代至今的语料,发现甘肃青海一带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里的格标记是逐渐形成的。安多藏语、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诸语言都在不同时期和地段交织地影响了这一带的汉语。今天所见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的格标记乃是不同语系的语言竞争后的结果。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语言里的宾格标记类型战胜了藏语里的作格标记类型,使得今天甘青一带的汉语方言及其变体都采用了宾格标记类型。汉语各方言在由VO语序转变为OV语序的初期,前置的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均不需要任何标记。和政方言在60年代调查的语料里已经出现了格标记,其宾格标记是"啊"。这种宾格标记是由非汉语而来的一种模式借贷,语音形式则采用了汉语里的话题标记"啊/哈"[a/xa],而与汉语里的后置词"下"(当地读[xa])没有关联。"有字句"和感受句里的与格标记是80年代后才见到记录的,有的方言(如青海西宁方言)至今未采用这种与格标记。追踪研究表明,宾格(直接和间接)标记和上述两个句型里的与格标记不是同步形成的,后者比前者形成晚些。人称代词里的格标记,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比第三人称形成得早,并在许多地方发生了合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标记 竞争 宾格标记类型 汉语与非汉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下的儒家社会主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燕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共4页
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是儒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主旨,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看,儒家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既存在本质区别,也有密切联系。面对当前不断出现的用"儒家社会主义"... 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是儒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主旨,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不断追求的理想社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看,儒家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既存在本质区别,也有密切联系。面对当前不断出现的用"儒家社会主义"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舆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儒家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儒家社会主义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下载PDF
“中国诠释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凯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数年来,有关"中国诠释学"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尤以傅伟勋教授、成中英教授、黄俊杰教授和汤一介教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前人的摸索为我们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但是,已有的几种"中国诠释学"体系中也暴露出一些应... 数年来,有关"中国诠释学"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尤以傅伟勋教授、成中英教授、黄俊杰教授和汤一介教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前人的摸索为我们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但是,已有的几种"中国诠释学"体系中也暴露出一些应予关注的问题,如:"中国诠释学"的构建不能只在方法论层面上下功夫,还须进行本体论层面的梳理;对西方诠释学的借鉴应当有所选择,无区别的移植只会损害"中国诠释学"应有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诠释学 本体诠释学 创造的诠释学 经典诠释学 中国解释学
下载PDF
从书写符号系统看“古白文”的文字属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锋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4年第4期9-12,20,共5页
白文书写符号系统的构成及其历史发展 ,都表明古白文有着内在的书写和造字规律 ,是一种十分典型的汉字系文字 。
关键词 古白文 书写符号系统 历史发展 汉字系文字
下载PDF
儒家哲学发展的方向——评《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4,239,共9页
《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部唐君毅年谱。《长编》凸显了"‘学术年谱’的特性",注意到了唐君毅哲学对儒家哲学现代发展的三点根本意义:一是"现代转型"的主题,二是"释本开新"的路径,三... 《唐君毅先生年谱长编》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一部唐君毅年谱。《长编》凸显了"‘学术年谱’的特性",注意到了唐君毅哲学对儒家哲学现代发展的三点根本意义:一是"现代转型"的主题,二是"释本开新"的路径,三是"以中化西"的立场。这应当是当代儒家哲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如何实现这三点意义的问题上,唐先生的某些观点是可以商榷的。《长编》对唐先生的哲学成就讲得很充分,但缺乏应有的反思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年谱 儒家哲学 现代转型 释本开新 以中化西
下载PDF
从地理类型学角度分析汉语方言短时体结构的语法特征
18
作者 刘博洋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63,共16页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境内的十大方言(共645个方言点),从地理类型学的角度分析归纳汉语方言短时体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初步确定汉语方言中主要有四种指示短时体的结构类型(七种次类型):类型I-a“Ⅴ-(一)-Ⅴ”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类...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境内的十大方言(共645个方言点),从地理类型学的角度分析归纳汉语方言短时体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初步确定汉语方言中主要有四种指示短时体的结构类型(七种次类型):类型I-a“Ⅴ-(一)-Ⅴ”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类型I-b“Ⅴ-Ⅴ-(儿)”发现于晋语和部分中原官话;类型Ⅱ-a“Ⅴ-(一)-下”主要发现于湘语、赣语和客家话;类型Ⅱ-b“Ⅴ-给-下”主要分布于晋语、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此外,类型Ⅲ“Ⅴ-(Ⅴ)-者”主要用于闽南话,而类型Ⅳ-a“圪-Ⅴ-圪-Ⅴ”和类型Ⅳ-b“圪-Ⅴ-一-下”主要用于晋语。依据汉语方言短时体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我们将汉语方言划分为东北地区(类型I-a),中部过渡地区(类型Ⅱ-a),西南、东南和远南地区(类型Ⅰ-a和Ⅱ-a)以及西北地区(类型Ⅱ-a和Ⅱ-b)。此分区旨在明确汉语方言南北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汉语方言的东西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短时体 地理类型学 动词重叠 动补结构 西部官话
下载PDF
中华义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论述了中华义理在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认为这种作用表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基础、内涵、方式、共生四个方面。
关键词 中华义理 公民道德 传统道德
下载PDF
西夏定州俗称“田州”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安生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田州"是宁夏北部西夏故城定州的俗称,因田州塔的存在而流传至今。本文考察发现,"定"、"田"二字在宋夏时期的当地汉语方言中声母相同、韵母微殊、音感相谐,其音值可构拟为:定[*t^hie]、田[*t^hie]。"... "田州"是宁夏北部西夏故城定州的俗称,因田州塔的存在而流传至今。本文考察发现,"定"、"田"二字在宋夏时期的当地汉语方言中声母相同、韵母微殊、音感相谐,其音值可构拟为:定[*t^hie]、田[*t^hie]。"田(州)"是"定(州)"的谐音异文形式,二者的谐音关系反映了宋西北方音全浊清化送气、鼻音韵尾消失、梗摄和山摄细音相近等音系特征,可以为宋西北方音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定州 田州 俗称 宋西北方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